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六十二章 「難產」的重型坦克 文 / 血蝠

    第六十二章「難產」的重型坦克

    科京,不像科什金那樣是一位有潛力的天才設計師,他只是在恰當的時間與恰當的人一起進入了恰當的學校。科京就讀於列寧格勒的捷爾任斯基汽車軍事技術學院,他在那裡受到基洛夫、伏羅希洛夫、布柳赫爾、圖哈切夫斯基等黨的傑出領導人的主意,最後甚至還與伏羅希洛夫的女兒結了婚。科京雖不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師,但也算是一位有能力的工程師,而且他更擅長於政治鬥爭。他得到有權勢的人物的嘉許,陞遷很快——這是林俊對朱佐夫-雅科夫列維奇-科京早期經歷的的瞭解,但不可否認,科京還是一位優秀的坦克設計師。

    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還真不是個名副其實的「拖拉機廠」,生產的產品起碼有三分之一是坦克。現在它主要在坦克方面是在生產剛剛改進完畢的t-26s1937型輕型坦克,而拖拉機的生產主要是s-65型和大名鼎鼎的stz-3型農用履帶式拖拉機,當然這些履帶式拖拉機起碼有一半是提供給軍隊作為火炮牽引車使用。還有少量的產品是t-20「共青團員」45毫米反坦克炮專用牽引車。(為什麼說stz-3型農用履帶式拖拉機大名鼎鼎?應為我們在一些反應五十年代新中國農業建設的紀錄片上就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上面的這些都是林俊在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同志們的座談上瞭解到的。「據我所知,zis-3型和s-65型農用履帶式拖拉機作為紅軍部隊專用牽引車輛不足的替代措施,大批裝備一線部隊,造成了這些非專用牽引車輛的超負荷作業,對這些拖拉機的維修和保養工作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聽了林俊的話,科京開口了,「安德烈同志,這個情況我們也知道。現在紅軍一線部隊裡裝備的按照軍事用途的專用牽引車輛還不到牽引車輛總數的百分之二十,而全軍需要中等程度修理和全面翻修的牽引車輛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一線部隊的牽引車裝備數量根本不足,特別是重型專用牽引車的數量嚴重不足。」

    「這個問題也不是我們能夠解決的,因為各個工廠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指標都有限制。」林俊也知道問題的嚴重,但工農紅軍軍械部和中型機器製造局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座談會上的人更是沒有辦法。

    「為了解決重型牽引車數量和質量的問題,我們廠即將上馬從哈爾科夫引進的「『共產』國際」牽引車生產線,這也是科京同志向中型機器製造局爭取來的生產計劃。」格爾卡說,「聽說哈爾科夫方面正在設計一款比『共產』國際」性能更加優異的重型牽引車。」

    「是的,沃農科夫特同志(哈爾科夫方面的設計師,主要設計履帶式牽引車輛)正帶領設計小組在進行最後的測試,但估計還要幾個月才能大批量生產。原型車他們已經拿出來了,而且已經報到軍械部,上面想用我們科京同志的岳父、尊敬的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最新式的牽引車,命名為「伏羅希洛夫戰士」型。」

    林俊這邊說,眼睛卻是看著那邊的科京。從他有些驚奇的表情看,科京還不知道這款牽引車會用他岳父的名字命名。

    雖然歷史就就是這樣,但車輛型號命名是上面的事,和設計局和生產單位沒什麼關係。但這次倒真是哈爾科夫方面向上面這樣要求的,當然是林俊出的主意。

    「既然本來就會這樣,那還不如賣個面子給伏羅希洛夫。」這是林俊當時得知這款新式牽引車時的想法。對於林俊的提議,哈爾科夫方面的同志當然是舉雙手贊成:誰都知道競爭對手科京和伏羅希洛夫元帥的關係,這樣至少那位元帥同志會對哈爾科夫方面「寬容」些。

    「科京同志,新式重型坦克的研製情況怎麼樣了?這是斯大林同志非常關心的。」林俊把斯大林「抬」了出來,因為他知道科京在去年已經有兩個保守的設計被「槍斃」,而現在的最新設計還停留在紙面上,估計要到列寧格勒才能出產品了。

    果然,聽到林俊問起坦克的設計情況,科京顯得有些尷尬。

    「安德烈同志,說實話,新式重型坦克的研製遇到了很多困難,短時間內還無法拿出樣車,現在還停留在圖紙的階段。」

    「斯大林同志也知道重型坦克的研製困難重重,所以科京同志不要著急。不知道現在最大的困難在什麼地方?」林俊也知道這重型坦克的出世沒這麼容易。

    「我們已經完成了總體設計,但按1935年底的設計指標,我們根本就沒有能用的大口徑坦克炮,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l11(model36)76.2mm加農炮,但它根本不符合設計指標的要求。當時的設計指標是要求新式重型坦克裝備85毫米或100毫米的坦克炮,但火炮研製單位根本就沒有,而且那邊的同志一時也無法研製出符合要求的大口徑坦克炮。」

