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63章 大戰(8)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63章大戰(8)

    趙王偃九年九月十七,大將軍龐煖進駐中山郡龐煖的中軍大營,並未安置在中山城內。大軍主力已經進到中山城北二十里處,修建營壘駐紮,中山城中,只有老弱之兵一萬三千,負責拱衛城邑,監管大軍糧草存儲、督運。

    中山郡兵計有七萬餘,由郡守統領為前軍,早已奉令北上燕趙邊境屯駐,離方城也不過二十里。

    中山郡守龐羲,乃是龐煖族侄,就任中山郡守已經一年有餘,當日太子和公子嘉和燕丹相會中山,他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兩國盟和一事,龐羲當然清楚。不過,趙王有旨,令本郡徵兵,準備伐燕,龐羲絲毫的猶豫都沒有。

    戰和大事,不是他一個郡守能干預和猜測的,和自然好,安安穩穩的做自己的郡守,戰也不錯,以中山的位置,只要和燕國開戰,中山郡兵必然是大軍的主力之一,隨族叔攻打燕國,殺敵奪城的軍功還能少了麼?

    不過,他心裡也有些不滿意,族叔在邯鄲拜將鬧了那麼大的動靜,這北上卻是慢騰騰的,將近二十日才趕到中山,消息早就傳到了燕國,這不,斥候來報,燕丹已經率十三萬大軍進到方城駐紮了。

    要不是族叔前面嚴令本軍不可輕進,務必等主力到了以後再說,龐羲還真有心直接率軍搶了方城。

    得知大將軍已到,龐羲勒令軍中校尉,嚴守營壘,自己則帶了五百衛隊,趕回中山參見族叔,聽候軍令。

    龐煖的大營,紮在一座高丘之上,四下裡十幾萬大軍,分成五個營寨團團圍住。

    龐羲剛到中軍營壘門口,就遇到了將軍扈輒。

    扈輒今年四十五歲,年幼就在廉頗帳下從軍,以勇武出名,乃是趙軍中有名的勇將,在龐煖手下,可是立了不少的戰功,前些年大敗蒙驁的都山之戰,率軍搶佔都山,併力當張唐奪山的趙將就是扈輒。這次扈輒乃是龐煖的副將。

    龐羲跟著龐煖在軍中五六年,和扈輒當然熟悉。見了扈輒,龐羲趕緊跳下車,跑過來相見。

    扈輒瞇著眼,看看龐羲身後軍級森嚴的軍士,咧嘴一笑,道:「嗯,不錯,看來你在中山一年,不是光喝酒享樂了,這兵帶的還不錯!」

    龐羲嘿嘿一笑,道:「我這中山,西有井陘,北有燕南,不練兵,不管是秦兵下來還是燕軍進犯,可不是給自己找死麼?」

    扈輒點點頭,道:「這話沒錯,做大將的,就是要兵強馬壯才踏實!」

    兩人閒聊幾句,龐羲低聲道:「怎麼著,啥時候大軍進擊?我那七萬大軍可等不及了。」

    扈輒聽龐羲問他,低聲嘿嘿一笑,道:「你想做前鋒撈軍功?嘿嘿,怕是沒啥機會!」看龐羲一臉疑惑,還要再問,扈輒一拱手,高聲道:「得了,我還有事,這事你還是去問大將軍吧!」

    說著,丟下龐羲,扈輒帶人直接出營去了。

    龐羲讓過扈輒的車隊,琢磨半天,不得要領,搖搖頭,回身安頓了自己的衛隊,自己直接趕往龐煖的大帳。

    待拜見過大將軍,問起進兵之事,龐羲乃是自家族人,又是一軍主將,龐煖倒也不瞞他,將此事首尾一一告知龐羲。

    叔侄兩個,又說了些諸侯軍事,龐羲見族叔面有疲乏之態,也知道族叔年已八十往上,雖說身體素來硬朗,但畢竟歲數不饒人,更別說還要統領這十幾萬大軍。龐羲簡單應對了幾句,說明對面燕軍動靜,就趕緊退了下來,好讓族叔早些安歇。

    龐煖也覺得身體很是困乏,遂讓侍衛將讓人送龐羲出去,自己且去安歇。

    龐羲回來拜見大將軍,前軍留守的校尉,卻接到了燕國使臣。

    戰國之際,兩國交兵,使者往來也是常事。這燕國使臣前來,又是求見大將軍,身後牛車百輛,上面裝滿了酒罈口袋,明顯是送給趙軍的禮物。既不敢做主留下,也不能越權趕回去,只得派了三百軍卒,名為護送,實則監管著燕國使臣前往中軍大營。

    為首的使臣乃是太子卿張耳。

    張耳這次奉令出使,不但帶了牛百頭,酒百石,上等黃谷五百石,隨性的還有太子賓客陽慶等十幾人。

    押送使者的趙軍士卒,分成四隊,走在車隊前後和左右兩側,夾持著張耳等人的車馬。為首的軍侯,扭頭看著在大路上排成一列慢悠悠往前晃的牛車,很是惱火:這算什麼,別人都在營中操訓休整,偏偏自己被校尉點出來跑這麼一個差事!

