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1卷 慨然西去 第4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4章兩害相權取其輕()

    做出了這個決定,姬丹覺得就好像搬走了壓在心口一塊大石頭,輕鬆了許多,他長舒一口氣,踱到窗子跟前。

    驛館的窗子,都是一條條的木條豎著釘在窗框上,屋子雖然不大,窗子面積卻是不小,此時不過是仲秋天氣,屋外的樹上,仍是綠意濃濃,還沒長成的棗子,偶爾在樹葉晃動中露出頭來,一個個還都很是青澀。一陣陣涼風透過窗子鑽進屋裡,吹在身上,煞是舒服。姬丹抬頭看去,湛藍湛藍的天空中,偶有絲絲縷縷的白雲飄過,更顯得天空藍的徹底而清澈。

    既然大計已決,那自己是繼續按原計劃入質秦國?還是掉頭回燕,馬上開展自己的抗秦大業呢?

    這是姬丹面臨的第二個選擇。

    自己這次穿越,只要自己暫時不做什麼出格的事情,外界原本不會有什麼反響的。可是無巧不巧,此處居然有一個扁鵲傳人的大醫士陽慶,竟然診斷出了自己的病症和過去秦穆公、趙簡子天帝授夢相同,首先引起了趙蔥的注意。自己有意在趙蔥面前說的話,雖然含糊,但西方屬金,秦又尚黑,黑衣金人應是指代秦國,有心人都能猜出來的,至於後面是什麼意思,那就見仁見智吧。

    事關諸侯實力之首的秦國,如今諸侯都被秦國壓的喘不過起來,能有對秦國局勢如此重大的寓言,以趙蔥的智慧和見識,絕不會等閒視之,肯定會飛騎通報給趙國王室重臣,去研究此事對天下大局的影響和趙國可能的對策。

    奇聞加上事關重大,以秦國在趙國的勢力和影響,此事趙國肯定無法保密,也沒有保密的必要,說不定還會故意散佈出去,以謀取一些利益,挑撥燕國和秦國的關係。所以,此事定然會飛快的傳遍諸侯各國。

    天帝授鹿給燕太子丹,什麼意思?本來姬丹是想用逐鹿天下的典故的,可惜當時忽略了一點,這個典故是後面才出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有力者得。現在想起來,是弄巧成拙,用的早了。不過,這隱隱約約模模糊糊的密語,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只要對姬丹有利,怎麼想都行,要是對姬丹不利,那就怎麼想都不對,死活不承認就是了,嘿嘿,進退有據呀。

    但不管怎麼,姬丹從一個七雄中偏弱國家的太子,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天下人的這個階段的一個關注點,這是一定的!

    如果此時掉頭回燕國,有這個預言密語的傳播造勢的支撐,獲得父王的諒解和支持不成問題,如再豎起招賢大旗,說天下賢士應聲而來,那可能是誇張點,但肯定會有不少仇秦、鄙秦的賢士會千里來投,如能假以時日,有了人才,如能拉攏到齊、趙兩國的支持,那對付秦國就有了三成把握,韓魏兩國,目前國小力微,基本上就是牆頭草了,齊趙燕聯盟一成,只要善加運作,韓魏投入懷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至於楚國,春申君雖然已暮氣沉沉,卻政治眼光還是有的,起碼知道和秦的策略不過是苟延殘喘的權宜之計,抗秦才是根本。如此,對付秦國該當是有七成把握了吧?

    但是,世界上的事就怕得這個但是兩個字!

    我在出質的路上,掉頭回燕,這個可是對秦國大大的不敬,蔡澤相燕三年,才搞定我出質之事,這秦國等了半天,我卻揮手而去,不管當政的是該死的嬴政,還是大商人呂不韋,惱羞成怒是一定的,不找燕國的麻煩那是不可能的。

    秦國和燕國不搭界,要找燕國的麻煩,聯趙伐燕可是最快、最省勁的辦法。

    趙國和燕國本來不對付,如果秦國給趙國個甜棗,在後面煽風點火,那趙國見有便宜可佔,肯定順秦國水,推燕國舟,大舉北上,攻城掠地,可憐我燕國積弱之下,就算費盡力氣,能和趙國搞個平手已經是上上結果。

    如此一來,兩敗俱傷,豈不是便宜了秦國嬴政?再說了,齊國相後勝,目光短淺貪財好色不說,那可是一個徹頭徹尾親秦派,秦趙聯合對付燕國,齊國不趁火打劫才是灼灼怪事。燕國求一勝都不可得,還搞什麼天授神鹿,那才叫滑天下之大稽,我姬丹非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不可。什麼六國合縱,什麼抗秦制秦,國都亡了,做春秋大夢去吧!

    如此看來,那就只有入秦一條路了!

    去了秦國,自然是到了嬴政的屋簷下,遠離燕國根據地,強國大業是暫時只能放一邊了,至於抗秦,想也別想,能將來安安穩穩的回去就不錯了,原本的歷史上,燕太子丹不就是逃回去的嗎?

