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二三四章 文 / 司雨客

    第二三四章

    隨著胡族第一勇士宅裡戰死,三部胡族聯軍更是加速後退,直退出三十餘里,後面的追兵這才收兵回去。

    這一戰,趙雲名聲大震,原本對他不服的,心中有疑惑的,盡皆佩服到了極點。趙雲本事強是一方面,更加上性格好,與任何人都能打成一處,不貪功,不自傲,與人相談,片刻間便讓人如沐春風。若以個人魅力而論,在軍中的確很難有出乎其右者。

    不過,此時趙雲沒有心思接受眾人的稱讚,他乘馬急急而行,前往劉備處。

    無論他以後將會以何種身份面對劉備,他都想見一見這位曾經的公主,這個一直讓他傾心不已的人。

    劉備此時已經知道了趙雲的事情。

    他有些婉惜,趙雲為朝庭所用,自然是高昇了一步,可惜從此再難為他所用了。

    不過劉備畢竟是人傑,他一愣之下,立即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帶著關張二將就迎了上來。

    「子龍回來了,二位賢弟,子龍回來了!」

    「是回來了,可惜,他現在被劉琦破格提拔為校尉,日後肯定還會有所提升,比我和三弟可強的多了。」

    劉備好像沒有聽明白:「我就知道,子龍非是池中之物。」

    「大哥,你是真不明白麼,劉琦在挖你的壁角。」

    「胡說!什麼劉琦劉備的,子龍是朝庭的人!」

    「朝庭,還不是在劉琦一人手上?」

    「胡說!」劉備大怒,他轉身看向關羽和張飛二人,「這句話,今天說出了,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他把馬鞭向北指:「現在的敵人,是另立偽朝的袁紹,曹操。他們的離間之計,你們也信?!別忘了,這塊安身之地是怎麼來的,我們這次的戰事,又是誰來救我們。別總覺得有人幫我們是天經地義的,放在曹操和袁紹身上,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關羽張飛聽了,自然不敢說別的話,低頭唯唯而已。

    ……

    聞知前線大捷,我只是微微一笑。這次的勝利,早就是意料中的事情。袁紹用兵,遠遠及不上曹操,他戰線拉得過長,前軍早就過河一個月了,袁紹自己還在鄴城沒有出來。原本應該做為出奇制勝的力量的胡族聯軍為了搶東西,反而搶先跑到第一線,而曹操雖然能打,兵力卻被分散。總而言之,在我眼中,袁紹這一次出兵是破綻百出的。

    不過,我自己也比他強不了多少。對於劉備、孫策、張繡等同盟,我很難說他們一定不生二心。在北方人有意識的宣傳裡,我已經快成了曹操了,我都不知道,會不會打著打著,突然跳出幾個人對我說,要奉衣帶詔討我。

    此外,後勤供應也是我擔心的一件事。這是一場十萬人以上參加的大規模戰役,而我軍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同時出動這許多兵馬的時侯,從來沒有同時在三個州的戰場上拉開戰線的時侯,也從來沒有這樣多的兵種混合作戰的時侯。

    這場戰事,無論是對我軍的指揮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供給能力都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中間發生的問題也是數不勝數。

    比如我軍設在陳國的一個糧倉,裡面本應該有一百萬石糧草,可是當我的軍需官去調時,卻發現裡面已經不足三十萬石,其餘的哪裡去了,倉令說發給無家可歸的百姓了。這話讓我簡直是無地自容。我這個車騎將軍實在是太不負責了,你看看我挑的那些陳國相,豫州刺史什麼的,怎麼就沒有一個人發現有這麼多的難民需要調集軍糧去救助?

    另一件事發生在江夏,本來讓江夏供應箭支,他們結果送來的箭支有一半都存在質量問題,箭桿不直,射出的箭是偏的。

    雖然這些事都只是個別的現象,但是這對整個軍隊的士氣影響是極大的。隨著朝庭的威信的降低,各地都有一種自行其事,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的情緒。而東漢後期的貪污成風,腐化墮落也在我的軍隊下面有所抬頭。這個問題不解決,我軍就很難真正發展。

    不過,我也並沒有特別的生氣,眼下不是大動干戈的時侯,發現一起,重處一起也就罷了,只要有賃有劇,讓人無話可說就好。無論對這些人多看不上眼,但我還是得用他們,沒有他們,我也是寸步難行。這就是官場上的相互妥協,中華幾千年,歷來如此。

