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二四八章 劉和逃走 文 / 司雨客

    第二四八章劉和逃走

    趙雲趙子龍憑葫蘆渡河,以一千孤軍,先奪軍馬,再下十城,三逼鄴城,反手一擊,誅滅高覽,南下北上,在冀州簡直如入無人之境。搞得袁熙落膽,諸軍氣寒,誰也不敢輕易與趙雲交鋒。袁紹抽調大軍南下,冀州空虛,趙雲此來,竟是無人能制。

    就在冀州人心惶惶之即,鄴城之中,卻有一個人樂翻了天。

    這個人,就是劉和。

    劉和本是幽州牧劉虞之子。當初,劉虞主掌幽州,為國為民,名望素著,天下皆知。公孫瓚本來出自幽州,實力強悍,但他一殺劉虞,登時手下紛紛叛亂,鮮於輔、閻柔等人反戈一擊,將公孫瓚擊敗。以袁紹之強,也不敢動劉和,相反,他軟禁劉和,以劉和為名安定幽州,成效極大,收降了不少的精兵強將,終於在北方大權獨握,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不過,在名義上,他所借用的,還是劉和的名義。

    劉和肯下人單勢孤,在鄴城之中,被軟禁在「皇城」之中,有如做牢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大約就是牢房中有放風的時間,而他沒有放風的時間。

    這一日,忽然一名太監在給他送飯之後,對他多說了一句話:「今天這飯,還請陛下慢慢的品。」

    劉和抬頭,卻見那太監向他眨了一下眼睛,然後離去了。

    劉和不動聲色,靜靜吃飯,吃著吃著,忽然間牙齒碰到了什麼東西,於是就用舌頭把那東西舔到一邊,繼續不動聲色的吃飯。

    吃完之後,他回到寢室,看四下無人,悄悄把那東西吐出來,卻是一張折成一團的細帛。劉和小心翼翼的打開它,只見上面用細細的黑線描著:「子時,後花園,八角井。」

    劉和大喜,把那細帛一口吞掉,然後假睡在床上,靜等子時。

    劉和知道,這是鮮於銀送來的消息。鮮於銀與鮮於輔是同族,雖然名氣遠不及鮮於輔,但同樣是北疆極為出色的將領。與大部分北疆將領不同的是,鮮於銀為人低調,不顯山不露水,肯於任事。所以袁紹對鮮於銀沒有提防。這次南下,他把閻柔、鮮於輔等人都帶在身邊,卻把鮮於銀留在了鄴城。可是他卻沒有想到,這第一個向他低頭的北疆人,卻是最危險的一個人。

    鮮於銀的膽子極大,心又極細。他找到鄴城臨時皇宮建造的工匠,找到當時建造的地圖,然後他就在鄴城中挖地道,利用半年多的時間,悄悄的從鄴城臨時皇宮外挖進了皇宮的後花園,挖到一口八角里。然後,他花錢買通了宮中的小太監,把消息送到劉和這裡。

    亥時三刻,劉和悄悄的起身,向外走去。

    才到門口,一個大太監攔住了他:「陛下,您去哪裡?」

    「睡不著,隨意走走。」

    那太監道:「陛下,要不,讓老奴陪著您去?」

    劉和冷聲道:「你要監視朕?」

    那太監道:「小人不敢,不過職責所在,還請陛下恩准。」

    劉和不語,向外就走,那太監亦步亦趨,跟在後面。劉和在院前走了幾步,然後轉身向後花園走去。太監不疑有它,於是跟在後面。

    劉和毫不在意,漫步而行,來到後花園中。

    這個後花園不是很大,種的花不少,時當秋令,菊花滿園,夜月高懸,秋風送爽。時有早落的葉子飄在地上,點點如金。

    劉和看著,忽然間發出一聲感歎:「這麼快,又是秋了。」

    後面的太監道:「陛下,後花園天下涼,要不要讓人送點衣服來。」

    劉和怒道:「焚琴煮鶴!」

    那太監自然不懂,但也知道劉和罵他粗俗,卻也不惱。在他覺得,只要劉和不想辦法逃走,不惹事生非,其他的事情,與他無關,說到底,他是一個僕人,奴才。

    劉和走走停停,不著痕跡的來到八角井旁邊。

    向井中望去,黑沉沉的,什麼也看不清,卻對那太監道:「這井中之月,可是明亮的多啊。」

    那太監一愣,也走上前,俯身去看,劉和忽然上步,一掌切在那太監的頸上,那太監登時摔入井中。可憐袁紹並不知道,劉和也是文武雙全之人,當年在獻帝身邊,一直掌握軍務,董卓亂政之時,獻帝派他回幽州起兵,原因正在於此。他們把他當成普通的世家公子,可是吃了大虧。

