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2卷 咸陽風雲 第98章 將計就計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98章將計就計

    昌平君和眾人寒暄已畢,盡皆落座,都是熟客,坐下之後,天南海北的聊上一陣,一罈罈的美酒送了上來,大家歡飲。

    飲樂當中,昌平君喝的臉色紅撲撲的,興致大發,下去舞了一番劍。姬丹等人湊趣,不斷地叫好,昌平君收了勢,將劍扔給僮僕,回座位坐下,端起酒爵對姬丹道:「久聞太子英武,想必是好武藝,不知可否請太子大展雄威?」

    姬丹呵呵一笑道:「君侯想必是信了旁人以訛傳訛的話了,丹雅愛壯士,自己這武藝麼,可是不值污君侯法眼!倒是我門下宋卿,劍術甚佳。」

    說著,扭過頭去,看一眼宋意,笑道:「就請宋卿下場,讓君侯指點一二。」

    宋意剛才看昌平君舞劍,心裡很是鄙夷,這會太子讓他下場露一手,正和其意。當即起身,對昌平君和太子施了一禮,然後拔出腰間寶劍,下場舞了起來。

    宋意有意炫耀,一把寶劍舞的又快又疾,光華爍爍,把人都遮的模糊了。昌平君拍幾大叫:「好,好,當真是好身手!賜酒,賞金!」昌平君如此稱讚,座中同行眾人,更是采聲不斷。

    飲到盡興處,昌平君笑著問道:「太子到我大秦,有一年了吧?」

    姬丹笑著對昌平君道:「不過一年之事,君侯就記不得了?足足十三個月,一年都多了!」

    昌平君哈哈笑著道:「哎呀,年歲不饒人呀,老了記不得了!」

    范增一拱手,笑道:「君侯這話可要笑煞人了,年未不惑,豈敢稱老?」

    昌平君撫一撫鬍鬚,笑問道:「太子離燕這久,可思燕否?」

    別看姬丹一直笑哈哈的,好似一點也不在意,但實際上他對昌平君這個楚國王室公子,可是一直提防的很。他很明白,這個人一定是個厲害的角色。要知道,大王嬴政作為一代雄主是何等的厲害,熊啟要是無能之輩,再有華陽太后支持,也不可能在嬴政手下為百官之長十幾年!況且以花樣的眼光,又怎麼可能選一個無能之輩來領導勢力龐大的楚系宗親力量!

    熊啟話問出來,姬丹心裡一動,嘴裡話接的可快,笑嘻嘻的道:「此間樂,不思燕!」

    昌平君還真沒想到燕丹居然說出這麼一句話來,愣了一愣,笑道:「太子所說可是真的?那不妨就多待一些時日。」

    姬丹心裡越是想走,在這個時候越是要裝傻充愣,可不敢真把昌平君當朋友吐露真言。姬丹一拱手,正色道:「秦燕之盟,可保我大燕之安,莫說多待一些時日,就是留在秦國不走,只要我燕國不受諸侯之害,國富民安,丹亦心甘情願!」

    昌平君嘿嘿一笑,道:「太子為國為民之心,真真令人欽佩呀!」

    說著,對著姬丹遙遙一舉酒爵,仰首干了,悠然道:「只是眼下太子不宜在秦久待了呀!」

    姬丹當即臉色變了,急問道:「君侯,這是從何說起?莫非大王要廢除秦燕之盟麼?」

    熊啟連連擺手,笑道:「太子莫急,莫急。並非如此!」

    「太子自從去年到我大秦,上得太后、大王之寵,不但身封君侯,更賜婚宗室,下得文武百官之喜,只怕我這丞相都沒有太子的人望呀。」

    姬丹連連遜謝,讚了昌平君幾句,昌平君接著道:「燕趙之間,頗多仇怨,我大秦與趙,更是紛爭不小,如能合同謀趙,實乃秦燕共願爾!」

    「如今我大秦欲報都山之仇,前日已定策將大舉伐趙!」

    姬丹忙道:「大秦伐趙,正和我意,我大燕正該與秦聯手,怎麼還要讓我離秦?丹實在不解其意,還請君侯教我!」

    昌平君一臉的笑意,慢道:「太子聽我慢慢解釋。我秦燕為盟,列國諸侯都知是意欲圖趙。趙國龐暖乃是老將,對此亦深自警惕。秦趙邊境,一直是厲兵秣馬,嚴加戒備。以我家大王之意,秦雖不懼強攻趙城,但畢竟傷亡眾多,非愛民之心。」

    說到這裡,昌平君有意壓低了聲音,道:「大王之意,明散秦燕之盟,秦趙議和求盟以鬆懈趙國之防,待趙國上下自以為高枕無憂之時,我兩國突出大軍襲之。定可大收奇效!」

    昌平君既說這是大王的主意,姬丹自是要猛拍馬屁的,當即一拍手,喜道:「大王真乃神武,此計大妙,大妙呀!」

    昌平君微微一笑,道:「正是妙計,才要太子配合一二!」

    姬丹馬上接口道:「為我秦燕之盟,丹義不容辭!只是該當如何行事?」

    熊啟道:「以我之見,太子可上奏大王,道是令尊燕王有旨,請太子先行歸國,我家大王定是不准,嚴詞拒絕。太子既然求歸不得,自然是潛逃而去,那時我大王佯作震怒,秦燕之盟自破,此時秦再甘詞誘趙。有太子之事在前,趙人定不懷疑。」