    不過,有這些事拖著後腿,我軍的進展也就慢了,部隊快速反應上,似乎還比不得原來我軍在與曹操等人交手的時侯。

    所以,當我到前線的時侯,我軍與袁紹軍團已經又進行了兩次交手了。我軍基本上保持著攻勢,士氣正旺,魏延、趙雲、張繡、陳到這幾名騎兵將領很是瘋狂,他們充分發揮的騎兵的作用,長途奔襲,不怕勞累,甚至在一天之內連擊袁軍七八個駐地,打得袁軍叫苦連天。

    而胡族騎兵由於地形不熟,並不敢隨意出擊,好不容易組織了一次進攻,卻被我軍打了一個伏擊,損失折將,回到自己的駐地,再也不肯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越打士氣越高,甚至幾百個人就敢進攻敵人的大營,幾十個人就敢阻擊敵人的大隊,幾個人就敢當著敵軍的面在地上挖溝。

    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沒有到,袁軍的氣勢就落到了低谷。

    這時,我聽說,袁軍真正的主力上來了。

    這次袁紹親自統軍,以沮授為軍師,許攸為副軍師,手下大將顏良、文丑、高覽等人各統雄兵,沿河佈陣,準備與我決一死戰。

    袁紹軍團,大都是冀州子弟,燕趙兒女,悍勇擅戰,連續作戰能力強,吃得下苦,流得起血,是世上少有的好兵。他們有騎兵,有步兵,有弩兵,還會挖地道,除了水戰稍弱,可以說各方面戰例都很均衡,破綻極少。而有沮授等人指揮作戰,袁軍的戰力可以說上了一步台階。沮授是河北有名的謀士,算是超級謀主。有他坐陣,想要偷襲用計,只怕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轉眼間天氣轉涼。

    八月,我在黃河邊上與袁紹相會。

    袁紹四十多歲年紀,長得極漂亮,雖然歲數大了,也讓人清楚的感覺到,這個人年輕時一定是萬人迷。他坐在一匹紅色的戰馬上,沒有我想像的那樣軟弱和無能,反而有一種王霸之氣,才知道這個人成名絕非只憑一張嘴。

    「劉琦小兒,劉協本非先帝之子,你軍上下所保者,根本不是大漢苗裔,還不趕快投降,更待何時?」袁紹居然還要和我辯上一辯,佔些口頭上的便宜。

    我心中好笑,對旁邊的諸葛亮道:「如果把我放在連弩車上,向他靠近,能不能乘他不注意,一箭弄死他?」

    諸葛亮奸笑:「將軍坐在弦上射出去,可以砸死他。」

    我在他後腦上一拍:「小東西,拿我開玩笑。」

    於是對袁紹大聲道:「袁本初,天子是誰,天下自有公論,我也不想與你做口舌之爭,有什麼本事,只管使出來吧!」

    袁紹把旗一指,只見河北軍陣之中,幾員大將衝了出來,向我軍直撲。千軍萬馬吶喊之聲,登時淹沒了所有人的耳朵。塵土飛上天空,擋住了陽光,旗旛飄動有如天上的亂雲。

    顏良、文丑兩員大將各領精兵,如怒潮一樣捲了過來,我軍關羽、黃忠兩員上將迎了上去。沒有發生斬顏良、誅文醜的故事,因為我軍的名氣太大,對方根本就不可能大意。而他們這種級數的人,在小心的時侯,是很難被陣斬的,而且他們身邊,還有無數的親衛保護著。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是被逼退了,我軍呼嘯著向袁紹的方向衝去。雙方在戰場上行進著死的對決,在這樣的戰場上,誰退一步,都會對軍心造成極大的影響,誰丟失一塊陣地,負責陣地的人都只能提頭來見。

    雙方射出了數不盡的箭支,流出的血染紅了黃河,但是卻誰也沒有能前進一步。

    我軍的連弩讓袁紹軍吃盡了苦頭,但是袁紹軍用伏盾之法在河灘上殺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陳到幾乎陷到敵陣之中,還是趙雲一馬闖翻敵陣,把陳到救了出來。

    在這場大戰裡,雙方就好像是兩個拳擊手,不停的試探著對方的實力,尋找著對方的破綻,打算將對方一擊而倒,但是卻誰也暫時沒有這個實力。

    戰線越拉越長,騎兵出動也算來越頻繁,雙方都比較好的展現出敢戰的一面。

    但是我知道,勝利,在向著我方慢慢的傾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