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39章 酈生的說詞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39章酈生的說詞

    甘羅風風光光的離開了邯鄲城。沒幾天,酈生就悄然進了邯鄲。

    說是悄然,還真是沒啥動靜的自己就進城了,別說趙王偃,就是公子嘉也沒有迎接。

    不是不知道酈生前來,當酈生一進趙國境,各地關卡城池就飛報了上來。這四位國中權貴,當然早就收到了消息。

    可收到消息也不迎接,因為在趙王眼裡,你燕國又小又弱,我能給你面子,來了見見你就相當不錯了。出城迎接麼,那也怕燕國使者承受不起吧?

    而且訂盟之時說的明白,為了瞞過秦人,以便將計就計,兩國表面上還要保持敵對不相往來的局面。那你燕國使者來了,自然要冷處理的。

    所以不但趙王就像不知道一樣,啥動作都沒有,連公子嘉也是不動聲色,該幹啥幹啥。

    酈生可不管這些,進城之後,並沒有入住館驛,而是逕自進了公子嘉的府邸。安置一定,公子嘉將酈生請到大堂,分賓主坐下,寒暄已過,酈生開門見山,道:「某走到半途,聽人道甘羅為秦國使臣,來到邯鄲面見大王謀和,敢問公子,貴國意下如何?」

    公子嘉一笑,道:「先生好快的消息!沒錯,甘羅來了,並多次參見父王,兩國盟和已成定局!」

    「嘉雖不才,有貴國太子提醒,自然知其來意,正好將計就計!」

    酈生抬手,揉揉通紅的鼻頭,笑道:「公子眼光如炬,自能洞察其奸。只是不知貴國大王如何?龐老將軍又如何?」

    說道父王和秉國重臣,公子嘉正色道:「父王之明勝嘉十倍,龐老將軍智略深沉,嘉都能深知利害,況父王和老將軍乎?」

    酈生呵呵一笑,道:「有公子和太子在側,大王自然不會上當,只是龐老將軍那裡,雖知秦人之奸,但未嘗沒有僥倖之心!」

    「老將軍位高權重,深得大王信任,如老將軍在其中首鼠兩端,欲兩邊得利,只怕大事不成!如能因公子而見大王、老將軍。某不才,定可讓大王和老將軍早下決心圖謀大事!」

    公子嘉掐算日子,也知酈生和甘羅前後腳的過來乃是湊巧。待聽酈生這幾句話,便已得知,燕丹哪裡對大王和龐煖的誠意還是有些懷疑,所以派酈生前來徹底說服大王和龐煖。

    想起當初自己奏報,龐煖根本不把燕國放在眼裡,對和燕根本就不放在心上,派自己去和燕丹會談,完全是有點敷衍的意味,只是後來燕丹說服太子弟弟,這才通過了大王那一關。

    聽龐煖的意思,雖然也知道秦國求和不可信,但既然得了秦趙盟和的機會,總有趁機在弱燕身上沾點便宜的想法。

    龐煖說的也很清楚,知道了秦國的陰謀,只要西南兩邊做好防備,就沒什麼好擔心的,這邊調部分兵馬打一下燕國,既能佔了便宜,又不吃秦國的虧,何樂而不為呢?

    好像父王也真是有點猶疑吧!

    確實趙王心裡還真的有點拿不定主意:如今秦燕兩國失和,都在努力和趙國修好,意圖結盟對付另一方,這種局勢下,趙國自然掌握了主動權,盟約只管簽,按照龐煖所說,防好秦國,再從燕國割點肉出來,有什麼不好呢?既然燕國認為除了聯合趙國,就再也沒有對付秦國的方法,那先讓燕國吃點虧,燕國是不是也會打斷牙往肚裡咽,繼續謀和趙國呢?

    聽公子嘉來說,燕國使者酈生要來參見,趙王偃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不管將來要對付那一個,反正先和別人熱乎著總是沒錯的,起碼能讓別人放鬆警惕呀!

    酈生進殿,玄冠蘭裳,腰間大帶之上,懸著玉玦、玉環,隨著酈生的行進,微有些叮噹之聲。

    到了近前,酈生揮大袖深揖一禮,道:「外臣酈食其參見大王!」

    趙王偃見酈生面貌高古,行動一派雍容,很是欣賞,抬手請笑道:「先生遠來辛苦,免禮請坐!」

    酈生謝過,跟著殿中謁者,在幾後坐下。趙王遷問道:「先生何來?」

    酈生拱拱手道:「臣為救趙而來!」

    趙王偃聽酈生大言,很不以為然,道:「先生差矣!我大趙兵強馬壯,西勝強秦,東威富齊,就是貴國也只能主動求和,何須先生來救!」

    酈生一拱手,呵呵一笑,道:「臣聞秦國甘羅千里出使,和趙盟和有乎?」

    這不是什麼秘密,趙王偃直接應承道:「然!燕趙有盟,兩國共同圖秦。以貴國太子之意,趙應和秦以誘之,甘羅之來,豈不正和其意乎?」

    酈生笑道:「此正是太子之意也!然臣聞有大臣進言:和秦以緩秦之攻,備秦以防秦之伐。盟燕以懈燕之防,然後興精兵攻燕以肥趙。外臣敢問大王,可有之乎?」

    趙王偃已經令太子和公子嘉簽了燕趙之盟,聽酈生這樣說,趙王趕緊否認道:「先生放心,雖有不明所以之臣妄奏其事,然寡人心意已決,盟約一定,兩國定要同進退,齊心協力以制秦!」

