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206章 面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06章面

    正是剛剛建立一個月的羽林營,才讓姬丹大規模推廣小麥秋種一事有了一支很得力的監督力量。

    對於麥子,所有羽林營的人都知道,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其實要比粟的產量還要高一些,只是麥飯不好吃,都是僕隸下人和農夫自用,至於這些宗室官宦子弟,基本上是沒人吃的。

    其實這麥飯也有有不同的吃飯,一是粗粗的搗去麥皮,將小麥做成麥米,像米一樣蒸成米飯。一是將麥粒搗碎,這碎塊有大有小,自然也會有些成粉末,和碎塊一起加水,烘烤成餅狀。

    麥米比之粟米,要難熟的多,且無粟米之香,吃起來也硬,至於麥餅,其中既有面也有碎塊,吃起來自然並不適口,權貴人家自然不吃。

    正因為沒吃過,所以才有人好奇,因太子說要推廣種麥,還真的就問武陽夫人,這麥飯到底滋味如何?

    李瑛也沒有吃過,於是,李瑛專門讓王氏夫人的婦女營給做了一頓麥飯。

    雖然都是麥飯,可這和下人僕隸吃的麥飯還是大有不同,關鍵是菜蔬的用料和滋味,那可是有天壤之別的。

    雖然不如粟米好吃,但婦女營做的時候,還是著意加煮了不少的時間,這菜蔬肉羹的做的又好,故而這麥飯吃起來,在這些幼郎口裡並非是不可下嚥。故而一邊吃著,還有孩子議論,道:「這麥飯雖遠不及粟粱,但用於飽腹倒也不差,難怪太子要大力推之。只是終究上不得檯面,難以大用!」

    這話剛說完,這孩子突然聽後面響起一聲笑,道:「誰說麥飯上難以大用呀?」

    這一排坐著的孩子聽見聲音,回頭看時,只見太子正笑瞇瞇的站在背後。幾個人剛要起身行禮,太子丹擺手道:「罷了,正在用飯,無需行禮!」

    姬丹也不知道今日幼郎和正營裡的飯居然是麥飯,一路走過來,這些羽林郎按照編伍一排排的坐在幾前用飯,姬丹看這些年輕人個個端坐用飯,甚是規矩,心裡很是高興,恰好聽到這一句,姬丹這才注意道,原來孩子們用的是麥飯。

    不過,這孩子不說,姬丹還真就忘記了一件事。

    姬丹笑著對這個孩子道:「麥飯不及粟粱,乃是製作不得法,要是製作得法,這麥子之用,只怕還比粟粱更好些!」

    看著那孩子臉上滿是疑問之色,姬丹道:「好生吃飯,待明日即可解卿之惑!」

    太子擅作的名聲,在燕玉羹傳遍燕國之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太子這麼說,定是又有新主意了,那幾個年輕人滿懷期待,都是點頭不已。

    太子丹既動了這心思,倒也不遲疑,當即回去,令人取了一石小麥,先搗去大部麥皮,然後領了幾個賓客到一家製作燕玉羹的作坊,令主人將磨打掃乾淨,就借此磨,反覆研磨,細紗濾過,製成了細粉。

    姬丹抓一把細粉,看麵粉之色略帶些黃,知道是麩皮未曾去淨之故,只是這剛是初制,只要能用就好,倒也不用細究。

    待回到宮內,喚了廚下僕隸過來,太子親自指點,如何和面,如何擀成面皮,如何切開,然後令廚下下鍋煮開。

    太子的廚下,肉羹是現成的,麵條煮好,澆了肉羹,放到盤中,姬丹一邊讓眾賓客品嚐。一邊自己當先端起來,西裡呼嚕的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感慨,這自從來在這一世,居然都有三年之久沒吃過麵條了,真是可憐呀!

    這些賓客,都是深受禮儀之教,飲食之道,還很是講究,看到太子吃的如此吃法,儀態全無,都是驚詫的很。

    驚詫歸驚詫,不過看太子吃的香甜,自然也要嘗嘗,既然自己想不出如何吃才能儀態優雅,那就按太子的辦法好了。

    不過這一吃下去,大家更是吃驚,這麥子所作之物,還當真不在粟粱之下呀!

    至於太子怎麼知道這東西可以這樣做,大家都已經懶得想了,還用說麼,肯定是天帝夢中告訴太子的呀!

    到了晚間,姬丹令廚下僕役,給武陽夫人、平剛夫人那裡都送了幾碗麵條過去。讓大家品嚐。兩位夫人見了之後,立刻就跑了過來,將此物由來問了個清楚明白。

    姬丹笑道:「這不過是初制而已,其實做成麵粉之後,還能做諸多物事,比如做成烤餅,也比現在的麥粒餅好吃的多了。況且其中,還可以加油、鹽、肉等物。吃起來滋味更好。」邊說邊比劃,將後世如何製作烙餅講了一遍,又從麵條,說及面片,面疙瘩。以及用來包餃子,包混沌等等用法。

    平剛夫人贏玉在做燕玉羹時早有了經驗,知道太子既然說了,自然是有些把握,當時大喜,嬌笑道:「原來這麥子磨成細粉還有這麼多說道,待我後面幾日,好好讓廚下做了,給姐姐和元兒嘗嘗!」

