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五卷 縱橫諸侯 第362章 秦王之驚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362章秦王之驚

    ***:兄弟們,看過書總要表示一下吧?票呀,評論啥的,可別少了呀!!

    王賁為保狼盂這大軍進退咽喉,先將大部精銳派出駐紮狼盂。而晉陽城中,將丁壯新編入軍之後,兵馬數目雖然還是將近兩萬,但其中大部是新編之兵,其將佐頭目經驗不足,操訓不多,這戰力實在是不好說。

    但王賁卻不肯示弱。

    他在晉陽城中只留下少量兵馬駐守,自己則統帶大隊出晉陽,臨汾水駐紮,藉以牽制榆次的敵軍不能輕舉妄動。

    王賁和尉繚兩人,都是擺了空城計。

    只是王賁的空城計是真,尉繚的空城計不過幾日罷了。

    太子丹的後軍和李牧所部趙軍的到來,讓尉繚兵馬大壯。

    王賁聲勢再壯,也不過萬軍而已,先時彼此牽制,也是知道燕軍兵力尚且不足,如今敵軍大增,如果在河邊仍然硬撐著不退,尉繚也好,李牧也罷,都巴不得能和晉陽的秦軍在汾水岸邊野外一戰。

    燕趙人多勢眾,能在野戰攻滅王賁,進而輕取太原,那對於日後的戰局當然極為有利。

    但對於王翦大軍來說,那可就有些悲劇了。

    王賁豈能讓燕趙聯軍如意。

    一見敵軍兵馬大增,南北兩面都已經打響。王賁立刻率軍回了晉陽城。

    該派兵的,已經派了,該通報的也通報了,自己能做的,就是守住晉陽,給父親大大軍歸來守住一個根基。

    雖說只有兩萬不到的兵丁,又都是新編之軍為多,但王賁仍是信心滿滿:野戰對陣,自己這些新編之軍或許差了不少,但要守城,別說五六萬燕趙之軍,哪怕十萬大軍齊至,沒有半年以上,也休想進晉陽城一步!

    晉陽城乃是當初趙國之都,其後雖有修葺,但規模格局並無大變。

    對於尉繚不攻晉陽之策,李牧和太子丹、張良等人都是贊成。

    晉陽城有王賁為守將,別看實力不足,但憑城固守,絕對不好對付。

    小小狼盂,燕軍倍於敵軍,尚且攻十日不下。更何況是城池更加雄壯,主將更加善戰的晉陽。

    關鍵是王翦絕不會給燕趙兩軍留下從容圍攻晉陽的時間。

    其回援先鋒之軍已經到了,其主力還能晚的太多麼?

    痛擊了張萌所部,燕趙兩軍除了南線之兵外,主力集結於榆次周圍,以城為依托,修築壘寨,準備和王翦主力的大戰。

    王賁在晉陽,得了張萌大敗的消息,卻是不由長歎一聲:張萌這廝,敗得冤呀!難道臨來之時,父親未曾交代其方略麼?

    不過曉得狼盂在手,足有萬餘兵馬駐守,王賁也就放了心,將這戰報寫了奏章,送往咸陽。

    介休已經被燕軍奪去,王賁的奏章只能走西面的離石傳往咸陽。

    如今三國大戰於太原,太原的消息,是秦王政最關注的,所有這邊的奏章,朝中宮中每一個人敢耽擱,更何況上奏的乃是太原守將。

    王賁的奏章直接送達了秦王政的案頭。

    這已經是二十天來王賁的第十二次上奏了。

    每一個新的消息和變化,自己的應對,王賁都事無鉅細的一一上奏。為的是讓朝中能熟知戰地情況,不要錯判了局勢。

    王賁這樣做,還真是讓秦王政放了不少的心。

    剛接到王賁的快馬急報時,得知燕軍取了榆次,秦王政是又驚又怒。

    榆次距燕趙之境遠達四百餘里,緣何燕趙悄無聲息的就得了榆次?難道前面那些城邑,榆次的守軍都是木偶泥雕不成?

    秦王政雖不是軍將,但榆次的重要性他還是知道的。

    他也曉得太原郡各城空虛,要是燕趙兩軍趁虛奪了太原郡,將王翦大軍困在雁門勾注塞南北地區。大軍孤遠,糧草不豐,縱然是武安君重生,那也只有大敗一條路呀。

    王翦所統,乃是秦國關中精兵,這要敗亡,動搖的可是秦國根本。這種局面,秦王政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秦王政立刻急令傳丞相、國尉、衛尉、中尉諸卿議太原軍事。

    眾大臣聽了這消息,也都是一驚。

    燕軍之動,好生慎密,居然一絲消息都無。

    秦王政看著眾臣,問道:「諸卿以為此事該當如何應對?」

    昌平君熊啟想了想,上前一步奏道:「大王,王賁初知消息即報於朝中,如今只知燕軍突襲,其他均不知詳情。臣以為王家父子,皆我軍良將,即稍有不利,也不至於全軍之危。可靜候後續之報,再定對策不晚!」

