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三十章 當官了? 文 / 司雨客

    第三十章當官了?

    該來的,終於還是要來的。

    袁術和孫堅準備起兵進攻南郡。

    不過可笑的是,與孫堅同來的,還有朝庭的旨意:任命父親為征南將軍,消滅袁術、孫堅等叛逆;同時舉我為孝廉,並擔任征南將軍府從事中郎。細看那文書,薦舉我為孝廉的人居然是袁術。這簡直讓人驚掉了下巴。

    父親奇怪的看著我,目光裡嗖嗖直往外飛問號:「朝庭怎麼會知道你的名字?而袁術……袁術居然是你的孝廉薦舉人?!」

    我想了老半天才想明白,這是去年年底,我打算回襄陽參加父親的婚禮,袁術攔著不讓,我說你不能攔著我盡孝,他說盡孝在行不在心,為了補償我,舉我為孝廉,於是讓人發了文書,大約他是幾天後才發現我已逃走,而文書已發走卻回不來了。

    這件事情簡直是太可笑了。

    更可笑的是,董卓掌控的朝庭,居然批了。

    這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它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於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詔郡國每年察舉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這種察舉就通稱為舉孝廉,並成為漢代察舉制中最為重要的歲舉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漢代政府官員的重要來源。孝廉舉至中央後,按制度並不立即授以實職,而是入郎署為郎官,承擔宮廷宿衛,目的是使之「觀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事務。然後經選拔,根據品第結果被任命不同的職位,如地方的縣令、長、相,或中央的有關官職。一般情況下,舉孝廉者都能被授與大小不一的官職。漢順帝陽嘉元年(132年),根據尚書令左雄的建議,規定應孝廉舉者必須年滿四十歲;同時又制定了「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這一重要制度,即中央對儒生出身的孝廉,要考試經術,文吏出身的則考試箋奏。從此以後,歲舉這一途徑就出現了正規的考試之法,孝廉科因而也由一種地方長官的推薦制度,開始向中央考試制度過渡。

    不過,四十才能舉孝廉雖然被提出,但並沒有被執行,比如曹操,就是二十歲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一步步成為大漢新一代官員中的中流人物。眼下的我,比曹操還強,我連二十歲都沒有滿,還不算成年,而到長安考試更是談不上,卻也被確認為孝廉。有這一份聖旨,我就算是正式的國家官員了。我想,雖然歷史上那個真實的劉琦當官就當了個江夏太守,可是我這個官,卻是朝庭直接封贈的,比他根兒正苗兒紅得多了。

    不過,對於我現在孝廉這個身份,刺史府裡的人並沒有拿著當回事,他們早就把我視為半神之人了,孝廉,哪裡能配得上我滿世界橫流的才華。(是不是我得意忘形了?)

    八月份是收穫季節,雖然袁術對老百姓不好,但糧食關係到生死存亡,他還是沒有在農忙季節發兵,雖然他的前軍一直在和黃忠打交手戰,並且有越演越烈之勢。此時,蔡瑁的軍隊也已經派了上去,單是黃忠已經很吃力了。

    九月份,我們(主要是我)佈置的內線傳來精準的消息。孫堅引五萬大軍南下,已過魯陽,將與袁術大將紀靈一起,南下襄陽,攻取南郡。

    袁術到底對父親的陰奉陽違失去了耐心,要親自出手拿下南郡了。其實,早在我離開的時候,他就有心思動手了,只不過是因為討董聯軍東線崩盤,董卓的軍力南壓,使得他無法輕舉妄動,直到此時他們才抽出兵力來。

    眼下,經過一年的大戰,孫堅的實力其實已經不下於袁術了。以戰養戰,孫堅深得其中三昧。對於孫堅來說,南郡也是個相當重要的地方。拿下南郡,他就可以與南方諸郡聯在一起,他為長沙太守多年,一聲令下,只怕張羨父子也只有乖乖低頭的份,至於現在的長沙太守蘇代,那其實就是孫堅的代理人。而掛印而逃的武陵太守曹寅,此時也悄悄回到武陵,打算響應孫堅了。這個曹寅曾配合孫堅一起殺掉原荊州刺史睿,和孫堅算是一條船上的人。

    總之,形勢之嚴峻,讓人難以呼吸。

    而我軍眼下的軍力如下:

    黃忠五千人,號為赤鴉軍,但只有其中一千是老底子部隊,其餘戰力一般;

    蔡瑁張允二萬人,貌似我軍主力,可惜都是新招的郡國兵,戰力麼?大約可以用來抓兔子,抓狗都夠嗆;

    劉磐、黃敘八千人,是原來張方等宗賊手下,個個都是人渣,這一年多來,讓劉磐和黃敘兩個小魔頭操演的離死不遠。他們現在整天就想著能上戰場去死掉,那樣就可以逃離這兩個魔頭的魔掌了。他們可以一用,但是效果如何,還要等戰爭來檢驗。

