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牛氣的鄉黨委書記 第140章 民營經濟之思索 文 / 三昆也瘋狂
第140章民營經濟之思索
然而,洪文關於發展私營經濟的思考還遠遠沒有停頓,這不,剛一進入村子,還沒有進入細妹子家裡呢,在門口就被村長肖大軍帶著幾個村幹部給堵住了。
「洪書記,來的正好,快些幫我們參詳參詳。」大軍畢竟跟洪文是從小到大的鐵哥們,雖然說名義上洪文是他的上級,卻也不怎麼畏懼,直接拖著洪文就走。
這條路還沒有修好,洪文是在隔著土狗子村3里多地就停車步行過來的。洪文和細妹子還有,反正都走習慣了,但是雪兒一個小孩子,哪裡走過這麼遠呀,即使遊玩的興致再高,即使洪文還不時的背著她走一段時間,還是把可愛的小公主累的夠嗆。
這下好不容易到目的地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看到幾個人拉著洪文哥哥不由分說的又要離開,小丫頭還以為碰著了壞人呢,猛的就往肖大軍手背咬去,「壞蛋,不准欺負洪文哥哥。」
小丫頭勢頭很猛,又太突然,等洪文幾個反應過來,肖大軍已經捂著手背的血印在哇哇大叫了——還好,肖大軍不是個混人,只是被嚇了一跳趕緊鬆開了拉洪文的手,倒是沒有順手抽小女孩一個耳光。
洪文苦笑不得,看看大軍的傷口並不深,才鬆了口氣,趕緊拉住氣呼呼怒視著那群村幹部的雪兒,「傻丫頭,那是哥哥的朋友們,要哥哥一起去玩兒呢。」
「才不是朋友呢,我們小朋友拉同學去玩的時候都是客客氣氣的,哪像他們,就像電視裡的日本鬼子進村抓人呢。」小丫頭振振有詞,還使勁的瞪了肖大軍一眼,調皮的吐了吐舌頭。
幾個人都被小丫頭的童言逗笑了,大軍只好自認倒霉,「哎,書記就是書記,聽說身邊不但美女成群,現在連小女孩都這麼維護他,厲害呀!」
「去你的吧,不要帶壞小孩子,雪兒是我新認的乾妹妹,小丫頭還救過我的命呢。」洪文歉意的拍了拍大軍的肩膀,吩咐細妹子帶著雪兒進屋去休息,自己則幾個村幹部的帶領下來到村委會附件一排房子前。
這排房子洪文印象中是大隊的倉庫和食堂,當時大鍋飯的時候集體吃飯的地方,地方夠大,只是年代也夠遠,有些老舊了。
「這是我們幾個帶頭自己搞的鞭炮廠,本來要搞成集體企業,但是大家都不同意,剛剛開始生產,請書記來指導一下。」肖大軍指著門口的一塊木牌自豪的告訴洪文。木牌上的字估計是村民自己刻的,洪文開始沒有看清,走進了才清楚,上面寫著「土狗子村鞭炮廠」。
洪文倒沒有想到上次自己隨意出的主意就被村委會採納了還馬上行動開來,看著周圍興致勃勃的幾個年輕村幹部,洪文雖然還記著去拜見師傅,但也不忍掃大家的興致,只好點頭進去了。
廠子不大,粗略的分了幾個車間,原料倉庫,合成間,半成品間和包裝車間,機器蜂鳴,人頭攢動,倒是一副大幹特幹的樣子。
洪文微微皺眉,幾個操作車間的透氣性並不好,火藥的味道很嗆鼻子,人進來一會兒就在裡面憋著難受,長久了還不憋出毛病來?而且,人員亂哄哄的,這個磷可是最容易起火爆炸的東西,這樣亂很容易發生事故呀!
