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五卷 縱橫諸侯 第352章 山雨欲來(求票)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352章山雨欲來(求票)

    ***:戰國爭霸,太子丹可不就是打仗改革麼,哈哈哈!!

    要是父兄能來燕國可就太好了。

    雖然父親在趙也是大將軍,位高權重。可李瑛知道,父親在趙恐怕終不是個了局。

    諸侯爭霸已經數百年,從諸侯萬邦,到七雄並列,如今韓魏之國,已不過一郡之地,還能維繫多久,可不好說。

    趙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革新政治,軍力一變而強,原本足以和秦相抗,只是從長平戰後,就一日不如一日。比之強秦,是越來越不如了。

    今年這幾戰,雖然勝了,但城邑丁口偏又大損,更是傷了元氣。

    趙王遷為人輕佻,大權為趙倡後和春平君所攬,這兩人對於父親,只怕是又用又防,父親雖然驚才絕艷,但也不過勉強維持而已。

    反觀我燕,從太子丹歸國之後,國勢日強,雖比秦還有所不如,卻是人才鼎盛,生氣勃勃。

    李氏一門如能來燕,不但可成為公子佳日後的極大助力,對於李氏一門,那也絕對是昌盛之機。

    當然,父親如不在趙,恐怕趙國更是支撐不住。

    但那又何妨呢,自己乃燕太子的夫人,將來就是燕國之後,只要燕國雄立於天下,趙國麼,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聽到太子丹說是過兩天父親李牧要來,李瑛大為高興。

    果然,過了五日,趙國大將軍李牧悄然到達武陽城。

    李牧之來,原是應太子所約。

    當初司空馬自薊城回趙,將薊城之事一一回報趙王遷和春平侯。春平侯趙柯聽說秦國以兵迫和,派使臣至燕,欲和燕共同擊趙之事,還真是驚出了一身汗。

    待聽說太子丹藉機羞辱姚賈,絕秦之望的時候,春平侯這才長出一口氣,道:「幸虧燕丹明智,如燕丹中秦之計,則我趙危矣!」

    自家事自家知,如今趙國的情況,春平侯心知肚明,別說燕趙合軍,單是秦大軍而來,雖然有李牧善戰,但趙國糧草不豐,丁口大減,應對秦國之攻,實在是吃力的很。

    至於燕丹所要求的聯軍西上的事,春平侯也覺得有些為難。

    趙國大戰吃了虧,目前急需的是休養生息,和燕聯軍出兵,實非其宜。

    但兩國為盟,當初趙被秦之攻,燕國可是鼎力相助,給糧給兵的,如今秦攻燕,趙無動於衷,卻也說不過去。

    春平侯難以決斷,遂請大將軍牧商議。

    李牧沉思半晌,道:「我國雖難,當以出兵為是。」

    「秦大舉攻燕,其後方委實有些空虛,燕丹以計怒秦,正是有意於太原諸地。」

    「我趙失了上黨,西方險要盡失,秦出井陘,非大軍不能當之。實為我趙大患,如能借此之機,奪回山西險要,憑險固守,總勝於平原對陣。」

    「如燕趙可大勝秦軍,一舉得了太原上黨,按燕丹之意,我據上黨,燕守太原,則趙西面無憂矣。」

    「如此我趙只需專注於南面之防,不過二百里,又有漳水為憑,應之易爾。況燕據太原,秦之河東不得安,秦當大力對燕,亦無力攻我,我趙趁機恢復可也。」

    在自己手裡,失去了上黨、河濟和雁門、雲中兩郡,春平侯每每想起,也是大痛。李牧既然說和燕一起攻秦並無大礙,又有可能奪回上黨諸城,春平侯想想,這也是好事,當即也就允了。

    待太子使者到邯鄲,約趙國北上武陽,商議出兵細節。這是軍事,他人去了,未必能辦得了,所以很乾脆的就讓李牧前去。

    況且使者說了,太子丹喜得二子,其中之一乃是李瑛所生,那是李牧的外孫,李牧前去,也是公私兩便。

    當然了,既然知道太子丹得子之喜,趙王遷和春平侯也備了大禮,托李牧帶來向太子丹表示祝賀。

    為了避免秦人獲得太多的信息,李牧的到來,太子丹也是瞞下了手下的大部分文武。李牧一到,就被太子丹接進宮中安歇,款待李牧的酒宴,也就只有韓非、尉繚、貫高、張良和荊軻幾個屬下賓客和公子嘉而已。

