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01章 路在北方(2)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01章路在北方(2)

    強大!關鍵是強大不好實現呀!

    要想強大,必須發展擴張,使自己的國家能有充足的人口和充足的糧草賦稅。沒有充足的人口支撐,就不可能有充足的人力來發展生產,就不可能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

    關鍵是燕國除了燕南乃是平原之地,物產豐富,人口密集之外,這北方五郡都是地廣人稀,半農半牧,單位土地的產出和承載量,遠不及中原諸國和秦地關中。再加上北面諸胡的不斷襲擾,五郡之地根本就發展不起來。要擴張土地和人口最直接的途徑,那就是南下攻趙、齊兩國。

    只可惜那裡雖然是肥肉,自己眼下卻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絕對不能動心思。自己要是敢動這地方的心眼,挑起燕、趙、齊之戰,不但不是富強燕國,倒像是引火燒身,消耗三國之力,幫著秦王政掃平諸侯了。

    向內暫時絕對不行的,只能眼光向外!

    向外,就是橫亙在中原北方的大漠草原。這大漠草原上,四處都是逐水草而居,還沒有形成統一國家的各遊牧部落,雖然號稱東胡,也不過還是一個很鬆散的部落的聯盟而已,雖然有剽悍善戰的騎兵猛士,但畢竟還是各自為政的多,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家。或許,這就是自己的機會。

    幸好自己來的還早,大漠草原上,那個後來一統東西,成為中原百餘年之害的匈奴還僅是一個比較強大的部落而已,雖然已經處在東征西戰逐步擴張當中,但對於草原遊牧各部的威脅還遠不是那麼的大,那麼的可怕。

    面對秦、齊、趙各國,燕國實力是要差的太多,可要是面對草原上的某個遊牧部落,那我大燕還是足夠強大的,當初昭王能拓地千里,北逐東胡,不就是面向草原遊牧民族要空間麼?

    不過姬丹的眼裡,可不只是看到的土地,他更希望得到的,是北方諸胡的人口和廣大的資源,並以此為基礎,南下一統中原華夏。

    在原本的歷史中,秦一統中原以後,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也在進行著殘酷的統一戰爭,隨著秦帝國的建立,草原上也建立了一個橫跨東西的匈奴帝國。雖然統一的秦帝國派蒙恬率軍三十萬北逐匈奴,暫時取得了中原農耕文明對草原遊牧文明的勝利,但隨著秦帝國的轟然倒塌,草原上的匈奴帝國卻在冒頓單于的率領下更加的強盛,開始了對中原數十年的不斷侵擾和攻襲。就連馬上得天下的漢高祖劉邦,都被匈奴人困在白登七天,死傷慘重,不得已詐計求和才逃了出來。

    此後一千多年,中原帝國最大的威脅,始終來自於的遼闊的大草原,從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一直到女真。中原和草原之間處於不斷的攻守變換之間。正是草原諸族的不斷入侵,使高度發達的中原文明一次次的被打斷,被摧殘,又一次次的在廢墟中重生。這個悲劇的不斷發生,就在於草原的統一是和中原的統一幾乎是同步的進行,在中原農耕文明形成一個高度一體化的整體的同時,草原遊牧民族也形成了獨特的文明體系。這一體系雖然遠不及中原文明那麼發達,但其獨特的內涵,也使得草原帝國不斷的重生和強大,進而與中原帝國開展生存和發展空間的爭奪。

    如今草原和東北諸胡的統一還遠沒有完成,文明和國家的形態比之中原還差之千里,如果自己能在匈奴崛起之前,以燕國為後盾,一統大漠草原,化胡為夏,不但可以讓燕國的實力大大的增強,而且能夠將草原文明直接融合在中原農耕文明之中,說不定,草原大漠也不至於等到前年以後,才成為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化胡為夏,化胡為夏!在姬丹看來,中原七大諸侯的不斷壯大,就是不斷融化同化中原原本所稱的戎、狄、蠻、夷各族部落,化戎為夏的過程,像秦國對於西戎各國,趙國對於中山白狄,齊魯對於東夷各族等等。而原本秦帝國的建立,更是中原各族徹底融合成具備統一文明屬性的華夏民族的最明顯的標誌。

    只是如今燕國所面對的局勢更加的險惡,時間上更為短促罷了。到底該如何去執行自己的擴張思路,姬丹還沒有想好。

    但不管怎麼向北擴張,燕國必須要保證自己不能陷入兩面作戰的地步,必須保證自己南邊邊境的安定,才能爭取到在北方整合的時間,也才有國力向北擴張。

    這就需要趙國的配合。不但要趙國自己不在燕國背後插刀子,而且還要趙國能扛得住秦國的攻擊,維持住找過的存在,成為燕國暫時的屏障,將強秦擋在趙國之南。為燕國的發展和強大爭取時間!

    不過這可不是一個能輕鬆完成的任務!

    燕國要發展,是先和強大的鄰國搞好關係,拿相對弱小的遊牧部落開刀。

    那趙國憑什麼就不能這麼想呢?

