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2卷 咸陽風雲 第33章 秦王嬴政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33章秦王嬴政

    邁過高高的門檻,姬丹進入大殿。

    雖然六扇大門洞開,但冬初弱弱的光線,仍然只是無力的照進殿內三四丈遠。

    高聳的柱子,矗立在大殿當中,黑漆漆的柱子上,每一面都點著燭火。每個柱子下面,都有一位手持長戟的郎官傲然挺立,在郎官身前,秦國自相國以下的大小官員,依官職的高低,分立在兩側,一直排列到殿內最深處的台陛之下。

    秦王嬴政,面前一個寬大的矮几,几上放著幾卷竹簡,嬴政一身黑色衣裳,頭上冠冕,前後各垂著九道冕珠,隨著燭火的閃動,冕珠偶爾發出一兩道彩光。隨著姬丹進殿,十八位黑衣謁者已經快步上前,護持姬丹緩步前行,到了陛前四丈遠近,十八位謁者懷抱芴板,一齊躬身道:「臣等奉令,恭陪燕國太子進見。」禮畢之後,各自轉身,退到台陛左右侍立。

    這九賓之禮,乃是諸侯之間接見他國質子和來使的最高禮節,姬丹對此並不陌生,雙手一理兩側高冠飄帶,姬丹雙手一抬,拱手過頂,緩緩彎腰,高聲道:「燕國外臣姬丹,參見大王!」

    嬴政雖然高高在座,但親政之前,例有站在身側的仲父、相國文信侯呂不韋代嬴政對答。

    呂不韋手抱芴板,躬身代嬴政回了一禮,高聲道:「太子遠來辛苦,請問燕王安否?」

    姬丹拱手,抬頭應道:「謝大王問,我大王甚安!」

    呂不韋高聲道:「燕王安泰,乃秦、燕兩國之福!」

    姬丹應道:「大王安泰,亦是敝國之福,外臣願以五百金,為大王壽!」

    說著,身後隨行的酈商、夏扶、宋意等十位賓客,各捧五十金上前躬身行禮,呂不韋拱手執禮,高聲回道:「為燕王壽!」

    兩側的黑衣謁者上前,躬身接過這些賓客手中的禮物,微微點頭示意,緩步退回陛下。隨著贊禮的謁者唱喝,姬丹身後的鞠成和范增,又分別捧上燕王國書、符節,陛下大夫領令接過驗看已畢,報曰:「書節皆符,無誤!」

    黑衣謁者高喝:「盟成!」

    柱後的樂師,隨著這一聲高喝,奏起大樂,一時間金石齊鳴。姬丹躬身一禮,十八位謁者上前,陪著姬丹一行退出大殿。

    到了殿外,早有兩位郎官上前,執禮甚恭,道:「太子殿下且請留步,我家大王有請太子到偏殿敘話!」

    姬丹淡然回禮,笑道:「有勞閣下領路。」

    那兩位郎官道一個「請」字,姬丹當先而行,兩位郎官在左右陪侍,後面范增、尉繚等人追隨在後,沿著迴廊,繞過大殿,穿過一個宮門,又行數十丈遠,到了一個大殿。

    這個大殿,乃是秦王嬴政日常習學政事,接見臣僚之所。此時嬴政未到,殿門緊緊閉著,殿外廊下,三十多位侍衛中郎,身高都在七尺以上,一色黑盔黑甲,手執長戟,肅然而立。

    陪同姬丹的兩位郎官,快步上前,將姬丹引到殿前台階之下。請姬丹等人稍侯,兩位黑衣謁者,打開殿門,一一點起燭火。片刻功夫,原先黑漆漆的殿內,已經是燈火通明。

    稍等了一會,外面一陣人聲響起,眾人抬頭看去,只見宮門處,一群侍衛中郎,魚貫而入,分列在甬道兩側,後面是十位黑衣謁者,手捧大王隨時應用之物,拱衛著大王嬴政逶迤而來。

    剛才在大殿之中,雖然也有燭火照明,但畢竟離得遠了,光線也明暗不定,看不清嬴政形容。如今到了日光之下,姬丹自然要好好端詳一下這個名震千古的梟雄之君。

    這嬴政變化可真不小!

