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2卷 咸陽風雲 第36章 誰說了算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36章誰說了算

    既然定了要賜封燕丹,當即讓嫪毐到前殿去傳旨嬴政。

    嫪毐奉了太后旨意,當即領了兩個內侍,穿廊繞殿,搖搖擺擺到前殿而來。

    今日嬴政殿外值守的,正是蒙毅、王離這一班郎中。

    昨日宮中太后大王招待燕丹,這等大事自然傳的極快。賜婚贏玉的事情,蒙恬兄弟昨日雖未隨班伺候,也知道了此事。

    蒙家這才知道,為何公孫竭拒絕了蒙家的提親。

    蒙嘉和司馬夫人雖然覺得公孫竭剛以女兒尚幼拒絕婚事,轉眼就接受賜婚,對蒙家虛言托詞有些不滿,但男婚女嫁乃是雙方自願的事,公孫竭為自家女兒前途籌謀,無可非議,因此不過就是抱怨幾句,也就罷了。

    只苦了一個蒙恬。

    蒙恬當初得知公孫竭拒親,雖已知大事不妙。畢竟賜婚之事還是傳聞,心中隱隱還存了一絲希望。如今太后親口許諾,雖還沒見明發詔旨,但肯定已是板上釘釘。這最後的一絲希望也是隨風飄去。

    原先沒有提親之時,蒙恬雖是已有思慕贏玉之心,但畢竟還是心中有所念想,見之欣喜,不見掛牽而已。如今希望全滅,這贏玉在蒙恬心中反倒完美的越發無人可比。睜眼是贏玉的笑顏,閉眼是贏玉的嬌嗔。趕之不走,揮之不去。如同一根釘子牢牢的釘在蒙恬的心中,略略思及,便是心痛如絞。

    蒙毅看大兄神情恍惚,知道大兄心中到底放不下佳人,想勸慰大兄,卻不知如何說起,只得陪了大兄借酒澆愁。

    兄弟兩個對飲,蒙恬臉色一會晴一會陰,喝起酒來一爵一爵,如同喝水一般。

    蒙毅素知大兄一向沉毅剛絕,有勇有謀還在自己之上,從小到大,從未有如此失態。這心中更加的擔心大兄。

    果然沒多久,蒙恬就喝的多了,開始絮絮叨叨,念叨贏玉。

    一會誇讚贏玉如天下無雙,一會又埋怨贏玉,不解自家一番苦心。一會又自怨自艾,早早求親,只怕如今已是抱的美人歸。

    到了後來,蒙恬又是舞劍,又是高歌,只把司馬夫人招了來,狠狠訓斥了一番,這才醉倒睡去。

    看著自家大兄在睡夢之中,依然喃喃夢語,離不開贏玉。蒙毅心中心疼的了不得。

    如今已經知道,這賜婚之事,雖是大王和相國提起,但指定贏玉,其中頗有嫪毐的首尾。

    蒙毅自負文才武略,取富貴乃是手到擒來,對嫪毐這等人靠了裙帶之寵原本就看不起,如今又加了這一樁,對嫪毐更加了不少的恨意。

    見嫪毐領了從人,晃晃悠悠的過來,蒙毅心中氣就不打一處來。

    待嫪毐到了階下,蒙毅低喝一聲:「君侯止步,此乃大王所居,無令不得擅近!」

    嫪毐一愣。

    他在宮中侍奉太后日久,這傳召大王是常有的事。

    雖說按規矩,是應該通報,但在以往,這些郎中都知道他是太后寵臣,來此都是奉了太后旨意,一般都是招呼一下,直接就進去了。即便大王有事,那些郎中也是客客氣氣的迎候,一邊寒暄著,有人進去通報,聽大王令旨辦理。

    還從沒有人敢如此無禮,直接喝止。

    嫪毐心中火起!

    不過這裡是大王殿前,大王就在裡面,蒙毅所行,也是規矩。雖然態度不對,但真要因此發作蒙毅,鬧將起來自己還真不在理。

    嫪毐壓一壓心中怒氣,站在階下,冷聲道:「有請閣下傳報,嫪毐奉太后旨意,進見大王。」

    蒙毅板著臉道:「請君侯少待!」轉身進了大殿。

    蒙恬正在殿中陪著嬴政說話。

    蒙恬昨日宿醉,今日臉色甚是憔悴,嬴政對蒙恬甚是親近,見蒙恬臉色不佳,自然要問。

    聞知蒙恬是為了贏玉之事,嬴政也不由為蒙恬遺憾。如此宗室貴女,容貌又好,如能得配手下愛臣,自然是大好事。可惜晚了一步。

    只是嬴政身為大王,雖然還未迎娶夫人,但宮中美色並不少見。此事他心中雖是遺憾,但對蒙恬如此形態,嬴政心裡並不以為然。寬慰了幾句,也就丟開了。

    蒙毅來報,嬴政道:「讓他進來。」

    蒙毅高喝一聲:「大王有令,宣長信侯進殿!」

    嫪毐摁住心中火氣,整整衣冠,邁步上了台階,進了大殿,嫪毐正色躬身,向嬴政深施一禮:「臣嫪毐參見大王!」

    嬴政抬頭看看嫪毐,笑道:「長信侯免禮吧,可是母后有什麼旨意?」

    嫪毐躬身笑道:「大王說的正是,太后有旨意,要冊封燕丹。」

    嬴政一愣,問道:「冊封燕丹?」

    嫪毐笑呵呵的回道:「正是,臣此來正是為此。」

    蒙恬在側,心裡本來就在為賜婚的事不舒服,聽說太后又要賜封燕丹,更是不痛快,一個區區燕國太子而已,賜婚也就罷了,冊封也未免太過了。他是侍郎,本來就有為大王進言參贊之責。當即道:「我大秦之制,非軍功不得賜封,太后此意恐與法不合。」

