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30章 論政(7)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30章論政(7)

    四是練兵,燕國自昭王以後,對諸侯用兵,幾乎是每戰必敗,尤其是對趙國的數次大戰,都是敗的很慘。軍威不振,為諸侯所輕。太子要行大事,號召四方,那就必須能有號召諸侯的實力和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建立一支面對四方之敵,敢戰、能戰、戰則能勝的強軍。有這樣一直強軍在手,才會得到諸侯的尊重,才有可能合縱諸侯,以抗強秦。

    況且燕國如今南有趙、齊,北有諸胡,如果軍力不彰,四外敵侵不斷,又怎麼能顧得上推動國內的政事變革呢?

    五是太子出鎮,帶大王征伐四方。諸侯各國的慣例,一國太子出了出質他國,一般都是在都城,緊跟在大王左右。偶有帶兵出征的,但平時出鎮四方的很少。

    但如今情勢不同,各國諸侯,唯燕國宗室為重,先有燕相子之,以宗室為相,權傾內外,燕王噲被逼禪讓,導致國內大亂,為秦所乘,後有成安君公孫操為相,弒殺燕惠王。推武成王上位。

    如今太子變法,必然要觸動朝中權貴,那些宗室諸人,如果被打壓的厲害,說不定就會鋌而走險。大王和太子都在都中,萬一有所不測,則萬事俱休,如果太子出鎮外地,手握兵符,和都中大王丞相兩相呼應,一旦都中有事,太子立即可率大兵回朝彈壓,如此一來,不但太子安如泰山,就是都中的大王和相國等人的安全,也多了一個保障。

    另外,太子和大王雖是父子,但變法之事,難免中間會有什麼變故,相國乃是太子所重,萬一相國和大王之間有所不和,則太子挺相國,則觸怒大王,挺大王,則變革受阻,太子夾在其間,總是不討好。而太子在外,則可超然局外,就有了從中協調轉圈的機會。而且太子在外掌兵,就是太子在國政上稍微強勢一些,只要太子不擅回薊城,則大王也就不會擔心太子有篡位的企圖。

    太子在外征戰,親領兵將,則這些兵將,隨太子征戰四方,自可在朝中軍內,形成太子嫡系人馬。一旦都中有事,太子有功、有兵、有威,加上又是大王欽命太子,繼位順理成章,則這江山基業斷不至於旁落。

    至於出鎮那裡,尉僚說的對,下都武陽城。

    這裡乃是燕南重鎮,本來就該是重兵鎮守之地。又是下都,宮室闊大,太子在此,諸事方便。而且管轄燕南富饒之地,又是鑄造、工坊發達之地,便於太子練兵整軍。

    同時下都臨近趙境,當南北要道,天下賢才自南而來,這下都城進行接待,還免了諸侯之客窺視燕國虛實的擔心。而且太子既然和趙聯合,坐鎮在此,一來可以防止趙國背盟偷襲,二來相互聯繫也方便快捷。

    范增侃侃而談,不說則已,這一說出來,倒是把姬丹震的不輕:范增說的確實很實在,也很有可操作性,同時也是全然為了太子的將來和大業著想。只是這話說的有點太直白了吧?

    有些話是只適於暗室之中,三兩個心腹秘密敲定的。雖說這今日在此的,都是心腹賓客,但話也不應該說的太明白呀。

    不過,想想原本的歷史,范增當著項羽的面大罵:「豎子不足與謀」,嘿嘿,這范增在自己人面前,還真是有啥說啥的直脾氣,絕不藏著掖著留情面的。

    不過姬丹自己在賓客面前,還是要保持純孝的形象的。怎麼做是一回事,但決不能當著眾賓客的面,承認自己有在外掌兵以脅迫父王的心思。

    姬丹略一皺眉,正色道:「范卿所說五策,我已明白了,這罷相、置相、確是當下就要辦的大事,招賢、練兵亦是要務。至於這出鎮,我為太子,如今國勢未昌,為父王分憂鎮守燕南,實乃為人子本分,又何必顧及其餘!」

    范增聽姬丹這麼一說,微微一笑,道:「太子說的是!臣多慮了!」

    姬丹看一眼范增,見范增坐在那裡,依然是從從容容,十分的坦然,知道范增聰明,已經知道自己全面採納了他的意見。自然不會再多說什麼,讓自己難做。

    尉僚、酈生等人,都是極聰明之人,聽范增獻策,也都是佩服,自己等人所說,或是大略,或是小節,都不如范增,這一開口就是五策連環,確定了太子今後這一段時間要做的一些大事和動作。可是比自己只是一事一策的周密的多。

    姬丹看天色已晚,趕緊令人,傳了飯菜,就在大殿之中,款待眾人。

    休息兩日,姬丹又和幾位上大夫,商議了一些細節,這才率領眾人,啟程返回薊城。

    燕王喜早得到了姬丹送去的奏報,派人送來符節,調下都兵馬五百,護送太子一行返都。一路之上,旌旗飄揚,車馬粼粼,姬丹全副太子儀仗,每日只走四十里,足足走了六日,這才到了上都薊城。

    太子歸國,朝中文武奉了大王之旨,出城十里相迎,為首的,就是現為燕相的秦人張唐。

    燕國既為七雄之一,自然也有諸侯賓客往來,燕太子丹潛逃,秦王政怒逐其家眷賓客的消息,也在這兩日傳到了薊城。

    聽說太子潛逃而回,各人都有個人的心思,既然太子乃是潛逃,秦王政又是如此的不客氣,這太子回來,只怕秦燕之間,立馬就是失和之局。這原本和張唐不對付的,心裡自然高興,秦燕失和,你張唐在燕又無功勞,不過是仗了秦王的撐腰,這才高居相位,如今麼?只怕你的好日子到頭了!

    不過也有些持重的宗室大臣,卻不免擔憂,燕國小弱,全靠了秦燕之盟,才牽制趙國不能攻趙,如今太子年輕氣盛,惹翻了秦人,只怕這下,好不容易維持和平的局面,這下又要打破了!

    只是不管樂意也好,不樂意也罷,這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回來,這張唐只怕是坐不住燕相的位子了。為了免遭池魚之災,還是和張唐走的遠點,免得太子看見,連自己也都恨上,那可就虧大發了!

    這樣一來,雖然出來迎接太子的車馬足足有上百輛,可大家都有意無意,離的張唐遠遠的,倒把一個燕國上卿,孤零零的拋在了前面。

    張唐站在大路之上,負手昂然而立,瞇著雙眼,看著越來越近的太子車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