    劉和把那太監打落井中,自己也縱身向井中落去,邊落邊用手撐住井壁,到了中途,忽有人問道:「可是劉使君?」

    劉和大喜。眼下他雖稱帝,但是他卻認為,誰稱他為劉使君的,才是他的人。

    劉和從始至終,沒有想過要當皇帝,被袁紹推到這個地步,實在是情非得已。眼下終於有了逃走的機會,他也不怕危險,就這樣下去了。

    順著早就挖好的地道一路前行,再鑽出時,已經到了一處軍營之中。那正是鮮於銀的軍帳。

    鮮於銀向劉和施禮:「少主公,終於又見到您了。」

    劉和扶起鮮於銀:「可有出城之法?」

    鮮於銀道:「眼下趙雲將軍連敗冀州軍,眼下兵臨城下,正是我們的好機會。我與少主公,可墜城而下,投奔趙雲將軍,少主公意下如何?」

    劉和點點頭:「好,就依鮮於將軍。」

    ……

    此時,陳到正在軍營之中,忽然聞報,鄴城有些搔動,接著城頭處有火光閃動。陳到騎馬來到城邊,只見幾個人**的從護城河爬上來。

    「什麼人?」

    「請問是趙將軍的隊伍麼,我是鮮於銀。」一個將領模樣的人走過來,「趙將軍可在,我這裡有十萬火急的情況要告之趙將軍。」

    陳到迎上來:「有什麼事,和我說吧。」

    「你是什麼人?」

    「趙雲副將,陳到。」

    「你可做得了主?」

    「眼下趙家軍中,趙將軍不在,我一人做主。」

    鮮於銀一陣失望,但到了這個地步,不說也是不行了:「陳將軍,在下鮮於銀,在先幽州牧太傅劉虞大人手下為功曹,現在逆賊袁紹手下。」

    陳到點頭:「我知道。」

    鮮於銀道:「下面的事,你就不知道了。這位,是我家少主公,被袁紹強逼為帝的幽州牧劉和。」

    一句話,差點把陳到嚇一個觔斗。

    劉和,北方數州共同尊奉的「天子」,當今之世,唯一與襄陽天子劉協並稱至尊的人物。在他面前,袁紹也只能低頭稱臣,自封為大將軍--他,居然到了自己眼前!

    陳到有些傻眼了。

    「鮮於將軍,這,這是怎麼回事?」

    鮮於銀道:「眼下的事,只能長話短說,我家少主公是被逼的,現在逃到你營中了,你說怎麼辦?」

    怎麼辦?還能怎麼辦?陳到二話沒說,當即下令,逃走。

    能不逃麼?

    趙雲敗高覽,表面上輕而易舉,實際上花了多少心思,只有陳到知道。可高覽一死,冀州人再不會輕視趙家軍。更何況,劉和到了自己軍中,等於是把冀州的命脈握到了自己手中。如果劉和到了河南,現身說法,一下捅破袁紹等人的虛偽面具,將對未來的戰事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也正因為如此,冀州人肯定會拼了命的來搶劉和,甚至發下重賞,全民皆兵的來進攻。

    原來趙家軍好像是一隻牙齒鋒利的老鼠,雖然有些破壞,但是為害不大,小貓抓不住,大貓不願抓,所以還算是安全。可是有了劉和,等於給這隻老鼠戴上了金項圈,不但貓兒要來抓,連馬牛羊雞狗鴨子大鵝也要撲上來,那危險係數提高的就不是一倍兩倍的問題了。

    可是,風險越大,利潤越大。能得到劉和一人,強於攻城破寨殺敵萬人。

    「劉使君,我們立即北上,會和趙校尉,咱們取道并州,回轉雒陽,不知道劉使君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

    劉和失蹤的消失,對河北來說是極具震撼的。不言而喻,眼下這個時代,皇權雖然旁落,但是大義的名份卻是不敢輕易的丟下的。強如曹操,二十年後身登絕頂,還不敢輕言廢立之事,只怕被放到火上烤。而今袁紹實力雖強,卻還遠遠及不上二十年後的曹操。他並不是誠心想立劉和為帝,他只是要一塊招牌。現在招牌跑了,他如何能不著急?

    一直鐵了心要在兗州與諸葛亮大打一場了袁紹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即組織退兵。

    而在此之前,袁熙已經派出了幾支精兵前去追趕劉和了。

    誠如陳到所料,原來趙家軍行事,各地的頭頭腦腦自守一方,只怕被乘虛而入,搶了地盤,鑄下大錯。可是這一回,無論地方還是直屬,無論是官軍還是私兵,都如蒼蠅見血一樣嗡嗡營營的向著趙家軍追來。在短短五天的時間裡,趙家軍連續做戰十三場,雖然說場場皆勝,但損失已經超過了與高覽交鋒的那場大戰。眼下趙家軍過河的一千人,所餘不過六百多了。

    這時侯,陳到終於見到了趙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