「安全管理方面怎麼樣?」洪文隨口問道。
「安全管理?」肖大軍頓時傻眼了,摸了摸後腦勺,「啥子個安全管理呀?咱們這又不是國家的大廠子那麼多規矩,都是幾個鄉親一起做事,有活幹,有工資拿,積極性很高,基本各做各的工作,誰也不會糊塗搗亂的。」
洪文苦笑,這也不能怪大軍,本來幾個村幹部也沒有學過企業管理,也沒有到國家的大廠子做過事,最多就是在幾個私營小廠子做過,跟著學了一點東西,能有魄力動手把廠子辦起來,能憑著胸中的一點點見識和學問把事情搞得有些模樣,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無法要求更多。
而且,中國的私營經濟,在這樣的夾縫裡頑強的生存,怎麼可能完全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去做呢?要技術沒有技術,要人才沒有人才,——資本的原始積累都是血腥的,拿馬克思理論上的道理就是都帶有剝削剩餘價值的罪惡,但是,不這樣,他們怎麼可能在艱難的環境中成長?
這些,他沒法跟大軍講,就是講了,估計肖大軍也沒法解決,剛才大軍告訴他,辦廠子的錢都是東挪西湊借的,特別是老何強迫細妹子借給了他5萬塊,否則,廠子根本搞不起來——這其中沉甸甸的辛酸,洪文能體會。
「搞的不錯!」洪文知道,這些敢於帶頭的人現在最需要的是表揚,所以他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你們幾個村幹部都很有闖勁,很很有想法,只要好好幹,就一定能帶頭富裕起來的。」
大軍幾個本來聽了表揚還挺高興的,但是聽到洪文的最後一句,馬上就拚命搖頭了,「書記,我們可沒有想過只是自己富裕起來,就是做個帶個頭做個榜樣,我們都是村幹部,就像你說的,帶著大家生活好起來是我們的份內事嘛——要是真的廠子有錢了,我們馬上把廠子搞成集體企業,讓所以村民全部參股,不能吃獨食的。」
顯然,幾個村幹部不想背上「富農」這個帽子,幾十年根深蒂固的階級思想,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即使國家已經出台了允許私營經濟存在的政策——當然,也許,他們的心中村民的共同富裕才是王道。
洪文沒有理會那些,反正現在也說不清楚,慢慢看著他們成長來吧,他們總會在成長中領悟的。
「我提兩個建議,第一個,注意安全不要讓火藥爆炸了,一定要嚴格控制不能在廠子裡抽煙或者點火,要做成製毒讓大家遵守;第二個,幾個操作車間人太多了,那些鞭炮合成結串的事情,可以讓那些堂客們拿回家去做嘛,搞了一串就給多少錢,多勞多得,方便他們做事,也可以讓廠子裡人員少一些,既減少成本又讓地方寬敞更好做事。」
「要得要得,領導就是領導,比我們有學問,前兩天黃三叔就在廠子裡抽煙把手燒傷了呢,幸虧沒有引起爆炸——」肖大軍聽了洪文的意見恍然大悟般,趕緊附和。這些東西,他們不是沒有看到,只是沒有在意罷了,經過提醒才知道是要作為大事抓的。
「只是,書記,你看生產了這麼多鞭炮,銷路不好找呀,我們已經讓廠子裡的年輕人挑到縣裡其他幾個鄉去買了,鄉里的一些私人小商店都放了一些,但效果還是不好呀——所以還請你能幫幫忙,看能不能搞到供銷社去賣?」大軍看到洪文急著要走,慌忙提出了請求,這才是他的目的。
「我怎麼著也是土狗子村的人,這點忙沒問題,過幾天你們就找鄉里供銷社的張主任,我會跟他打招呼的;另外,縣裡面我再幫你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進去,應該沒有問題的。只要你們保證質量,現在快過年了,鞭炮需要的旺季,你們多生產一些。」洪文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不斷給他們鼓勁。
幾個村幹部感恩戴德,一定要拖著洪文去喝酒感謝,洪文推辭了好久才終於脫身,回頭看看還一直站在門口朝他揮手的幾個幹部,心裡回憶著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歷程,心裡感慨良多。
首先從概念上,從名詞的獨特就可見它本身產生的艱難和其中的磨難。
在國內,無論是個體經濟還是私營經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見這個詞的,而是稱之為「民營經濟」。
就像「待業」「下崗」作為「失業」的某種遁詞或委婉語,甚至文字遊戲一樣,「民營經濟」的用法,可謂是中國理論界的獨創,在政治上也是一種心有餘悸的結果。直到2000年後,國家和理論界勇於正視現實,在一定範圍內明確使用了「失業」一詞——「民營經濟」的用法也是如此。在各種關於民營經濟的定義中,一般都包括個體和私營經濟。民營經濟的概念的出現,可以說是個體和私營經濟發展的一種延伸。也有的人願意用更有彈性的一種否定構架「非國有經濟」。
民營經濟的概念從什麼時候正式開始使用也許很難確定,不過在1942年,毛澤東在其《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中就曾這樣提到:「只有實事求是地發展公營和民營的經濟,才能保障財政的供給。」
