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一零九章 迎刃而解 文 / 司雨客

    第一零九章迎刃而解

    出身於荊州的人,沒有一個不會水的,王威的水性猶其好。他一直游到河的對岸才冒出頭來,這裡已經在下游十幾里的地方了。全身上下,幾乎是沒有一處地方不痛的,半是疲憊,半是傷痛。

    但更痛的是心。

    這一次的交鋒是徹底的失敗了。

    而他,卻還不知道那可怕的刀手是誰。

    而他們,又是如何發現自己的伏擊,並且成功的組織的反伏擊。

    但是有一點王威是明白的,眼下的長安,對他來說已經很危險了。因為對方知道他是什麼人,並且在處心積慮的對付他。

    孤軍作戰已經不行了。他必須到魏延軍中休整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外面的一切都是危險的。

    王威並不知道,他這樣拚死冒險採取極端借施也不能扭轉的被動局面,很快就會完全的改變過來,一個月後,他回想這次的刺殺,心中只餘後悔。

    在朝庭大勢面前,幾把小小的環首刀是很好笑的,甚至,就連舌燦蓮花的毛介的一切舉動也是很好笑的。

    一切,只因為父親劉表的一個決定。

    為了保護我的名聲,他決定長安一行。

    ……

    九月二十日,父親召來了蔡瑁和張允,研究向張家退婚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蔡瑁的姑姑是張溫的妻子,蔡瑁是張家當代家主張慕的嫡親表兄,而張允則是張家當代家主張慕的嫡親族侄,張允的祖父與張溫是親兄弟。請這兩個人,就是想用親戚的關係把事情處理開。

    經過商議,卻是蔡瑁提出了解決之道--

    天子賜婚,蔡邕之女,僅這兩點,長安那邊就不能抗拒,也不能做出悔婚的舉動來。而張家,雖然張溫已逝,但若退婚,也會令張家顏面無存,同樣會損及使君父子的名聲。解決之道很簡單,蔡瑁提出,可以張溫那個十五歲的孫女嫁給我十一歲的弟弟劉琮。

    蔡瑁笑道:「一邊是我的姑姑的孫女,一邊是我嫡親的堂妹,傷了哪個都不合適,這話也就是我來說,這樣解決,其實是最好的辦法了。張家我去說,保證能說通的。」

    父親連連點頭:「一切有勞德珪了。」

    父親做出了讓步,張家也並沒有丟掉面子。

    甚至,因為張家旁枝張羨的存在而受到一定程度壓制的南陽張氏藉著這個機會,有了重新進入荊州政壇的機會。

    蔡瑁一說,事情就這樣解決了。

    九月二十五日,父親親自前往長安。

    這是大漢兩年多來的第一次。

    一個主掌一州之地的刺史,一個擁兵近十萬的一方霸主,親自到長安來表示臣伏。

    這在長安城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這是一波巨大的浪潮,這是一個足已扭轉天下的浪潮。

    長安城中,關於宗室領兵是否合適的討論,一下子就消失了,人們見到的是,天子的政令終於超出了三輔的範圍,達到了荊州。

    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向這裡,人們不知道,這會給天下的帶來怎樣的影響。

    而在父親的隊伍前面,是五百名披紅的士兵,抬著各色紅綢包裹的彩禮,一路上敲鑼打鼓,熱鬧非凡。於是,關於我拒婚的謠言不攻自破,關於我不尊重天子,戲弄蔡家的傳言無影無蹤。相反,小天子漲紅著小臉在朝堂上公開說:「劉表父子皆是忠臣,天下臣工,若能有一半如劉表父子一樣,何愁天下不定,社稷不安?」

    夠了,這一句話,所有的異動都停下來了。

    無論想要取得更多朝庭權利的西涼派系,還是一心推倒武人的士人集團,無論是心懷報復的蔡系士人,還是混水摸魚的各地方勢力代表,都在緊張的望著這頭從荊州來的巨像一腳踏上長安這個小小的棋局。

    這種影響力,是我十年之內無法達到的。

    才過武關,父親的故舊們就開始與父親聯繫,而蔡邕也派出了兩個弟子前來迎接。

    父親讓侄子張虎和張慕的兒子張懷一起回拜蔡邕。張懷在蔡邕面前,大罵了一頓敢於造謠生事的人,公開指出,他的妹妹嫁給的是劉使君的二公子劉琮,而不是長公子劉琦,傳出這種謠言的是,是惡意中傷,是破壞蔡家和劉家、張家的名聲,是羞辱蔡家、劉家、張家三族。他的話一傳出,整個兒長安動了,無論是蔡邕,是張溫,還是劉表,在長安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原本三家內哄,突然之間,原來這三家就要成一家了,蔡家、張家,是嫁給劉家的兩個兒子,原來是有人在暗中對付這三家,人們覺得這情節簡直比故事還來得精彩。

