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內總管

大道小說網 章48 不毛之地 文 / 史上第一蕩

    眾『淫』拾柴火焰高,繼續吆喝,票票!

    ----------------------------

    「他,真去上海了嗎!」

    柳如是聽到侍女小翠的回答,歎了口氣,看著窗戶外秦淮河上畫舫蕩起的凌波,愣愣的發呆,隨口念道王承恩剽竊她的詞:「人去也,人去鷺茲洲。菡萏結為翡翠恨,柳絲飛上鈿箏愁。羅幕早驚秋。」

    「小姐……」侍女小翠有點擔心柳如是。

    柳如是苦笑自言道:「也許他也跟李公子一般,終究逃不過世俗禮法之束縛。」

    「小姐,奴婢看王公子不是那樣的人。」拿人的手軟,吃人的嘴短,拿了王承恩一百兩,小翠不幫王承恩說話才怪了。

    柳如是對小翠的話不至可否,凝視著秦淮河,心中一動,念道:「人去也,人去畫樓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須紅粉玉玲瓏。端有夜來風。」

    這《夢江南-懷人》的其三,就這麼出來了--也許,柳如是心中泛起情思,也是創作的源泉吧!

    ※※※※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範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

    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南宋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海建城之始,從此以後上海就一直沿用到至今。

    不知道三百多年後的上海人看到現在的上海一片荒蕪的樣子,會有什麼樣的感想,反正王承恩見了四面荒蕪的上海心中一陣惡寒,有點後悔了--這就是自己選擇的不毛之地嗎?

    王承恩下了馬車,他不想耽誤任何時間了,他要一邊走一邊看看上海的地勢和環境,決定先幹什麼。自己帶來的湯若望、方以智和自己這個現代人的思維,不知道能不能給上海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主子,上海縣令吳承大人到。」衛大同出言打斷正在思考的王承恩。

    「喔--」王承恩一愣,繼續道:「見見去。」

    王承恩帶著衛大同朝進城的車隊前方走去,果然見幾個官員早在一旁等候著王承恩的接見。

    「下官上海縣令,見過王公公!」吳縣令見到王承恩帶頭行禮。

    王承恩抱拳還禮道:「吳大人無須客氣!」

    王承恩看看這吳縣令,到不像南京知府林平之那般阿諛,對他印象還不錯。王承恩順便掃了一眼吳縣令身後的幾個官員。

    「王公公,請--」吳縣令轉身,走在王承恩身側,帶著京師車隊走向上海縣城的驛站。

    當夜,吳縣令相邀,上海縣城幾個官員做陪,在吳縣令家中做東,為王承恩等人接風。酒席間,王承恩問道:「吳大人,在下行至縣城發現縣城外荒蕪一片,只有臨近縣城才發現有田地耕作,那麼一點耕地這縣城的百姓吃什麼?」

    吳縣令歎道:「不瞞王公公,上海多為漁民耕地自然就少,何況這海寇每年要洗劫上海數次,而且在秋末糧食剛成熟既開始洗劫,官軍們防不勝防,那裡還防得住糧食不被洗劫的,百姓們也是沒辦法。唉!」

    「海寇!」

    王承恩一驚,暗怪自己連明朝因為『禁海』而引發的海患的忘記了。明朝的海盜不僅僅有倭寇,還有歐洲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當然還有明朝自己人,王直、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等都是。

    次日,王承恩找來湯若望、方以智二人。不待王承恩說話,湯若望先開口了:「尊敬的王公公閣下,你得承諾我在上海開設教堂,否則我得回京城。」

    王承恩賊笑,他最喜歡跟他談條件的人:「不就是教堂嗎?若你答應我兩個條件,一年我給你蓋一家教堂。」

    湯若望一愣,一年蓋一家教堂?這個條件對於他來說,誘惑力太大了。作為一名耶酥教會的忠誠信徒,還有什麼貢獻,能比蓋教堂傳播教義來得更虔誠!

    「王公公閣下,請告訴我,我要怎麼幫助你,你才會答應幫助我蓋教堂。」湯若望一臉的執著。王承恩心中暗歎,玩教會的就是玩教會的,連談條件都變成了幫助人。

    「第一,我要望遠鏡!」

    「望遠鏡?」湯若望自然知道這種玩具。作為1608年某個荷蘭眼睛商才在無意中發明了望遠鏡這種玩具,了荷蘭人的發明,親手製作了望遠鏡並用來觀測天空,之後望遠鏡在歐洲迅速鋪開,一直還沒有傳到明朝來。

    「第二,我要你給我造槍造炮!」

    湯若望有點迷糊了,造槍造炮?這王太監想造反嗎?何況這些造這些東西需要工匠、需要銀子的!

    王承恩微笑看著湯若望,繼續道:「銀子不是問題,工匠我也可以叫皇上給派,我只要你將你知道的全部傳授給這些工匠。」

    王承恩知道若是辦海上貿易,就得有強大的海軍,保證海上貿易的安全,何況現在首先要建設的上海也需要一支治安部隊,要不建一半給海盜洗劫一半,怕是又給打回。

    上海縣的駐軍本來就少,遇到海盜的時候,指望江蘇的明軍兵援,上海早給海盜洗劫一空了,經濟和國防是相輔相成的,所以王承恩決定先出一下血,武裝一隻精兵,最少能保證上海在建設之初的安全問題。

    王承恩最後朝湯若望道:「我給你半個時辰的考慮時間,我要這些火器也只是打擊海盜而已。」

    湯若望心中疑慮頓去,點頭道:「我一定讓王公公閣下滿意!」

    王成恩聽到湯若望肯定的回答,含笑點頭,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方以智,他對這個人的歷史不是很瞭解,但是王承恩知道方以智是什麼樣的人。

    方以智,後人對他的評價是博涉多通,同時精研天文、地理、韻律、歷史、農業、水工等皆學有所成,這個傢伙幾乎是個全才,而且為人好俠義。

    方以智對新鮮事物頗為敏感,勇於接受其合理部分加以利用,有匯通中西之傾向,可視為我國早期匯通思想家之一,認為中西之學各有所長,嘗言西學「詳於質測而拙於言通幾」,後來與湯若望的關係也不錯,從湯若望身上瞭解很多西方學術,介紹於國人。

    以此,王承恩對方以智的期待可想而知。

    「方兄,這上海縣還需兄台助我。」

    說罷,王承恩給方以智尊重的一拜,這個禮節在古代只有後輩見長輩才用。

    ----------------

    推薦『淫』人蕩書:《殘壁》/book/x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