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2卷 咸陽風雲 第81章 伏殺(3)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81章伏殺(3)

    想讓姬丹回國,還幾個人非幹掉不可,不要著急麼,總共來了也才不到半年,哈哈哈。

    天到未時,要隨昌文君出征的大軍集結完畢,相國呂不韋、御史大夫熊啟和一班列卿,親送昌平君熊顛來到大軍隊前,相國呂不韋看著這雄赳赳的四千軍士,心情越發的沉重,這可是秦國諸軍中選出來的最精銳的武士,原本該是放到戰場之上,去和三晉齊楚征戰的虎狼之師,不想今日卻要挺戈躍馬,去面對自己的同胞軍民。

    不知這一戰回來,還能有多少可以再次上陣為大秦效力,也不知有多少大秦的軍民會死在這子弟兵的刀戈箭戟之下!

    呂不韋想的出神,身側的御史大夫熊啟見呂不韋只顧凝神遠眺,眾臣隨在身後,都是望著自己二人,昌平君趨近一步,碰碰呂不韋的手臂,低聲道:「相國,相國!」

    呂不韋猛然驚醒,嘴裡哦了一聲,忙上前兩步,一招手,過來一個衛士,手裡捧著一個托盤,上面放著盛滿酒幾個銅盞,呂不韋端起一碗,對昌文君道:「將軍此去,事關重大,往將軍旗開得勝!」

    昌文君熊顛伸手端起一碗酒,雙手對這呂不韋一舉,高聲道:「多謝相國!」說罷仰首而盡。

    昌平君上前,也是端起一碗酒,看著自家兄弟,道:「兄弟此去,千萬小心在意,如今都中形勢不明,切莫燥急,以免中了賊人奸計。此軍乃我等手中主力之兵,一旦失之,後果難料。若奸賊勢大,可待各縣衛卒齊聚,徐徐圖之!」

    昌文君見大兄,面上皆是憂慮之色,雙眼看著自己,滿是關切。昌文君端起一碗酒,雙目炯炯,盯著昌平君道:「大兄儘管放心就是,嫪毐那廝,又懂得什麼軍旅大事!小弟此去,不破賊軍勢不罷休!」

    昌平君聽了,面色更急,道:「兄弟萬萬不可大意!嫪毐那廝雖然粗鄙,但其門下賓客上千,其中不凡文武高才,切切不可小視賊人!」

    昌文君見昌平君如此,心中暖暖的,舉著酒碗道:「大兄之言,小弟一定牢記在心!」

    說罷仰首干了,昌平君又來到公子成面前,細細囑咐一番,這才和眾卿一道退開。

    昌文君跳上戰車,對著眾大臣拱手行個軍禮,然後一挺腰,四下看看這大隊的軍兵將士,將手向空中一揮,高喝一聲:「出發!」

    隨著昌文君的號令,大軍起行,軍旗招展,戰馬嘶鳴,車馬如龍,直出雍城東門奔向咸陽。一路之上,昌文君一面行軍,一面廣派軍士偵騎,護送那些大夫謁者,手持符節,帶了大王詔旨,到附近各縣徵召衛卒。

    此時內史趙肆奉趙太后之詔發出的徵召令,早在前兩天都已到傳到了各縣。各縣令縣尉見了太后的詔旨符節,當然要立刻執行,如今這縣卒已逐步集結,沒想到大王的使者又直接來到。眼看兩道詔旨都真,只是一個要調兵入咸陽,一個要調兵進入討伐大軍。倒把各縣的令、尉搞了個糊塗,不知該聽哪一個。

    這能做一縣令、尉的,雖然官不大,但能待在這內史地區為官,別的即便不懂,可這朝局也還明白幾分。再看這大王使者來時,身邊都有不少的軍士護衛,一個不對,就可能拿自己先開了刀。好漢不吃眼前虧,反正我這小官聽令行事,因此也不多說,趕緊讓縣尉帶了已經集結過來的衛卒,直接隨使者回去。至於後續再集結過來的士卒給誰,那就看情況再說吧!