    原來一段時間,蔡系士人覺得受了委屈,不免有些過激。不要以為士人就都是文文靜靜的老實呆著,這段時間,沒少見到政爭上的明槍暗箭,也沒少見到年少的士子郎官為一句話紅了臉而幹起仗來。

    可是隨著父親的到來,一切都消散了。

    十月十日,父親到長安城,覲見小天子。小天子大悅,加封父親為荊州牧,成武侯。手下各人均有賞賜。

    十月十五日,父親親至蔡邕府中,蔡邕遠遠在府門外迎接。父親與蔡邕,這兩位當年以耿直著稱,都曾抨擊宦官並被打擊的士人代表再次見面,成為長安城又一件盛事。士人們把這看成士人勝過宦官,勝過外戚,勝過武人的一個標誌。

    一時間,西涼派系、關東派系的官員都開始收斂,不復出動。

    而蔡琰拜見父親時,也得到了父親的讚許,並且送給了她一對玉環。

    十月二十日,父親在新建的太學開經筵,數千士子前來聽講,父親的氣度舉止風靡了整個兒長安城。

    十一月十五日,毛介悄悄的離開了長安,返回兗州。僅管他能無風起浪,他能算盡人心,也能以弱擊強打得王威元氣大傷,但是他無法對付父親。在父親掀起的濤天巨浪面前,他什麼也做不了。

    更加讓他無法不走的是,鍾繇上表,天子下詔,任命金尚為兗州刺史,金尚已經帶著聖旨向兗州而去了。這一次來長安,他另一個目的就是為曹操討這個兗州刺史的官位,想不到沒有討到,反而讓個沒什麼名氣的金尚得了這個刺史之位。

    這條計策,正是蔡琰提出給鍾繇,而鍾繇因為毛介的原因未曾立即實施的,此時藉著父親的長安之行,便順手用了出來。這下子,曹操難辦了。

    十一月三十日,父親回返襄陽。

    十二月十五,蔡邕嫁女入荊州。

    ……

    而我,正在宛城前線。

    袁術駐兵在汝南。

    汝南是袁家的宗族所在,門生故吏盤根錯節,早成一塊鐵板。但是,這卻是袁術第一次駐兵汝南。

    袁術這個人,雖然是袁家的嫡子,但卻很不像是袁家的人。袁家有家傳的經學--在這個時代,上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貧人家根本就見不到書,士家所以稱為士家,被稱為士族,也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知識。可是袁術從小就不喜歡上學,他是那點典型的小霸王,甚至在雒陽被稱為路中悍鬼。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名字。

    因為這個原因,他也不喜歡和袁家的人打交道,與其兄袁紹的關係猶其不好。所以袁氏兄弟主掌了整個兒的關東地區,他們兄弟卻打得不亦樂乎。

    袁術這個人,擁有強大的實力,卻很喜歡讓別人衝在前面。

    比如他用孫堅,用孫策,用公孫瓚,用張羨……

    這一回,他與徐州牧陶謙、幽州刺史公孫瓚結成了統一戰線,陶謙親率大軍進駐袁紹南面的要地發乾侯國,直接威脅袁紹的南部邊境;公孫瓚則派自己劉備屯兵高唐,經營平原,威脅袁紹的側背;袁術自己則提大軍揚言征討冀州。

    而在袁術的面前,有兩個袁紹陣營的敵人,一個是我們荊州,一個是曹操的兗州。

    他會如何出兵呢?

    不問可知,他會有多少便宜戰多少便宜,有多大地盤戰多大地盤。

    我知道,張羨的背後有他的影子。

    他在搔擾荊州的南部,讓我無力插手豫州和兗州的戰事。這樣,他將把豫州和兗州同時拿到手中,實現一統黃河南岸的戰略目標。

    我自然不會讓他得逞,但是他攻擊曹操和袁紹,同樣也是符合我的利益的。

    如果不影響荊州發展的前題下,讓他們幾方兩敗俱傷呢?

    這就是我要研究的問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