    看過了小外孫,李牧也是抑制不住的歡喜,酒席宴上,和眾人談笑風生。

    公子嘉在座中,也是感慨萬千。

    公子嘉雖然遭忌,但畢竟身為趙王偃長子,又素有名聲,春平侯等人即便排斥在外但也不敢做的太過分,衣食車馬之用還是不缺的。

    而太子丹對公子嘉,安排的也是極為的周到。只要在武陽,兩人也是時常相聚,探討諸侯局勢,更是送了公子嘉不少賞玩之物以悅其心。

    但當初趙王偃在時,公子嘉以長子之身,雖然不能得太子之位,卻也為趙王偃所重,參與政事,在邯鄲也是風雲人物,如今到了武陽,成為閒散之人,這個落差一直讓公子嘉耿耿於懷。過的一點都不快樂。

    他和李牧關係一向不錯,所以,公子嘉心裡也是希望李牧能為自己在邯鄲周旋一二,即便不能回邯鄲,是否能讓自己到代北去,執掌代郡。

    在公子嘉看來,原先代北三郡,地廣兵強,那時要去代北,春平侯等人顧慮自己坐大難制,那肯定不會同意,但現在代北不過一郡而已,幾乎四面為燕國所圍,盡留一線之地和中山想通,又沒有什麼兵馬,或許春平侯等人就不會堅決反對。

    只是公子嘉說是說了,李牧卻是顧左右而言他,並未允諾。

    這讓公子嘉頗為失望。

    酒席宴上,眾人皆歡,公子嘉卻是悶悶。很快就扶醉而去。

    看著公子嘉的樣子,李牧也是無可奈何。

    自己雖為大將軍,執掌軍事,但畢竟不如春平侯,乃是宗室重臣,又受太后所近。如今趙局面危難,非齊心協力,共抗時艱不可,平日裡對於春平侯,李牧也是多加忍讓,政務上很少參與。

    自己原本和公子嘉為善,頗受太后所忌,好不容易才得以回來,執掌軍事,如何又能在這時候去觸太后和春平侯的逆鱗,去為公子嘉說項!

    倒不是怕喪了大權,而是趙國的危局,不容自己有所閃失。

    相比於國事,公子嘉的個人之情,李牧也只能放到一邊。

    不過看到了公子嘉,李牧也想到了自己的外孫和女兒。

    女兒孤身在燕,身邊也沒有可信重之人,將來對於外孫,可不是什麼好事。自己將來,少不得還要為女兒打算一二。

    如果有機會,將來讓兒子來燕相助,或是一個辦法。

    當然,這還是多少年後的事,倒不是什麼急務,當下最要緊的,是打好上黨太原這一戰。

    對於太子丹所提出的建議,李牧詳細考慮了一下,也覺得甚當。

    當然爭執也有,那就是趙出兵多少的問題。

    趙國這兩年喪失丁壯太多,李牧的十萬代北軍,上次也折損了兩成還多,動兵太多,趙國實在是承受不起。

    不過這兩國聯軍,出的太少,那將來劃分戰果,可免不了就要吃虧。李牧思索再三,答應出動五萬代北精銳,由自己親自統帶。

    本次燕趙對秦,整體上看是燕為主,這聯軍的最高主帥,當然就是太子丹了。

    不過太子丹自己明白自己的本事,名義上如此。將來對敵具體的指揮,還是讓名將來好了。可不敢隨便逞能。

    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突然性,雙方議定,這次出兵,燕軍先動,趙軍隨後跟上,追求一個快字,一定要在秦軍反應過來之前,獲得最大的戰果。

    隨後的三天時間,在太子丹的主持下,李牧、尉繚、張良、荊軻四人,詳細敲定了各軍出兵的時間、路線,會合的地點,彼此的聯絡,糧草的輸運等事。並對前期的局面變化和秦的應對,進行了詳細的推演,並預先擬定了應變之策。審視數次無誤,各自按計劃準備。

    李牧悄悄而來,又悄悄而去。

    在離去之前,李牧又和李瑛父女團聚了兩日,父女二人也談了不少私密之言,至於公子嘉那裡,李牧又去探望告別,百般寬慰。

    待回到邯鄲,已經到了四月中,李牧到春平侯府中,徹夜詳談,將計劃言明,春平侯並無異議,悄悄向趙王遷請了旨意,讓李牧執行。

    武陽城這邊,各項要準備的更多,十餘萬大軍行動,又是遠處異國作戰,單是這糧草的輸運就不是件小事。

    為了保密,太子丹借用幾位大商賈販賣糧食到趙國救急的名義,佯裝採買了五萬石粟麥,僱傭車馬往到中山郡輸運,以保證大軍初期之用。至於兵馬的挑選和整備,都是尉繚奉令操辦,武陽城中兵馬六萬,編為六軍,其中一軍全為精騎,以劉邦為領軍將軍,曹參副之,其餘五萬車步卒,酈商、吳仗劍、桓禮等人分別為領軍將軍統之,以尉繚為大將總統諸軍,太子帶一師侍衛兵馬,隨主力行動,監督諸軍並協調燕趙兩軍行動。

    而荊軻等人,則是加緊搜集和匯總太原上黨等地的軍情。以便為聯軍行動和決策提供支持。

    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大戰即將展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