    趙國實力比不上秦國,尤其是這些年,又丟了太原河東的不少地盤,這可原本是趙國的起家之地。在趙人面前,秦強燕若,如果能先和秦國搞好關係,再掉過頭來專心對付弱小的燕國,並弱燕而強趙,然後再想法對付秦國,不也是很正常的策略嗎?

    恐怕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就連原本上了秦國的大當,指揮趙國主力全力北上攻擊燕國的老將龐暖和趙王也肯定是這樣想,認為自己是選擇了一個最正確的戰略。

    這就是難度所在:說服別人去相信一個人人看起來都很正確的戰略原來是最大的陷阱!

    如果是一個旁觀者也就罷了,或許還讓人有幾分相信的可能,但自己作為燕國的太子,憑什麼讓人相信,自己所說的,才是真正對的趙國生存有益的選擇!

    姬丹覺得,或許只有李牧這樣的絕世名將,才會有這樣的眼光和穿透力,才有可能相信自己所說的一切。說服了李牧,或許就能在趙國君臣中,打開一個縫隙,給自己一個為秦王贏政遭陷阱的機會。

    不知不覺中,外面的大雪已經停了下來,只是這風,從車前面的門簾縫隙中不斷地吹進來越發的寒冷刺骨。

    尉僚看姬丹一直不說話,只是神情恍惚的出神,尉僚動動手腳,揭開墊子,探頭向外看了看,笑道:「太子,外面的雪已經停了。」

    姬丹嗯了一聲,這才抬起頭看了看,外面飄揚的雪花已經不見了,原本陰沉沉的天空,此時已經放了亮,銀裝素裹的山河越發顯得冷清和寂寞。姬丹不由感慨:「這太原之地,四下山環,一水穿過,沃土數百里,難怪趙國能自此發源興盛!」

    尉僚問道:「太子久思不語,難道是為了這個緣故?」

    姬丹洒然一笑,道:「並不為此,尉卿可猜上一猜,看看可知我的心事麼。」

    尉僚微微一樂,道:「既不為此,太子心事可不難猜,莫非是為了李牧之事?」

    姬丹聽尉僚一言中的,倒很是驚奇,笑道:「尉卿果然聰明過人,一猜就中!」

    尉僚擺擺手,笑道:「太子誇獎,臣可不敢當,太子當初不顧險阻,一意北行要見李牧,這路途冰封雪凍,煞是難行,太子心急,自然是想此事了」

    姬丹還沒說話,這時前面駕車的鞠功一聲歡呼,喊道:「前面有人家了,哈哈,可是到了地界!」

    姬丹和尉僚聽見,趕緊掀起門簾看時,只見三四里之外,隱隱約約數百幢房屋瓦捨,上面青煙裊裊,想必是莊戶人家做飯的炊煙。鞠功笑道:「御史大人,這下又該你出頭了!」

    尉僚喊道:「放心好了,我這御史雖是假冒,在這鄉野之間,那也是好用的很呢。看這村落不算小,想必安置我等不成問題!」

    望山跑死馬,別看那村落看著不遠,可真走起來,加上雪深費力,還真要會功夫,足足半個時辰,這才到了村落的前面。

    為了防盜防獸,這個村落四周,圍了一圈高高的土牆,面向大路這邊,有一個寨門,全是用大木釘成想必是早就看見這車馬前來,姬丹一行剛到門前,寨門吱吱呀呀的打開,裡面走出一個老者,身後跟著幾個青年,手裡提著弓箭長戈。看著這頂風冒雪而來的幾輛馬車,滿是不解和戒備。

    鞠功約住車馬,尉僚跳下車來,快步走上前去,拱手笑道:「我乃從咸陽出來到太原郡傷人的縣尉,敢問老丈,這裡是什麼地方?」

    那老者乃是北鄉三老,雖然不享受國家俸祿,但好歹算是官場人物,見識不少,雖然心中對這些人冒雪趕路,很是有些不解,但既然來人自稱大秦官吏,這老者也不敢失了禮數,忙拱手行禮,笑道:「不知官長駕到,有失遠迎,還望官長恕罪!這裡仍是界休轄下北界鄉。離界休城足有三十多里,大人冒雪趕路,辛苦辛苦」

    尉僚擺手笑道:「老丈不必客氣,我不過路過此地而已。」

    說著,尉僚從車中取出尉僚向那老者出示了自己的符節憑證。給老者查驗,請老者行個方便,給自己一行安排一下住宿安歇之地。

    按秦之法,如果旅店人家接待外來之人。如果沒有路引憑證,主客同罪。尉僚自稱上官,老者可不敢疏忽,還是接過憑證,仔細看過確實無誤,這才小心翼翼的捧還給尉僚,對這尉僚一笑,道:「大人見諒!」,然後吆喝著身後的幾個青年,趕緊幫著拉馬進村,尋一處寬敞之處,安置接待過路的官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