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天下聖道

第十集 瑤池冰宮 第一章 王輦相迎 文 / 二水化石

    平江郡北方是雲山郡,東北是天府郡,東方是由巫門控制的青黎郡,南為九元郡,西為西江郡。

    由巫門控制的青黎郡這些年都沒有對外用過兵,司徒明投降之後,蕭玉只要抵擋住來自於九元郡的攻擊,就能將平江郡完全控制住。

    作為一個降將,要想獲得新主的信任,就必須做一些讓新主放心的事情,而司徒明所做的事情就是幫蕭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平江郡給穩定了下來。

    在司徒明的幫助下,蕭玉只用了二十三天的時間就將整個平江郡平定了下來。

    就如常山所說的那般,蕭玉剛剛將平江郡的局勢大概控制住,唐山嶽就帶著明王提蕭玉為大將軍的詔令來到了平江郡最南端的府城潭門城。

    不借助將旗官印,修煉聖道就可以說是無法可依;而借助將旗官印,修煉聖道也極為艱難。

    蕭玉麾下對他忠心的將士不少,他在明王所有軍隊中的威望現在也輸與常山等九位大將軍,然而,由於他為將時間太短,現在他的聖道修為也只是剛剛將修德養魂這一境界修煉到圓滿而已。

    然而,明王提蕭玉為大將軍的消息剛剛傳到蕭玉麾下那些精銳耳中,蕭玉的聖道修為就由修德養魂這一境界提升到了聖魂定勢這一境界。

    感覺到聖道修為的變化,蕭玉對以將旗修煉聖道的這種修煉形勢也有了一個更深刻的瞭解。

    為臣者修煉聖道的速度與他本身的威望有關,有他本身的地位也有很大的關係。威望主要靠修煉者自己,而地位則是由君王賜予的。

    蕭玉自身的威望已經不輸與常山等九位大將軍,現在有了與常山一樣的地位,他聖道修為提升的速度就不會弱於常山。

    到了聖魂定勢這一境界,若是蕭玉不刻意掩飾的話,他的身上就自帶一種讓人敬畏的威勢。

    這種威勢對心智剛毅的人沒什麼影響,可是對那些心性軟弱的人卻有很大的震懾力,這種震懾力可以算是聖道修煉者在築基階段唯一的攻擊技法。

    這一次提升為大將軍,蕭玉需要到明王跟前去接受封賞,而與蕭玉一起到名都接受封賞的人還有司徒明。

    蕭玉受命到名都是真的接受封賞,而司徒明受命去名都,在表面上是去接受封賞,實際上是將自己的三子司徒雲川以及一些與他血脈比較近的族人帶到名都作為人質。

    實際上,在明王麾下,除了蕭玉之外,不管是大將軍,還是主將,只要他們的勢力達到了讓明王顧忌的地步,他們都會將一些親人留在名都以安明王之心。

    司徒明原先為尚王麾下的大將軍,他在尚王所在的雲中城留下了他的大子司徒雲山與一些親人作為人質。

    現在司徒明投靠了明王,他留在雲中城的那些親人自然無法保住性命了。

    即使一個人再無情,這個人對自己的親生骨肉總有一份難以言說的感情,司徒明由怎會不在意他留在雲中城的那些親人的性命?

    不過,為了保全司徒家的大部分勢力,在他的勢力極有可能被蕭玉與常山合力滅掉的時候,他也只能捨棄他留在雲中城的那些親人。

    這一次回名都接受封賞,蕭玉身邊帶的是明王指名要他帶在身邊的樊小金與血虎衛,而司徒明所帶的則大部分都是他的親人。

    在路上,儘管唐山嶽並沒有冷落司徒明,司徒明的臉色依舊有些陰鬱。

    就算這一次司徒明去名都不是為了送人質,降將到新主面前接受封賞也是一件極為不光彩的事情。

    儘管司徒明一路上的臉色都有些陰鬱,可是他卻並沒有做出任何延誤行程的事情。

    疾行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蕭玉一行人來到了距離名都有十幾里的迎君山。

    這座迎君山原來沒什麼名氣,在稍微大一點的地圖上都找不到它的存在,以前附近的人都叫虎牙坡,它的名字之所以由虎牙坡改成了迎君山,是因為它上面有一座聞名天下的應君亭,而這座應君亭則是當初明王為了迎接白文軒到名都而弄出來的。

