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 公子堤 文 / 司雨客

    第二十八章公子堤

    打仗打什麼?

    是雙方士兵排成整齊的方陣互相攻擊麼?

    錯,那不是打仗,那是打架!只有羅馬人才那麼幹。

    我們是聰明的中國人,我們認為,打仗是一種全方位的、立體化的、藝術性的東西,涉及到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社會、人文各個方面。袁紹和曹操打仗的時候,郭嘉隨隨便便就弄出個十勝十敗之說。不過,就算只說在戰場軍事,我們還有三十六計,還有敵進我退敵駐我擾的十六字游擊戰法,還有遠遠的用弩弓射完轉身就走的騷擾,還有火攻、水攻、絕糧、堅壁清野種種手段。如果來打我們的是行動緩慢排著密集陣列的羅馬人,我會半點也不擔心,騎射騷擾,步射偷襲,撲天蓋地的弩箭就能早早的結束戰鬥,讓這些行動笨重的傢伙們舉手投降。

    可惜的是,我們面對的不是羅馬人,而是同樣聰明的中國人,是二十多萬大軍的袁術和孫堅。其中孫堅還自稱是兵聖孫武的後代,而且他一個人打敗了令十八路諸侯膽寒的董卓,打敗了被後人稱為三國戰神的呂布,斬殺了董卓的大將華雄。

    說心裡不害怕,那是灶炕裡燒山藥吹著吃。能不害怕麼?實力沒法比啊,不說南陽是南郡的幾倍,不說豫州比荊州人口還多,就說人家那軍隊數,都快比咱們的男人數多了。一走一過,小點的城池都能踩平了。

    更何況,論及單兵素質,我們也差得遠,人家那都是絕死之士,百戰之師。而我們呢?我們有什麼?

    除了黃忠手下的五千赤鴉兵是曾上過戰場的軍隊之外,其餘部隊全部都是大戶獻出的私兵或才募集的農夫,他們打打群架還行,真上戰場,如何擋得住孫堅鐵軍一擊?

    所有的這一切,都確定我們只能防守。第一道防線是鄧縣,鄧縣是南陽盆地向南的唯一出口,是南陽攻南郡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守住這裡,我們就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如果他們攻破了這道防線,那我們就利用襄陽堅城,阻住對方的大軍,然後再想方設法偷襲對方,通過消耗戰讓他們退兵。南陽雖然富庶,但是袁術卻是個只知道吃雞蛋不知道喂雞食的主兒,日子過得想必也不算是太富裕。只要一相持,他就得退兵。

    但是,如果這兩條防線我們都守不住呢?

    那我們就與城偕亡吧。我們地盤太小,沒有那麼多的縱深。如果襄陽完了,就等著四面八方的惡狼一起撲上來把我們的骨頭全嚼碎了。

    所以,我們現在做得每一件事,我都當成關係著我們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來做,並且做到最好。

    我有時都佩服我自己,我的精力怎麼會這樣的旺盛。我可以每天只睡兩個多時辰而毫不睏倦,也可以騎著馬奔馳上百里而不覺疲憊。我早上在襄陽和蒯越研究甕城的築法,下午可能就在鄧縣和黃忠商量強弓營的裝備供應。我從來都不是勤快人,從來都不是,可是在這巨大的壓力面前,我也行動起來了。

    有著這樣壓力的,並不僅僅是我自己,在袁術的壓力下,整個南郡都在以最高的效率運轉著,如同一台巨大的機器,轟隆隆的開動,雖然速度在加快,但卻有條不紊。

    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成親的那一絲溫柔和喜色很快就被沖淡了。

    今年我們不能靠買糧過日子,因為一打起來,南北一封鎖,我們沒地方可以去買,所以種糧食就成了當前最要緊的工作。江南那邊的稻種產量比較高,但也只是相對的,其產量比占城稻還差不少,而我眼下不可能讓人跑到交州去弄稻種,太遠了,我又不認識交州刺史。在產量增加不太多的情況下,必須增加土地面積。我把目光看向了雲夢澤。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中描述,雲夢澤東到今武漢以東的大別山麓,西至鄂西山地,北及大洪山區,南緣大江,東西約在四百公里以上,南北不下二百五十公里,總面積達十萬平方公里,而後世湖北省的總面積才不過十八萬平方公里。漢王朝設立的華容縣、竟陵縣,都是在雲夢澤的後退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在宋代,江漢平原開始廣泛挽堤圍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漢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故元明時流行「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

    眼下,襄陽南的大洪山到華容段的雲夢澤,全部都是淺水,無法種植,又難以穿行,偶有居民划船到較高的小洲上種植,卻苦於來往不便。如果想把澤中高地合理開發利用起來,關鍵一點,就是築堤。