    大軍行了三日,昌平君的隊伍已經擴充到了六千人,這後來的兩千人,雖然是剛徵召的農民,但秦軍軍制,男子從十七歲傅籍,二十歲在本郡訓練駐守一年,然後徵調到都中或邊境戍守一年之後,如無戰事,則回本縣,每年都要操練訓練的,況且一旦有戰事,還要隨時聽從徵調出戰,衣甲器械都是齊全,因此這些人,也都算是老兵,戰力也很是可觀。

    待到了離咸陽還有四十里,又有一縣軍卒五百人在縣尉率領之下應招前來。昌平君熊顛看這隊縣卒,衣甲箭戈很是齊整,比起中尉之軍來也不遑多讓,昌平君大喜,喚過帶隊的縣尉問時,道是廢丘縣奉令徵召,正在趕奔咸陽途中,路遇使者,故前來會合。

    昌文君看這縣尉,身高將近八尺,甚是雄壯,說話很是有禮,昌文君甚是喜歡,道:「你既奉傳即來,可見對大王忠心,甚好,甚好!」又看看他手下軍卒,接著道:「部伍整齊,士氣高昂,可見你帶兵用心!」

    那縣尉聽昌文君誇獎,直喜上眉梢,趕緊抱拳躬身道:「卑職不敢當將軍誇獎,卑職官居縣尉,雖然爵低官小,也知道盡心奉職乃是本份!」

    昌文君笑道:「人人盡心奉職,自然政事清明,國家昌盛,你官雖不大,卻是明白的很!」

    昌文君覺得這支軍卒或可大用,當下也就不再撥給公子成,讓那縣尉統領,直接給隨自己主力的行軍。

    大軍前行十餘里,偵騎紛紛回報,咸陽城中大軍已經迎了出來,具體數目不詳,約計近萬,正在往這邊趕來。

    昌文君做事雖不如大兄沉穩老辣,卻也不是莽撞之輩,聽說嫪毐出兵,昌文君當即大喜,這咸陽城中原本駐紮的秦軍差不多有四萬,這都是秦國的精銳之師。此次嫪毐作亂,雖然偵騎哨探派出去不少進行打探,但城中具體情形到底怎麼樣,還真不太清楚。自己雖有奉旨平叛的大義,嫪毐也算是個無能之輩,但畢竟是以少擊多,真要走到了咸陽城下,難不成自己這點人馬還要去攻城不成?

    以數千攻數萬精銳把守之城,除非自己是個傻子。

    幸好這嫪毐居然派兵迎戰!

    嫪毐作亂這不過幾日,想必城中還不穩,不可能把大軍全部排出來對陣。既然如此,自己的兵力未必就和對方少太多。

    兵力相差不多,自己這邊大義在手,只要用兵得當,取勝不難。

    昌文君傳過公子成和軍中校尉、軍侯、司馬、縣尉等各級將佐,吩咐道:「由此前行三里,有一山崗,大路自其中而過。過了山崗,前面一馬平川,正好交戰,駟車庶長領各縣步卒,據山崗上列陣,一則守衛輜重糧草,一則萬一不利,可扼住險要,阻敵追擊。」

    「其餘戰車,俱隨我在崗前列陣,居高臨下,倒要看看來者何人,本領如何!」

    眾將轟然應諾,各各歸去,按照部署,催促部署行進。五里之地,不大工夫就到,這山崗並不高,也不過三十多丈,上面稀稀疏疏長了一些樹木。公子成率領各縣步卒,多備弓箭,上了左右山崗,依山佈陣。昌文君則統大軍,戰車在前,武士在後,就在山前,列開陣勢。