    說著,昌平君一招手,喚過一個僮僕,吩咐一句,那僮僕從旁邊端過一個托盤,放到昌平君幾前,昌平君將上面蓋得娟帕揭開,露出下面的符節公文卷冊。:「這是我為太子變身離去準備的符節憑證,總不能真讓太子微服夜行吧?」

    「此計太子以為如何?」

    姬丹邊聽邊琢磨,看到昌平君拿來的東西,他已經完全肯定,昌平君是真的要他配合演一場戲給趙國看,證明秦燕之盟破裂了。

    姬丹心裡真是高興萬分,昌平君真是可人呀!早就想走了,萬萬沒想到,居然還能撈著這樣一個好機會!

    姬丹面上,卻顯出一副不願意的樣子,道:「君侯,我在秦深受太后和大王之恩。卻如此潛逃而去,各國諸侯,定以不知好歹看我!」

    「我雖不才,畢竟乃燕之太子,如此名聲,實非益事呀。」

    姬丹雖然沒直接拒絕,但明顯是有些不情願,昌平君趕緊勸道:「太子乃明智之人,豈不知做大事者不拘小節?秦燕聯合破趙之日,太子威震天下,誰還敢太子小小之非?」

    「太子勉為其難吧!」

    姬丹嚥了嚥唾沫,很是無奈的樣子,只得點頭同意,昌平君心裡一樂,生怕姬丹改了主意,趕緊示意僮僕將東西給送了過來,交給范增收下。

    又坐了一會,姬丹顯得有點沒情沒緒,起身告辭,昌平君陪送出來,很是勸慰了幾句。答應,一兩日,就上書大王求歸燕國。這才上了車馬,告辭而去。

    到了自家府邸,姬丹立刻下令,召范增、尉僚、張耳、陳余、陽慶、鞠成等幾位上大夫到大堂議事。

    片刻功夫,沒有隨去昌平君府的尉僚、張耳、陳余和鞠成就應召趕了過來,行禮見過太子,尉僚看姬丹滿臉喜色,遂問道:「太子這麼高興,可是有什麼喜事?」

    姬丹點點頭,吩咐堂內僮僕一律退下,大堂四下,只留宋意、夏扶兩人,各領一班中郎在外警戒。

    安排已定,姬丹將今日昌平君所說,一句不變的給大家複述了一遍,並將那符節文書給大家看了一看,問道:「此事諸卿以為如何?」

    在座的這些人,沒一個人相信昌平君說的全都是實話,但到底那一句是假話呢,此事到底利弊如何呢?那可就要好好分析了。

    范增雖然當時沒有全部聽到姬丹和昌平君的對話,但已經早就知道了個大概,在回來的路上,已經琢磨了半天,現在聽姬丹複述一下,明白了全過程,當時就下了判斷:「正如太子所想,不受阻撓的離開咸陽,還不會因此觸怒秦國,那就是可喜可賀之事!」

    尉僚道:「單從此點看,確乃喜事。但以臣之見,昌平君所說,定有不實之處,其中還有玄機。」

    姬丹心裡可是明白,當然有玄機了,歷史上最有名、最成功的一次驅虎吞狼之計,讓燕國丟了好幾個城池,讓趙國憋屈死了一個君王,一個老將,丟了十幾座城池和戰略要點。秦國大獲其實利不算,還撈了一個仗義救燕的名聲!

    幸虧我來自於後世,知道這件事的結果,否則,真可能要吃這一大虧呀!

    不知道我手下這幫大賢能揣摩出一二不能。

    有了這麼個心思,姬丹也不說話,只是看眾人分析。

    張耳想的也不慢,道:「這假作潛逃,既然是兩家議好之事,按說也是無礙的。但如是奉兩國大王之詔旨而走,諸侯各國均可通過,即便是敵國,還要以禮相待,無人敢於截殺謀害。但假如變裝埋名而行,各國諸侯並無禮待保護之責,萬一有什麼差錯,豈不是誤了大事?」

    「對呀!」陳余接道:「太子便服到趙,如果有權貴武士敵視太子,恰好得知此事,正可藉機派人伏殺太子。還不用擔心因違背各國交通之禮而觸怒各國諸侯!」

    鞠成卻是比較忠厚,道:「既是太子便服埋名而行,他人又怎麼能提前得知太子行蹤?」

    尉僚冷笑一聲,道:「鞠大夫真是仁厚視人!秦將太子行蹤暗地裡洩了給趙人有何不可?如太子在趙國遭殃,秦人再將此事告知燕王,燕王愛子心切,豈能不舉全國之力報仇?燕趙大戰,豈不正好讓秦漁翁得利?」

    方增沉思半晌,道:「秦人莫非正為此乎?」

    尉僚道:「我料秦人定有此意,決不止於散秦燕之盟,和秦趙之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