    酈生擊掌大笑,道:「不出臣所料,趙王果然明主也!非如此,則趙國危矣?」

    趙王偃問道:「寡人不敢當先生之贊!然先生謂趙危矣,可為左右解之乎?」

    酈生正色道:「固所願爾,臣試為大王左右解之!」

    酈生知道,說是解釋給趙王的左右,其實就是趙王要聽聽自己的理由。所以酈生不慌不忙,將自己的理由解釋給趙王聽。

    先說秦趙的關係,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從對三晉的頹勢,轉變為強勢,先是把魏國的勢力從河西一點一點的拔出,然後北面進入河東,難免進入荊宛,中間推進到函谷關。這中間,秦趙之間衝突並不多,但到秦昭王后期,秦國國境逐步和趙國接壤,秦國的打擊目標就轉移到了趙國身上,歷經閼與之戰、長平之戰、邯鄲之戰、河東之戰等大大小小的多次戰役,趙國損失在秦趙之戰的精壯不下百萬,除了和順、閼與等幾個據點外、太原、河東、上黨三地趙國城池已經全部被秦國攻佔了。

    看看魏國、韓國屢次和秦,屢次被攻,國土越來越小的樣子,就可以知道秦國不是像百年以前讓諸侯屈服以圖霸業,而是要徹底滅掉諸侯一統天下。

    燕、齊、楚三國,都在趙韓魏的後面,秦國要掃滅諸侯,必須解決韓、趙、魏三國。如今韓魏衰弱之極,基本上對秦國已經沒有什麼威脅。只有尚可一戰的趙國,成為秦國進攻齊楚燕三國的攔路虎。是秦國必須解決的對象。除非趙國能把秦國徹底打殘,否則秦國就不可能放棄滅趙的企圖。

    趙王偃雖然不是什麼英主,但這些局勢,還是能認得清的,因此酈生一邊說,趙王偃一邊點頭,表示贊同。

    酈生話一轉,繼續說道,既然秦、趙之間勢不兩立,那麼秦國主動向趙國謀和,定然是有所企圖的什麼企圖呢?無非是三種可能,一是秦國暫時無力攻趙,所以謀和以圖休養生息。不過看看秦國這兩年來的動作就知道,秦國兩年前雖然敗了一戰,但早緩過勁來了,雖然沒對趙國動手,可秦軍攻擊魏地,擴大東郡,可是秋風掃落葉一般,根本不需要休養生息。

    二是憤恨燕太子潛逃,所以謀和,利用和支持趙國去攻擊燕國。但是,趙國作為秦國目前最主要的敵人,秦王政作為一個剛親政就能親自率弱勢兵力平定重臣叛亂的梟雄之主,怎麼會為了一點點的個人義氣,去送給自己最主要的敵人壯大實力的機會,進而給自己的一統大業造成巨大的障礙呢?顯然這可能性不大。

    三是利用燕太子事件,麻痺趙國的警惕,挑動趙燕大戰,使趙國的大軍主力調往燕南之地,然後秦軍趁虛而入,打趙國一個冷不防。

    這第三個可能就是燕太子丹所說的,這個可能,其實趙王也好,龐煖也好,都基本相信這就是秦國的意圖。

    太子丹要暗裡聯合趙國,就是想利用秦人的如意算盤,給秦人挖一個大坑,讓秦國好好的吃一個大虧。

    而龐煖想的,卻是更深沉。上一仗和秦人打,已經兩年過去了,趙國已經力量又積蓄了不少。既然秦人要和,我就和,和了我也不放鬆西南的守衛,你不來攻,我就去打燕國,可以大戰便宜,你來攻,我留下守衛力量足夠,足夠堅持到大軍回援,那時秦人頓兵於堅城之下,我趙軍是生力軍,說不定既能既在燕國沾了便宜,說不定還能讓秦人吃個大虧。

    趙王聽酈生這麼說,趕緊否認,說趙國絕無此意。

    酈生點頭同意,繼續說自己的。

    趙國沒這主意最好,其實就是有,燕國也不怕,因為燕國知道自己沒主動權,所以先把太子放到燕南整軍備防。燕國雖然沒有趙國實力強,但趙國只要還提防這秦國,不是傾國相攻,燕軍進攻趙國,那力量是不夠,但用於防守,有太子在,經過整頓,那力量還是足夠的。

    趙國不來攻,燕南的軍力佈置,太子就是用來配合趙國來做局,給秦國挖坑的。如果趙國來攻,一旦趙國收到了秦國的攻擊,趙軍主力必然要調回抵抗秦軍。燕國對於違約在先的趙國,也不會客氣,肯定形成實際上的前後夾擊趙國之勢。

    以前燕軍打不過趙軍,是趙軍後顧無憂,集全國之力北伐,可如果是秦燕夾擊,縱然燕國再弱,對付趙國地方戍守的部隊,還是要大戰上風的。這樣一來,只怕就是趙國吃大虧了!

    一席話分析的頭頭是道,趙王不由默然,燕太子丹親自坐鎮燕南,在燕國已經有了防備的情況下,趙軍不能全力征伐,到頭來趙國還真有可能吃大虧!

    趙王偃想到這,呵呵一笑,對左右道:「先生所言,你們可聽明白了?」

    然後轉過頭來,很是鄭重的道:「請先生回復太子與燕王,我大趙定當遵守盟諾合力圖秦,絕不會鼠目寸光上秦人之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