    沒過多久,對面的探馬精騎也不斷多了起來,看到昌文君的大軍嚴正以待,那些探馬紛紛退了回去,沒多久,就見對面遠處,塵土飛揚,人喊馬嘶,一支大軍衝了過來。

    這支大軍,是以步卒為主,約有近萬人,前面是三千人,早已列開陣勢,手中多是長戈,皆披黑甲,夾有戰車百輛,在後則一色是弓弩手。隨著戰車上的鼓聲,整整齊齊壓了過來。

    昌文君看了看對面的陣勢,暗暗點點頭:「這統軍之將,倒也中規中矩,只是你遇到我,雖然人多,可也未必能逃的好去。」

    只是昌文君此時,並不想直接廝殺,不管怎麼樣,這對陣的雙方,都是秦人,對面不過都是被嫪毐蒙蔽,被趙姬利用不明真相的軍士罷了,只要明白了真相,這仗還真不一定要打呢。

    看對方戰陣越走越近,昌文君派出五輛戰車,每車之上,都是三個大嗓門的甲士,向對方陣列衝去,一邊沖,一邊高喊:「郎中令奉大王之令平叛!凡我大秦軍士,放下武器者不鬥者,一概不究,擒拿逆臣嫪毐,賞錢五十萬!斬殺嫪毐,賞錢二十萬!」

    「大王有旨:生擒逆臣嫪毐,賜爵五級!」

    這五輛戰車,在兩陣之間來回奔馳,不時從對面陣前掠過,這些喊話,也斷斷續續傳進對面將領和軍士耳中。

    這些軍士,既有內史趙肆從各縣征來的士卒,也有嫪毐從中尉那裡接手來的城門和各點駐守的軍士,這些人,當日也不過是聽官長說長信侯奉大王之令,要誅殺奸黨,自己這些人,都歸上將軍長信侯指揮。

    今日奉令出城,說是奸黨之兵,意圖攻擊咸陽,所以大軍出來應戰。

    既然是出兵,大家也都知道,別管來的是誰,只要自己奮力殺敵,能得了敵軍首級,那自己就加官進爵。

    怎麼對面說是奉大王之旨意呀?長信侯是逆賊?抓住長信侯,賜爵五級?賞錢五十萬?

    軍法不留情,這些秦兵早已習慣服從命令,雖然心裡疑惑,這行進的腳步不免沉重遲疑,可大陣移動不免就有些小小的不齊。

    對面陣中主將乃是衛尉贏竭,他心裡可是明鏡似地,自己這手下,說是烏合之眾,好像冤了點,軍士素質一點不差,可畢竟不是久經訓練整合的人馬,全靠陣列指揮,決不能亂,一亂就沒法收拾。

    贏竭傳令,暫停前進,一面整理陣型,一面也排除輕車武士,向對方陣列喊話蠱惑:「太后有旨,熊顛挾持大王,罪不容誅,擒殺熊顛,賞錢百萬!」

    熊顛看旗號,知道是贏竭,不由一樂:這廝學的挺快,只是我這部下,護衛大王到雍城,受令出兵,那可是滿朝文武大臣都送行的,你這幾句話,還想動搖我的軍心!

    看贏竭那裡停住了陣勢,臨陣整隊,熊顛當即下令,道:「趁敵人軍心未穩,給我衝陣」

    一聲令下,陣中戰鼓齊鳴,左右各百輛戰車一起衝出,居高臨下,向對面的秦陣衝去。熊顛拔出寶劍,向上一揮,位居中軍的千餘名步卒齊聲吶喊,跟著熊顛的戰車大旗,向對面大陣撲了過去。

    熊顛揮軍衝鋒,對方左右兩軍,都是步卒,見戰車衝鋒勢頭猛烈,塵煙滾滾,軍士們不由色變,紛紛後退,頓時混亂。熊顛看在眼裡,知道對方軍心散亂,正是可趁之機,當下揮劍大呼:「給我衝!斬殺贏竭,賞錢十萬!」

    正喊之間,猛然後背一疼,熊顛身體一震,低頭看見一支箭簇,竟從前胸突了出來,熊顛勉強扭頭看時,迎面又是一箭,快如流星,直奔面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