    不忿歸不忿,畢竟人家是一國使者,誰知道大將軍見了會怎麼對待,如今連校尉都要客氣,自己一個小小的軍侯,怕還是惹不起的,否則,萬一使者入了大將軍法眼,在大將軍面前,告自己一狀,那自己可就虧大發了。

    軍侯不敢惹張耳,對自己手下軍卒可不客氣,不是呵斥,就是痛罵,讓他們走的快些。

    不過,軍侯再生氣,那些牛是不管的,雖然趕車的僮僕也是不斷的吆喝,可那些牛最多快走兩步意思一下,然後就恢復了舊態,依舊四平八穩的往前走。好不容易才在一天半之後,來到了龐煖的大營。

    龐煖早就聽斥候報告了燕國使者前來的消息。待張耳等人剛到營壘外面,副將扈輒已經領著人候在營壘的大門處。

    那押送的軍侯雖然不認識扈輒,可看到扈輒的衣甲和身後那麼多的軍將校尉,這軍侯也知道扈輒是大人物,絕對的大人物。

    看著扈輒滿臉是笑的迎上前來,這軍侯趕緊帶著自己的手下閃到一邊,將燕國使者的車馬讓了出來。同時心裡不斷慶幸:幸好這一路洒家對使者還算不錯,就算是不高興罵人,也是罵自己的手下軍卒。看著迎接的架勢,這使者還真不是自己能惹得。

    張耳看到扈輒過來,忙下了車,整整冠帶,對著扈輒拱手為禮,微笑高聲道:「燕國使者張耳,奉敝國太子之令,攜黃牛百頭、美酒百石、黃谷五百石前來慰勞大軍!」

    扈輒呵呵一笑,道:「太子盛情如此,我等銘感五內,張先生遠來辛苦,還請入營敘話!」

    張耳又給扈輒引見了陽慶等人,一一相見寒暄之後,扈輒吩咐身後的軍將,收拾了燕國禮物,隨即領著張耳進見龐煖。

    待見了龐煖,相互廝見已畢,互道了久仰,張耳取出太子書簡奉上,笑道:「在下這裡有太子書信一封,還請大將軍收閱。」

    帳中侍衛,從張耳手裡接過書簡,送到龐煖面前,龐煖打開封泥,將書簡攤在几上,看畢,龐煖面上略有些不悅,問道:「張先生,既然燕趙有約在先要合同謀秦,貴國明知趙軍北上乃是誘秦之計,並無有對燕不利之意。卻徵召十幾萬大軍進駐方城,隱隱有與我軍對陣之勢,不知這又是何意?」

    龐煖當然知道,燕趙雖然有盟約,但趙軍大舉北上,大兵即將壓境,燕國為了以防萬一,肯定要徵召士卒,整備軍伍以防趙國趁勢而入。

    不過,龐煖扣住兩國有盟之事,倒要看看張耳怎麼回答!

    張耳微微一笑,道:「大將軍,這有何難解?」

    「大將軍揮軍北上,乃是為了誘騙秦軍,太子徵召軍士相對者,正是為燕趙有盟,才不敢不惜錢糧,召十餘萬大軍,與和大將軍共做一騙局爾!」

    龐煖是明知故問,張耳當然不肯實答,也藉著盟約之事,推到共同做局誘秦上面。

    龐煖嘿嘿一笑,道:「貴太子煞費苦心呀!」

    張耳振振有詞,道:「那是自然,我家太子高瞻遠矚,深知秦之為害。故不惜屈己以奉趙,所謀者,無非燕趙合縱以謀秦,弱秦之力以免趙國之患爾。」

    「秦人狡猾,其軍中諸將,皆為久歷行伍,深知用兵之道,如得知其謀不行,定然強力攻趙。趙軍雖強,將軍雖智,但畢竟國小,與秦硬抗,恐勝負難料也!」

    「唯兩國共做一局,寬秦人之心,驕秦人之智,方可為將軍爭一大勝之機。」

    「太子大張旗鼓前來者,一為合將軍之謀,二為將軍對秦用兵之援也!我家太子如此深謀遠慮,自是煞費苦心呀!」

    龐煖看著張耳,暗道此人素好賓客,在外黃之地頗有賢名,不知何時投了燕國太子。

    上次見過高陽酈生,今日又是外黃張耳,燕丹素常乃是以好養壯士出名,什麼時候聚攏了這麼一批策士之才!

    見張耳口舌便給,龐煖也就不在口舌之事上糾纏,問起出使燕丹處的趙公子嘉,張耳笑道:「貴國公子與我家太子相處甚歡,如今就同太子住在方城,每日裡向太子討要糧草,只可惜我軍新集,糧草還在陸續運送,否則在下也就帶著過來了!」

    兩國盟約上約定,燕國要支援趙軍糧草已抗秦,這事龐煖還沒問,張耳就給先擺了出來,龐煖當然知道,如今趙軍二十萬壓在這裡,燕丹集結大兵以備萬一,這個時候,是萬萬不肯運糧過來助趙的。張耳說暫時沒運過來,當然是借口,但就是明知借口,卻像自己前面的問話一樣,是不能撕開臉扯實話的。只能虛說虛答罷了。

    龐煖擺擺手道:「無妨,無妨,反正大軍在此駐紮也不是十天半月,待運的到了,再交付過來好了。」

    「我家公子素來對太子仰慕的很,能和太子一道出兵,想必所學甚多,也算不虛此行呀!」

    「先生能為太子所重,派來我大營居中聯絡,必是大才,不知先生對燕、趙、秦之戰,有何高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