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百二十九章 故地重遊 文 / 捕魚者

    1946年20日早上,張蜀生和兩位妻子陸允言、何凝登上了去西南的飛機,逕直飛往宜賓的宜賓宗場國際機場。

    漢京到宜賓的飛行時間,以張蜀生乘坐的這架備用專機的速度不到3個小時。

    上午11點許,張蜀生帶著兩位妻子走下了飛機,由於這是一次非公開的視察,機場甚至只有一個中央警衛小隊來接機,當地官員甚至是機場的負責人都不知道帝國元首來了宜賓,只是當這架罕見的客機降落後,機場負責人才意識到可能是哪位高官來宜賓子。

    隨後,經過易容的張蜀生三人便裝人員的陪同下,通過普通通道直接離開機場。

    一路上,他發現宗場機場已經完全被建設成了大機場,肩負著整個西南地區三分之一左右的空中吞吐量,人流量挺大,停機坪上的飛機數量也不比一般的國際機場少,高大寬敝的候機大樓也頗具氣勢。

    他不禁心中暗道,整個宜賓畢竟是受了自己家鄉這個金字招牌的照顧,得到了不少政策傾斜。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帝國中,委員長的故鄉如果比大多數地方還落後,帝國的高官們就算對得起委員長,也會感覺對不起人民。

    出了機場,一行人坐的是輕軌車,直接通往宜賓城區。

    一路上,張蜀生看著窗外陌生而又帶著些許熟悉的景象,心中百味泛起。

    眼前的岷江,大橋,浪濤洶湧的江面上拉著長長汽笛駛過的汽輪。橫亙江邊的五糧液,城中巍峨的真武山和翠屏山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穿越前的記憶彷彿比什麼都清晰一般。

    按照計劃,此行只有張蜀生和兩位妻子,幾名便裝隨從,行程也很簡單,第一站宜賓。

    張蜀生一行人先是去爬了翠屏山,坐著纜車上責的,很容易就爬了上去,俯瞰了整個城市和巨大的敘州人民廣場後,便前往張蜀生的故鄉,某鎮。

    一個小時多一點的車程,一路上兩位妻子也不時地問他一些問題,大多數是關於故鄉的東西。

    很快就到了他真正的故鄉。那個三河交匯,處處都透著古老氣息的小鎮,一半是按照要求嚴格保存下來的古鎮,一半是非常發達的現代化小鎮,整個鎮子的發展非常好。

    參觀整個小鎮的過程中,陸允言和何凝都問了許多問題,以張蜀生的智商和情商,幾乎都是輕鬆搞定。以穿越前的記憶為主,適當加了一些時代氣息的修飾,娓娓道來,看似講的是張蜀生三四十年前這裡的生活,實際上講的卻是張蜀生後世那個時代的成長故事。

    十分鐘的車程,一條專門的高速路通往的是張蜀生的故居所村落。

    根據考證,這個村落確實是有一家姓張的人,不但如此,這個村姓張和姓唐的人都特別多。那戶人家很多年前本來是一家三口,後來忽然搬走,村民們甚至恍惚記得那個小孩的名字就叫張蜀生。

    這種奇怪到無比的事情,張蜀生暗中猜測可能是夢想機做的手腳,畢竟以夢想機的能力,這點小手段實是太容易了。

    所幸,夢想機沒有再為他虛構出來那些「親人」這點省去了很多麻煩。

    回到小村落,張蜀生真正感到了熟悉,彷彿百年時空交疊了一起。

    只是,他心中坦然,沒有任何忐忑,不存什麼秘密可能被人發現的惶恐,心中只有一種感情,那就是懷戀和物是人非的感觸。

    那一座座山,一塊塊耕地,一塊塊水田,一處處山峰彷彿都能記憶中找到對比。雖然和幾十年後的那份老記憶相比有些不同,但大體上還是差不多的。

    張蜀生一家三口以旅遊者的身份拜訪了這個村子。

    由於這裡是元首故居所地的緣故,受到了很大的政策照顧,張蜀生甚至專門「遊覽,了所謂委員長的故居。

    他驚奇地發現,這個故居所的位置居然就是他前世真正的老家房子,甚至連形狀和整個佈局都差不多。遊客也非常多。

    整個村子,越看越像原來的記憶中模樣,對此,他心中頗為感激。

    「老人家,身體還好吧。」

    張蜀生專程拜見了村子中一位姓張的老人,同時也是這裡的村長和張姓族長。而實際上,這位老人就是他的曾祖父。

    「好好好……」

    老人的笑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何凝和陸允言是感到有些吃驚,這位老人和自己老公很像,不過想想,這裡本來就是張家大族,眼前老人就是老公的族親,自然有些相像。