    還沒行到應君亭前,蕭玉等人就遠遠看到了那些前來迎接他們的人。

    隔著將近五里,蕭玉首先注意到了是一輛由八匹紫色神駒拉著的紫色輦車。

    這八匹紫色神駒名叫紫雲鬃,是一種實力一般卻極為罕見的靈獸,而這八匹紫雲鬃拉著的紫色輦車則是明王的王輦。

    「據唐某所知,陛下以龍輦只接過兩位上將軍。這次陛下派王輦相迎,足可見陛下對兩位將軍的看重。」

    「承蒙陛下如此看重,我們一定會辜負陛下的期望。」

    雖然司徒明與蕭玉一起回話,卻也知道這王輦不是來迎接他的。

    明王即使為了拉攏司徒明,也絕不會派王輦來迎接一個降將,不然,那些沒有受過這種榮耀的大將軍必然會有一點不滿。

    作為一個胸懷大志的君王,明王不會輕易讓麾下的大將軍對他生出不滿之心。

    隨著蕭玉一行人慢慢行至應君亭前,司徒明漸漸的調整心緒,收起了臉上一路上都沒有收起來的陰鬱。

    時間過去了將近兩年,應君亭卻一如當初那般纖塵不染。

    行至應君亭前,蕭玉眼睛看著坐在王輦上的李林香,腦中卻不禁想起了當初他奉命來迎接白文軒的事情以及當初明王對他下第一道軍令時所給的承諾。

    「陛下倒真是派人來到應君亭前來迎我了,不過,這一次陪我回名都的不是常山大將軍,而是司徒明這個降將。」

    胡思亂想了片刻,蕭玉在李林香走下王輦的時候,連忙從馬上躍了下來,與唐山嶽、司徒明一起到李林香面前行了一個大禮。

    「見過公主殿下!」

    「兩位將軍與唐管家多禮了!」

    李林香還了一禮,對著蕭玉與司徒明笑道:「請兩位將軍隨林香一起上王輦!」

    「末將習慣了騎馬,就不與公主與蕭將軍一起上車了。公主、蕭將軍,你們請!」

    「既然司徒將軍不習慣坐輦車,林香也不敢多求。」

    李林香笑著回了司徒明一句,就將目光轉到了蕭玉身上。

    明王派王輦來接蕭玉,一是為了拉攏蕭玉,二是為了昭顯王恩。

    蕭玉明白明王派王輦接他的意思,自然不會過多推辭。

    對著司徒明拱了拱手,蕭玉就與李林香一起上了輦車。

    剛上了輦車,李林香就對著站在輦車右邊的兩個王宮侍衛使了一個眼色。

    得到李林香的暗示,那兩個王宮侍衛走到司徒明與樊小金馬前,牽住了兩人坐下之馬的韁繩。

    王宮侍衛一般只替王室中人牽馬,故而,這王宮侍衛牽馬也算是一種王恩,也算是一種榮耀。

    朝著給他牽馬的那個侍衛看了一眼,司徒明對著正看向他的李林香拱手行了一禮。

    見到司徒明的動作,樊小金也跟著行了一禮。

    李林香對兩人點點頭,就揮手示意隊伍調頭往名都行去。

    王輦之上,李林香與蕭玉並排而坐,中年隔了一個人的位置,既不顯的生疏,也不顯得親密。

    李林香問蕭玉平定平江郡的過程的時候,蕭玉一一回答;李林香不開口的時候,蕭玉也不主動開口。

    蕭玉仔細考慮過他與李林香之間的關係,也確定自己對她有些情意,可是,他卻無法像對待柳含煙一般去對待李林香。

    即使行的不快,一行一萬三千多人還是很快就行到了名都城門前。

    蕭玉與李林昌、李林香兄妹之間的關係更親密一點,可是在名都南門前迎接蕭玉的卻是三王子李林堂。

    在蕭玉與李林昌對視的時候,李林香的密語聲驟然在蕭玉耳邊響了起來。

    「蕭將軍,父王在殿上對你封賞之時,你可別忘了當初對小妹的承諾。」

    蕭玉輕皺了一下眉頭,緩緩的點了點頭。

    明王的三王子前來相迎,蕭玉自然不能坐在王輦上等李林堂上前說話。

    在李林堂往前走的時候,蕭玉與李林香一起下了王輦。

    當初在名都,蕭玉與李林昌也有過喝酒笑談的經歷,不過,兩人的關係卻極淡,李林堂也沒有表現出任何拉攏他的意思;而這一次,兩人一見面卻像是許久未見面的至交好友一般。

    攜手而談了好一會,在李林香開口催促的時候,三人一起上了王輦。

    也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李林堂竟然沒有坐在蕭玉與李林香的中間。

    隔著李林香,兩人依舊將十分無聊的東西聊的十分興起。

    蕭玉回名都,沒有靈猿牽馬,沒有鳳凰昭祥,可是緊跟在王輦身後的那三千身披血虎披風的血虎衛卻也讓這一行隊伍威勢沖天。

    街道上看熱鬧的路人極多,不過,在王城衛軍的控制下,這一行隊伍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就行到了王宮前。

    明王並沒有在王宮前迎接蕭玉,不過,名都內所有權勢的人卻都在王宮前等候蕭玉這一行人。

    在王宮前等著的那些將軍大臣中,能讓蕭玉特比注意的自然是大將軍李崇、景明侯、燕無涯、白文軒等幾人。

    兩年時間不見,李崇、景明侯沒什麼變化,燕無涯好似年輕了一些,白文軒身上也有了一些變化,不過,蕭玉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白文軒身上的變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