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24章 賜爵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24章賜爵

    仗著自己訓練的這支精銳,出其不意的拔掉東胡王室部落,並非沒有可能。但麻煩在於,後面如何的消化。如何守的住。

    匈奴如今雖然被李牧打回了陰山之北,但部族實力仍強,匈奴不敢南下招惹李牧,可要是東胡垮了,可不敢說匈奴不會殺過來找便宜。

    東胡屬下,皆為遊牧部落,怎麼著看匈奴也比看燕國親近些吧?

    真要是自己費半天勁,反而讓匈奴來個漁翁得利,除去了一個東胡,卻造就了一個更強橫的匈奴,那可成了穿越者的大笑話了。

    可要是留著東胡王室,自己只是一味的緩緩蠶食,倒是能吞的下,但隨著蠶食的開始,對方的防範和反擊,同樣會讓自己的策略越來越難以實現。如何又能使得蠶食的戰略能繼續下去,不讓對方反攻把自己打回原形,同樣是個難題。

    況且,一旦把東胡打急了,真要起全國之軍和自己大戰,莫說這幾千人頂不住,就是燕國北邊五郡,都要非常的緊張,兵連禍結的搞下來,只怕出擊東胡不但無法壯大燕國,反而會在和東胡的糾纏中,讓自己無暇分身對付秦國的擴張。

    北面群狼未去,南面猛虎又來,形勢只怕更糟!

    大敗固然不可,大勝之後居然也有憂心之處,這可讓姬丹陷於了兩難,一時之間還真沒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好在太子丹不是剛愎自用的人,他也從不會認為自己就一定比手下這幫大賢腦子轉的更快。所以,太子丹馬上就將自己的顧慮告訴了荊軻。

    太子扔出個這麼大的問題,饒是荊軻一貫善於決斷,也感覺有點棘手。

    荊軻沉吟一下,道:「太子,東胡現今於我大燕雖然為害,卻也不重,如要出擊東胡,擴充國土和人口,必須爭取一舉勝之。決不可久拖不決!」

    「太子所說以精兵襲擊東胡王室,只怕並不易行,太子西城之軍雖然精銳,東胡王庭一般也有近萬可戰之士,貿然前去,豈不是太險?」

    「如果再選數萬之軍,以堂堂之陣,大舉進發,奇正相合,或可一戰。」

    「如此就算匈奴有所異動,我大軍在彼,匈奴這些年為李牧所逼,實力遠不如以前,未必敢輕舉妄動,我大燕趁此徐徐收攏其下屬各部,不知可否行的通?」

    太子丹搖頭道:「突擊東胡王庭,一舉拔出其王室大族,如以大軍進發,不但大耗錢糧,且給敵軍應變之機。敵如有備,兵力大集,只怕仍是我弱敵強。況在草原之上,我孤軍遠出,糧草難供,只怕更易給敵可趁之機,卿此策只怕不通。」

    「就算我軍可勝,以大軍行動,如敵軍不戰而退,則我軍更難,進無可戰之機,退則徒勞無功,徒結怨於東胡。」

    荊軻想想也是,要是大軍進發可滅東胡,以燕國之力,當初可以北逐東胡,讓東胡遠退千里,那早就進軍將東胡滅了。可見與東胡之戰和與諸侯爭鋒的方式絕非一路。

    此事還真不好取捨。

    荊軻遂道:「一人智短,眾人智長,太子何不集門下之客和眾官共議其事?」

    「也好,那就後日一早,盡召武陽各官和門下之客,議伐東胡之策!」太子丹很是爽快的同意了荊軻的提議。

    盡召門下之客和眾官?

    太子這樣說,荊軻卻有些不解,如此軍機大事,自當詳細推演參詳才可定論,如果盡召所有賓客和眾官,怕不有上百人?

    上百人聚集殿中,只怕七嘴八舌,眾口紛紛,添亂還差不多,哪裡能商議的什麼好計策出來。

    荊軻身為賓客,自當為太子考慮,趕緊委婉的向太子道明此意。以荊軻的意見,召尉僚、酈商等幾位高級將領,加上府中貫高等幾位上等賓客即可,實在不必搞得聲勢那麼大,辦不成事不說,還很容易洩露消息。

    姬丹和他的想法卻不一樣。

    在姬丹看來,如果單是要討論這個問題,找出一個更為可取的思路,那荊軻的意見是對的,只要著急酈商尉僚等十幾人即可。

    但姬丹目的並不全然在此。

    他還有心借此機會,統一手下並可和將佐的思想。

    姬丹對後世的會議那可是印象深刻,天朝會多,可說是舉世聞名。只要去看新聞,那都是一個會接著一個會,會議是政治大事中的大事,從國家到單位,從政治到經濟,可說是沒有一個能離開會議的。

