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五卷 縱橫諸侯 第341章 秦使姚賈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341章秦使姚賈

    ***:有投***的麼?重申一下,多一張***加更一章呀!!

    傳太子丹回京,乃是因秦燕戰和之事。

    從王翦領兵北上雁門,大軍壓在廣武城一線,已經有兩月有餘。

    秦軍到廣武城之初,曾多次揮兵攻城,王翦所部,乃是關中的秦軍精銳,戰力還在各郡兵之上,秦軍的大舉進攻,給秦毅造成的壓力可是不小。

    只是廣武城雖不大,但城池高聳,城裡十萬燕軍,又都是選調的各邊郡敢戰之兵,雖然人數少於秦軍,可燕軍憑城固守,終是佔了便宜,秦軍終是拿燕軍無法。

    這廣武城,擋住要路,其後又有三萬燕軍為援,王翦無法繞城而過去攻擊雁門諸城,只能百般用計,誘燕軍出戰。

    秦毅雖不是名將,但鎮守上谷郡有年,雖不及王翦,可也算是燕軍中的能將。他知道燕趙之軍上次雖佔了秦軍的便宜,但太子和國相並不以為燕軍就足以和秦軍正面抗衡,故而並不想現在就與秦軍決戰,所以才未大舉徵召諸部兵馬前來增援。

    反正自己的兵馬少於王翦,只要能將王翦擋在城外,那就是勝利,故而秦毅絲毫不為王翦誘敵之計所動,只是一心防守。

    此時各國大戰,但凡城中有大軍防守,客軍單以兵馬器械攻城實在是太費力了,城池的攻防戰,往往就會變成兩軍對峙的消耗戰,或是主軍糧盡、人力不足城池被破,或是客軍後勤壓力太大,糧草支撐不住退軍,一場攻城戰,打上一年的戰例都比比皆是。秦毅在城中不求有功,只求無過,糧草又足,王翦之軍雖多於燕軍,卻也拿秦毅無法。

    圍攻廣武城兩月有餘,並無所得,王翦也是有些著急。

    倒不是急於破敵,而是奇怪。按照王翦的估計,自己大軍壓上來,燕軍不是徵召兵馬大舉增援,就是遣使和談。而今自己打了兩個月,雖然沒奪了燕軍城池,但大軍逼在邊境,燕軍竟無動於衷,這總不是正常吧?

    如果燕軍大舉增兵對戰,王翦也很歡迎,在王翦看來,如果燕軍大舉前來決戰,以所部秦軍之精,自己很有把握痛擊燕軍,說不定奪了雁門十餘城都有可能。

    那時自己橫掃代北,將燕軍被打的怕了,秦國勝而求和,主動還給燕軍一兩個城邑,燕國還不是乖乖就範?

    或者燕軍無和秦軍對壘之意,那也應該早早派出使者議和才是呀。

    自己領大軍前來,原是要給燕國一個下馬威,逼燕國求和,好移兵向趙,將趙國最後的殘餘之力耗盡。燕軍遣使議和,自己也正好可以趁機恫嚇,破了燕趙之盟。

    但現在燕軍雖然被動,只敢縮在城中挨打固守,卻又不肯求和,這讓王翦頗有些進退兩難。

    王翦可不想一直耗在這裡。在他看來,趙國南鄰中原,和秦國對抗多年,不過稍落下風而已。如今幾戰,付出偌大代價才消弱至此,自己移兵相向,徹底打廢趙國,以保證秦軍攻略三晉全境沒有後顧之憂,可比取燕國幾座城池可要重要的多了。

    王翦為主將,身邊謀士賓客也有百餘,不過這等大事,還是要和姚賈和賈遺兩位監軍使商量,看看如今戰局僵持,可否派人去燕,主動和燕和議。

    兩位監軍使臣,自有大帳,知道王翦不欲人掣肘,這兩位都是心有九竅的聰明人,當然不肯來煩王翦。但王翦相請,兩人知道當是有大事要議,很快就趕了過來。

    王翦把自己的考慮給兩人說了。

    攻燕之策,大半乃是姚賈的主意,如今戰局秦國雖然佔著上風,可燕國並無主動求和之意,頗讓姚賈有些意外。

    主動遣使與燕國議和,當然不如讓燕國使者前來相求的好。

    但姚賈更清楚:時間拖得越長,這諸軍消耗越大,萬一諸侯之間局勢有變,對於自己所獻的秦軍整體戰略的實施可沒什麼好處。所以姚賈贊成主動向燕示好議和。

    賈遺對此也很是贊同,別人不來,我們派人去好了。

    只是秦軍目前受阻於堅城之下,並未佔據太主動地位,看情形這和議恐怕不是那麼好辦,賈遺可不想為姚賈背了黑鍋,當即推姚賈代表秦國出使薊城。

    賈遺說的那麼果決,姚賈當然知道賈遺的意思,暗罵賈遺這廝還真是滑頭。

    不過這攻燕逼和,乃是自己首謀,賈遺可以往後縮,姚賈卻是無可推辭,遂帶了車馬符節,逕直奔薊城。

    姚賈自到秦國為上大夫,還是第一次出使諸侯,想想當初在魏、趙的不得意,再看看如今身後的數十輛車馬,姚賈很是有些意氣風發的感覺。

    雖然是自己主動前來議和,姚賈也不覺得會有什麼太難辦的,以秦軍之強,秦國之盛,主動與燕和議,燕國不說受寵若驚,總應該很爽快的答應才是,姚賈雖沒有見過太子丹,可他從別人那裡聽說太子丹的事並不少,在他看來,太子丹絕對是個聰明人,那個范增也很不簡單。這兩個人絕對會做出非常明智的選擇。