    我決定築堤。

    我讓人在水中用蘆荻乾草做成牆的樣子,上面栽成兩行,相距三尺,離牆六丈,又做一牆。把水中的淤泥瀝干,塞在乾草中間,等干了之後,做水車車去幹草牆內的水,就現出兩條三尺寬的泥道來。我讓人將一條泥道裡的土挖出來,築在另一條泥道上,於是一個簡易的堤壩就築成了。這種方法操作簡便,省工省力(蘇州到昆山縣之間的宋代蘇州堤便是用此法築成的),很快得到推行。繼襄陽城草創之後,流民們以極大的熱情湧向了雲夢澤,開始了大規模的挽堤圍垸工程。一條又一條的堤築成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開發出來了,原來可望不可及的土地,如今成為了可耕種的良田。

    人們歡快的唱著歌,去他們的田地中播下希望的種子。

    人們的熱情一旦爆發出來,其產生的能量是相當可觀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開荒最多的一戶達到三十頃。當然不可能每家都能達到這種水平,但是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南郡總耕地面積達到了五十萬頃,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這個時代,一個五口之家要一頃地才能保持基本的生活開支。不過眼下,我們基本上可以達到每戶2頃以上,也就是說,如果糧食收上來,我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而有富餘了。

    當然,這還要不出水、旱、蟲災,在收穫前不被袁術、孫堅禍害。

    至五月份,站在高高的襄陽城門向東南方向望去,原來波光閃閃的雲夢澤已成一條蠻荒巨龍,無數小堤壩曲曲彎彎化為龍鱗,其間綠意濃濃,到處都是正在生長的莊稼。

    農人,有了地,有了糧,就算是有了家,就可以安定下來,用自己的辛苦養活老婆孩子,生長繁衍下去。

    這些善良的農人,同樣把治理雲夢澤的功勞送到我身上,並把那些簡易的堤壩稱為公子堤。

    說起來,這些田地都是非常肥沃的,因為它本身是澤中淤泥,兼又方便灌溉,長勢顯得格外喜人。

    面對這種形勢,雖然說父親壓力重重,卻也不禁展開笑顏,不但在家宴裡讓蔡氏幫我倒了幾次酒,還破例又在刺史府會議上當眾給我一次莊重的口頭表揚。

    我一直在關注著北面的消息。

    孫堅與董卓的大戰,袁紹打算另立劉虞的企圖,董卓放棄雒陽不再與孫堅爭一時之短長回去長安。勃海太守袁紹突然對冀州牧韓馥動手奪取冀州。黑山黃巾軍於毒、白繞、眭固引十餘萬大軍攻略魏郡、東郡,新任東郡太守王肱不能抵擋,曹操引兵入東郡,在濮陽擊敗白繞軍,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

    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洞若觀火。

    隨著董卓的讓步,二袁之間的相爭越來越激烈。

    袁紹派周昂為豫州刺史,率兵襲取曾作為孫堅豫州刺史治所的陽城,又派謀士辛評來荊州,給父親送來金二百斤,帛三百匹,要求父親出兵對袁術進行搔擾。

    父親只是笑著,讓辛評去刺史府新建的客房休息了。

    開玩笑,眼下我們自保的力量都沒有,還敢老虎頭上抓癢?你們兄弟間的怨氣,害得我們夠苦的了。

    不過,我對這頭送上門的肥羊很是喜歡,在報知父親後,親自去拜訪他。

    辛評顯然對我也早有耳聞,特別是對我的襄陽紙和公子堤的事情感興趣。我則對袁紹能夠提供的支援感興趣,辛評這個謀士不太像個謀士,他說話很直,想事情似乎也很一廂情願,似乎認為天底下的事情都應該按照他的想法進行才對。真奇了怪了,這種人當什麼謀士?還不如去編來的好。怪不得他最後不得善終,不但自己被猜忌,連全家八十餘口都一起死於非命。

    這種人是驢子,你要順著他來,不然的話,他句句和你對著嗆,不過只要把毛捋順了,一切都好商量。我就給他捋順了。我說世間唯有袁紹能拯救漢室,我說他是袁紹手下頭號謀士,一定能做袁紹的主,我說我們很困難,缺兵少將沒武器沒錢糧,很難與袁術爭鋒。如果大規模出動的話,會傷及根本,把袁紹南方這個基地都丟了。其實我們是很想幫助袁紹的,但是眼下的情況,卻很難做到。

    這話我說得極順溜,因為在袁術面前,我也無數次說過類似的話。

    辛評說,他到是可以做主,給荊州一些人馬或者物資,但是那袁術在南陽,他運不過來。

    我說那就沒辦法了,我真的很想幫忙。

    辛評一咬牙。只要我們肯幫他,他就說服豫州刺史周昂,分給我們三千精兵,直接派到汝南。不過,如何經過袁術的防區,那就是我們的事情了。

    我開心的笑了。幹什麼要通過袁術的防區,有這些精兵,我還要他們在袁術的後方放火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