    「家裡都有些什麼人啊?」不時的交談後,一位十幾歲的青年騎著自行車回來了,張蜀生只是看了一眼就心中震撼不已,不錯,那位就是自己原本歷史上的爺爺,當然,確切的說,那就是自己的爺爺……

    這個身體是穿越回來的,並沒有重投過胎,是自己的爺爺就依然是自己的爺爺,雖然明面上沒辦法相認,但卻不妨礙張蜀生照顧他一些。以前是因為不想影響他們的生活,現,他心裡卻是有了決定。

    這個村子一住就是三天,張蜀生捏造了一個尋根遊子的張姓族人的身份,終把一份奇怪的股權轉讓書留給了那位十幾歲的小青年,正鎮上國家重點高中唸書的張成富。

    後來,當張成富從華夏大學畢業後,進入政府部門工作時,蜀生公司的人才找到他,聲稱他手中握有別人轉讓給他的蜀生公司舊的永久遺傳ing股權。頓時,張成富一躍成為整個帝國有錢的人之一。而張成富坐擁巨大財富的情況下卻並沒有揮霍,而是積極從政,後代子孫是借此成立了一個星際集團,終附屬於蜀生集團下面,永享財富。

    值得一提的是,張家的子孫中從政從軍的人非常多,並且張家和帝國皇室也結下了不少的緣分,只是再沒有了一個叫張蜀生的後人。

    這一次回家,張蜀生也總算是徹底放下了心中的複雜情緒,那些「親人,們讓他們永享財富就是了,多的也做不了,命運就是這麼的奇怪。

    這裡的人口情況也和他印象中差不多,一家少則一兩個兩三個孩子,多則七八個孩子,算是比較正常的情況,生的起也養得起。

    隨後的幾天時間,張蜀生陸續去了成都,重慶以及昆明等地方。

    昆明,張蜀生重遊了原來的西南政府所地,以及那一片被列為保護區的元首故居。

    對於昆明的印象,他其實並不深,多這裡只算是一個過場。深居簡出的他,對於昆明的記憶還沒有宜賓深。

    隨後,張蜀生一行人乘坐汽車,通過高速公路來到了會澤縣。

    會澤縣的老城區保護的非常不錯,被頗有智慧的官員建設成了一座民國遺風的小城,城區老城區的另外一邊發展起來啊。

    「當年我一窮二白的時候,就是這裡當的手錶。」

    隨從遠遠地地方待著,張蜀生指著對面那個掛著「來慶當,招牌的老當鋪,轉身對兩位妻子說道,旁邊還有一位負責介紹的特情部工作人晏。

    「是的委員長,這裡的老闆一直不肯轉讓店舖,說是百年老當鋪,當年還做過委員長您的生意,一直被那位店老闆王來慶津津樂道。」

    張蜀生從包裡出來兩塊手錶,走進了這個古e古香的老當鋪。

    「喲,做工這麼精良的老手錶,不多見啊!您準備當多少錢?」

    張蜀生拿出的是三十多年前的貨e,店裡的一名老師傅立刻就覺得這東西不錯。

    張蜀生揮了揮手中的表,不容置疑地說道:「單賣兩百,三隻五百,不賣我去城西頭那家。」

    「五百塊!!!」當鋪的老師傅不由驚呼道,列滿世界都是精美的機械表,除了特別好的蜀生牌手錶外,很少有手錶賣到那個高價,別說是拿來當了。

    張蜀生笑了笑,只是揚了揚手中的兩隻表,歎了口氣也就收了起來,這句話是他當年說過的,記憶猶,只是眼前的人已經不是當年的那位老師傅了。當下,也不多說,轉身就要走,還不忘調侃一句當年的話「走,我們去城西頭那家寶來居撞撞運氣,指不定千兒八百也有人買。」

    當鋪大師傅被化這一句話說的莫名其妙,寶來居不是已經被來慶當收購二十多年了嗎?那是老掌櫃自豪的兩件事之一。一件事當年做了委員長的生意,一件就是打敗了畢生的敵人。這個客人的奇怪話語讓他感到有些熟悉,但又想不起來哪裡聽到過。

