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一百零七章 徒勞無功的奔波2 文 / 血蝠

    第一百零七章徒勞無功的奔波2

    林俊的「到後面轉轉」也就是兩步就到,db-3的機艙過道十分狹小,林俊差不多一轉身就是駕駛艙——由於駕駛艙稍高於前部的領航員、機電員艙,人要爬著才能抵達飛機後部機槍射手所在的位置。

    最初生產的db-3自衛火力相對較弱,只有三挺分別裝在機頭錐、機背炮塔和機腹的wk⑴c7.62mm航空機槍(也就是我們熟知的shkas式7.62mm航空機槍)。由蘇聯設計師斯彼達萊和柯馬立茨基於1932年由設計wk⑴c機槍是是世界上第一挺高射速航空機槍,理論射速高達為1800發/min,雖然它能在短時間內射出鋪天蓋地一般的子彈,但wk⑴c機槍口徑小,威力小,結構複雜,db-3的自衛火力還是偏弱的。

    現在後艙只有後機槍手射手符拉基米爾在,他正坐在機背炮塔的小吊籃裡密切注視著空中的情況。db-3在後機身的機腹部也有一挺wk⑴c機槍,如果在遭遇敵機攔截時,在前邊艙室的機電員就要跑到這來幫忙,而領航員就操縱機頭的那挺機槍。

    對於老式的轟炸機林俊一直都有種特別的感情,感覺這裡面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一旦出現敵情,需要所有人的配合才能解決問題。習慣了獨來獨往的戰鬥機,這db-3對林俊還是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的。

    「您好,安德烈同志。」一看林俊從那條窄窄的過道裡「爬」了過來,炮塔裡的符拉基米爾連忙打招呼。

    「閒得慌,跑到你這來看看。整架飛機上就你這最清閒,連個聊天的人也沒。」

    db-3轟炸機其它戰位邊上都還有別的機組人員,就這機背炮手基本上就是一個人呆著。

    「這趟任務辛苦了。」林俊知道一個人在後面呆上10來個小時絕對不好受,還不能睡覺。要時刻注意空中地情況,雖然目前選擇的航線不會出什麼問題,但任何東西沒百分之一百安全的保證——目前張家口、大同一線已落入日軍之手,地面的日軍正在向烏蘭察布、包頭方向進軍。這次選擇的航線雖然已經往西邊進行了一個大的弧度偏移,從包頭的西邊繞過,離日軍可能在張家口修建的野戰機場有接近400公里地距離,但誰也不能保證會不會碰到日軍的飛機。

    「為蘇聯服務。」

    雖然加入援華航空隊已經有段時間,單個和這位有些傳奇式的指揮官說話還是第一次。符拉基米爾愣是憋出這麼一句任何時候都適合的話。

    「來,讓我看會。」

    符拉基米爾讓到一邊,林俊鑽進那個小小的機槍塔,這是才發現這位炮手是個小個子,身高只到自己的肩膀。這小小的玻璃機槍塔被一挺wk⑴c旋轉式機槍機槍佔了差不多一半的空間,林俊站到裡面實在是太擠,這符拉基米爾一米六多點地身高在裡面剛好。

    「符拉基米爾,你這可是個看風景的好地方。除了領航員那,你這裡絕對是景色最好的,就是太冷了些。」

    自己在那實在有些不舒服,過了一會癮就把位置還給符拉基米爾。雖然現在機槍朝後,而且連接處用防水帆布做了密封。但還是感覺有倒灌回來的冷風,在裡面呆時間長了也難受。

    「不打擾你了。」

    林俊反身回前機艙。

    沒去打擾機長和副駕駛,直接回到自己的位置,這會費科奇諾夫和張志強正在聊莫斯科地風景。費科奇諾夫是在專心聊天。而那個張志強雖然也聊得高興,但還沒忘看幾眼地面的地標。

    一看林俊回到前艙,兩人暫時結束了莫斯科景色的話題。

    「安德烈將軍,再過一會就到鄭縣(就是現在的鄭州)上空。」張志強說。

    「還真快,一個沒注意都快起飛兩個小時了。從城市上空過嗎?」

    「是地,再有10分鐘就能看到鄭縣。」

    果然,就在10分鐘後林俊透過機頭巨大的玻璃窗看到了鄭州,只不過1937年鄭縣的城市規模和林俊記憶裡的鄭州差的實在太大。要不是張志強告訴自己這就是鄭州,他還不敢認。

    張志強對照了儀表盤和手中的航空圖後,打開了機內通話器:「維拉約夫中尉,現在請通知僚機,往東偏轉航向10度,直飛榆林。」

    鄭州是今天航程裡的第一個航向校正點,在張志強的導航下,將近600公里地第一航段沒有出現一點航向偏差。雖然這是在白天。但林俊還是能從這位國民黨航空委員會專管領航訓練的主管一絲不苟、卓有成效的工作看出他是員幹將。

