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80章 戰(15)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80章戰(15)

    姬丹在趙軍走後這一個多月,可也沒敢閒著。上黨和邯鄲的戰局,姬丹一直通過各種渠道關注著。

    上黨這裡還好說,在公子嘉離開燕營的時候,貫高就帶著十來位燕丹門下賓客隨公子嘉過來了。一則是作為公子嘉的客卿,幫助公子嘉參謀事務,另一方面,則是代表燕丹注意上當的戰況。

    輕車往來,從閼與到燕境,也就是七八天的工夫。

    當桓齮大軍被圍以後,貫高立刻就將此消息通報了姬丹。

    姬丹聞之大喜!

    在這種時候,這種地形,能圍住秦國一支大軍,龐煖的勝利已經是囊中之物。

    有此一勝,趙國前期的損失那都算不得什麼,鄴地九城,聽起來不小,其實所有丁口,還不到二十萬。可比不上十萬大軍丁壯的價值。

    再說了,仗還沒打完,殲滅大軍之後,秦國是不是能保住鄴地九城,那還在未可之間呢!

    但秦國對於一支大軍的被圍肯定不會無動於衷,甘心看著一支大軍覆沒,不管是為了救援,還是為了報復,增援是一定的!

    趙軍主力就在龐煖手裡,加起來也不過二十萬之數,畢竟邯鄲乃是國都重地,趙王偃怎麼也不會棄國都重地於不顧,調舉國之兵進入上黨和秦國大戰。

    龐煖能用的力量就這麼多。除非代北的李牧軍能殺入太原郡作戰。

    雖說這次自己和趙國聯合佈局,佔了先手,但畢竟秦國力強,要是秦國為了救援桓齮,大舉增兵上黨,萬一龐煖頂不住,那可就麻煩了!

    如果龐煖主力戰敗,那先手變後手不說,趙國的損失可就大了!而自己這連趙坑秦之計只怕更是惹禍上身了!

    無論如何,也要讓趙國在佔到便宜之後,能保住勝利的果實,也才好能分自己一杯羹。

    姬丹連夜召集門下謀士研議此事,經過激烈爭論,最後決定,出兵增援。

    當然,如何出兵這也是有竅門的,十幾萬大軍盡出,和趙軍並肩傾力作戰是出兵,出動數萬精銳,為趙國押送糧草以示支持也是出兵。

    眾人之中,姬丹對尉繚的見解很是欣賞。

    尉繚贊成出兵增援,但同時也認為,無需太多,不需要燕軍去衝鋒陷陣,只要有三萬燕軍進入上黨也就夠了!

    如今趙國所佔之上黨之地,都是地形狹隘的山地,南部盆地全都握在秦軍手裡,進入的軍力再多,能夠擺開上陣的,也不過數萬之軍罷了,燕軍調上去再多,在目前也用不力。

    而且上黨之地,貧瘠崎嶇,物產極少,上去太多的大軍,只怕糧草輜重的輸運壓力太大,未必是什麼好事。

    如果燕軍調幾萬精銳上去,一來可以鼓舞趙軍士氣,二來可以對外表示燕國對趙的真心支援。秦國雖強,面對兩國諸侯的合戰,又是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秦王政的大臣將相總要好好掂量之下,是否舉一國之力,投入到這樣一個不利決戰的地方,是不是合適!

    只要秦有了退縮之心,那就一切好辦了。

    這幾萬軍上去,還可以給趙國送上去幾萬石的糧食。

    趙國之軍,單論戰力,未必差秦國多少,要知道,在這十幾年來,真正單獨打敗過秦國的諸侯,也就是趙國了。

    但趙國在代北之地農耕並不發達,全靠中山、巨鹿、邯鄲三地的糧草支持。這和秦國擁天下之半可是差的太多,更何況,如今巴蜀、關中、荊宛、洛陽、河東這些地方,都是天下有名的膏腴之地。

    更充裕的糧草供應對龐煖來說,比再多幾萬軍還要重要的多,就算秦軍兵眾,只要糧草充足,有地形之險可以利用,龐煖抗住秦軍的援兵衝擊,將秦軍拖疲應該還是可以的。

    秦軍大軍被拖在上黨,夜長夢多,難道秦國就不怕諸侯趁機動手腳?

    如果諸侯有異動,秦國還會一定要堅持在上黨打下去嗎?

    而且,如今桓齮大軍被圍,雖說後面徹底解決桓齮還要斬首不少,可一定會有部分秦軍被迫投降的。

    對於龐煖,這降軍也是麻煩,放肯定不甘心,可直接殺了,龐煖也會有顧忌。再說了,當初太子和趙國有約,只要秦軍戰俘,一個戰俘可以用一石糧食換購。如果燕軍去了,龐煖未必能信得過燕軍的戰鬥力,但把戰俘轉交給燕軍看管,讓燕軍帶走,既賺了糧食,又騰出了看守的部伍人手,龐煖肯定是高興地很。

    所以,燕太子姬丹一面令貫高立刻向龐煖提出燕軍增援上黨的建議,並飛報薊城朝中,一面立刻就開始收拾糧草,點算丁壯準備行動。

    燕國願意直接出兵前來,龐煖當然歡迎的很,當即就答應了貫高。

    至於薊城燕王喜和鞠武、范增等人,對此策也甚為贊成,自無不允之理。

    在各方的允許下,燕太子丹親率三萬燕軍精銳,押送糧草五萬石南下中山,經井陘西上,於十一月二十一日到了平坦城之東。

    這一天的平坦城可是不平靜!

