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章 集團軍 文 / 血蝠

    第一百七十章集團軍

    「重新組建集團軍?」

    「是的,斯大林同志,組建適合現代戰爭條件下作戰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結合各兵種的力量組成一支專用於戰役級別任務的新式軍團,而且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在國內戰爭和與外國干涉軍作戰時期,蘇維埃就組建過16個步兵集團軍和兩個騎兵集團軍(都在20年代撤銷番號。),而具林俊所知的情況,在偉大衛國戰爭時期,蘇聯共組建了68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我們一般稱為野戰集團軍),番號一直從第三排到了七十,而且所有部隊都參加過嚴酷的實戰。

    二戰中蘇聯不僅組建了68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還組建了11個近衛集團軍(番號第一至第十一,這裡面有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改編的集團軍,也有全新組建的近衛集團軍。)、18個空軍集團軍(番號第一至十八)、6個坦克集團軍(番號第一至第六,全部在戰爭中因功獲得「近衛」稱號。)、5個突擊集團軍(番號第一至第五)和6個防空集團軍(列寧格勒、巴庫、莫斯科、濱海、阿穆爾河沿岸和後貝爾加防空集團軍。)

    二戰時期投入戰場的各式集團軍番號就有114個,估計是世界歷史上最多的,而事實證明,就是這一百一十四支集團軍給了蘇維埃無與倫比的強大戰鬥力。

    「組建集團軍是部隊戰鬥力的倍增器,斯大林同志,這樣我們就能在目前有限的技術裝備條件下最大的發揮部隊的戰鬥力。我們要面對的戰爭已經不是靠單一軍種就能取得勝利的形式,我們一貫提倡地是諸兵種合成式的進攻作戰,最近的幾次軍事行動都告訴我們在實際作戰中需要多兵種密切配合,而這次邊境的視察我與德邊科同志都有相同的觀點:必須是能夠勝任大型戰役的戰役集團才可能突破芬軍的防線,組建新式集團軍勢在必行。」

    林俊的話無疑是對地。如果未來強大的方面軍是個能夠橫掃戰場的大掃把,那一支配合熟練的集團軍就是一把尖刀,關鍵時刻十萬人數的集團軍也能獨擋一面。

    斯大林要擴軍,林俊要是不在某種程度上配合一下也說不過去,一點不給老爺子面子的事他還吃不消做,而且紅軍也是需要適量的擴軍。

    「斯大林同志,將在1940中旬前新組建的機械化軍數量先定為10個,每個機械化軍新式坦克數量限定在三至四百輛。直接編入新組建地集團軍內,而其它新式坦克換裝到現有坦克軍與坦克師內。將一線不滿員的部隊編為滿員師,三個7000人的縮編師戰鬥力還不如兩個一萬人的滿員師,形成拳頭一般的有力重拳。」

    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就有新組建地9個機械化軍,林俊現在這個計劃如果斯大林能夠接受,相比實際的工業能力還是不算太離譜。

    「飛機製造方面立刻將現有伊15和伊16的生產線全面轉產新式戰鬥機,轟炸機與攻擊機生產線開始壓縮現有機型生產,節約貯備原料預留給即將投入生產的新式機型。」

    斯大林一直關心新式飛機地研製情況。但林俊這個主管人更清楚,也得斯大林的信任。

    「安德烈,新式轟炸機與攻擊機研製進度跟的上換裝要求嗎?」

    「跟得上,設計師與工人同志都是好樣的。」林俊又從自己的公文包裡拿出個厚厚的講義夾交給斯大林:「這是目前所有已經投入實際生產的新式戰鬥機生產狀況與研製階段飛機研究進度的報告。」

    「斯大林同志,我們現在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地軍用機機群。這還是前幾年我們在相對簡陋的條件下生產的數量。按照目前的生產擴張情況,不做大得調整,不包括其它機型,新式戰鬥機到40年中旬我們就將擁有六千至八千架。結合原有型號我們還是世界第一航空大國,而且戰鬥力不是現在能夠相比的。如果適量擴大生產,新式戰鬥機換裝數量甚至可以達到一萬架。」