    從林俊目前的位置不用通話器就能聽到後上方維拉約夫中尉發出的指令,感覺飛機正在調整航向。透過側面的小舷窗看到左後側的那架db-3一直就在自己這架飛機身後左側200米處。

    這次調整航向後將直飛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交界處的榆林,在榆林上空再往東調整航線後再以包頭為地標直飛烏蘭巴托,、過了包頭到烏蘭巴托這差不多1100公里地路程就要靠儀表和飛行員地經驗了。

    鄭州和榆林差不多有500公里的空中直線距離,這db-3轟炸機雖然體積不大,內部空間也過於狹小,但相比後世那些先進地遠程戰鬥機還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機上有廁所,當然是便攜式的。db-3擁有10多個小時的超長續航時間,沒個便攜式廁所那還得了。林俊上完廁所和費科奇諾夫開玩笑說:這是飛機設計師同志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設計!

    在榆林上空再次調整航向後,映入視野的就是一望無際的毛烏素沙漠。過了榆林就意味著航程已到一半,應該說前半段航程是一切順利,從機長維拉約夫中尉那裡得到的消息,後面的那架db-3也是一切正常,除了大家感覺有些腰背不適。

    費科奇諾夫拿出了隨時行李裡的麵包、火腿肉和早已經冷了的咖啡發給大家。飛行已超過4個小時,到了午餐時間。

    簡單的應付了一下自己的肚子,飛機已經穿過沙漠區域。

    「安德烈將軍,前面就快到伊克昭盟(就是現在的鄂爾多斯市),再過去就是包頭。」張志強向林俊介紹情況。

    正在這是機內閃起了紅色的警告燈,聽到機長維拉約夫中尉的叫喊聲:「發現不明飛機,3點鐘方向,高度3000,距離5公里,所有人員各就各位!」

    林俊扔下還拿在手裡的保溫杯,以最快的速度爬過通道趕到後艙——他現在的任務是操縱機腹機槍。就在林俊扔下保溫杯的那一刻,費科奇諾夫已經和張志強以最快的速度調換了位置,熟練的操縱機頭的wk⑴c機槍開始搜索目標。

    林俊快速給自己繫上保險繩扣環,戴上防風鏡,接通飛行帽裡的機內通話器,再打開機腹機槍射擊艙口。沒有冒冒失失就趴在射擊位置上,而是通過機身右側的舷窗觀察了一下來機方向。

    應該是一架單引擎單翼飛機,速度很快。林俊的眼神非常好,他感覺這架單引擎單翼飛機好像沒有起落架!

    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林俊就做出了判斷:這不是自己人的飛機!能以這個速度高速接近的飛機目前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種,因為從速度判斷,那架飛機都快接近500公里的時速,感覺比自己的伊16三型都可能快些,不會是日本人或國民黨空軍的戰鬥機,那只有梅賽斯密特109、噴火和日本的一種最新式的高速偵察機才有這樣的速度。梅賽斯密特109和噴火不可能出現在這一地區,那只能是日本的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

    耳機裡傳來各戰位的通報聲,「全體注意,我是安德烈,來機應該是日軍最新式的高速偵察機。機長保持航向,還是巡航速度,不要浪費燃油。日軍飛機只有一挺後座機槍,它速度最快能達到500公里,跑是跑不掉的。通知僚機,雙機靠近至100米距離,要是它喜歡跟著就保持監視,要是它敢接近就狠狠打!」

    「明白,安德烈同志!」耳機裡傳來機長維拉約夫中尉的回答。

    機長位置的維拉約夫原來還想憑借自己這架db-3超過400公里的最大速度甩掉那架不明飛機,但現在還是按照安德烈同志的話做合適。

    通知了僚機,僚機緩慢加速靠了過來,這樣兩架轟炸機就形成了交叉的自衛火力。

    維拉約夫閃過一個疑問:「安德烈同志是怎麼知道日軍的這種新式飛機的?」但機長的念頭也只是一閃而過,因為在他看來安德烈同志是無所不能的。

    這架日機最有可能是從日軍新近佔領的張家口或者大同飛來的,而這種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是日本陸軍在1935年提出發展比敵人戰鬥機速度更快的偵察機的產物,用於單獨入侵對方縱深收集情報,1937年被日本陸軍採用,並立即投入中國戰場,當時國民黨空軍不具備攔截這種高速飛機的有效武器,只有伊16勉強可以截擊,因此97式基本可以在二戰初期的中國戰場上來去自如——正應為這個原因林俊的腦子裡有這個型號日機的映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