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17章 怒燕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17章怒燕

    姬丹在大梁等著趙國來人,秦國右丞相昌平君熊啟,卻是因見了一個來自洛陽的人而大為苦惱!

    這個人,是他派去跟蹤燕丹一行的首腦。

    昌平君根據秦王政之計,花了千金,已經買通好了趙國邊境的一個將領,準備暗地裡伏殺燕丹一行,也好給燕趙之間狠狠地點一把大火。

    不料此人跟著張耳等人,一步一步走到了洛陽城,這些人竟然不走了。先是在驛館又吃又喝的鬧了四五天,然後竟然全部投到文信侯家中去了。

    文信侯待之如同上賓,日日宴飲,倒也不避諱他人,據這賓客打探,這其中肯定沒有姬丹!

    燕丹不在這裡!

    燕丹哪裡去了!

    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找不到燕丹,趙國那邊是白白送了千金,這個倒是小事,區區千金,昌平君還不會放在眼裡,可是大王那裡總要有個交代吧!

    難不成燕丹還在咸陽?不可能,要是在咸陽,姬丹絕不會這麼在府裡老老實實的憋一個月不出面,再說了質子們巴不得回國,況且燕丹是太子,讓他走,他豈有不走的道理?

    那姬丹到哪裡去了?

    昌平君想不出來,稟報大王嬴政,嬴政也想不通,蒙恬道:「莫非燕丹得知了要對她不利的消息?」

    嬴政搖搖頭:「不會,一定不會,只能是這廝太也謹慎,故而在中間玩個花招,真是悄悄地溜了!」

    昌平君小心問道:「既然燕丹已走,不知下步該如何?」

    嬴政笑道:「燕丹走了,蒙卿後計即可實行,宣召各國質子進宮,先看看燕丹府裡如何應對!」

    殿中謁者得旨,立刻分赴各質子處,宣召各國質子明日進宮!

    不久,各處紛紛回報,只有燕丹府上依然稱病。嬴政一笑,再派謁者,強起燕丹進宮。

    范增接了詔旨,送了謁者出去,當即和鞠成等人會議,安排眾人,今日晚間,務必收拾好細軟行禮車馬,明日準備啟程回國!

    到了次日,范增峨冠博帶,長衣飄飄,坐了駟馬大車,直奔咸陽宮。

    到了宮內,范增捧了嬴政詔旨,隨著眾質子進殿拜見。

    嬴政高坐在台陛之上,手扶太阿劍,目光凌凌看著眾人行禮,待眾人禮畢,大王嬴政高聲問道:「燕國太子姬丹何在?」

    范增早等著這一句,立刻上前一步,對上面一拱手,朗聲道:「回稟大王,燕王貴體不預,太子曾上奏大王求歸,而大王不准。太子憂親之病,未及再懇,已經歸國,臣為太子之臣,助太子蒙蔽大王,有罪該死,臣願領罪!」

    嬴政眼睛一瞪,喝道:「怎麼說?燕太子未得寡人之旨,已經回國了?」

    范增一拱手,凜然道:「不錯,太子已經走了!」

    嬴政猛然跪起,挺身喝道:「汝等好大膽!直視我大秦於無物也!」

    「賜范增自盡,燕丹府中,無論貴賤,盡入衛尉監!」

    范增拱手,一揖到地,朗聲道:「謝大王!」

    禮畢,轉身就往殿外走。

    右相熊啟,左相槐狀忙上前兩步,拱手禮道:「大王且慢!」

    兩人諫道:「增為人臣,挺身為主而得罪,死且不避,忠臣也。殺之不義!」

    「且燕丹之逃,罪在其國,不在其臣,殺之無益與秦。大王何不赦之,令其知秦之德,歸而親秦!」

    有這兩人帶頭,秦國群臣紛紛勸諫,各國質子也為范增求情,大王嬴政怒氣不止,遂令赦范增死罪,著官吏盡逐燕丹府中之人離秦,今日起程,不得停留。令下,嬴政怒沖沖的下殿而去。

    昌平君等人,向范增傳了大王旨意,范增謝過眾人相救之恩,立刻出宮,驅車回府,不多時,內史所派小吏已到,奉了大王旨意,督促起程。姬丹府上,都已準備好了,當即各自上車,出城而去。

    到了城外,夫人贏玉和王氏夫人,看著漸漸遠去的咸陽城,深恨嬴政無情,又捨不得離開這生活了多年的家園,不免掉了幾滴眼淚。范增看見,上前勸道:「夫人,太夫人,不必悲傷,還是快走為上,免得多生事端!」

