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五卷 縱橫諸侯 第307章 李代桃僵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307章李代桃僵

    王翦屯兵於句注塞下,已經將近五個月之久。

    五個月的對峙,王翦每日在營壘之中,或是督導將士整修營壘壕塹,或是操訓將士。

    各地捷報不斷的傳來,王翦扈下的將佐們可都有點急了。眼看著羌廆和蒙恬各部都打的順手,取了上黨和河濟十幾個城邑,南線的王賁,又在平陽和趙軍主力對上,激戰正酣,顯見是大把立功的機會,可為什麼將軍卻一直按兵不動呢?

    再說了,大軍前出五百里,糧草都是從太原等地輸送過來,別處難易不說,單是翻過這勾住要塞,那是費了多大的勁,大軍不動,可耗的都是錢糧呀!

    先時將佐們找王翦請戰,王翦還找理由解釋一番,到了後來,王翦乾脆連解釋都不解釋,直接發下軍令,再有敢言戰者,斬!

    有了這個命令,將佐軍士倒是不請戰了,可怨氣都是不小。

    有怨氣也沒辦法,秦***法森嚴,既然將軍下了命令,誰也沒膽子去以身試法。

    大軍營壘,除了奉軍令,誰也無法進出,將士們除了操訓之外,多是用軍中遊戲消閒度日,精力無處發洩,不是摔跤較力,就是比賽投擲跳躍。

    營中情況,王翦當然知曉,知道軍心士氣可用。不過,他並不著急,他在等,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北線戰事,在當初就曾經商議過,李牧的軍力十萬餘,比起王翦率領的這一部偏師實力要強,故而王翦所部不求速勝,只要能把趙軍拖住,不讓邯鄲方面得代北增援就是。

    當然,如果匈奴能分李牧之兵,讓王翦能取得優勢,那相機進攻,奪了代北當然更好。

    對於匈奴,王翦心裡也甚是防備,匈奴精騎,來去如風,和諸侯之軍大不相同,匈奴之兵可用,可借,但是讓匈奴拿去代北那絕對不行。

    最好的是能先讓匈奴和李牧拚個你死我活,然後秦軍在後面伸手,將兩個精疲力竭的對手都幹掉。

    所以王翦才派使者督促匈奴起兵進擊。

    可惜的是,一直就沒看到匈奴的動作有什麼影響,廣武城中的趙軍居然一直沒有調動增援的跡象,這讓王翦大惑不解。

    王翦後來派了斥候,翻山越嶺潛入雲中等地,這才知道,匈奴大軍攻是攻了,可是被燕趙聯軍給擋在了外面。

    得知燕軍進入代北,王翦立刻收起了北上進攻的念頭,一心一意,以防守當進攻,只要能把李牧拖在廣武城,自己不打仗,不立功有什麼要緊,只要把李牧牽扯住,秦軍主力拿下邯鄲,李牧區區代北之地,難道還有什麼作為不成?

    所以,在收到扈輒所部敗亡,秦軍斬首十萬的消息以後,王翦一方面上書秦王,建議秦軍東下太行,進攻東陽中山,一方面則是加緊監視李牧大軍的動向。

    兩萬趙軍的動向,王翦當然是注意到了。

    對面的趙軍總共也就是在六七萬之間,這出動兩萬,可不是小數字。

    難道是李牧要走?要去增援邯鄲?

    這可絕對不行!

    所以,王翦當即召集眾將,佈置出兵。

    眾將佐一聽是要出兵進擊,當即高興地不得了,紛紛請戰。

    沒辦法,這五個多月的時間,天天在營中操訓,實在是憋壞了,今日有戰事,那說什麼都要搶一搶的。

    眾軍士氣高昂,王翦當然高興,不過,他也知道,李牧用兵,頗為狡詐,誰知道這調兵是真是假,萬一是誘兵之計,自己耐心了幾個月,到最後被李牧所誘,那才虧呢。

    王翦略略一思索,當即調兵三萬為前鋒,前出十五里,紮營築壘。

    其餘大軍則依舊依托營壘備戰,一旦趙軍反攻過來,接應前軍後撤。

    如果趙軍據城不出,則前軍紮營築壘完畢,後軍主力再依次而進,移駐前營。

    看將軍如此慎重,部下將佐都有些不解:將軍用兵,一向敢打敢沖,緣何這次這般小心?

    不過,當秦軍前鋒按令執行的時候,才知道將軍果然英明。

    三萬秦軍剛前行到位,開始修築營壘,對面廣武城中的四萬趙軍就殺了過來。秦軍營壘未起,不能憑營壘固守,雙方列陣大戰。

    好在秦軍駐紮之處,乃是兩山之間,趙軍人數雖佔了優勢,但地勢狹窄,雙方都擺佈不開,趙軍優勢也體現不出多少。雙方廝殺半日,各自死傷數千,王翦率領手下幕僚在高處看時,只見遠處煙塵滾滾,又一股趙軍往戰場趕來,待到了附近,王翦細細觀察,約莫兩萬餘,當是前期調動之兵。

    王翦呵呵一笑,道:「李牧這廝,果然是誘我進擊。」

    隨後傳令,大軍主力出動,接應前軍,逐步撤回大軍營壘。

    看著天黑,雙方都沒佔到什麼便宜,秦軍雖然緩緩後撤,但陣伍整齊,趙軍並無可趁之機,雖也收兵回城。

    雙方罷手,秦軍除了斥候終日放出去,偵探趙軍消息,各部依然如以前一樣,在營中操訓。

    過了五日,斥候傳報,趙軍兵馬又開始北調,約有三萬之數。

    王翦聽了,不禁皺了皺眉頭,趙軍又調,難道李牧又是故計重使?