這個,也許才是民營經濟一次的最終源頭。也只有是這位開國太祖說過的詞語,當時的人們才敢採用。
1953年10月15日,毛澤東點明總路線的要旨在於「解決所有制問題」,即擴大國有制,將私人所有制改變為集體所有制和國有制,「這樣才能提高生產力,完成國家工業化」。結果,不到3年,社會主義改造就基本完成,我國大陸上的資本主義經濟基本被「消滅」了。
1956年,國家對合營企業進行了改組改革,主要內容是改組、合併工業企業,調整商業網,並根據國家的需要,統一調配各企業的設備、資金、技術和勞動力。1958年,在全國「大躍進」的形勢下,我國進行了更大規模、更深入的經濟改組。經過這次大改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在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以後,1956年我國城鎮個體工商業戶只剩下16萬人。
1956年9月,陳雲在黨的八大上提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是這樣的——在工商業經濟方面,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是工商業的主體,但是附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這種個體經營是國家經濟和集體經濟的補充。」這是在新形勢下明確了個體經營的地位。在此以後,國家注意恢復和發展個體經濟,個體工商業又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到1957年底,全國城鎮個體工商業戶又發展到104萬人。
在「文革」期間,極左思潮達到登峰造極,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個體經濟被看做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東西,是產生資本主義的土壤,因而被大加批判,並被名正言順地當做「資本主義尾巴」來割。在「四人幫」的「堵不住資本主義的路就邁不開社會主義的步」的錯誤口號下,個體工商業不斷遭受打擊並被砍掉。到1976年個體工商業瀕臨被「砍光」,全國只剩18萬人。到了1978年,全國個體勞動者只有14萬人,個體經濟已喪失了合法地位。
改革開放的號角催生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萌芽。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鄧小平提出,要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1979年4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召開局長會議,提出各地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閒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個體勞動,但不准雇工。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第一次允許個體經濟發展。
1979在家門口擺攤叫賣小商品的溫州姑娘章華妹接到了一個通知——可以申請領個營業執照。她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竟成了「全國第一個個體工商戶」——這個消息無疑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1980年12月,安徽蕪湖個體戶年廣久註冊了「傻子瓜子」商標。隨著品牌打響,年廣久的生意越做越大,被稱為「中國第一商販」。
1980年,現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剛剛15歲,他一邊上學,一邊做起了賣米的小生意。當別的米廠老闆都挖空心思,想從稻穀中打出更多的米,他卻寧可少打幾斤,在追求質量和口碑上下工夫。
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開始從全國許多地方陸續傳來。雖然人們固有的觀念還難以接受「個體戶」這樣的新職業,那時候的個體戶還常常被人們看不起,大家推崇的是國有企業的鐵飯碗,然而,中國民營經濟的星星之火畢竟已經點燃。
在思想解放和政策引領之下,中國民營經濟的點點星火,在轉瞬間就形成了燎原之勢。此後,全國開始出現了蔚為壯觀的「個體戶現象」。賣服裝的、開飯館的、修理自行車的……民營經濟的萌芽終於破土而出。