    贏玉泣道:「先祖陵寢,盡在此地,一朝遠離,只怕眾生再無歸寧之日!」

    范增道:「夫人無須如此,太子得天之幸,萬事皆有可能,這咸陽城,未必就來不得!」

    王氏夫人問道:「太子如今何在?」

    范增拱手答道:「回太夫人,增亦不知,以某估計,太子當是早到國內!」

    王氏夫人聽得,點點頭,勸住贏玉。范增指揮車馬速行,直走了六十里,這才歇下。第二日又是快馬加鞭,待快到臨晉,遇到姬丹派來傳令的賓客,得知太子安然到了國內,范增等人大喜,顧不得勞苦,連日趕路奔洛陽,會合了張耳一行,一齊向東,然後渡河往北,不過二十日,已經到了趙國境內。

    待趕到鄴城,鞠成拜訪了守將趙蔥,原是舊識,又送了金玉財帛,趙蔥聽說太子不在,早已潛回國內,只有門下賓客家眷,趙蔥問起,鞠成將詳細回明。趙蔥無可無不可,令人給予安頓了。

    范增見眾人連續趕路,都很是有些困頓,如今這是趙境,想必秦王在想動什麼心思,那也是鞭長莫及,因此在鄴城修整數日,派張耳等十幾人,變造姓名身份,趕赴沛地和昌邑,尋找幾個太子指定的人物,自己則領著大隊,直接起程直奔東北燕境而去。

    因燕丹逃走,秦王嬴政勃然大怒,盡逐其賓客家眷之事,數十日間,早已傳遍諸侯,各國權臣政要都在琢磨,秦燕生變,不知秦國會有何舉動。在秦質子,也都眼睜睜的看著,不知這事對自己是禍是福。

    沒過多久,大家就看出門道了,秦王嬴政派客卿甘羅出使趙國,派大夫馮劫出使齊國。這兩個國家,一個是一向和秦友善,一個則是近二十年大戰不斷。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和燕國相鄰,而且兩國和燕國的關係,實在是只能說壞還是更壞,絕對說不出一個好字。

    看來秦王對燕國還真是惱恨在心了。只怕燕國是真有麻煩了!

    范增的舉動,會引發這麼大的動靜,姬丹能想像的到,但他卻沒工夫去想,因為范增在咸陽上殿見嬴政的時候,姬丹正優哉游哉的從大梁往中山走呢!

    李嘉司馬洪前來迎接的時候,姬丹是好一頓招待,沒辦法,這兩位,一個是未來的大舅哥,另一個稍微遠點,但也算是是老相識了,前段日子在人家那裡又吃又喝又拿的,如今到了自己的地頭上,堂堂太子,總也不能顯得小氣吧?

    司馬洪和李嘉兩人,看到姬丹身穿燕國太子深藍盛裝,高冠博帶,果然又是一番氣度,兩人深感李牧眼光不差。兩人傳達了公子嘉之意,邀請姬丹南下中山。

    姬丹問起邯鄲情況,兩人撿能說的,給姬丹透漏一二,姬丹從話中得知,和議、親事俱都有望,頓時大喜,第二天就帶了賓客從人,往中山而去。

    到了中山,趙國太子遷和公子嘉還未到,就由中山郡守出面招待,宴飲一日,倒也輕鬆。

    第二日,太子遷和公子嘉輕車簡從,也從邯鄲趕了過來,郡守將太子迎進城內,就以自己府邸為太子行轅,讓太子在此歇息,辦理大事,至於自己,則是另選了一個宅子,先湊合一陣再說!

    安頓已畢,公子嘉代表趙國太子,先去拜會姬丹。已盡地主之誼。

    得了通報,姬丹早在門口恭候,兩人見了禮,分從東西上階,進院內,互相為禮,只上大堂,分賓主坐下。這種場合,無非是客套幾句,拉拉感情,並不談正事。

    趙嘉滿面春風,笑道:「二十餘年不見,太子丰姿更勝往昔,果然一代人中龍鳳。」

    姬丹在幾後,拱手為禮,回道:「昔日在趙,多蒙公子照拂,今日重逢,幸何如之!」

    趙嘉口氣一轉,道:「嘉聞太子自秦而潛走,一路頗多風險,嘉為故人多有擔憂,未知實情如何?」

    姬丹笑道:「丹潛蹤而歸,一路雖有風雪相阻,但蒙天祐,屬下從人,皆都無恙,安然脫身。倒是有勞公子掛牽了!」

    說著,舉手謝過趙嘉。

    趙嘉拱手還禮,又道:「太子大駕光臨,敝國深感其幸,父王特著我大趙太子與在下前來迎候太子,只是太子遠來,不耐勞苦,身體有所不適,特讓嘉前來致意,如有招待不周之處,還望太子海涵!」

    姬丹呵呵一笑,道:「公子客氣了,貴國上下熱心,使丹有賓至如歸之感,丹萬分榮幸,如有機緣,亦請公子到我燕國一遊!」

    公子嘉呵呵謝了,姬丹向公子嘉一一介紹了尉繚、酈生等人,眾人進見,公子嘉笑臉盈盈,一一執禮問候。又扯幾句閒話,定了明日行止,這才告辭,姬丹領著眾賓客,一直隨到門外,執禮相送,直到車馬遠去,這才罷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