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天下聖道

第六集 將兵天南 第203章 太學宮,演武堂 文 / 二水化石

    第203章太學宮,演武堂

    當今天下,明王、離王、尚王都重武將而輕文臣,武將有六品之分,而文臣卻只有職責之分。

    儘管如此,作為文官之首的丞相同樣有著堪比大將軍的權利。

    聽到明王要封白文軒為丞相,不少文臣武將都皺起了眉頭。

    如今的九位大將軍全部都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才被封為大將軍,白文軒即使真的是一個能輔助明王成就人皇的賢相,在大部分文臣武將的眼中,他現在還沒有成為一個丞相的資格。

    不過,眾文臣武將見到大將軍李崇、景明侯、燕無涯等人沒有出言反對,他們也不敢在白文軒氣勢正盛的時候出言阻止。

    就在眾文臣武將以為明王身邊要多一個丞相的時候,白文軒卻開口拒絕了明王的冊封。

    「陛下的抬愛,晚輩心領了,不過,這丞相之職實非晚輩這等才淺德薄、難以服眾的後生所能承當的。」

    之前明王要封白文軒為相之時,眾文臣武將之中有不少認為白文軒不配為相的;而現在聽到白文軒拒絕為相,那些之前認為他不配為將的人卻都覺得白文軒謙恭有度、乃是難得的人才。

    「白公子不願意入殿為臣?」

    白文軒對明王躬身行了一禮,沉聲說道:「陛下,晚輩從望江城來名都,就是為了在陛下平定天下的過程***一份力,豈有不想入殿為臣的道理?」

    微微停頓了片刻,白文軒接著朗聲說道:「上至聖賢,下至平民,對人對事莫不有好惡之分。既有好惡,在為陛下選才之時,就難免會有偏頗。以晚輩愚見,陛下要想廣納四方賢才,就需要辟除這種偏頗。晚輩願建一太學宮,為陛下廣集四方賢才,以備陛下選才之用。」

    夏朝與大禹王朝之時,文臣武將都出於各方世家大族之中;大周王朝之時,文臣武將一部分是出於世家大族,一部分則來自於各方勢力所招攬的門客。

    不管是夏朝、大禹王朝,還是覆滅了一百多年的大周王朝,舉賢選官的方式都有利於大勢力維護他們的勢力,故而,一直以來,沒有人說要改變這種舉賢選官的方式。

    現在白文軒建立太學宮的想法,損害了大部分勢力的利益,故而,白文軒的話音剛落,就有人出言反對了。

    「陛下,白公子的話看似有些道理,可是實際上卻是堵塞了陛下廣納四方賢才的路。」

    反駁白文軒的是掌管禮樂的太常,名劉安,乃是平陽郡大族淮陽劉家的家主。

    明王沒有接劉安的話,而將目光看向了白文軒。

    白文軒對劉安行了一個晚輩禮之後,淡笑著問道:「不知道這位大人有何高見?」

    劉安冷哼一聲,沉聲道:「陛下雖然恩澤天下,可是也不能時時注意四方,當然無法將所有的賢才收入麾下。而四方之臣遍佈天下,卻可以聚集四方之才以供給陛下差遣。自古以來,舉賢選官莫不如此,白公子要建太學宮、破壞古之規矩,難道自認見識超過上古聖賢嗎?」

    白文軒淡笑道:「晚輩雖對上古先賢恭謹,卻也不會妄自菲薄。今人若是無法超越古人的話,那麼天下就不會變的越來越繁榮。故而,晚輩以為,古之規矩若有可改之處的話,今人就應該大膽的去改。」

    劉安剛想回話,就聽白文軒接著說道;「大人所慮者,不過是陛下不能遇到四方之才,這與晚輩的想法並無衝突。若在名都之內建一太學宮,在各個郡城、府城設分宮的話,豈不是就可以集四方之才了?」

    白文軒的話音剛落下,劉安的反駁之言就出口了。

    「四方之臣已經起到了廣納賢才的作用,白公子此舉實在是多此一舉。」

    白文軒沉思了一會,淡笑著說道:「請恕晚輩大膽直言,四方之臣各有喜好,舉薦的賢才未必就是治國安邦之才。」

    「四方之臣各有喜好,難道白公子就剛正無私了嗎?」

    白文軒搖搖頭,盯著劉安的眼睛問道:「大人以為陛下可夠剛正無私?」

    劉安一愣,對著明王躬身行了一禮,沉聲說道:「陛下乃一心為天下之聖王,當然是公正無私。」

    白文軒點點頭,沉聲說道:「晚輩建太學宮的目的是為陛下聚才,是不是賢才,一切以陛下斷定,而各地方分宮召集的賢才,要先經過陛下出題考核,方能進太學宮,又何來的偏頗呢?」

