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一一四章 賓客如雲 文 / 司雨客

    第一一四章賓客如雲

    父親回到襄陽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給我舉辦婚事。

    我眼下風頭正勁,無論是長安還是在荊州,都算得是了不起的人物,無論是誅郭傕、郭汜之戰還是敗韓遂、馬騰之戰,都讓我成為天下的焦點。而蔡琰作為天下第一才女,有父親蔡邕,有師兄鍾繇,有義母陽安公主,又是小天子親封的女史,同樣有著奪目的光彩。再加上此事為天子親自賜婚,誰不湊這個熱鬧,誰不趕這個風頭?

    一時之間,襄陽城一片繁華。

    新居麼?是父親早就準備好的。本來,那是父親為我和張溫孫女安排的,在緊鄰著刺史府旁給我建了一個小院,作為我的新宅。新宅佔地大約二畝左右,兩進院子,後面一個不大的小花園。房屋用石灰粉刷的雪白,地面的青磚打磨的溜平,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一窗一門,都顯出獨特的匠心。看得出,父親在為我準備這個小院時花了心思。

    蔡琰來到襄陽,住進了蔡瑁的家,畢竟蔡琰是蔡瑁的族妹。而成親那日,我要去蔡家迎娶。這樣一來,蔡瑁不但是父親的大舅子,也成了我的大舅子。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我見到蔡瑁,要叫舅父,而蔡琰成親後,也要隨著我這樣叫的。

    回到襄陽,我先就一頭陷到賀喜的人群裡。

    我的老師大賢張儉親自為他的兩個弟子書寫了「佳兒佳婦」一幅,讓他一個記名弟子帶了過來,那人名叫伊籍,字機伯。老師在信中稱讚了伊籍的本事,說他明於理學,長於政務,機敏練達,可為父親的良助。伊籍這個人的本事,我自然是知道的。不用介紹我也會重用他。一是同鄉,二是同門,三有本事,不用他我還用誰?雖然此人於軍務上並無所長,但是做政務工作還是一把好手的。我和伊籍談了好久。這是一個很明白什麼叫幽默的人,和他在一起談話你不會覺得沒有意思。他總是會出乎人意料之外的說出一句讓你不能不捧腹大笑的話來。在歷史上,他曾代表西蜀去見孫權,一拜而起,孫權問他:「當上個無道的主子整天很辛苦吧?」他向孫權道:「不過是一拜一起罷了。」我向他詢問老師現在飲食如何,吃得多不多,我給的那個狐毛袍子穿著還行不行,我從長安給他又送去了一個銅手爐合用不合用?說來說去,還是放心不下他老人家。山陽現在歸屬了曹操,而且今年連著發生了黃巾軍攻兗州和袁術攻兗州兩場大戰,但是老人家還是不肯離開山陽,雖然說我家在高平還留有人馬,一般的軍隊不會進攻那裡。而且我老師的威望,無論是曹操還是袁術,都不會輕易動他。可是畢竟那裡是戰場,萬一刀槍無眼,傷了他老人家可怎麼辦?在這個世界裡,我對他有著一種特殊的遵重。若不是他老人家,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在這個世界裡,他對我的教導是極有成效的,他改變我了對士人的看法,讓我明白了什麼叫真正的士人。士人的氣不是迂腐的酸氣,不是黃澄澄的銅臭氣,它是天地間的正氣,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骨氣,是心懷天下無私無我的俠氣,是持一顆心不畏艱難一往直前的豪氣。東漢末年的士人,用他們的鮮血寫下了照亮史冊的一筆輝煌,甚至有人說,自他們之後,中國就很難見到那樣的士人存在了。

    這個不肯離開的的老人,我該如何勸他來荊州呢?我問伊籍,讓他幫我出個主意。伊籍笑了:「公子之目,能審於秋毫之末,何不見薪輿乎?狐皮袍子,銅手爐,雖是公子的孝心,但這些東西對於元節老師來說,可遠遠及不上一件事情的半分。」

    「何事?」

    「州學。」伊籍用一種興奮的語氣說道,「襄陽的州學,簡直超乎了我的想像。原以為,雒陽大火,太學被毀之後,天下文章會從此斷絕。想不到,在襄陽我看到了漢學重興的希望。一進襄陽城,看到的最好的建築不是州牧府,竟是荊州州學。有水鏡先生,龐德公親自主持,置學官,立講捨,廣納四方學子,自使君大人以降,凡是百石以上官吏子弟全都入學,二公子劉琮也到州學學習。各豪門皆將家傳之學抄錄一份贈與州學,此舉當真是善莫大焉。日前蔡女史到襄陽,贈州學書籍四千卷,親送上蔡伯喈新題『荊州州學』四字碑文,簡直是轟動一時。有使君大人與諸高賢齊心協心,天下文章必復興於襄陽,公子若以此求於元節先生,元節先生豈會無動於衷?」

