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七十章 王粲 文 / 司雨客

    第七十章王粲

    蔡琰,這位天下最著名的才女,這位得我座師親自收錄的小師妹,居然長得和我前世的愛人一個模樣?

    當然,我也並不認為她們長得像,她就可以如我前世的愛人一樣嫁給我,畢竟在這個時代,這樣想就太過了。

    可奇心人皆有之,何況是我。

    本來,為避嫌疑,我雖然在各方面盡力照顧蔡琰的人,但卻很少親自去見她,可是這一回,我實在是想要見她了。

    想個什麼理由才不會唐突呢?

    說她長得和我前世一樣,她是我的前世轉生?她會不會給我介紹精神病大夫或者巫師給我看病?

    算了,想什麼,當哥哥的關心一下妹妹,還要什麼理由。

    「呂蒙,不要收拾了,我們去看看你蔡姐姐。」

    「真的,好!」呂蒙快手快腳的把那幾卷散開的文案收拾起來。又把那幾張小像輕輕放在小案上,跳著過來,當先出去了。

    渭水河邊,草軟沙輕,一輪紅日西輪,映得河水泛起萬點金光,如萬千錦鱗在波濤中躍動。

    河邊一個白衣女子,向西而立,若有所思。

    她身材窈窕,亭亭玉立,略嫌瘦弱的身體看來起若不禁風。

    「師妹,想不到你也在。」我微笑著走上前,外表很平靜,但心底裡卻是不住的跳著。她真的與我所畫的小像一樣麼?

    一張嬌美無儔的俏臉緩緩轉過來,雖然罩著輕紗,但那兩條細眉,一雙俊目,轉過來那一剎那,照亮了這山野,那眉,那眼,那風致,像!簡直是太像了!

    她就像我前世的愛人,不,或許比我前世的愛人還要美上三分。

    「師兄,」她在面紗之後輕輕開言了,「真是好巧。」

    呃,她一言出口,我才意識到自己那句話實在太拙劣了,我特意來這裡,說什麼巧,當下尷尬的一笑:「師妹眼望西方,可是想起了伯父?」

    蔡琰眼中現出一抹憂色,但卻並不掩飾,點頭道:「是。家嚴深陷囹圄,音信全無,不由不讓人牽繫。」

    我安慰道:「放心,伯父大人在長安城故舊弟子眾多,朝中大員也都頗有交情,想來不會有什麼大礙。我已按排人快馬前往打典,應該沒有問題。此外,我們的大師兄、二師兄皆在長安,我已寫了書信去,想來他們也會加以照應的。」

    蔡琰點點頭:「三師兄費心了。」

    我笑笑:「自家人,別說客氣話。方今天下大亂,你我不幸生於這個世間,自然要面對數不清的難題,不過既然當上事了,也就只能面對他,天塌下來也有處置之道,過於擔心,於事無補。聽說近來師妹飲食不多,想是憂心過重的緣故,以後還要多回調整才是。不然伯父平安,你卻病倒了,豈不是讓伯父擔心。」

    即使隔著面紗,我也能看到蔡琰展顏一笑:「師兄費心了。琰生來食量小,卻不是心情的緣故。聽了師兄的話,小妹自然會注意加餐的。」

    我點點頭。

    蔡琰道:「師兄,若無它事,小妹先行回營了。」

    「嗯,如此,師妹請。」

    蔡琰略施一禮,帶著幾名女婢如弱柳扶風般去了,只留下我望著她的背影呆呆的。

    「公子,小人沒說錯吧,蔡姐姐長得和你那畫像真得是一模一樣。」小呂蒙貼了過來,小手還向著蔡琰的後影揮著,也不管人家看得見看不見。

    「是啊,簡直是一模一樣。」我喃喃的重複著,心中也說不上是什麼滋味。

    這就是蔡琰,一個簡直不該生於這個凡塵俗世的女子。

    四年之後,漢獻帝從長安東歸京師洛陽時,匈奴單于派左、右賢王率領數千騎兵前來侍衛天子,抗擊李傕、郭汜等叛兵。就在那一場分不清誰對不錯的動亂之中,左賢王衝入陳留,將她搶到胡地,十二載的羶肉酪漿,異俗生活,才被曹操贖回。

    我無從想像,一個如此的仙子,在這樣的亂世之中,是如何經受那種種痛楚屈辱的。

    但是我想,有我在,我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

    我保證!

    說匈奴有個左賢王是麼?找機會我先幹掉他!

    我們離長安越來越近了。過渭水,經龍首原,長安城已經在望。

    這時我的情報總負責人王威來到。

    「參見公子。」

    「起來吧,長安城中情形如何?」

    「恭喜公子,公子陞官了?」

    「什麼?陞官了?」我不由一愣,這話從何談起?

