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55章 會戰(1)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55章會戰(1)

    太子姬丹帶軍一萬五千餘眾,和國相范增會師於育軍山下。

    育軍山並不高,和周圍高原相比,也不過只是高出了三四百丈而已,山頂青松茂密,自半山腰往下,俱都是茵茵綠草。一直向外鋪展開去,數十里內,俱都是一望無際的草原。燕軍在此紮營,以山勢而居,足可控制周圍幾十里的通道,使得東胡之軍不敢過此向南襲擾。

    從育軍山往南,則幾十里的方圓,漫山遍野都是范增一軍從東胡王庭擄掠所得的牛羊子女,這些牧民雖然被掠,但燕軍對他們還甚是客氣,只要好好看管所分牲畜,不妄圖逃跑,並不干涉他們放牧生活。同時范增也是嚴申軍令,無論是軍中將卒還是牧民丁壯,敢有侵害婦女者,一律斬首,決不寬恕!

    當然了,在外圍,還有兩團燕軍將士巡行看管,所有馬匹早已被收走,想乘馬逃回北方是絕對不可能的。

    太子丹帶軍而過,看到這些,不由笑道:「國相此行,收穫頗豐呀!」

    兩軍相會,紮營分駐自由那些軍中軍侯各自帶隊安置,太子丹帶了自己的五百羽林郎將,逕直進了范增的大營。

    范增早已帶了眾將佐迎候在門外,見太子到了,眾將佐在國相帶領之下,齊齊行禮:「參見太子殿下!」

    太子丹翻身下了戰馬,哈哈大笑,對眾人拱手為禮,高聲道:「眾卿辛苦了!」

    眾人齊齊回禮,都道不敢當。太子丹上前,把著范增的手臂,打量范增,看范增身穿甲冑,面色比之以前黝黑了許多,頗有風霜之色,太子丹道:「國相,兩個月不見,國相大勝袞爾科倫,突進東胡王庭,可謂是戰功赫赫,揚我軍威呀!」

    范增謙遜道:「此乃眾將士奮力搏殺之功,臣不過恰逢其會也!」

    說著,請太子進賬。

    眾人進了大帳,太子問起當前軍情,范增一一介紹了,太子丹問道:「不知國相下一步如何打算?」

    范增手捋鬍須,微笑道:「東胡王庭丁口不過三十萬,兩萬精銳盡喪,前面又被我軍斬首萬餘,如今能抽出來對陣的,不過就是面前這三萬餘人。」

    「這三萬餘兵馬,要論戰力,當不如其兩萬精銳,又是大敗之餘,料不是我軍對手!」

    「臣之所以後退三百里,不過想讓敵軍離老巢遠些,免得一敗之後,立刻回竄,西投袞爾茳,反是後患。」

    太子丹點頭稱是,道:「國相所說,大為有理!」

    「如能在此間擊潰袞爾科倫所部,則我軍猛追之下,東胡王庭諸部措手不及,逃無可逃,並然歸我掌握。一旦失去根本,袞爾茳在右部,多是新增諸部,並未收攏齊心,我軍一到,只怕頓時土崩瓦解。」

    「國相準備何時進擊?」

    范增拱手回道:「我軍在此紮營,袞爾科倫梭巡於五十里外,並不緊迫,再等幾日看看,一旦袞爾科倫前來,我軍立刻大舉反擊就是!」

    太子丹想了想,道:「國相,我軍突進王庭,擄掠子女牲畜不少,袞爾科倫既然率大軍前來,該當立刻出擊,奪回我軍所掠才是,為何這幾日梭巡不進?」

    「莫非袞爾科倫有所待不成?」

    太子丹這麼一說,范增也覺得有些不對。

    前面這幾仗打的太順了,不論是范增還是部下諸將,都對東胡上下未免有些輕視,只覺得仗打到現在,東胡左部全部歸了燕國,王庭主力精銳被殲,燕軍已經佔據了極大的優勢,早打幾天,晚打幾天根本沒有什麼影響。

    可仔細想想,按說燕軍有意後拖,哪怕不戰,這半年多拖下去,單是丁壯被抽調,後面只有婦孺畜牧生產,東胡部落到了秋冬之際,這日子也會很難過,燕軍不急於決戰正常,可袞爾科倫為什麼也不著急了呢?

    范增腦中靈光一閃,登時明白了,道:「袞爾科倫在等援軍?」

    國相這麼說,近處的幾位大將哪還有反應不過來的,當即都是點頭,太子丹趕緊令人捧上地圖,和范增等人一起細細查看。

    這份地圖雖然粗糙,可是對於東胡右部之地還是有所標注,對於整個蒙古高原的山脈和沙漠也有個大致,幾人比量一下,從東胡右部王庭到育軍山,足足有一千餘里,東胡使者往來和大軍調動,只怕最少也需要二十天左右才能趕過來。

    太子丹這才鬆了口氣,雖說東胡右部倉促之間抽調不出大軍,可來上一兩萬精銳,那也是給自己出了些難題,畢竟大軍優勢作戰總比勢均力敵要輕鬆地多。

    范增當機立斷,道:「既是如此,明日起軍,尋袞爾科倫會戰!」

    太子丹問道:「國相,我軍之數,略勝於東胡,這一仗如何打?」

    范增哈哈一笑,道:「太子,單是臣屬下之軍,力敵東胡當也不在下風,何況有太子之軍來援。」

    「我軍數戰,都是用謀,只怕東胡諸賊心裡不服,這次決戰,就用堂堂之師大勝一場,也讓胡兒看看我大燕之軍的威風!」

    對於用謀,太子丹可是不反對,能勝得輕巧,幹嘛拚死力呢?