    我不由大喜,放聲大笑起來,連著叫了三個好字:「好好好!只要先生能來荊州,先記機伯大功一件。」一直沒留意,想不到,父親把州學辦得如此之好,簡直比我想像的還要好,父親這樣的人,應該當教育部長的。當州牧,簡直是屈才。我一時都動了去州學看一看的心思。

    伊籍才走,陽安公主的長子伏德就到了。這是貴客,慢待不得。我親自迎接。

    伏德這小子,什麼時候見到他都是那麼乾淨整潔,好像才從澡堂中出來似的。他舉止從容,頗有大家公子之風,簡直比我做得還好,這讓我很不痛快。我一向認為,貴家公子,我這樣的就是極致了,凡是比我還像貴家公子的,都是變態,有女性化心理--當然我只敢在心裡想想,如果說出來,會遭到天下百分之九十的貴家公子的痛扁。

    「伯瑞賢弟,恭喜恭喜啊。」

    「多謝多謝,德操(伏德字德操)兄遠來辛苦,快請入內。」

    伏德代表陽安長公主而來,王允去位,長公主出力頗多,長公主代表了長安皇室宗族勢力,她對我和蔡琰有所偏愛,是荊州系的強力支持者,雖然曾經因為宗室領兵是否合適動搖過,但一則她本身也是宗室,二則父親的長安之行完全打消了長安地下的那些議論。

    同時,伏德還有另一個身份,他是南軍統領光祿勳楊彪的親信,是我在南軍的同事。

    長安城共有南北二軍,眼下北軍由董承統領,董承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他的一切念頭就是往上爬。眼下他成了持金吾,又開始想得到更大的權力,在他身後,還有著西涼軍中一些不滿現狀,迫不急待想著再次掌權的中下層軍官的身影,於是就不可避免的與楊彪發生了衝突。楊彪可是曾經做過太尉的人,代表著楊閥的士人,他的家族四世四公,僅次於汝南袁氏,又豈是好對付的,眼下長安城中董承和楊彪的鬥爭也是越來越激烈,誰勝誰負,還很難說。其實,我一向認為這種局面是最好的,只有出現了對手,朝堂上才能保持一定的平衡。而這種爭鬥會讓朝局平穩,不出大的改變。對於朝庭,我雖然是一力扶保的,但是先決條件是不要影響我對手下的掌控。既然是一面大旗,就應該掛在轅門外,我帥帳內的事情,可不想讓他們來管。

    伏德給我帶來了長公主夫婦的禮品,大大小小三十六件,其中最精緻的是一對藍田美玉雕琢的玉鴛鴦,一看就是皇室的珍品,兩鳥並頭交頸,親密無間,不但玉質絕佳,而且雕刻精細,刀法平滑,不見斧鑿的痕跡。

    伏德同時還帶來了我的頂頭上司楊彪的禮品,這就簡單的多了,只是楊老頭家裡挺有錢的,可是送禮太小氣,只是文房四寶,其中的襄陽紙還我是送給他的。

    「楊老大現在如何,董承是不是讓他很頭疼啊?」背後,我們都叫楊彪為楊老大。

    「頭疼?楊老大那是當過太尉的人,在乎小小的董承?楊老大是沒有心思和董承鬥,不然的話,三個董承加起來也不是楊老大的對手。」伏德看起來對楊彪還是很佩服的。也難怪,楊彪簡直就是政壇的不倒翁,靈帝用他,獻帝用他,董卓也離不開他,不是三公就是九卿,從來沒有真正失去過權力,也從來沒有誰把他當成真正的敵人,小小董承,自然不在話下。

    「聽說,朱雋入朝了?」

    「是的,朱老頭被任命為司隸校尉,天子有意讓他引兵東征。」

    「東征?」我不由吃了一驚,長安的天子才能吃飽飯,東得哪門子征?就算朱老頭是個忠心耿耿的大漢第二名將,可是他眼下兩手空空,能去打誰?

    「天子的意思,是讓他為統帥,以并州、荊州、加上袁術和公孫瓚的軍隊一起攻打袁紹,消滅這個朝庭的叛逆。」

    「這是誰給天子出的主意?可以斬殺此人!」我很生氣,才穩定下來的朝局,給這人全破壞了。袁紹眼下實力強大,并州、荊州、袁術三者之間勾心鬥角,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小天子要以弱御強,說不定會引起反彈,到時朱雋可就難做了。

    「呃,伯瑞兄,我可什麼也沒有聽見,不過伯瑞兄以後這樣的話不要再說了。這是小天子自己的主意。」

    這讓我無話可說了。看來我原來在宮中對小天子講過的一些道理,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他似乎覺得,眼下長安朝庭又已恢復了當年的雄風,可以號令天下了,他就不想想,打仗難道不用花錢?長安朝庭沒有錢,連自己都養活不起,憑什麼讓手下各州根著他去打仗?

    這簡直是自取其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