    「公子來來長安,刺史大人不放心,命小人快騎到長安送表章,表公子為中郎將。」

    父親……

    一轉念,我就明白了父親這樣做的原因。我眼下,只是征南將軍府的從事中郎,六百石的官職。不到長安不知道官小,以我這個從事中郎的位置,在長安只怕連話語權都沒有,被人壓制都沒有話說,父親表我為中郎將就不一樣了,雖然同樣都有中郎兩個字,可是之間差了多少級,我就是擁有獨引一軍的決策能力的將領了。

    只是,這事情董卓啊、曹操啊、袁紹這類的人做起來不奇怪,以父親那粗疏的性格,大義的風範,居然為我這樣考慮,實在是讓我感動的很了。我這次入長安,他一定很操心吧,不知道接到我要去長安的那封書信時,他有多焦慮。

    等長安事了,我回去好好陪陪他吧。打到荊州,我和他就沒有在一起待多長時間,就算是在一起的時候,也只是風風火火來來去去,商議自保商議出兵,都沒有時間陪他下下棋聊聊天什麼的。他五十了,在這個時代,算得上歲數大的了,比老狐狸賈詡還要大上四歲。嗯,這回回去,一定休息休息,不亂跑了,不讓他操心了。

    「公子,小人在長安城中,打聽到一個消息。」王威又道。

    「什麼消息?」

    「西面羌人有些不穩。」

    羌人?

    我不由又是一驚,怎麼羌人又鬧亂?由於東漢採取的政策是為了自己富,寧可國家小的政策,所以並沒有如西漢那樣開邊擴土,甚至所西涼以西的國土都丟了。沒有了大漢軍隊的壓制,西面的羌人就造起反來,這一打就是二百年,把東漢的國力都消耗在這裡面了。這羌人,多半指得是韓遂、馬騰等人。雖然此二人皆是漢人,但是卻久處羌胡部落,居住在西涼。當年與董卓也沒少打仗,後來被董卓招安。

    當然,其造反的原因也很多,我不想評判誰對誰錯,正如我也不評論黃巾起義的對錯一樣。但是眼下他們的異動肯定會影響到我,因為他們肯定會殺過來,到時和他們作戰的,肯定就會有我一份。

    對這樣的事,我如何能不關心?

    「王威,這件事你親自負責,一定要查清楚,起兵原因,目的,進攻路線,人數,時間,所有的一切。」

    「公子放心,我這就安排人下去,以咱們的力量,保證不會比長安那些人的信息慢了。」

    「嗯,去吧,你也小心自己的安全。」

    王威去了。

    離城十五里,我們紮下了營盤,等待城中的消息。

    長安城,並不是那麼好進的,具體還要進行接洽。雖然王允讓我來長安,的確是打算讓我這個士人的兒子幫他的忙,但是想來他也不會在確認我的真實意圖之前就放我進城。

    畢竟,這個世界上口是心非的太多了。

    當天晚上,就來了一位客人。

    其實不算是客人了,是小本人整整四歲的師兄,山陽郡最著名的天才兒童,雖然不被師傅張儉認可但卻被蔡邕奉為絕世之才的王粲王大官人。

    「師兄,請進帳說話。」面對同門,我還是比較恭敬的,雖然他比我小,可是他入門早,而且名氣也比我大得多。

    不過,這位老兄,長得真叫那個,簡直和小龐統有的一拼。我很懷疑他的家裡沒有鏡子,因為如果我長成這個樣子,我會把鏡子全部毀掉。

    「師妹在哪裡?」他第一句話就是這樣問的。

    真正的有異性沒同性,才見面,不問師傅情況如何,不問我好不好,先問師妹。

    「師妹就在後面,我們一起去見她好了。」

    「如此甚好,師弟,我們這就去吧。」王粲還是個急脾氣。

    「二師兄,大師兄也在長安,他的情況如何?」我對這位名動天下的大師兄還是關心的,雖然說從來沒有見過面,但是荀攸是曹操五大謀士之一,豈同小可。

    「不清楚。」王粲的回答讓我窩火。

    「怎麼會不清楚?」

    「人家是朝庭大員,是討董先鋒,怎麼可能和咱們這樣的人打交道,我當然不清楚。」聽口氣火頭不小啊,難不成荀攸和王粲不對付?也難怪,荀攸那樣的人,看得上這個書獃子才怪了。不過這似乎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荀攸是個只知真理,不念同門交情的人,那我想要讓他幫助我,只怕是困難比較大啊。在他眼中,能看得讓荊州刺史的父親?

    在歷史上,這些人不是沒有去荊州,可是最後,包括幫著父親招攬人才的婁圭在內,全都投到曹操那裡去了,全把荊州當成了中轉站。如今就算多了個我,能夠把他們留下來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