    當時在邯鄲時,嬴政不過才八歲,身材瘦弱,小臉尖尖身上衣衫雖說不上襤褸,但畢竟日子很不好過,多是破舊的葛麻粗衣。

    如今的嬴政,已是昂藏七尺的漢子,頭戴玄冕前園後方,冕板前後兩端,各垂九串玉旒,旒分五彩,隨著腳步的移動,不時折射出七彩之光。身上上衣下裳,俱為黑色,上面用金銀絲繡了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腰間白羅大帶,垂兩條大綬帶,用赤、黃、黑、白、縹、綠色六彩。中間三個玉環。腰側懸黑色木鞘金紋寶劍。

    這把寶劍,遠長於日常軍中所用寶劍,從頭至尾足足將近五尺。秦王嬴政手扶劍柄,才使的劍鞘不至於拖在地上。

    姬丹看到這把秦國世傳的「太阿劍」。腦子裡不由自主浮起史記中的記載:荊軻刺秦王時,嬴政雖然掙脫了荊軻的抓拿,但因為荊軻拿著一把小匕首,近身猛撲,嬴政空有一把長劍,卻因為太長拔不出來,無法抵擋,只能慌慌張張繞著柱子逃跑躲避,直到後來旁人大喊提醒,嬴政將劍背在背上,才拔了出來砍下了荊軻的一條腿。

    想起荊軻,姬丹心中不由一陣隱痛,燕國積弱,自己雖有強國抗秦之志,也不得不來在秦國入質,在嬴政的屋簷下低頭求活,也正是因為燕國積弱,原本的燕太子丹即便潛逃回國,也只能四處尋找勇士,冒險謀刺嬴政。正是因為兵弱國貧,原本的燕太子丹才會一戰即敗,狼狽逃亡上千里,最終落個傳首咸陽的命運。

    自己這個小小的蝴蝶,能扇動龐大沉重的歷史車輪轉向麼?

    看著從遠而近的秦王嬴政,姬丹心裡不由產生了一絲迷茫!

    不過,也就是一霎那間,姬丹猛然想起一句話,歷史,是一系列的偶然構成的必然!

    子楚不過是因為偶然遇到了富有權謀野心的大商賈呂不韋,才得以鹹魚翻身,從安國君諸子中脫穎而出!

    嬴政的出生,還是子楚偶然遇到了呂不韋的一個美貌寵姬!

    子楚能偶然逃出趙國,還是因為負責監管秦國質子的軍侯恰巧貪財妄義。

    既然這麼多的偶然,能導致一個秦始皇的誕生,那麼,在中間插入了一個自己的偶然重生,歷史的洪流自然會因此而形成另外一種必然!

    或許,自己的到來,就會讓這把劍再也沾不上荊軻鮮血,再也沾不上關東六國數百萬生靈的鮮血。或許,就是這把劍,會盤旋而起,讓秦王嬴政流血五步!或許,這把劍還未露出一絲猙獰,就將隨著強秦的覆滅而腐朽成一條淡淡的銅綠。

    姬丹暗地裡握一握權,長出一口氣,對著快步走來的秦王嬴政,大袖一揮,捧手過頂,彎腰施禮:「外臣姬丹,恭侯大王!」

    秦王嬴政快走幾步,上前伸手相攙,笑道:「太子不必多禮!」

    「寡人與太子乃是舊識,昔日多承太子照拂,寡人一日或忘!」

    「既已不在朝堂,寡人當以兄禮待太子!」

    一邊說著,一邊拉起姬丹,要請姬丹當先前行上階。

    姬丹聽嬴政如此客氣,倒有些出乎意料,但無論如何,這是在秦國王宮,嬴政乃強秦之王,自己一個弱國太子的身份,就算是有那麼一點點舊恩在,那也不能如此無禮托大吧?