    不過太子丹也知道,范增這也是得了便宜還賣個乖罷了,對面的東胡軍,本來就是王庭所有丁壯所集,其中頗有些老弱,兵甲戰具更比不上范增所部精銳,真要硬碰,東胡當然吃虧。

    范增又道:「太子,這次大戰,以我這一部對戰,一旦得勝,用太子所領追敵如何?」

    太子丹一笑,道:「就依國相!」

    大戰當前,不好飲宴,太子將自己所統各師校尉、都尉和領軍、護軍的叫過來,一一和范增、桓齮、杜旗、酈商等人相見,彼此熟悉認識,太子屬下各將,除了荊軻,其餘甚是年輕,以劉邦為首,差不多都是三十以下的年歲,既有宗室子弟,還有幾位以蕭晨為首的胡部才俊子弟。

    國相和桓齮、杜旗等人見了,都是嘖嘖稱讚,道是太子慧眼識才,調教有方,這般才俊,日後定是國家棟樑。

    如此這般,到讓這般少年將佐面上頗有點不好意思,不過在心裡,更是暗下決心,這一戰,絕對要打的漂亮,決不能讓太子落個不識人的惡名!

    到了次日,大軍拔營啟程,以酈商所部為先導,桓齮杜旗兩部為中軍,太子丹率領一萬五千騎兵為後隊,直奔袞爾科倫的大軍而來。

    燕軍大軍出動,當先的酈商鐵騎在前面五里展開,前面幾隊精銳斥候更是當先奔馳,驅逐東胡斥候,屏蔽大軍轉進。

    探馬斥候流水一般的報過來,袞爾科倫得知燕軍大舉而來,心中雖不欲即刻就戰,但更不能臨敵退兵,雖說東胡作戰,尤其是和中原的燕趙諸侯之戰,從來不怕退兵轉進,但今日形勢不同。往日對敵,東胡皆為精騎,諸侯或為車、或為步,戰局不利,自己掉頭就走,精騎快疾如風,諸侯之兵想追也追不上,一旦諸侯之兵冒進,騎兵掉頭轉攻,往往還能讓燕趙吃個虧。就是不掉頭,直接撤出去數百里,那也沒什麼損失,大不了等諸侯撤兵之後再返回來罷了,反正遊牧之族,轉移起來也簡單。

    但今天不同了,對面之軍,根據哨探,精騎都有兩萬之數,剩下的步卒也都有乘馬轉進,一旦自己後退,只怕燕軍大量精騎立馬就會咬在後面,狂追不捨,本來士氣就不是很高,只怕自己這三萬大軍非崩潰了不可!

    況且一旦被燕軍狂追過去,後面可就是王庭,難道把老家都扔給燕軍蹂躪去?

    所以,這一仗必須打,哪怕損失慘重,只要扛住了燕軍就好辦,怎麼再有半個月,右部的兵馬就該過來了,那時在徹底擊垮燕軍也不晚。

    袞爾科倫急招手下眾將和諸族帥大人,分派出兵,全軍三萬眾,兄弟袞爾明察為率軍八千為左翼,族帥慕容赫達和三子袞爾宕率軍八千為右翼,自領一萬七千騎為中軍,前進十里,前面山包下的開闊處列陣迎敵。

    軍令發出,袞爾科倫瞪目厲聲大喝道:「燕軍猖獗,此戰事關我族存亡,各部所有將士,但有畏敵不進,擅自後退者,一律皆斬!」

    眾族帥將佐齊聲稱諾,刀劍鏗鏘,各自匆忙出去整軍,剎那間,外面號角嗚嗚的響起,四五個大營中遙相呼應,全軍將士聽見號令,忙各自整備好了盔甲兵器,齊齊上馬,在將佐們的帶領下,出營列隊,望大王指定的陣地滾滾而進。

    袞爾科倫左右,乃是自各族中選出的一個精銳的千人隊,負責拱衛大王安危,前後一萬餘中軍兵馬,分列成十幾個小陣,將袞爾科倫的親衛隊圍在中間,袞爾科倫身後,一桿高達三丈的大王旗,由一位壯士身騎大馬抱在懷中,旗面上繡著一頭帶飛翼的青狼,袞爾科倫頭戴銅盔,身穿皮甲,腰間挎著闊劍,走在親衛之前。

    十里距離,不到半個時辰便到,袞爾科倫將親衛隊駐紮在山包之上,中軍在山包前展開,左右兩翼,乃是袞爾明察和各成一個大陣展開,殺氣騰騰的靜候燕軍的到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