    李瑛一樂,道:「太子之意,自然是要做出來吃的,不過太子不是光讓宮內用,只怕更想推而廣之,讓百姓庶民都知道此物吧?」

    姬丹大笑道:「那是當然了,如今這麥子雖種,都視為下等之物,如果能將食用之法推開,百姓種麥自然更多,這一年兩收豈不是更好推行?」

    李瑛微笑道:「這等小事,臣妾姐妹代太子辦了就是!」

    李瑛心思機靈,既然應承此事,太子丹當然高興。當下送走了贏玉,就在李瑛宮中歇了。

    到了次日,姬丹令人將一干用具,盡數搬到羽林郎駐紮之處,姬丹派昨日隨從賓客,指揮僕隸下人,按昨日之法製作麵粉和麵條,然後每人給了一小份,讓諸郎品嚐。然後武陽夫人贏玉,又指點婦女營,製作烙餅,餃子。然後讓諸郎食用。

    眾人昨日剛吃了麥飯,今日再吃這些,比較之下,自然曉得好歹,按今日之作,實不在粟粱之下。

    待眾人嘗過,太子丹這才集合眾人道:「所謂一時有一時之法,觀之今日之食,諸卿可得知乎?」

    「麥之有,不下千年之久也,然先祖聖賢,皆以麥飯食之。而今有石磨,即可成此美味?此非古人之賢不及我等,乃古人未思及此法也!」

    「故古人之學,不可不學,又不可終於古人之學,諸卿日後,當盡展所長,思古人之未思,想古人之未想,方可強盛國家,富裕庶民。」

    然後又提點眾人道:「制物之功,雖小實大,一磨而已,有此一物,則下賤之物,一變而為美味,百姓庶民得其養,國家得其用,其功其在拓一縣數城之地之下乎?」

    姬丹雖然早就推行興工令,鼓勵官吏工匠,多做器物發明和改進,但他身邊之人尚可接受,這其他地方,卻仍是看不起這些將作之事。今日藉著這麥飯變麵粉,進而成為美味的事實,姬丹還是努力的向這些年輕識字的貴族諸郎,灌輸製作發明的利處和對國家、社會和百姓的利處,也好在這些諸郎日後成為國家統治階層的時候還能保持對科研發明的重視,避免原本歷史上只以禮法為國家大道思潮的出現。

    當然,姬丹沒想到的是,就是這一次算是剽竊的發明和教誨,在這最初的幼郎中,還真出現了幾個日後在華夏科技發明史上響噹噹的人物,而終姬氏帝國的近千年的歷史當中,宗室學者,始終都是科研界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在武陽夫人李瑛召集各城貴婦到武陽,品嚐太子所說的各種美食之後,秋收馬上就要開始。姬丹發佈了今年要推廣三成土地都要先種秋麥的諭令。並免費提供糧種五萬餘石!

    原來比較得力的各城守大夫,如今都被重新任用為縣中官長,太子下令,自然大家有前面的例子在,誰敢拖延不辦!

    姬丹又將羽林營分到各城,以長帶幼,委以重任,協助各縣在轄區內推廣小麥秋種之法。同時也要監督各縣官吏,是不是真將糧種用到了實處。

    年輕人的熱血最是好激發出來的,就是這些權貴子弟,在太子鼓動之下,奔走四鄉,將秋種小麥之事,半是鼓勵半是強迫的推了下去。

    在年輕人完成任務回來之後,姬丹又選了韓榮私塾幾個教學優異的,進羽林營教導「蒙童大道歌」,所有羽林諸郎,要求必須學會新字。一時之間,羽林營中,書聲琅琅。

    陽慶雖然被任為國子寺的主官國子卿,但姬丹這裡一時還離不開,當初派出去到諸侯各地招納賢者的使者差不多都回來了,諸子百家的學者,不少應邀而來,其中既有儒家賢者,更有不少墨家,道家子弟前來,至於尚法之人,荀子門徒,權謀之士,也來了不少,更讓太子丹吃驚的是,居然有春申君的三個孫子也自魏國來投。

    春申君養客之數,不下千人,只是後來春申君為李園所殺,其賓客星散。至於春申一族,更是號稱參遭滅門。如今居然有其孫逃脫,來自自己門下,這對於日後收攏楚國大賢可是一件相當有利的事情。

    黃家三子黃思齊,黃思進,黃玄衣,其大者不過十八歲,小者才十五歲,乃是為春申君賓客朱英搭救,逃到了魏國。

    李園掌楚國大權,對於春申君之後,務要斬草除根,多次派人暗中追殺,如今魏國勢弱,不敢得罪楚國,朱英生怕黃家三子有所不測,辜負了其父黃安邦的臨死相托,故而帶了三人遠投燕國。

    對於朱英的大名,姬丹當然知道,隨將三子送入羽林郎學習,而朱英則留在了自己身邊重用。

    不過,姬丹還是不滿足,雖然六國賓客來了上千,但他一直寄予厚望的貫高,到現在還沒回來,不知道能不能將韓非和呂不韋的門下賓客給挖到自己這邊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