    不過,這些力量對比袁術、孫堅的十萬百戰之軍,相差太遠了。

    我們還要助力。

    江夏的黃祖終於到了。

    這位江夏太守,我不太喜歡,因為我第一眼看到他,就覺得不順眼。不算太高的個子,滿臉毛蓬蓬的大鬍子,鬍子中間有一個尖尖的蒜頭鼻子,鼻子兩邊有兩個小黑點,不細看以為是長的雀斑或落了蒼蠅,那就是他的眼睛了。可就是這樣一雙眼睛,裡面的光卻是傲慢和凶殘。據說,他喜歡吃活猴的腦漿,還曾試吃過小孩子,後一點沒有經過證實。不過江夏的人稱他為黃閻王。他在江夏,和江夏賊交過手,和山越人打過仗,有勝有負,勝了亂割人頭冒功,敗了亂割人頭抵過,反正戰區的百姓沒有得過好。他還有一個拿錘子砸人的習慣,部下不聽話的,不是砍頭,而是用錘子把頭砸開,簡直是太殘忍了。這些情報是我搜集來的,不過還沒有和父親說,他那樣的人,只怕比我還不能容這樣的事情。算了,就當我不知道算了,他,畢竟是荊州七郡中,除了父親任命的太守外,唯一一個主動承認父親地位的人。而且,黃忠還是從他手下挖來的。

    「刺史大人!」他向父親拱拱手,聲音好像被踩住頸子的蛤蟆,「江夏黃祖到了。」

    「黃太守請入座,不知黃太守此番帶了多少人馬?」

    「三萬精兵!為了幫助刺史大人,我已是傾巢而出了。」

    「好好好,當為黃太守記一大功。」

    「功倒不忙記,不過我軍初來,錢糧上面,還請刺史大人幫助解決一下。」

    「這是自然。」

    「我軍三萬人,請刺史大人準備二十萬石糧草吧。」

    數量這麼大,一下子就要父親不由就是一愣,他上下看看黃祖:「黃太守,這可不好吧,既是荊州軍,就是一家人,自然由刺史府統一撥付,難道說,黃太守的軍隊,不與我軍合在一起麼?」

    黃祖大笑了:「刺史大人,我江夏軍能征慣戰,衝鋒陷陣不在話下,就算拿這個襄陽城,也費不了什麼事,只是,這些孩子們被我養得嬌氣了些,除我之外,又不服從管理,最愛惹事生非。還是由下官親自掌控的好!」

    黃祖似乎是吃定了我們,其驕橫的姿態,簡直讓人覺得他是個土匪而不是朝庭官員。而父親是一個文人,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因為對方根本就不講理。而眼下,似乎我們的確不得罪這個人。不能因小失大。

    「使君大人!」我排眾而出,對父親道,「既然黃太守如此要求,我們就答應他吧。」

    父親奇怪的看著我,然後無奈的點點頭:「好吧,便是如此。」

    黃祖得意的一笑,笑容藏在那大鬍子下面,顯得很古怪,就像一個大刺蝟突然蜷縮了一下身子一樣。

    哼哼,讓你笑,你知道什麼叫官僚主義麼?這回我讓你見識見識,刺史大人同意了怎麼著,下面還要一步步按規矩走不是,來領糧,好啊,手續呢?手續不全,回去拿。這回手續全了,我們負責人不在。一下要那麼多糧食,我們沒有那麼多車輛啊,你們自己扛吧。我有的是辦法讓他既不缺糧又不能拿著我的糧食去四下的揮霍甚至搬回江夏去。

    「那麼,下面我來安排一下禦敵之策。」父親說著,引眾人來到議事堂。議事堂正中,是一個巨大的沙盤,正是我親自帶人所制,雖然並不十分精準,因為我無法去測什麼海拔之類,但是何處是山,何處是谷,何處是河流,何處是關城,何處是平地,何處是湖泊,俱都是一目瞭然。

    這個地圖,有見過的,有沒有見過的。見過的還罷了,沒有見過的,卻都表現出大吃一驚的樣子。

    黃祖看到這地圖,一雙眼瞪起來,好像小號的黑豆一樣:「使君大人,此是何物?」

    「沙盤。」父親的口氣極為平淡,就好像是在說今天的午飯吃什麼一樣。

    「不知可否給黃祖一個?」

    父親笑了:「黃太守,等你作了我這個位子,自然就可以擁有它。」

    黃祖尷尬的一笑,不再說話。

    笑話,這東西可是屬於軍事機密級別的,有它在,什麼沙盤操演,什麼戰爭部署,都可以事半而功倍。別以為你有兵就了不起,這年頭有兵的多了,有這樣沙盤的,可著全世界,你再找出一個來我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