    先是前一日,秦軍羌瘣所部大軍七萬,攻破趙軍戍守的山路隘口,大軍直逼平坦城下。

    趙軍龐羲、范均可所部四萬趙軍,以范均可所部萬軍駐在城內,依托城池防守,而龐羲所部,則是在城南三里處一個高崗之地屯下大營,深溝壁壘以待秦軍。

    兩部一在城外,一在城內,互為掎角之勢。

    羌瘣兵臨城下,看到趙軍分營而守,遂在離城七里之處紮下營寨。今日大軍進發,要尋機攻打城池和營寨。大軍剛進到龐羲寨下,就見遠處塵土飛揚,數萬大軍浩浩蕩蕩而來。

    龐羲和范均可當然知道燕軍要進入上黨之地。可羌瘣看明來軍旗幟,卻是大吃一驚。

    燕軍,居然是燕國之軍!

    燕趙兩國沒打起來,合夥做了一個局誘桓齮所部入了圈套也就罷了,居然直接出兵支援趙國!

    太子丹當然知道秦軍逼近了平坦城!

    大軍行進,雖然是盟國之境,可探騎斥候也是不能少的。

    尉繚掌兵訓練這半年,諸般規矩早已經定了下來。昨日得知秦軍已來到平坦城下,太子丹依尉繚之計,早早就在二十里外屯駐大軍,讓兵馬休息一夜。待今日兩軍準備對壘之時,燕太子丹留一部軍守為營寨和糧草,自統大軍,光張旗幟,浩蕩而出!來在離兩軍四里之外擇有利地形,紮住陣勢。

    秦軍原本分為兩部,一部以萬餘軍面對城池,防止城內趙軍出城衝突,另一部主力則是準備衝擊趙軍城外的營壘。

    燕軍的突然出現,讓秦軍頗為的顧忌。

    如果秦軍攻擊趙軍營壘,不但城內趙軍可以出城騷擾,而遠處的燕軍也會趁機衝擊秦陣的側面。

    可要是殺過趙軍城池和營壘之間,去攻擊燕軍的大陣,那趙軍的可就在秦軍的側後了。

    雖然燕軍大陣人數也不過是三萬不到,可羌瘣也不敢如此冒險。

    秦軍兵鋒未動,居然隱隱已經陷入了被動,秦軍上下將佐自然憋氣的很。

    但戰陣衝殺,事關生死,賭氣是肯定不行的。

    臨敵變陣,只怕會給敵軍可趁之機,羌瘣乃是老行伍,當機立斷,大軍緩緩而退。收兵回營。

    秦軍雖退,但是部伍整齊,戒備森嚴,並無可趁之機,無論是燕太子丹還是龐羲、范均可,都是靜觀秦軍離去,誰也知道,追上去和秦軍拼戰,未必是佔便宜之舉。

    不戰而退敵,不管是趙軍還是燕軍,自然士氣大振!

    燕太子丹在城外,擇地紮下大營。令後軍前移,而龐羲和范均可,自然是過營相見。

    燕太子丹對於趙軍這些將帥,雖然不認識幾個,但燕趙為敵,這些高級將領還是掌握了不少資料的。他當然知道龐羲乃是龐煖之侄,而范均可在趙軍偏裨將佐中,智計勇武也算有這麼一號。

    對於燕太子丹,既是一國太子,又是友軍主帥,龐、范兩人當然是執禮甚恭,而姬丹對兩人又是有心結納,賓主雙方自是相見甚歡!

    敵軍就在不遠處,賓主雙方自然不好飲酒,姬丹將身側眾人也都一一介紹相見,這才問起戰局。

    龐羲一拱手笑道:「這羌瘣之軍乃是為了救援桓齮而來,所領之兵,皆為上地、內史之軍,太原諸軍並不在內,想必也是怕我代北軍趁機南下,攻略太原!」

    「羌瘣之軍雖眾,但某和范將軍部下,亦有四萬眾,一戰退敵,或有不足,但憑城固守,料秦軍也無能為力!」

    「況今日太子大軍突出,想必羌瘣也是吃驚不小。不知秦軍明日動靜如何?」

    尉繚在側,笑道:「我軍突出,羌瘣不知我軍虛實,明日自當是多派斥候,探聽我軍實力動作,想必一兩日之內,羌瘣不會貿然出戰!」

    「羌瘣乃是為救援桓齮而來,如果得知桓齮大軍已然灰飛煙滅,我大軍主力隨時可進入平坦城之地,只怕羌瘣立刻就要撤兵而走!」

    「以某之見,莫如如此行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