    姚賈從軍前入境,各地關卡當即飛報了上來,從雁門穿代郡再到上谷,經軍都陘,不過十天的功夫,姚賈就到了薊城。

    不過,初到薊城,姚賈就有些失望,前來迎接的,不過幾個百石之吏。非但級別不高,而且不冷不熱的,將姚賈安置於驛館安歇之後,數日都無人來問。至於進見大王喜之事,更是沒人提起。

    姚賈見此,明白如此冷落燕國君臣乃是有意為之,姚賈倒不生氣,只是暗笑太子丹和范增等人未免有些小氣,某既然主動來談和,這些小小伎倆又豈能激怒於我?

    人家不來安排,姚賈遂主動登門拜訪。

    當然大王宮中是不能自己去的,姚賈去的,乃是范增的相府。

    連去三日,姚賈居然連大門都未曾進去,門吏倒是客氣,接了名簡,很是客氣的通報,只是回來不是說國相不在,就是國相抱病在身,不能見客,請貴使改日再來。

    姚賈連番數次都被拒之門外,見不到范增,可偏偏魏、楚、趙三國使臣不過剛到,就被奉為上賓,迎進府去,可是讓姚賈大為惱火。

    這三國使臣也是為秦燕戰事而來。

    燕國遣使到魏楚韓兩國謀求合縱,韓非等使臣都受到了各國將相大王的熱情相待,宴飲賞賜都極為豐盛,只是每每談及合縱之事,卻都是含糊其辭,毫不熱心。

    等燕國使臣離去不久,秦軍大軍北上攻燕,這等消息卻瞞不過諸侯,各國為了瞭解燕國的態度和燕秦之間局勢的變化,都派出使者前來查看動靜。

    魏、楚兩國也就是要瞭解一下而已,也好擬定後續的縱橫捭闔之策。而最關心秦燕關係的則是趙國。

    趙國無論是春平侯還是李牧,現在都不想和秦國馬上開戰。但秦燕大戰已起,趙國作為盟國,什麼表示都沒有,那也實在說不過去。故而趙國派了司空馬前來探查動靜。

    司空馬也知道趙國的底子,雖然奉令出使,也是要表示對燕國的支持,可在心裡,秦燕之間如果能維持一個牽扯對峙的局面,既不要和,也不要大打出手,相互都動彈不得,或許更符合司空馬的心思。

    來了就得知姚賈在此受了冷遇,司空馬心裡喜憂參半。

    秦燕和談不成,趙國就不會有受攻之患。可要是秦國惱羞成怒,非要和燕國分個勝負,燕國定然會要求趙國助兵。

    此時要助兵擊秦,想起來都讓司空馬心裡都是苦水。

    比司空馬心裡更苦的,則是姚賈。

    如果這計策是別人出的,只怕姚賈就會掉頭而去。只需歸國之後,在大王那裡密奏幾句,挑起大王怒火,總能讓燕國知道怠慢秦國使臣的厲害。

    可惜首謀乃是自己。

    計謀不成,自己回去,只怕別人不說燕國無禮,倒會是說自己謀劃有誤。

    好不容易得了秦王賞識,總不能出山第一戰就這麼灰溜溜的敗了吧?

    走不通范增的門路,姚賈奉了金玉,遍拜朝中列卿。

    有厚禮在前,除了張耳以外,其他大臣倒沒有拒人千里之外,只是熱情是熱情,一說到代奏求和之事,都是笑盈盈的答應了,之後就再無下文。姚賈實在著急,最後寫書給燕王喜,央求太師鞠武呈了上去。

    書中道:「臣聞之:昔日昭王質燕,燕遇之厚,以燕女侍之,太子入秦,秦封高爵,妻貴女,則秦燕素善,明矣。今秦王使臣賈來而不得見,恐左右襲曩奸臣之計,使燕復有構兵亡地之患。臣賈不得見,請歸報,秦、燕之交必絕矣!賈之來使,以奉秦王之歡心,願效便計,豈陛下所以逆賤臣者邪?臣賈願得一見,前進道愚計,退就菹戮,願陛下有意焉!今殺臣於燕,則大王不足以強;若不聽臣之計,則禍必構矣。臣賈暴身於燕之市,則雖欲察賤臣愚患之計,不可得已。邊鄙殘,國固守,鼓鐸之聲於耳,而乃用臣斯之計,晚矣。秦王飲食不甘,遊觀不樂,意專在和燕;使臣賈來言,願得身見,因急與陛下有計也。今使臣不通,則燕之信未可知也。夫秦棄和而專於戰,願陛下幸復察圖之,而賜臣報決。」

    書送到燕王喜手裡,燕王喜看了微微一笑,對范增道:「冷遇姚賈已足矣,速召太子回都處置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