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西斯的戰爭

皇帝的陰影 第五十三章 大唐即將覆沒(下) 文 / 西斯武士

    向齊國借兵?大殿裡每個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禮部尚書高昂身上。借兵是他的提議……愚蠢的提議,足以將唐國帶入萬劫不復的絕望深淵。

    雖然,齊國並不算是唐國的敵人,兩國之間很少爆發衝突,但這個國家也絕對不是唐國的盟友。那麼,誰會向這樣一個國家請求軍事援助呢?如果齊**隊也跟著趁火打劫怎麼辦?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雖然,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是,齊國皇帝一向都把他的喜悅建立在魏國皇帝的痛苦之上,熱衷於給魏國製造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麻煩……但那個充滿腐臭的貴族氣息的國家也同樣以毫無信義而聞名於世。

    毫無疑問,齊國皇帝一定會欣然接受唐國提出的請求,出兵驅趕入侵的魏軍,但他派來的那些軍隊也有很大的可能會在時機合適的時候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目標改變為吞併唐國。

    所以呢,怎麼可以把保衛國家的希望寄托在這個國家身上?

    但李炎卻對這個建議很有興趣。「高愛卿,」他愉快的問到,無論是聲音還是表情,都看不出他剛才還在火冒三丈,「能說說你的具體想法嗎?」

    「陛下,」高昂的身體在顫抖——他已經很久沒有被李炎稱為「愛卿」了,可能有好幾個月,現在突然聽到這個稱呼使他有一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他深深的吸了兩口氣,然後以最恭敬的語氣開始說到:「陛下,齊魏兩國乃是世仇……」

    他滔滔不絕的闡述著他臨機一動想出來的長篇大論,並為此感到相當得意——畢竟,很少有人可以在事先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以幾乎閃電般的速度創作好一份完美的演講稿。但是在其他人眼裡,他的論點通篇都是廢話。

    齊魏兩國乃是世仇,更確切點說,齊國皇室和魏國皇室乃是世仇,這恐怕是唐國位列中樞的官員們的入門級知識,在其他國家可能也是如此。

    所以,全世界都知道這個事實——執掌齊國的高氏家族與統治魏國的曹氏家族之間的恩恩怨怨已經延續了好幾百年的歷史,其源頭甚至可以追溯到大秦帝國建立以前。

    當然,現在已經沒有人知道當初兩個家族的先輩為什麼會結怨(民間野史中的主流說法是,導致兩個家族結怨的是一位不知名的絕代佳人,然而按照一般經驗,野史的八卦成份要遠遠大於其史學成分,所以這種說法並不可信),即使兩國皇室的成員也早已經遺忘了那段歷史。不過這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在過去的幾百年裡,兩個家族在互相爭鬥中付出的無數鮮血已經使他們之間的仇恨深刻得永遠都無法消除了。

    這就是為什麼歷代齊國皇帝都熱衷於給魏國皇帝製造各種各樣的麻煩的原因——當然歷代魏國皇帝也是如此。他們就是要讓對方感到強烈的憤怒或者悲痛,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短暫的高興一會兒。

    所以,大殿上的唐國君臣都相信,齊皇高鏅一定會非常樂意用他的軍隊給予魏軍狠狠一擊,破壞魏國佔領唐國的計劃;但他們同時也擔心,向來以毫無信義著稱的齊國人在趕走魏國人的同時,也會對唐國動手。

    尤其嚴重的是,即使得到高鏅的保證,也沒有人能確信齊軍不會襲擊唐國。齊國是一個貴族制度下的典型封建國家,構成齊軍的主要成份是貴族和貴族的私兵,而這些人並不總會完全服從他們皇帝的命令。

    尤其是,當他們接到命令,到一個不相干的國家幫助它抵抗另一個國家的進攻的時候。

    那麼,怎麼才能阻止這些充滿腐臭氣味的、毫無信義可言的齊國貴族擅自採取行動?遺憾的是,禮部尚書的長篇大論裡完全沒有談到這一點。

    李炎的怒火又熊熊燃燒起來,但與更加倒霉的兵部尚書不同,高昂還有一次逃過杖責的機會。

    「高尚書,」從「高愛卿」到「高尚書」,稱呼上的明顯變化已經足以讓高昂感到心慌意亂了,何況李炎的語氣中還充滿了更加明顯的陰冷味道,「雖然你的論述非常精彩,但朕只想知道一件事:我大唐如何才能避免被你邀請來的齊軍攻擊?」

    「被你邀請來的齊軍」,這就意味著,無論那些「借」來的齊國士兵在唐國境內做了什麼,高昂都必須為之負責。這很不公平,但在一位皇帝面前談論什麼才是「公平」根本就毫無意義。