公開數據顯示,到1981年底,全國城鎮個體工商戶就已經發展到了185萬戶,從業人員227萬人,比1980年的從業人員翻了一番多。
與此相呼應的是民間創業高潮的出現。以「中國民營經濟之都」溫州為例,在溫州柳市,1979年到1981年間,湧現出了一批先富起來的能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包括五金、螺絲、目錄、線圈、礦燈、電器、翻砂和舊貨在內的「八大王」。
到了1982年,溫州的個體工商企業超過了10萬戶,約佔全國總數的1/10;大約30萬的商品經銷員遍佈於全國各地。
那時候的溫州,個體和私營經濟已經紅紅火火,外出打工或者經營小生意是許多年輕人的選擇。可以說,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民營經濟的發展,讓他們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多了一條出路。
當時人們信奉掌握一門手藝便可以安身立命。1982年,王振滔就是以一個「小木匠」的身份,開始在大城市武漢走街串巷,靠自己的手工活養活自己和家人。然而,居無定所、食無守時的日子並不輕鬆。
後來,他在湖北遇到了許多推銷電器、服裝和皮鞋的溫州老鄉,這些人做商品推銷的收入比自己辛辛苦苦做木工要多了幾倍。既然別人能幹,自己為什麼不能幹呢?1985年,王振滔開始加入推銷皮鞋的行列,並且很快就以自己的聰慧和勤奮在週遭的圈子內小有名氣。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與鞋結下了終身解不開的緣分。
然而,民營經濟發展之艱難,是外人難以想像的。
一邊是實踐領域的不斷突破、創新與挑戰,一邊是理論和觀念領域一刻都未曾停止的爭論與激辯。在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的情況下,一旦小部分人突然間真的先富了起來,過上了貌似「資本家」般的生活,人們傳統觀念上所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
很快,各種質疑的聲音開始傳來。關於姓「資」姓「社」的討論在全國範圍內掀起。與此同時,私營經濟本身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和諧的因素。
1982年初,中央下發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的緊急通知,以「投機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場經濟「風頭浪尖」上的人。作為民營經濟發源地的溫州,自然不能倖免。「八大王」一下成了被打擊的對象。這就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史上著名的「八大王事件」。
到1982年底,全國立案各種經濟犯罪案件16.4萬件,判刑3萬人,追繳款項3.2億元。
1983年,年廣久的「傻子瓜子」由小作坊發展到了雇工100多人的「大工廠」。當時社會上正存在著「雇工7人以上即為剝削」的爭論。很快,「年廣久是資本家復辟、是剝削」的說法開始傳播開來。1983年蕪湖市工商局沒收了他的全部「非法所得」。
年幼的民營經濟才剛剛開始發育,便遭遇了沉重的打擊。
此後一段時間內,各地發展民營經濟的步伐明顯放慢下來。人們的膽子小了,步子也放不開了。尤其是作為急先鋒的溫州一帶,一時間,工廠關門、商店收攤,人人自危。「八大王事件」後的整整兩年多裡,當地的民營經濟都沒能再恢復之前的生機與活力。
直到1984年,中央發佈一號文件指出,「在工作中要注意劃清界限,不可把政策允許的經濟活動同不正之風混同起來,不可把農民一般性偏離經濟政策的行為同經濟犯罪混同起來。對經濟上的問題,主要採用加強引導和管理的辦法解決;對思想上的問題,主要用正面教育的辦法解決,都不可簡單從事。」
「八大王」最終得到平反。年廣久也得到了發展的新機會。1984年7月,他成立了公私聯營的「蕪湖市傻子瓜子公司」,公司規模最大時有500多工人。
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報》在頭版發表題為《鄉鎮工業看蘇南,家庭工業看浙南,溫州33萬人從事家庭工業》的報道,附發的評論首次提出了轟動全國的「溫州模式」。
數據顯示,到1986年,溫州全市已有農村家庭工業作坊、工場近11萬家,從業人員30餘萬人,並且初步形成了蒼南縣再生紡織、金鄉鎮證件卡片、平陽縣塑料編織袋、樂清縣低壓電器等一批產值從幾千萬元到上億元不等的家庭工業集群。而剛剛20歲出頭的王振滔,當時在武漢的皮鞋銷售生意也正做得春風得意。