    好在只是三萬眾,只不過一半而已,趙軍要調兵南下,非主力全去沒什麼大用,所以王翦也不著急,只是吩咐斥候,廣武城遠近高地,多多偵探,一定要掌握趙軍的詳細動向,不要讓趙軍瞞過去。

    等隔了一日的下午,斥候來報,說是趙軍三萬兵馬又返回來了。王翦就覺得有點不對頭。來來去去的,李牧到底在搞什麼名堂?

    還沒等王翦琢磨透,第二天斥候又報了過來,道是三萬趙軍又出城北上了。

    王翦大為不解,將斥候喚來,詳細問起城內趙軍旗幟人數,出城的旗幟人數,問的越多,心裡更是糊塗,趙軍到底在幹什麼呢。

    等到了次日,斥候報說趙軍數萬,又從北面進入了廣武城,按照斥候估算,如今廣武城中,趙軍差不多有七萬之數。

    王翦聽了,卻是一跳而起:莫非中了李牧李代桃僵之計了?

    他想起了太子丹進駐代北的燕軍。

    自從燕趙擊退匈奴進犯之後,從各地斥候傳來的消息,雖然很少,但也知道,燕太子丹的大軍一直駐紮的雲中之地,並未離開趙境。

    燕趙為盟國,如果李牧要調兵南下增援,肯定不會輕易讓秦國得了城邑土地。很有可能將代北之地轉送給燕國,或者請燕軍代守。

    要說李牧三次調軍,都是為了引誘秦軍進攻的誘兵之計,打死王翦也不會相信李牧會這麼無聊和弱智。

    這裡面定有陰謀。

    如果說李牧這第一次出動,乃是假調動,等的就是自己出兵,然後全軍而回,一是要向自己示威,二則是為了後面的兩次調兵作掩護。然後利用後面兩次調兵,將廣武城的趙軍撤下去,換上燕軍前來據守廣武城,那一切都可以說的通了。

    看來還真有可能呀!

    王翦並不知道燕趙有割讓代北兩郡之事,所以,對於燕軍如此大公無私的幫助趙國,王翦都不知道,燕太子丹是咋想的!

    燕太子丹咋想的,並不重要,關鍵是李牧要走了,那才是糟糕的很。

    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拖住李牧,這要讓李牧溜了,那可丟了人了。

    王翦想到此處,當即急招眾將,傳令全軍,明日大軍出動,直逼廣武城下。

    王翦想的沒錯,如今進駐廣武城據守的,乃是七萬餘燕軍將士,只是旗號仍然打的是趙軍旗號罷了。

    太子丹和范增、秦毅等人站在城上,看秦軍滾滾而來,范增撫鬚笑道:「王翦果然聰明,大軍前來,當是知道李將軍已經撤走了。」

    秦毅身披甲冑,手按寶劍,看著不斷湧過來的秦軍,毫不在意的說道:「聰明又能如何?如今李將軍已走,我軍佔據城池形勢,秦軍不敢越過城池而去,只好攻我堅城,我軍足足七萬之數,只要牢守不攻,王翦又能秦奈我何!」

    燕太子丹笑道:「也好,也讓王翦常常李將軍被他拖住的味道!」

    「只可惜,這裡地勢不闊,都是山嶺,我部下精騎用不得,如地勢再寬闊些,我精騎繞襲其後,只怕王翦在城下也立腳不住!」

    范增道:「此城就交給臣與秦將軍好了,勢讓王翦不得前行一步。太子可領騎兵自去,接掌雲中和雁門兩郡諸事。」

    秦軍來在城下,離城五里之外,紮下大營。當即前鋒軍出陣挑戰,范增乃是老滑頭,那肯讓王翦如意,當即吩咐燕軍各部,好生在城中休養操訓,只要秦軍不大舉攻城,燕軍絕不出動,只要把秦軍吸引在堅城之下,那就是勝利。

    王翦見對面敵軍不動,只得揮軍攻城。

    廣武城雖然不大,但總比臨時修築的營壘好的多了,城內糧草又足,兵力又多,根本就不在乎,秦軍攻城一日,不過丟下千數首級罷了,根本是毫無進展。

    而燕軍的精騎,還時不時衝出城來,私下騷擾秦軍,免得讓秦軍挖掘溝壕,反而把燕軍困起來。

    雙方鬥智鬥力,秦軍大力進攻,燕軍依城固守,絲毫不給秦軍機會,至於太子丹,則帶著李瑛,在雁門雲中兩地,接收各地城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