    對於會議,當時開的時候,還真是深惡痛絕。直覺是浪費生命。

    可後來姬丹在做行銷工作當中,漸漸發現,這會還真缺不得。

    小會是交流,大會可是灌輸和統一步調的絕好形勢。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雖然會上自己做不了主,可一旦自己舉過手表決過以後,到了下屬面前,對於會議形成的命令和思想,執行起來總是要積極和主動的多。

    如今府中賓客和武陽的各主要官員,雖然對於太子都很是尊敬,但是畢竟來自於各國諸侯和燕國各地,其思想理念多有歧義。

    化胡為夏,乃是大事。

    興兵拔出東胡王室部落也好,逐步蠶食其周邊氏族部落也罷,無非是方法和時間的問題。

    但後面持續不斷的各種措施,才是保證將草原諸族統而化之的根本。而這些措施,將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管理資源投入的。

    軍隊希望能通過這種會議的討論和爭辯,讓更多的人能瞭解自己的戰略方向,能有更多的人熟悉掌握發展的方向,將來也能主動為這件事出力。

    所以,不管有關還是無關,都希望這些人能夠參加這會,知道以後政策的來龍去脈。也好盡可能大範圍的統一思想和認識。

    也就是,讓這些人來受教育,開拓思路。

    姬丹笑著對荊軻道:「無妨,雖然人多嘴雜,但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多有參詳,有利無害。」

    「此乃商議與東胡之戰,無論是府中還是軍中,誰還洩露的了,無妨事,卿就如此安排好了。」

    見太子另有考慮,荊軻倒不堅持。太子又問起任默等人打探東胡內情傷損情況,還有多少豪傑之士未見歸來,傷了的又有多少。

    這是荊軻親管的部下,其中有幾位還是荊軻過去結交的江湖好友。荊軻雖將傷折之人一一說了,足足有二十六位之多。

    太子丹聽荊軻說及這些屬下之事,臉上流露出哀傷之意。太子丹知道,荊軻以前行走江湖,遊歷諸侯,乃是性情中人,這一次折損了手下兄弟,自然心中慼慼。姬丹又問起這些豪傑身家來歷,荊軻也都一一說了。

    聽聞有的豪傑,原本行俠仗義,多在江湖廝混,原本就比較潦倒,對於家中老小也無法顧及太多,而今這一去,只怕其老小生活會更加困窘,太子丹不由大為動容。

    略一沉思,太子徐徐說道:「這些豪傑之士,雖未成大功,然亦為國捐軀,其心志可嘉。」

    「諸殞命勇士,均賜爵一級為虎賁衛士,有子者以其子領之,無子者,其兄弟代之。」

    「但有承爵而未成年者,皆接入韓榮私塾學習,其食宿由羽林右營負責。待其在私塾學成,可入羽林幼營。」

    「其家眷在外郡縣者,均可遷入武陽,官給其地耕種。也可入工坊之中為工,以養其家。不願意遷來此處,可有當地官府賜地耕種。」

    軍功制頒行一年多,無論是太子丹的手下還是燕國其他各軍,只對現任的軍中將佐,給授了按官職來說所需的最低爵位,就算是燕趙合謀抗秦之戰,燕國大獲其利,但畢竟沒有大規模的廝殺征戰,武陽軍中也僅按勞績和操訓,授了一些低級軍功爵。

    這些人乃是軍功制後最先犧牲的勇士,如何對待這些犧牲者,不單單是他們個人的事,更是給其他活著的人一個榜樣,一個實例。

    對於這些人越是尊崇,也越能顯示燕國絕不會虧待為國犧牲的志士。

    所以,姬丹毫不猶豫的給每個人都賜以爵位,並由其子弟繼承。

    但在荊軻看來,比爵位更重要的是:但凡未成年的子弟,都可以入學,由羽林幼營負責食宿。也就是說,哪怕原先只是一個不成器的遊俠兒,這次也為其子掙下了一個爵位和進入羽林幼營的機會。

    羽林幼營,那裡面不是宗室幼子就是富貴子弟。更有素稱才女的武陽夫人李瑛掌管其事,將來大都要隨侍在太子身邊為郎,侍衛車駕,習練政事。

    子孫出身於此,對於那些原本出身市井的豪傑遊俠兒,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荊軻大是欣慰,恭敬一禮,道:「太子如此安排,眾人在九泉之下,也當欣慰。」

    太子擺手道:「卿不必如此,此乃我當為之事。另外卿下去,和任默等人好好議了,回來的諸位勇士,可盡快平定功勞,以賞其功。」

    荊軻滿口答應,這才揭過此事。太子這才又拿起荊軻所整理的材料,一邊查看一面詢問詳細。直過了一個多時辰,荊軻才辭了太子下來,將太子安排之事,告知貫高。

    貫高總管庶務,自去通知眾人,安排會議諸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