    當然了,去了也不會白去,暴秦能一統天下,除了謀詐,其強大的軍力和非常適合戰爭的國家體制也是重要原因。來到這個時空,要想制秦,起碼要熟悉秦國,孫子他老人家不是說過,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深入暴秦,好好看看秦國的軍政治理,吸取點經驗為我所用,總比對秦國一知半解強的多。

    況且,秦國正是熱鬧的時候,長安君成蛟,這不是剛剛在屯留造反被鎮壓了嗎?如果歷史不發生大變,明年還有一個嫪毐之亂呢,想想看,長信侯,太后的情人造反,加上衛尉、內史、中大夫等二十多位高官一齊被殺,這說明啥?說明秦國內部遠不是鐵板一塊,裡面能利用的道道可是不少,還有呂不韋的被罷相,呵呵呵,嬴政的掌權親政之路可不是看起來那麼一帆風順。我要去了,再給他來個烈火添柴,萬一能搞他個秦國大亂豈不是大賺?

    秦國只要出了大亂子,那些被秦國壓制的諸侯,總該會趁機給秦國捅上兩刀吧!

    就算搞不了什麼名堂,歷史大體上還是按原來的軌跡運行,可靠著我的先知先覺,如果能私下截留或者搞掉幾個將來要幫助嬴政打天下的人才,那也是摟草打兔子捎帶腳的事呀!

    只要能給嬴政添點堵,撤點力,就不算白去一場!

    不過,要去秦國,這鄴城的一個人才可不能丟了,無論如何也要收到門下,那就是大醫士陽慶!

    這個人太重要了,就這脈診,連這千年不遇的穿越,都能斷個**,那絕對是得了扁鵲老先生的嫡系真傳,代表了華夏古代中醫學的一個高峰的。如果自己能把這個人抓在手裡,將來借一國之力,推動中醫學的研究和發展,那絕對會使華夏古醫學水平能再跨上一個新台階,若能再借鑒一些後世原本屬於西醫範疇的一些知識,盡快推動刀槍外傷的救治水平提高,在這依然依靠冷兵器征戰不休的亂世,那可絕對能創造挽救無數人生命的天大功德呀!

    況且,有這樣一個高人在自己身邊,不也基本保證了自己吃嘛嘛香,身體倍棒嘛,不敢想什麼長命百歲,但起碼要保證自己來個七十古來稀,有五十來年的長功夫來縱橫天下吧!

    損己利人的事咱不肯幹,損人利己的事可以挑著干。損人損己的事誰幹誰是傻瓜!可這利人利己的事,不干更是天大的傻瓜!

    姬丹正想著,忽見院內一個僮僕匆匆進來,到了門口,向姬丹稟報:陽慶先生前來探視太子。

    姬丹大喜,真是想什麼有什麼,趕緊吩咐僮僕,叫起鞠成等人,隨自己到門口迎客。

    陽慶這幾天也都在關注著姬丹的情況。

    畢竟這種脈症,自己只是在祖師所傳的脈書中看到,實際的例證還是第一次遇到,當時說的雖然肯定,但這心裡畢竟也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擔心的。

    在門口等了不短的時間,鞠大夫也沒派人出來迎接,只有三個僮僕在門口笑臉相迎,慇勤的陪著,陽慶的心裡可是有點打鼓。

    往日來這,可是馬上就會有太子賓客出來迎接的。

    難道是出了什麼問題?

    就算這樣,也應該讓自己進去診脈探視呀。

    雖然有些不快,但他還不能掉頭就走。

    他不過是一個醫士,一個地位不高不低,相當尷尬的醫士而已。

    在諸侯權貴眼裡,那些戰陣征戰的勇武豪俠,縱橫各國的遊說辯才,治國掌政的權謀之臣,甚至有一技之長的雞鳴狗盜之輩,都能成為享受權貴門下供奉的賓客。都比醫士頂用。

    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個人醫術就算再好,名氣再大,對治國有什麼用呢?難道能靠醫術挽救退去敵國強兵,國家危難?能靠醫術富國強兵,威加於諸侯?醫術,不過是個人小道罷了。

    可生老病死,又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就算看不起這些醫士,諸侯權貴們也知道,有的時候,還是需要這些醫卜之士來救命脫災,所以那些很有名的大醫士,周遊列國,也經常能受到一些權貴的寵幸和親善。

    是寵幸和親善,就像對待一些美女姬妾和下人的寵幸一樣,這和對待賓客,尤其是一些號稱賢能之士的尊崇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陽慶來到鄴城,不過才半年時間,年紀又輕,雖然靠了自己的本事,有了些名氣,但和當地的兩位大醫士相比,根基要淺的多,對於姬丹這樣的守將貴賓,諸侯貴人,陽慶是絕對得罪不起的。

    他只能等在門外。

    雖然等了很多時間,那幾位僮僕卻是更加的恭敬,臉上的笑意更濃。

    陽慶不是傻子,也猜得出應該沒什麼壞事。可為什麼還沒人請自己進去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