    和哈爾科夫的科什金一樣,科京也是苦水一大桶,甚至比科什金還要多,因為科京從他岳父那已經知道,這設計指標的制定最大的原因就是眼前這個安德烈的建議。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沒有合適的發動機,現在能用的發動機不是動力不足就是可靠性太差,根本無法滿足設計要求。」

    聽了科京的話,林俊知道是自己的一些原因造成了某些設計指標過於超前,要知道就連l11(model36)76.2mm加農炮原來在1941年都是「無敵」的,更不用說設計目標裡的85毫米和100毫米坦克炮。在哈爾科夫時林俊已經有了將新式坦克的坦克炮設計指標稍微降低一些的想法,要是新式坦克因為坦克炮的問題而「難產」,那自己的責任就大了。

    而這邊的科京還有一個他自己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發動機。因為後來他設計的kv-1重型坦克用的是哈爾科夫方面設計的b-2柴油機改進型,而現在b-2還在最後定型階段,科京根本就無從所知,也難怪他發愁。

    「具我所知,哈爾科夫方面正在設計一種新式的柴油機,已經快定型,可靠性非常好,功率達到了368千瓦(500馬力)/1800r/min,而具那邊同志的介紹,它的改進餘地非常大,只需要稍作改進,設計出600馬力左右的重型坦克用柴油機應該沒有問題。」林俊知道,kv-1原來用的就是裝備t34-76坦克的b2-34柴油機的改進型b2-k,功率達到了441千瓦(600馬力)/2000r/min,而且兩者的區別不大。

    「那太好了,這樣就可以解決新式坦克研製最大的問題,其實我的原有設計裡只要500馬力的穩定動力輸出就夠了,能有600馬力那是更好,可以大大加強新式坦克的機動性。」聽到林俊的介紹,科京欣喜若狂,他已經快被這發動機的問題給折磨瘋了。要知道坦克炮還能從海軍和高炮部隊方面得到技術支持,但這發動機可不是一兩年功夫就能設計出來的。

    「呵呵,但這也急不得,這需要哈爾科夫方面最後定型了才可以在各廠大規模投產,估計再過幾個月就能有結果。」

    林俊是在給科京「提個醒」:要是現在你就去那「插」一腿,到最後很有可能誰都沒有好的發動機用。

    科京是個聰明人,當然明白林俊的意思。能有現成的發動機那是最好,10秒鐘前他倒是有通過岳父去取得這款發動機生產技術的想法,但聽這麼一說,還是等一段時間的好。「安德烈同志不是說再過幾個月就可以定型,到時候大家都能用現成的,何樂不為呢!」他想。

    「當然要等哈爾科夫方面的同志拿出最終的定型設計後才能進行改進,這裡就要麻煩安德烈同志銜接一下了,呵呵。」

    「這個沒問題,我會和斯大林同志和上級單位匯報的,科京同志儘管放心。」

    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心,林俊頓了一下,「科京同志,對於坦克我是個外行,有個問題能不能向你請教一下?」

    「安德烈同志這麼客氣幹嘛,你儘管問,我知道的一定不會藏著當寶。」

    科京滿口答應,「別人連發動機的問題都幫自己大包大攬了,還有什麼事不能說的。」

    「是這樣,我想和斯大林同志反應一下,現在我們不是沒有設計指標要求的大口徑坦克炮嗎,而目前有一種長身管的76.2毫米坦克用加農炮正在設計中,估計最晚到今年中旬就能定型,而威力會比l11型大得多。要是在坦克設計完畢前還沒有合適的武器,在火炮研製部門設計大口徑的坦克炮的同時,我們能不能先在新式的重型坦克上安裝長身管的76.2毫米坦克炮。但是如果以後口徑和威力更大的坦克炮生產出來後,我們是否能快速的轉產裝備大口徑坦克炮的重型坦克,這在技術上是否行得通?而且工廠的轉型生產難度是否很大?」

    「安德烈同志,你的想法我們也考慮過。這在技術上問題倒不是很大,如果以後是安裝85毫米的坦克炮,我只要在新式坦克的設計上留有餘地就可以,到時候坦克軍一級的維修廠就可以進行坦克炮的換裝和輔助設施的改進。如果是100毫米的新式火炮,那就需要重新設計炮塔部分,但這也不是問題,我可以在再設計一個全新的炮塔作為技術儲備。從實際生產來說問題也不大,當然會有一些問題,但和能夠得到的成果來比較,坦克生產廠的困難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聽到林俊的這個「問題」後,科京也是心中有底:這位「高指標」的「製造者」一定發現目前的現實情況下,一時間是根本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設計指標是克里姆林宮直接制定的,我們設計師和生產廠根本無權修改。」

    「我去和克里姆林宮說說,不知道能不能修改一下。總不能出現車等炮的情況。」這是林俊一周內第二次說這話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