    蒙武也道:「臣為太原守多年,略知太原之事。太原郡雖疲敝,然晉陽城城池雄闊,又有王賁為守,燕軍來的雖快,得了榆次,然晉陽之地,王賁定能守之。」

    「王翦知燕軍西侵,定會立刻回軍迎擊。王賁能晉陽不失,則我大軍即有根基,以上將軍之能,燕軍又有何能為也!」

    「臣以為大王不必過慮,靜候消息可也!」

    秦王政聽兩人一說,這心裡略定,他知道李斯一貫多謀,又問李斯道:「李卿以為如何?」

    李斯剛才聽了戰報,暗自思量,當初燕國辱姚賈之時,看來就是早有打算,要將王翦之軍拖在代北不得回,以便行今日之計。

    大王有問,李斯肅然道:「丞相和蒙將軍所言甚是!上將軍大軍如回,則太原定然無憂!」

    「唯代北距晉陽數百里,非有數日,上將軍難得消息。待得知消息,上將軍和燕軍對峙於前,十幾萬大軍,非有數日之備,亦難以動身回返!」

    「燕軍既然早謀西上之事,自不會坐等上將軍歸來,以臣所知,狼盂城遏咽喉之路,如此地為燕軍所得,燕深溝壁壘以守之,則我大軍困於狼盂北面小狹之地,無糧草之供。少兵甲器械之用,恐非大軍之福!」

    「另介休一城,居霍之北,當河谷之路,接河東太原之交通,此處亦輕忽不得,還請大王下令,河東郡守當立刻出兵北上,助守介休,以保我大軍南北交通之便!」

    「唯王賁兵少,臣恐王賁雖能守晉陽,一旦此兩城有失,則徒留晉陽郡城,我大軍亦不得歸矣!」

    李斯如此說,秦王政深以為然,不由轉憂。蒙恬在後,朗聲說道:「廷尉所言甚是!」

    「然王賁久經戰陣,深知輕重,以臣所料,王賁定會力保咽喉要道不失!」

    李斯輕道:「王賁雖然知其不可不守,然兵馬太少,恐難以應之!」

    蒙恬回道:「保兩處不足,守其一比也,以臣所料,王賁定能護的狼盂。至於介休,恐其力有不及也!」

    「臣請大王,速發令河東郡,興兵北上,助守介休城。如介休已被燕軍所得,則大舉攻之,只要介休在我之手,則太原之戰,我軍定然無憂!」

    「燕軍既西進榆次,則平坦城定為燕所得,昔陽、繚陽等上黨諸城,為燕軍側翼,以臣所料,燕定會攻取以保大軍側背。但速令上黨郡,謹守城邑,不得為敵軍所趁。並集兵向北,威脅燕軍之側翼!」

    「況燕軍進兵如此之密,則定無大舉徵召之事,否則須瞞不過我國之斥候暗探,敵軍兵馬當不會太多,上將軍大軍歸來,自可應之無疑!」

    秦王政聽蒙恬說的肯定,蒙恬的為人才幹,秦王政一向是新的過的,當下就以蒙恬之策,發令河東、上黨兩郡集兵北上,一是防燕軍南下,二是助守介休城。

    只是想起燕軍上次辱自己的使臣,這次居然竟敢主動興兵西攻,想必又是燕丹那小子在其中主持。

    一想到太子丹,秦王政大為光火,這廝當初在咸陽搞風搞雨,自己不察,竟然被他蒙了過去。沒想到這幾年當中,秦國竟然很是吃了這廝的虧!

    看來這廝還真是個勁敵!

    要是王翦歸來,能把這廝斬於陣上,那可就太好了!

    沒等兩日,王賁後續上奏又來,秦王政見王賁果然派精兵北去狼盂,顧不得介休。晉陽城中卻是有些空虛。對蒙恬道:「王賁果如卿所料,派精兵進駐狼盂,狼盂當無憂矣!」

    「唯晉陽空虛,萬一失了晉陽該當如何?」

    蒙恬笑道:「王賁敢派兵去狼盂,以王賁之能,自有守晉陽之策,大王不必過慮!」

    蒙恬前面所料皆中,秦王政此時聽了蒙恬說晉陽無憂,當然信服。

    後面但有王賁奏章之來,秦王政皆召蒙恬同觀,燕軍動靜、趙軍之援,上黨諸城動靜,陸續也都報到秦王政這裡。秦王政欲再興關中兵北上,入太原郡助戰。蒙恬奏道:「大王,太原河東諸郡疲敝,供王翦之軍尚不能,全賴咸陽輸運,再派大軍北上,則負擔越重。」

    「況王翦大軍甚重,我軍兵勢不在敵軍之下,增兵實非必要也!」

    「況內史之地,乃我大秦根本,堪為糧倉,如今已二十萬丁壯在外,再召丁壯,恐大誤農事,非國家之利也!」

    「莫如多運糧草於晉陽,使王翦大軍無缺可也!」

    秦王政以為然,遂不復徵召。

    前些日王賁上奏雖勤,各處軍情並無大變,秦王政也都放了心,靜候王翦大軍消息。待接到這第十二奏,秦王政初看時,見張萌率軍擊退酈商所部,還是一喜,暗道王翦的大軍可算又有了消息。可看到後面張萌大敗,秦王政卻是驚的跳了起來:「張萌大敗!張萌四五萬軍,居然如此大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