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章 紅海軍司令員的邀請 文 / 血蝠

    第一百六十章紅海軍司令員的邀請

    1938年5月1日夜,柏林第三帝國空軍司令部。

    體型魁梧的帝國空軍總司令赫爾曼-戈林接到了一份來自駐莫斯科使館的絕密電文,正仔細分析著手中的電報內容。

    今天在莫斯科的閱兵式出現了蘇維埃俄國的最新式戰鬥機,這點立刻引起各國駐蘇聯外交官的高度關注,「好奇」的各國武官和新聞記者很快就得到了一份內容相同的官方文件。在3個小時之內,差不多的情況介紹已經出現在各主要強國決策者的辦公桌上。

    「俄國人速度挺快。」戈林不以為意,一年半之前在西班牙俄國人就已經見識了梅賽斯密特109的厲害,要是到現在他們都還沒有反應那才奇怪,只不過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俄國人新式飛機的性能參數,但要從一貫做事謹慎而保密功夫一流的俄國人那裡探知這類機密,基本就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們將新式戰鬥機派到西班牙與自己禿鷹們交手——這才是戈林煩惱的地方。

    戈林的煩惱同時在巴黎、倫敦、意大利、東京和華盛頓不同的辦公室裡上演:蘇維埃俄國會將自己的新式武器拿出來展示,但也就是僅此而已。除了那份千篇一律的官方通告,想再瞭解點根本不可能。

    法國這時莫拉納-索尼埃ms.406戰鬥機和德瓦蒂納d.520戰鬥機已經進入定型前最後的研製階段,英國的「噴火」和「颶風」更是已經裝備部隊,意大利的mc.200也處於最後攻堅階段,紅場上空的新式戰鬥機引起的反應還不至於讓他們歇斯底里。同戈林的「有限度警惕」相比,倒是日本和美國因為本國地新式戰鬥機研製還處於起步階段,對於莫斯科的動作更加關注,嚴令駐莫斯科的外交人員不惜一切代價獲得更多的信息。

    如果資本主義國家的領導人知道拉格3的真實性能。那這段時間是別想再睡個好覺,但除非與蘇聯航空兵交手,他們別想知道一丁半點。

    宴會後的「試槍大會」還是選擇了總參軍事學院靶場,為了保密,幾十輛轎車都是分批前往,林俊還為此同亞歷山大開玩笑:「沒想到在莫斯科我們都成了地老鼠。」

    就是因為是在莫斯科,而今天又是五一節,不然根本不需要搞的如此神秘。

    同前幾天一樣。只要親手用ak47射擊地人都會愛上它,無論那些高級軍官出於何軍種,「優秀的單兵武器」是唯一的評價。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展示,給伊熱夫斯克的試制生產指標變成了正式量產命令:要求在今年11月之前提供部隊5萬支基本型和2萬支折疊托型,付出的代價是減產相同數量的莫辛-納干步槍和追加供給的部分原材料。

    令人驚奇地是,斯大林竟然還讓圖拉的軍工廠弄了一批試制的手榴彈過來,無柄和有柄的幾種都是林俊的設計。領導人們當然不用親身感受投擲手榴彈地滋味,但還是讓技術員詳細解說了新式手榴彈的種種好處。一群人還躲在掩體裡觀看了投彈演示。

    其結果不言而喻,同突擊步槍一樣試制一批提供部隊試用。有些人還對木柄手榴彈的安全可靠性抱有保留意見,但在林俊親自跑到投彈壕扔了幾個以後就都很自覺的閉上了嘴。

    生產兩枚rgd-33地工時和原料就能生產五枚新式木柄手榴彈,而無柄手榴彈的工時和原料消耗也比rgd-33節約,而且殺傷力一點也不遜色。還能部分使用現有設備。現在要做的不過是提供給部隊試用,如果部隊實際使用合適,剩下的就是整個手榴彈軍工體系的緩慢轉型,不至於出現生產混亂。

    「安德烈。我看給你授予軍級工程師的軍銜才合適。」亞歷山大開林俊的玩笑。

    「你也不是名不副實,說我?!」

    亞歷山大的軍銜還是紅軍陸軍軍銜,照理他地軍銜應該是政工銜,這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一個「指揮員」管著一群「政委」。