    「貴客您留步!!」

    一個洪亮的老人聲音張蜀生響起。

    張蜀生回頭,看到一個老頭被人攙扶著從後面走過來。

    「貴客,你的手錶可否讓老徑一觀。」

    那位老者七十多了,精神倒是很好,頗為奇怪地盯著張蜀生看了幾眼,說道。

    「沒問題。」

    張蜀生笑著把手錶遞給他。

    不時,那位老闆顫抖著身子抬起頭,望向張蜀生,說道「您,您…您這是欺負我老眼昏hua呀,這表我們來慶當要了,還老價兒,5

    00!!」

    「哈哈哈,老人家,這表啊,這次送給你了!」張蜀生大笑道,他已經知道這位人生閱歷極其豐富的老人認出了自己。

    老者顫巍巍地從懷裡掏出一個紅e小包,拿出一隻表,和張蜀生手裡的一模一樣,老人笑著說道「您看,這只這,還有兩隻啊早些年獻給漢京博物館了。」

    於是,老人挽留張蜀生後堂喝了一次下午茶,充滿人生智慧的當鋪老闆完全沒想到自己能夠終老之前還遇到張蜀生,雖然知道這位當年落魄到賣表的青年如今億萬人之上,但對於看慣了人生的老者,那份故情都一杯茶裡面了。

    離開和三十年前區別小的可憐的會澤老縣城後,張蜀生一行人終於回到了梨樹坪。如今的東川區特區政府所地就梨樹坪城區,會澤的發展也非常不錯,梨樹坪是發展成為了一個現代化都市。

    和會澤一樣,梨樹坪的老城區同樣受到了相當的保護,只是當年那些成片的廠房已經成為了現代的工廠,當年的服裝廠,製藥廠,汽車廠,軍工廠,大多都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現代化的廠房,規劃整齊,機器轟鳴,工人也不再是十里八鄉的農民,都是職業工人了。

    整個梨樹坪已經建了市,稱為梨樹坪市。城市人口達到了百萬人的規模,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工人,稱得上的工業城市了。只是這裡污染不大,大多數都是一些高工業,精密加工等。

    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這裡除了保留高工業,精密加工,重型工業外,還有一些研究院所的存,只是都是一些附屬於各個工廠或者院校的研究院所了,高精尖的研究院所,大多搬走了,少部分還東川境內,大部分搬到了西南的成渝宜地區,一部分去了廣西,還有一部分昆明等地。

    梨樹坪帶動了會澤,會澤帶動了東川區,東川區帶動了西南,西南帶動了全國。

    整個梨樹坪城區,張蜀生沒有一點印象,只是電視或者圖片上看到過。

    只有梨樹坪的老城區,他才找到了許多記憶。三十年前來到這裡,一待就是多年,如今故地重遊,感觸自然是很深的。

    只是讓人可惜的是,哪怕是以張蜀生的記憶力,老街上也很難遇到一個熟人,要知道,以他逆天的記憶力,只要見過一次,哪怕是二十多年來有所改變他也能模糊認出來。

    然而,梨樹坪老街道上走了大半天,他也就認出了幾個當年的熟悉人,多的是一些帶著幾分印象,但年紀比記憶中的人小得多的人,不是兒子輩就是孫子輩了。

    「那時候,我們這裡建了一個戲台……那邊的草坪壩子,當年我們第一次殺豬分肉的時候就那裡那邊是民團的訓練場那邊是靶場………那棟老房子是以前的紡織廠……」

    一路上,張蜀生看到了太多熟悉的建築,人不熟悉了,可建築還能保留下來。

    「那是孫家的故居,現也是保護單位了!」

    當張蜀生來到孫長慶家故居的時候,很是認真地遊覽了一遍,這裡,同樣有著濃濃的記憶,雖然被劃成了文物保護單位,但一切都還有記憶。

    梨樹坪一待就是兩天,這期間張蜀生認真考察了一下這裡的情況,發現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幾乎每家每戶都不止一個孩子,所謂的多子問題也沒有出現,免費的醫療和教育體系下,撫養這些孩子長大不成問題,別說吃飽穿暖了,是沒有多大的問題。

    第三天,東川特區政府和梨樹坪市政府接到通知,才知道張蜀生陛下居然「回家,了。

    得知張蜀生回到了東川區,回到了梨樹坪,整個梨樹坪市出現了空前的狂歡氣氛,所有人都奔走相告,說陛下回來了,當年的民團團長回來了。

    高掛紅燈籠,貼上對聯,甚至燃放鞭炮,百萬人以各種形式歡迎委員長歸來。

    第四天,張蜀生梨樹坪原來的民團民兵訓練場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宣佈帝國將正式施行人口生育刺激政策,其中例舉了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口補貼,一個家庭的兒女如果超過幾個,就能夠獲得額外的多少土地,或者是相應的生育補貼款。(未完待續。!。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