然而,民營經濟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事實上,當時的中國才剛剛走出短缺經濟時期,人民群眾對商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商業利益誘惑下,制假造假、牟取短期利益的風氣在全國一些地方開始出現。溫州就是其中之一。很快,溫州商品質量差、假冒偽劣產品多的名聲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傳開。
以溫州鞋為例,1987年前,溫州大大小小的制鞋作坊數不勝數。隨著市場越來越大,很多利慾熏心的作坊開始偷工減料,用人造革冒充真皮。更有甚者,用硬紙板代替支撐皮鞋的「骨架」和鞋底。很快,「星期鞋」成了溫州鞋的代名詞,全國各地的商家紛紛掛出「本店不售溫州鞋」的安民告示。原輕工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溫州產皮鞋列為重點整治對象。
1987年8月8日,武漢武林廣場一把火將5000餘雙溫州「星期鞋」付之一炬。此後,圍剿「溫州鞋」的暴風驟雨席捲全國。
這對於正在從事溫州皮鞋銷售的王振滔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他剛從老家溫州批發來的皮鞋被工商人員不由分說查封,造成了整整20萬元的損失。
一時間,溫州造鞋廠紛紛關門歇業,許多從事鞋業生意的人也陸續選擇轉行。不僅是鞋,溫州許多產品都因出現質量問題,成為打擊的對象。
然而,熊熊大火卻激起了王振滔不服輸的性格:「溫州人如果連鞋子都做不好,還能幹什麼?」於是,他決定回老家自己做鞋。1988年,他用東拼西湊的3萬元創辦了永嘉奧林皮鞋廠,也就是今天奧康集團的前身。
而正是在這個時候,中國艱難發展的民營經濟才終於獲得了一個合法的地位。1988年6月15日,國務院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至此,在1956年完成私營經濟社會主義改造之後的32年之後,私營經濟才重新合法存在和發展起來。
不過,合法了,卻不等於就能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洪文想起剛才肖大軍幾人對先富起來的憂慮,對階級成分劃分長久影響的恐懼,不得不說,農村私營經濟的發展,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需要更多的鼓動。
而這個鼓動,洪文知道,還要等一年半的時間,要等到1992年的春天,那個著名的,影響了全世界的「南巡講話」。
但是,就是差這一年半呀,改怎麼辦呢?作為農村基層政權的一把手,帶領農民致富是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務,也是最重要的政績,不管是對上對下,只要把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無論是名聲還是仕途的提拔,相信都不是問題。
洪文知道,現在鄉里的國有企業整合已經到了一個瓶頸,短期內是難以得到根本改善的,除非冒著風險再次提出股份制改革——而這,吃了一次虧的洪文暫時是不敢想的。
而且,鄉里的國有企業經營只是能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從而讓政府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發展經濟,對於提高農民的生活來說,它的作用還是民營經濟來的直接,沒有那麼有影響力的。
試想,當農民們看到身邊昨天還是跟自己一樣在土裡刨食的鄰居突然通過經營廠子變成了「萬元戶」,那是一種怎麼的震撼和帶頭作用!而國有企業在這一點上,即使洪文很興奮的告訴土狗子村的村民,今年鄉里國企創造利潤1000萬,鄉財政增加了50%,那對農民來說,也只是一組模糊的數字,一個嘴皮子的工夫——干卿何事?
在這個農民思想還很頑固落後的時代,改革農民的思想,打破他們思想中固有的枷鎖和顧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他們身邊樹立起一個個榜樣,讓他們跟從——哪怕是盲從,也總比無視的漠然來的好!
是的,農民是純樸的,也是短視的而直接的,這種短視和直接就會直接帶來另外一種弊端:盲從!如果看到肖大軍等人的鞭炮廠成功賺錢了,那麼土狗子村的村民肯定一擁而上,家家戶戶都會搞這個——那麼,這時候,就必然要政府出面,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規範了——而這,卻是經濟發展中的第二步——
洪文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抬頭看看藍天白雲,心裡一片激盪,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今後的工作重心了——那就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