    很不幸,斯大林聽到了兩人的談話:「亞歷山大,關於你的軍銜問題我很快就要找你,所有同志都覺得你成為軍隊政工人員比較合適。」

    亞歷山大早已經習慣了現在這套軍服,一聽斯大林的話。知道這是保不住了。

    「軍級政委比較合你現在的身份。」

    「謝謝同志們的信任。」亞歷山大有些無奈。

    按照他現在職位,就是給他相同於元帥的「工農紅軍總政委」銜也不過分,再說現在這個職銜一直空著,只是亞歷山大的資歷還不夠,連提幾級有些不妥。

    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對於安德烈同志地嘉獎也因為今天發生地事要有所改變,一幫子人返回克里姆林宮後,加裡寧為林俊頒發第四枚「列寧」勳章,表彰其為蘇維埃軍備生產做出的貢獻。原來斯大林還想提升林俊地軍銜。但林俊以自己還是過於年輕婉言拒絕。

    「加裡寧同志。那些裝備我也就是弄了個設計圖紙與構思,具體的操作還是工廠同志的功勞。」

    自己得了實惠也不能忘了真正幹活的人。自己多一枚或是少一枚勳章沒什麼不同,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蘇維埃勳章第一專業戶。但對於那些在基層踏踏實實工作的同志來說,嘉獎和勳章完全不是自己授勳時的感受:也許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對基層勞動者最重要的勞動成果肯定,自己絕不能一個人獨佔所有功勞。

    「我們會去做詳細調查,有功人員都會獲得應有的嘉獎。」

    加裡寧原來都準備好了「紅旗勳章」——閱兵口號導演者的嘉獎。現在都拿出來了就沒有放回去的道理,而且嘉獎的內容完全是兩回事。

    就這樣,林俊胸口又佩戴上第四枚「紅旗勳章。」林俊記得歷史上獲得「列寧勳章」最多的應該是伏羅希諾夫和布瓊尼(那個沽名釣譽的勃氏除外),各獲得八枚,而獲得紅旗勳章最多的人中也應該有著名的「騎兵第一集團軍三元帥」(騎兵第一集團軍為1918-1920年俄國國內戰爭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的蘇軍騎兵戰役集團,三元帥中另一個就是現在還不是元帥的鐵木辛哥。)中的這兩位,各獲得6枚。而按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林俊真不好估計自己將會獲得多少枚「列寧」、「紅旗」勳章。

    林俊找到奧爾諾夫,以前他一直在有意迴避紅海軍的建設情況,但現在航母建成在即,他必須要去關心一下艦載機的研製情況。

    「雅剋夫列夫已經給出了一個基於新式陸基戰鬥機的設計,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圖波列夫同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波利卡爾波夫同志合作設計了一款艦載俯衝轟炸機和一款艦載魚類機,估計很快就可以試飛。」

    「我已經有段時間沒有碰到波利卡爾波夫同志,他現在還在中央設計院嗎?」

    自從這位老資格的戰鬥機設計師「激流勇退」後,林俊還沒有見過他。

    「現在在支援圖波列夫同志,估計過段時間才會回中央設計局。我前端時間碰到過他,目前他和他的設計集團正在主攻新式遠程重型轟炸機的課題。」

    「戰鬥機之王」改行設計重型轟炸機,就像設計師本人去年說的那樣是大轉方向,「過段時間要去看看,蘇維埃需要重型轟炸機。「林俊想。

    蘇聯在近些年的威脅基本來自於陸地,歷史告訴林俊將會遇到戰爭將是短兵相接的那種,反映到航空裝備上就是近距離支援第一。德國也有相同的毛病,希特勒是俯衝轟炸機第一,但到了以後本土被炸得亂七八糟時就會後悔,但東線他的飛機還是基本管用的,至少在戰場上。

    蘇聯戰略縱深巨大,德國人的飛機對付不了烏拉爾工業去的目標,而紅軍的航空兵第一要務卻是支援戰役行動——歷史上雖然知道戰略轟炸機的重要,但不是蘇維埃最急需的裝備。

    但現在不一樣了,林俊將眼光方的不只局限於眼前的威脅,如果設計師們能夠解決限制蘇聯戰略轟炸機發展的多項技術瓶頸,適量建設一隻具有戰略打擊能力的轟炸機部隊是應該的。但製造那樣的大傢伙會遇到的困難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麻煩,林俊也沒指望短期內能解決這些問題。

    「什麼時候有空去看看航母和新式戰列艦,現在規模已經很壯觀。」

    「一定去,但到時候要您陪同,不然有可能我連廠區都進不去。」

    「開玩笑!還有什麼地方是安德烈同志去不了的,哈哈。」

    既然紅海軍司令都已經發出邀請,林俊也沒什麼需要迴避的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