    林俊這是給斯大林畫個的「大畫餅」,一個蘇聯能夠承受的畫餅。

    一萬架新式戰鬥機是什麼概念?——歷史上德軍進攻蘇聯時放在東線的飛機還只有3000多架,現在質量優勢已經不是德軍地專利,有林俊在,那種一天就被報銷一線百分之七十空軍力量地事情也不會發生。

    「斯大林同志,這就是我們航空與坦克工業目前能承受的極限。如果再擴大生產勢必會引起國家經濟體系地巨大變動,在目前的情況下還不適合。」

    不說航空工業,光坦克生產需要的鋼材一項,如果坦克工業無限量的需求,那其他工業部門勢將受到重大衝擊,斯大林應該能夠明白這點。

    「安德烈,你的建議很好,但重新組建集團軍需要中央政治局同國防委員會開會後決定。到時候你做旁聽發言。」

    林俊心中呼出一大口氣。「大躍進」又被他的一張嘴皮子擋住了一半,但也意味著自己將來的日子不會好過——斯大林的語氣很明確:既然是你提出來的。那這組建新式集團軍的工作就有你的份。

    斯大林默認了林俊的「擴軍」計劃,而這個計劃誰都看得出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數量擴軍」,而是「質量擴軍」。今年將要徵召的新兵並不會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在增加部隊的戰鬥力上。像集團軍就是各兵種部隊的組合,而不是像農業文明戰爭時期那樣臨時徵召個幾十萬農民當兵充數。

    蘇維埃的工農業建設正在關鍵時期,如果大規模徵召士兵必然會導致一定程度的勞動力不足。現在不是林俊記憶裡的衛國戰爭時期,那時後方的人能一個人當幾個用,一切都是為了前線;現在嚴格說來還是和平時期,還是循序漸進的轉變為好。

    「安德烈,我看你很疲勞,要注意身體,年紀輕輕身體出問題可不行。」

    斯大林留他在克里姆林宮吃晚餐,看到手下愛將一臉疲憊,用父親般的語氣發話。

    「我不累行嗎?!那麼多事要我親自去弄。」林俊心裡這麼想但不敢說:一般的領導幹部都是命令下面的人去做具體的事,但林俊就像是辛勤的蜜蜂般到處飛——他不放心呀!自己多數設想與命令都是超越時代的玩樣,如果按照慣用的方式去管理,下面的人很可能走彎路,事事都要自己去看著。

    要是有人告訴林俊會把自己給累死,他一定相信:當個幹部簡單,但要當個認真負責、對得起良心和責任的幹部難之又難!

    為什麼要如此拚命?熟知歷史發展的他要讓蘇維埃盡可能的少受戰爭摧殘、信仰『共產』主義的人民少受傷害——為了這個目的,就是把自己累死也值了。

    「我會注意的,盡量多弄點休息的時間。」

    休息?林俊感覺自己都已經忘了什麼是星期天節假日,因為所有日子都在忙碌,不辦公室裡有看不完的公文,有沒完沒了的視察計劃。給自己休息時間這話不過是應付斯大林的好聽話而已。

    「對了斯大林同志,我有個提議您是否可以聽一下。」

    他想到了設計師同志們的貢獻問題。

    斯大林一聽是提議設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立刻就說:「這提議不錯,既然你們一線軍人已經有了「蘇聯英雄」稱號,其他為蘇維埃勤奮工作的人也應該有機會獲得對等的榮譽。」

    林俊仔細的將自己對於這一稱號的各種設想在餐桌上說給斯大林聽,斯大林後來乾脆找來速記員記下來作為提交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討論的參考。

    因為很多軍職的工程師、技術人員和非一線軍人都不大可能符合授予「蘇聯英雄「的要求,他們將和普通平民一樣被劃入新的榮譽人群範疇裡,當然在實際操作中被授予」蘇聯英雄」同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的人群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主要是看具體情況。

    「兩種榮譽獲得者將獲得相同的待遇,兩種榮譽平級。」斯大林這算是一錘定音,「安德烈,一旦這個提議在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你將是第一個被題名的軍官。」

    被斯大林的話憋得半天說不出話:「斯大林同志,我享有的榮譽已經無可附加,這我不能接受。」

    林俊是正經八百的說這話,但斯大林根本就沒把愛將的「抗議」當回事:「在技術裝備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同志將被授予新的榮譽稱號,你要是能說出一個在這方面超越你的同志來我就收回自己剛才說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