    劉安朝著面無表情的景明侯看了一眼,沒有再接白文軒的話。

    見到沒有人出言反駁了,明王就笑著說道:「白公子的想法甚好,就以白公子的意思,在名都之中建一太學宮廣納四方之才。」

    「晚輩遵命!」

    對明王躬身行了一禮之後,白文軒接著說道:「晚輩建太學宮,一為陛下聚集賢才,一為陛下培養賢才。晚輩想懇請陛下派一些有能之士,在太學宮中講學,以吸引四方有志之士前來。」

    「凡有利於廣集賢才的意見,本王都會接受,本王就以你的意派一些有能之臣進駐太學宮。」

    「謝陛下!」

    白文軒的道謝聲剛落下,燕無涯的聲音就在眾人耳邊響了起來。

    「陛下既然要建太學宮廣納四方賢才,何不再建一個演武堂聚集四方英豪呢?」

    「演武堂?燕卿家有什麼想法,請說出來。」

    燕無涯點點頭,朗聲說道:「白公子建太學宮有兩個目的,臣下要建演武堂也有兩個目的。演武堂一為陛下聚集四方英豪的地方,二為陛下培養勇士的地方。天下間適合習武的少年有很多因為沒有名師而埋沒了他們的天資,若陛下能將其中的十之一二聚集起來的話,以後就不愁沒有領兵之猛將了。」

    剛才有劉安反駁白文軒的話,現在卻沒有人反對燕無涯的話。

    眾文臣武將都是精明之人,在燕無涯出口要建演武堂的時候,他們就大都猜測明王應該早已決定要建太學宮與演武堂了。

    知道了太學宮與演武堂是明王有心要建立,眾文臣武將就絕了反對的心思,轉而考慮他們應該怎麼在太學宮與演武堂建立起來之後維護自己的利益。

    蕭玉本身沒勢力,這會自然也不用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煩心。

    盯著牽手往王宮內走的明王與白文軒,蕭玉暗自沉思道:「陛下借白文軒來名都時所聚集起來的威勢建立了太學宮與演武堂,白文軒助陛下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此處高手太多,蕭玉不敢對林北文施展傳音秘術,故而,只能將心底出現的疑惑壓下。

    明王、白文軒、燕無涯等人在前,眾文臣武將在後,一行三千多人走進了王宮。

    到了內宮門口之後,眾文臣武將跟著明王、白文軒等人進了內宮,而他們的隨從卻都留在了內宮門口。

    明德殿乃是明王舉行朝會的地方,除了明王大壽之日之外,這還是明王第一次在明德殿為人舉行酒宴。

    蕭玉雖被冊封為主將,可是他本身沒有一個兵,權勢比起名都之中的一些都統都不如,在這明德殿中自然坐在最接近門口的地方。

    隔得遠,蕭玉在吵雜之中也很難聽到明王等人的談話。

    不過,從他們表情來看,他們聊的十分的高興。

    在酒宴正熱鬧的時候,明王突然站了起來。

    明王一起身,所有大殿上的人都停下說話,起身站了起來。

    在霎那間的功夫,剛才還十分喧鬧的明德殿變的寂靜無聲。

    明王在眾人的身上掃了一眼,高舉酒樽,笑著說道:「眾臣舉杯,敬為名都帶來的祥瑞之兆的白公子。」

    眾臣聞言,一起對著白文軒舉起了酒杯。

    白文軒見狀,舉起酒杯對眾人躬身行了一禮。

    在白文軒對眾人行了一禮之後,即使是那些對白文軒有意見的人,他們也都對著白文軒還了一禮。

    殿上眾人飲了一杯之後,明王臉色一正,沉聲說道:「白公子建太學宮有利於廣集賢才天下平定,為大功一件,本王今封他為太學士,位列上卿。」

    丞相一般被成為上卿丞相,位列上卿的意思就是與丞相同階。

    眾臣子微微一愣之後,一起舉杯道:「陛下聖明,見過太學士!」

    「多謝陛下!」

    白文軒對明王躬身行了一禮之後,與眾人對飲了一杯。

    眾人剛放下酒杯,明王又說道:「燕卿家建演武堂有利於廣聚四方英豪,亦是大功一件,本王今封他為勇武將軍,掌大將軍印。」

    燕無涯被成為刀尊,名聲極大,在燕無涯剛到名都之時,就有人提議明王封燕無涯為大將軍。

    白文軒被封為太學士之時,沒人反對;現在燕無涯被封為大將軍,當然也沒有人會出言反對了。

    「陛下聖明,見過勇武將軍!」

    與白文軒一樣,燕無涯對明王躬身行了一禮之後,與眾人對飲了一杯。

    冊封過白文軒與燕無涯之後,明王就坐了下來,明德殿中又恢復了喧鬧。

    這場為迎接白文軒而舉行的酒宴,從中午一直到進行晚上才停了下來。

    酒宴過後,明王留白文軒在宮中就寢,眾文臣武將則一起出了王宮。

    也不知道是心裡有些壓抑,還是真的喝醉了,蕭玉與林北文一起騎馬回蕭府的一路上都覺得全身非常的不舒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