    嬴政點點頭,道:「蒙恬說的是,燕丹剛剛到國數日,賜婚重賞已盡太后寵愛之意,何必還要冊封。」

    蒙毅道:「太后身居後宮,雖掌國事,但國之軍政大要,均有相國把握。太后對我大秦封爵之法,恐尚有不熟悉之處。」

    「君侯身為太僕,常侍太后身邊,正該為太后拾遺補缺。」

    嫪毐見蒙氏兄弟二人,都在大王面前給太后唱反調,剛才心中的惱火更甚,他雖不敢在嬴政面前失禮,但對蒙氏兄弟,卻也不客氣,道:「蒙侍郎所言,臣所見不同。」

    「殺敵、奪土,是軍功不假,當賞之以重爵。但太后曾道,當日在邯鄲,趙人恨我大秦圍城,困殺趙人無數,對太后和大王多有不敬,多蒙燕丹照拂才得以度過難關,所謂功莫高於救駕。以臣觀之,太后賜封燕丹,與法並無不妥之處。」

    蒙毅心中,既然深恨嫪毐鼓搗賜婚,誤了大兄好事。又見嫪毐在大王面前,為賜封之事辯解,這心中料定,此事定是嫪毐的主意,到底年輕,心裡壓不住事,當即冷笑道:「太后昨日賜婚,已報照拂之德,今日此舉,只怕是有阿諛之臣,故意為之,以邀賞於太后罷了。」

    嫪毐聽蒙毅話中之意,只指自己為阿諛之臣,當即火冒三丈,他原本就是暴躁的人,前面能壓住對蒙毅的怒氣,只是因嬴政面前不敢太放肆罷了,如今哪裡還忍得住,當即怒道:「某在太后面前伺候,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爾不過是小小侍郎,如何敢當大王之面,污我為阿諛之臣!」

    嬴政因太后之故,素日裡對嫪毐也甚是客氣,蒙毅所言,雖也是嬴政所覺,但畢竟這只是猜測而已,卻不好當面指責。如今蒙毅年少氣盛,直接當面說了出來,嬴政倒也痛快了一下。

    見嫪毐生氣,直接斥責蒙毅,這也算是對自己失禮,當即將臉色一沉,道:「長信侯乃是國家大臣,當知大體,寡人在此,有何事不可說明,如何與蒙毅一般見識!」

    嫪毐見嬴政暗自維護蒙毅,這心裡自是不服,氣道:「大王明察,非臣無禮取鬧。冊封一事,正顯太后乃知恩圖報,有德有義。蒙毅以小人之心胡亂揣度微臣,實有污太后盛名!」

    嬴政擺擺手,道:「罷了,區區小事,長信侯不需介意。既然太后有意為之,且待寡人與仲父議之。」

    嬴政說道這,嫪毐只好道:「由相國做主,自是妥當的。」說罷,告辭了嬴政,回去向太后稟報,並添油加醋,在太后面前,狠狠的給蒙毅上了點眼藥。

    趙太后常聽嬴政誇讚蒙氏兄弟,知道蒙氏兄弟乃是兒子最親近的後起才俊,心中雖然不喜,倒也沒說什麼,只是安慰了嫪毐幾句,也就罷了。

    嬴政既然應下,當即令人,將相國呂不韋,御史大夫熊啟請了過來,告知此事。

    昌平君熊啟在華陽太后扶持之下,今年也不過才三十六歲,如今已是御史大夫,只要呂不韋退下,相位乃是囊中之物,一向用於任事的,他對嫪毐封侯早就大為不滿,當初不知勸諫了多少回,如今又要冊封燕丹,熊啟自然大加反對。

    嬴政也知道賜封燕丹不妥。但母后既然有意,自己乃是一國大王,賞功封爵本是輕而易舉之事,為賜封一個質子,就讓太后不高興,實在不值得。他尚未親政,還不好自行決斷,見熊啟反對,只得看呂不韋的主意。

    呂不韋在最近兩年,覺得這熊啟雖未自己助手,但取而代己之心已是越來越明顯,而且這熊啟自幼長在秦國,在宮中歷練養成,一味崇尚法家之術,對自己融合百家之長,修正秦國行政立國之道也多有反對。因此對熊啟早就心有不滿,有意打壓,但熊啟後面又立著華陽老太后,楚系宗親一脈,無論是朝堂還是宮內,盤根錯節,實力深厚,著實無法下手。

    如今見熊啟反對,呂不韋不肯和熊啟保持一致,道:「燕丹救駕之功雖不甚明,但亦不能說無。太后既有此意,大王如不封,豈不是讓太后失望?」

    「以臣之間,可封之以名號,賞其以小邑,既可順了太后之意,又與法無違。」

    熊啟還要再爭,嬴政點點頭,早接過來道:「如此甚好,就以仲父之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