    禮部尚書大人現在要做的,是找到足以讓李炎滿意的回答。

    慌亂的考慮了一會兒,他回答到:「陛下,齊國的貴族既貪財又好色,如果我國予以領軍的齊國將官大量財帛美女,想必可以讓他們放棄攻打我國的打算。」

    「想必?這麼說,你並沒有太多把握,是不是這樣,高大人?」李炎對高昂的稱呼又降低了一個級別,而且語氣也變成了凶狠;他幾乎是一字一頓的說出了「高大人」三個字。

    沒有等高昂回答,他繼續說到:「不過,你的辦法勉強能讓朕滿意,所以朕再給你一次機會。高大人,你覺得朕要花費多少財帛美女,才能讓齊國那些腐爛發臭的傢伙不會打朕的國家的主意。」

    「陛下,以現在的情況,難道還要計較花費的財帛美女有多少嗎?」

    「不計較,難道你願意替朕出錢和美女?」李炎哼了一聲。「高昂,你準備花出去的都是朕的錢、朕的子民!你最好牢牢記住這一點。如果你膽敢把朕的家底掏空,那就去陪你的父親吧。」

    高昂的父親……按照一個中國式的說法,老人家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駕鶴西遊了。讓高昂去陪伴他……雖然禮部尚書大人從小就很孝順他的父親,但顯然,暫時他還沒有去見他的意思。

    「臣一定牢記陛下的訓示……」等等,難道前往齊國借兵的艱巨任務已經落到我的頭上了?高昂感到有些頭暈。他費力的吞了一口唾沫,繼續說到:「……臣保證,絕不會辜負陛下的重托。」

    「高大人,我們走著瞧。」李炎冷笑著,接著向負責撰寫聖旨的近臣做了一個手勢。「擬旨……命禮部尚書高昂出使齊國,即刻起程,欽此。」

    李炎說得很緩慢,所以,他的話音剛落,那個負責撰寫聖旨的近臣就已經完成了他的工作。接著,侍立在李炎旁邊的臥諸骰拿出玉璽,在聖旨上蓋了下去,然後將它交給高昂。

    現在,他可以去履行他的使命了。

    但這還不是李炎期望的全部——無論有多少措施,都不足以讓他徹底相信齊國人。他只希望能夠盡可能阻止齊**隊攻擊他的國家。

    最好能有什麼力量牽制齊**隊……另一支軍隊,燕國的軍隊。

    燕國……李炎悄悄笑了,這個貴族國家與齊國之間的關係,雖然並不像齊國與魏國的關係那樣惡劣,但也絕對談不上融洽。而且就在兩年前,兩國還曾經爆發過一場戰爭。用一支燕**隊完全可以對齊**隊構成威懾——當然,反過來也一樣。

    他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兩國的軍隊勾結在一起。

    只不過,向燕國借兵遠遠比向齊國借兵麻煩得多。自從兩年前親率大軍與齊軍大戰一場以後,燕國那位已經78歲高齡的皇帝陛下就一病不起了,而且隨時都會駕崩。燕國的貴族們,他們會願意在這樣的情況下率領軍隊前來幫助唐國嗎?

    似乎不太可能。畢竟唐國與燕國的關係,就像與齊國的關係那樣,既談不上是敵人,但也絕對不是盟友。

    那麼,需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說服燕國那些同樣充滿腐臭氣息的貴族同意向唐國派遣援軍呢?想到這裡,李炎苦笑了一下:他的國家現在竟然已經衰落到這樣一個地步了,這還真是可悲。

    在他面前,他知道他那些愚蠢的大臣仍舊站在那兒等著。這些人已經等了多久了?一刻還是兩刻?李炎不清楚。沒關係,反正他還沒有完成他的沉思冥想。

    大臣們並不在乎等待,因為他們都感到恐懼。事實上,唐國的皇帝陛下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意識到,在他陷入沉思時,他臉上的表情正以極快的速度反覆變化著,給人一種陰晴不定的感覺。大臣們都在懷疑,他們的皇帝是否正因為尋求外國的軍事援助時可能支付的高額代價而感到惱怒。他還沒有更明確的表露這一點,所以他們等著。

    終於,皇帝的頭慢慢的抬了起來,注視著他的全體大臣。

    「傳朕的旨意,」李炎的話還是說給負責撰寫聖旨的近臣聽的,「命兵部尚書尉遲休出使燕國,即刻啟程,不得有誤,欽此。」

    等近臣將他的話全部記下以後,他又補充到:「另外,告訴尉遲休,讓他必須向燕國借兵成功,不惜一切代價。如果他完成不了這個使命,那就不用回來了。」

    說完這一切,他又陷入了沉思。

    齊國的軍隊……燕國的軍隊……大唐的生死存亡,就寄托在它們身上了。但是,李炎攥緊了一隻拳頭,今天他付出的代價,有朝一日必然要這兩個國家加倍歸還。

    他暗自笑了起來。他已經看到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然而,未來從會出人意料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