    姬丹連連遜謝不敢!

    呂不韋隨在嬴政身後,看兩個人彼此謙讓不已,呵呵笑道:「大王,既然太子客氣,那就以主賓之禮相待,如何?」

    姬丹還要推辭,嬴政開口道:「就依仲父所言,太子切勿再辭!」

    姬丹聽嬴政如此說,也點頭同意。嬴政伸手想請,與姬丹兩人分從台階左右,同步登台,嬴政身後,是相國文信侯呂不韋、御史大夫熊啟等一干大臣,姬丹身後,是范增、尉繚等一眾賓客。

    進了大殿,嬴政和姬丹分了東西,對坐在幾後。各位賓客大臣,在各自主公之下依次排開。

    待眾人坐定,宮中伺候的內宦,流水般送上酒、果、肉、菜肉等飲宴之物。嬴政高舉酒爵,呵呵笑道:「今日得見舊日好友,寡人心中甚慰,為太子壽!」

    秦國一干大臣,也都舉起酒爵,齊聲道:「為太子壽」

    姬丹等一眾賓客,也一起回道:「為大王壽」

    兩相遙遙一碰,眾人齊齊干了。內宦們穿梭其間,忙著倒酒布菜。

    嬴政笑著對姬丹道:「昔日一別,恍然十餘年,太子風采更勝往昔!」

    嬴政這樣寒暄,姬丹自然對答如流:「大王謬讚,丹何以克當!寡國外臣,還需大王多加照拂!」

    「太子遠來是客,但有所需,自當供應無缺!」

    兩人又客氣幾句,嬴政看看姬丹門下眾人,笑道:「久聞太子門下多壯士,今日一見,幸何如之!還請太子為寡人引見!」

    姬丹呵呵一笑,遂將門下賓客一一介紹,嬴政每聽介紹一人,都舉酒相敬,稱讚不已。待介紹完了,嬴政一拍手,笑道:「今日得見諸位大賢,寡人甚是心慰」

    說著,傳令謁者,捧出金帛等物,送到各位賓客座前。

    呂不韋等人,見秦王送出金帛,厚賞姬丹門下,也都道:「諸君才華橫溢,名傳六國,今日駕臨一會,乃吾等之幸!」

    「區區薄禮,略表大王禮賢之意,還望笑納!」

    「諸君如肯指教,似我等愚笨之人,自當退位讓賢!」

    姬丹看嬴政送出來的,每個賓客都在百金以上,這些大臣,話裡話外,充滿奉承拉攏之意,頓時滿頭的黑線:幹啥?幹啥?太過分了,當著我的面,就這麼明目張膽的挖牆角呀?

    掃一眼門下眾人,見范增以下眾賓客,雖然都是笑容滿面,但金帛送到面前,卻都端坐不動,沒一個伸手去接,姬丹這才略略放心姬丹忙避席施禮,道:「大王厚賜,受之有愧,卻之不恭,丹代諸位先生恭謝大王!」

    這些賓客見待姬丹謝過,這才接過金帛,拱手道:「多謝大王,多謝太子!」。

    嬴政見這些賓客,沒一個肯越過太子直接受禮的,略一沉吟,也就哈哈一笑:「諸君不必客氣!」

    隨後,嬴政又賜給姬丹金玉車馬。姬丹這幾日,可是給在座的各位大臣送出去不少財物。既然嬴政大方,這飛來之財,姬丹當即好不客氣的一一笑納。

    送完禮物,彼此之間客氣一番,話題一轉,自然要談論些國事軍政,只是這個場合,都當不得真,無非是紙上談兵空空相對而已。

    正在熱鬧的時候,門外進來一位謁者,高聲稟道:「太后得知太子進宮,特請相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