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98章 增產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98章增產

    次日一早,姬丹醒來,草草用了早飯,立刻帶著賓客侍衛來到下都工坊。

    公孫河為了打造龍骨水車,專門選了一個寬闊場地,將數百人集中起來,按工序分了位置,各有頭目負責提點調度,幾個老工匠則是受令檢驗。眾工匠都已聽司空大人吩咐了規矩,早上吃的又飽,天氣還不算大熱,正是趕工的時候,場中人生嘈雜,斧砍鋸拉推刨之聲此去彼伏,混成了一片。

    龍骨水車,這水槽全是大料,又要平直,從尉僚軍中選出來幫忙的士卒,在細活上搭不上手,全部在另一處又老師傅指點著,負責用大鋸開板。將板子源源不斷的送到這邊,或是製作水槽,或是再隔開做擋板。

    這最後的組裝,則是十幾個年歲稍長的老師傅負責,稍有不合適的地方,順手修理一下,想必各組把關的嚴格,現下組裝的甚是順利。已經擺了三十多架裝好的龍骨水車。

    姬丹很是滿意這個速度,見這邊順利,也不多留,先派了一個賓客,帶了一架標定尺寸的樣品,輕車快馬趕往薊城,交給亞相范增,好讓薊城仿造,用來抗災。而自己則逕自帶了一些賓客侍衛,將十幾部水車拉了,直奔徐城。

    這武陽城附近,在年初秦軍戰俘在此停留時,曾經在許芝的領導下,大力整修溝渠,大大小小修了有數千里之多,易水河橫流其間,正是水車可以用武之地。

    從武陽到徐城,姬丹等人一路走,一路將水車按照鄉里登記分送。

    田中庶民,提罐澆水,雖然辛苦,卻一日也未必澆了一畝之地,如今得了水車,兩三個人,半日功夫就可澆十多畝地,當真是又快又好。對於姬丹一行,稱謝不已。

    這燕南之地,多種麥、谷。麥子最為喜水,從出苗到收割,需得澆上五六水才可豐收。多種在低窪之處,至於谷子,則較為耐旱,耐貧瘠,往往多種於地勢稍高之地。不過,如能適時澆水,這谷子也自長的好。姬丹一路行來,掐指一算,這送出去十幾部水車,如果全力開用,每日晝夜不停,可澆地四十多畝,二十日則可澆地近千畝。今日送出去十幾輛水車,足可以澆地一萬多畝。

    一萬多畝地澆了一邊,最少比這麼再旱一個多月要多產五千石糧食。如果公孫河今日打造出一百五十部,豈不是憑空要多出來五萬石糧食?

    當然,投入是不小,一百多部水車,單是消耗的木料人工,折算下來,也足足有二百多石糧食。

    可怎麼看,二百石比起五萬石來,那還是很小很小的了!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後人果不欺我!

    徐城的城守大夫,得到傳令,早已遠遠的接出城有五里之遙,見了姬丹的車駕,趕緊上前拜見。

    此時天日雖已西斜,卻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太陽照在地上,好像要把地上都烤出煙來。車駕行過,車碾馬踏,早已有了浮土的路面騰起一陣陣的黃塵。更讓人覺得燥熱。路兩邊的田里,秧苗都是曬得低頭彎腰。無一絲的精神。

    姬丹行了這一路,雖然坐在傘下,依然騰了一身的土,見路邊有數棵大樹,各個有合抱粗,姬丹吩咐停了車,就在樹下暫時歇息,詢問徐城情況。

    這城守大夫上前見過太子,問了太子勞苦,姬丹淡淡答了,問道:「你這徐城,有丁口多少,田畝幾何?」

    這城守大夫雖是世家子弟,倒也勤於政事,不是啥也不懂的紈褲,見太子問,恭敬答道:「回太子話,臣這徐城,總有人口計一萬六千八百有餘,其中丁壯四千餘,共有田土二十萬畝。」

    「這十五萬畝,有多少地不懼旱澇之災?」

    「十五萬畝田土,不懼澇災者,有六萬之數,不懼旱災者,有兩萬之數。」

    姬丹點點頭,這大夫說的話倒是實話,所謂不懼澇災的,不過是高聳之地,地有大澇不能浸之。不懼旱災者,低窪之地,天有大旱,可引水灌之。

    至於旱澇都不懼的,一句話,沒有。打死都沒有。

    姬丹笑道:「對於政事,卿倒是有數,我此來,乃是送了十幾部水車,沿途分到了鄉里,這裡還有龍骨水車一部,送給卿做樣,可著縣裡巧手匠人,依樣打造,推之庶民之家,以抗旱災!」

    那城守大夫趕緊謝了太子,近前查看水車時,聽侍衛講了應用之法,這城守大夫頓時大喜,兩眼看著水車放出光來。

    姬丹又道:「去年我曾召卿等去武陽城,令卿等人學習耕作之法,卿當時帶去幾人?」

    那大夫忙恭敬答道:「臣當時帶去僕隸兩人,農夫三人。這數人歸來,都是按當日許大夫所授耕作。」

    姬丹當日讓許芝改制農具,總結工作之法,曾對著這些大夫和帶去的農夫僕隸講授了三日之久,後來太子出征,許芝留在武陽城,奉了太子之令,曾多次巡視過。

    許芝來自滕地,那裡乃是中原之地,人口密集,農耕發展甚快,早已產生了一年兩季套種之法,而燕國這裡,則對套耕之法不甚了了。不管是麥谷,一直是春種秋收罷了。當日太子丹曾多次和許芝商量,要推廣這套耕之法,讓這田地一畝變作兩畝。

    許芝講授的新法之中,就著力強調了套種之法。包括秋季種麥,次年初夏收割,然後再種菽或者谷子均可。

    聽這大夫說徐城這幾人乃是按新法種植,姬丹問了,倒是離此都不遠,姬丹隨令大夫領自己前去。

    大隊人馬穿徐城而過,到了城東一里之外,就是三個農夫家中耕種之處。如今這幾個農夫正和家人在地中提罐澆水。這幾位,去年到武陽城聽講,算是很見了市面,看這大隊人馬前來,憑旗子車馬的摸樣,就知道是高官到來,趕緊淨了手腳,從田中趕了過來拜見。

    太子丹溫言撫慰,先走到田邊看這禾苗,雖然也是缺水,但長得還算健壯,比之沿途所見,要好上不少。姬丹問時,才知道這些乃是收完麥子之後才種的。

    「這麥子一畝產了多少?」

    那農夫雖然臉上曬得黝黑,聽太子問起,卻是滿臉笑意,回道:「這麥子一畝足足收了四石還有餘!」

    「可惜如今太旱,看著禾苗之壯,要是天雨來的及,這谷子再收一季,這一年下來,一畝足足可收七石!這還不算麥、谷之秸稈」不過這說著之時,臉上又顯出遺憾之色。

    一畝收七石!姬丹暗中自己算了一下,如今這一石,按後世的計量,大約是三十斤不到,但如今這一畝,也遠比後世小的很多,兩季八石,也不到二百斤,這個產量統一按後世的度量衡,大約是每畝500多斤,那是不值得一提,可在如今這時光,一畝年產一般也就是兩石,嘿嘿,這可是增長了足足兩倍呀!

    那城守大夫在旁,也是喜氣洋洋,道:「這麥子初下來時,臣曾親到這裡查看,此人所說確實不虛!」

    糧食畝產量,足足增長了兩倍,這在以農為立國之基的戰國時代,其意義絕非小可,姬丹身後賓客一聽,都是大喜,齊聲向太子稱賀。

    姬丹開了這樣一個大大的金手指,心裡也是高興地很,他轉臉對著那城守大夫,佯怒道:「你這廝,如此大好消息,怎麼竟然不報?」

    由不得那大夫回話,姬丹已經笑了出來,高聲道:「畝產增加如此之多,真是天祐我大燕。」

    「這一輛水車,就按在這裡,讓他們使用好了,我倒要看看,有了這水車澆水,秋收之際,這谷子能收多少!」

    那城守聽了太子這話,才放了心。趕緊答應。立刻就有侍衛軍士,抬了水車下來,給那農夫架到溝渠之上,交給那農夫使用。

    姬丹又令人賞了農夫全家千錢。這才在農夫感謝之中,登車返回徐城。

    到了城裡,姬丹喚過那大夫,笑道:「這庶民能增產如此之多,想必是用心聽了許大夫所講,卿督導應用,也算是有功之臣!」

    「既然效果卓顯,卿到秋收之時,當徵召全城農戶,均要按照這新耕套作之法耕種,此乃大事,決不可有誤,做的好了,我自賞你!」

    那大夫得了太子誇獎,自是高興地很,當即應了。姬丹又囑咐這大夫,這天旱看來還要長久,決不可輕忽,一定要趕緊督導庶民,努力打造水車,整修溝渠,盡量減少旱情的影響。

    大夫滿口答應,姬丹又許諾這大夫,後面幾日,再給徐城送來三十多部水車使用。也不在徐城停留,趁著天晚稍微涼快一些,姬丹連夜趕回武陽城。

    到了第二日,姬丹將門下賓客分開,有張耳安排,各城送水車去推廣應用,同時奉令查看各地去年推廣新式耕作的效果。

    不到五日,各處匯報,武陽屬下三十餘城,有二十來個城的實驗都獲得了成功,但是夏麥之產,大都比往年畝產多了五成還多。至於剩下的那十幾個城守大夫,則大多推脫,對賓客的核查多加阻撓,據這些賓客暗中查核,去年回去之後,這是幾個城邑,根本就將此事扔到了一邊,至於那些新式農具,有的用了,有的早扔到了一邊。

    姬丹聞報大怒,當即派了劉季和曹參,奉了自己的大令,直接帶了侍衛軍士,將這十幾個城守大夫盡數帶回武陽城,直接斬殺了六個,其餘的分別輕重,給予治罪。其空缺職位,自賓客中選熟悉政事者暫補之。

    一時之間,燕南震動,各地城守大夫見了太子如此霹靂手段,無不是膽顫心驚,對於太子所佈置的逐項事務,再也不敢輕忽。到讓這龍骨水車的應用,迅速推廣開來。

    但不可避免的,卻也在朝中引起了一番風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