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六章 重炮 文 / 血蝠

    第一百七十六章重炮

    沒有重炮,那你只能指望炸藥!

    進攻要塞築壘地域,如果你沒有足夠數量的重炮,那唯一指望的上的就是工兵的炸藥。德**隊進攻希臘時吃足了這個苦頭,就是因為他們的一線部隊沒有能夠啃得動希臘梅塔克薩斯防線超重型防禦工事的重炮(山地區域,德軍的重炮根本運不上去。),而橫掃波蘭和西歐的斯圖卡在希臘邊境基本使不上勁。

    德國山地步兵採用了包括火焰噴射器到刺刀的一切辦法,硬是靠炸藥和巨大的傷亡突破了希臘人的防線。

    一般國家的概念裡面150毫米級別的傢伙就是重炮,但在二戰的德國和蘇聯,「重炮」這個概念更多的是給203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火炮——體積大重量重,炮彈重威力也「重」!

    二戰中德國人的重炮單個威力絕對達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在戰爭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特別實在一些突破築壘地域的作戰中,但由於德軍重炮有些都達到了「恐龍級別」,這機動性有時實在難以令人滿意,發揮的作用和製造與維護的成本相比並不出色。

    現在蘇維埃就面臨這一道很難逾越的障礙,芬蘭人的「曼納林防線」的工事強度不是希臘人的防線能夠相比的,還好,地形相對有利,而且蘇維埃有足夠數量管用的重炮。

    由於俄羅斯泥濘季節的特殊原因,蘇聯的重炮設計師們特別重視炮兵裝備的機動能力,而且裝備軍區預備隊的重炮並沒有像德國人那樣「恐龍化」,體積和重量還在能夠「理解」的範疇裡。沙俄時期遺留下來的m1915式305毫米榴彈炮已經是其中地重量級「選手」,當然那些列車炮除外,而一般的重炮部隊主力都是以203、210和280毫米口徑的重炮為主。

    前段時間炮兵試驗場做過些加農炮直射鋼筋混凝土地堡的實驗,76.2毫米的加農炮使用穿甲彈在500米距離上能夠擊穿500至600毫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122毫米榴彈炮直射的效果稍好於這個數據(這個和初速有關),而152毫米榴彈炮曲射效果好於直射。

    問題就在面前:芬蘭人防線上的多處據點具估計很多工事地堡地正面鋼筋混凝土厚度超過2米,而很多工事的頂蓋152毫米榴彈炮的炮彈根本啃不動,就是203毫米的重型炮彈也能抵擋一兩發!

    卡累利阿地區的地形適合轟炸機部隊行動,但芬蘭人的工事頂蓋一般都能抵禦一枚250公斤級別的航空炸彈的直接命中(二戰時一般情況下,相同重量炮彈地穿透力和破壞力遠大於航空炸彈,這裡命中速度佔了決定性作用——想直接命中點狀目標,空中力量只能指望俯衝轟炸機低空投彈。而賦予炸彈的速度是無法和大角度曲射落下的大口徑炮彈相比的,雖然炸彈的裝藥量一般都多於等重量地炮彈。而高空轟炸雖然也能達到差不多穿透效果,但命中率可憐的很,全靠運氣,這個問題在性能可靠的制導炸彈出現後才有效解決。)

    如果給122毫米或者152毫米的榴彈炮裝備聚能破甲彈效果如何呢?實驗表明對於芬蘭人地工事基本沒有效果,而這點在向蘇維埃的軍事高層公開聚能破甲彈時林俊已經說明。

    實驗並沒有使用大口徑的聚能破甲彈,因為蘇維埃現在沒有,以後也只會研製122毫米的聚能破甲彈。更大口徑的不再考慮範圍內。用76.2毫米加農炮做了實驗,雖然理論和實際能穿透1.5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實戰中效果還不如一般的爆破彈——直線性小直徑穿孔對於依據地形掩護購置的地堡,常常就是把人家地「門簷」鑿個洞,主體部分根本沒事。而這還需要炮兵冒險抵近炮擊才行。

    大口徑的傢伙都沒轍,林俊的秘密武器rpg-7也就是能對付一些小型的輔助地堡工事,那些裝備了大炮的芬軍超級工事還得靠203毫米以上的傢伙去對付。

    蘇維埃有這樣的大傢伙嗎?有,而且數量不少。但炮兵同志們對於手頭的br-4型1931式203毫米榴彈炮和m1915式305毫米榴彈炮還是不滿意——一個威力「不足」一個重量過大機動不便。

    這個威力「不足」讓林俊有些「暈」,要知道203毫米地炮彈從高空落下可以鑽入深達10米土層才爆炸,就是1米以上厚地鋼筋混凝土結構也能擊穿,但想想那些堅固到「不可思議」的防禦工事也就能明白為什麼「威力不足」。

    對於要塞佈防林俊是個外行中地外行,其實他前世時期絕大多數軍人對於「要塞」都是絕對的外行,「要塞」這個名詞可以說屬於它的時代最後也就是二戰,但在二戰中它們還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其實過段時間林俊就有想法去看看黑海沿岸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那個可以說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比利時的埃本-埃馬爾要塞在1935年竣工後。在當時被列為歐洲最重要的防禦陣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那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瞭解蘇維埃:相比於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堅固程度,埃本-埃馬爾要塞更像個兒童的玩具。從曼施泰因花的力氣和德軍的傷亡就能想像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堅固程度。),在那樣的要塞裡才能明白「要塞」的含義。

    想要攻克它,那就先瞭解它——林俊想讓蘇維埃將來有可能實際參與進攻「曼納林防線」的炮兵指揮官們知道:到底什麼是要塞。

    但現在他沒空,因為重型火炮設計局來了幾位專家,有幾種專用於攻克堅固工事的大口徑火炮設計要他過目。

    來的專家中領頭的是蘇聯著名重型火炮設計師伊利亞-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蘇維埃重型火炮的「教父」。

    伊萬諾夫這次拿來的主打設計可以說完全就是為「曼納林防線」量身定做地——對付防禦堅固的堡壘最好的火炮是大口徑的榴彈炮或臼炮。因為大角度落下炮彈的殺傷力比直射加農炮的效果更好!

    蘇聯原來就有280毫米臼炮。但機動能力不行,這次得到國防委員會的直接指示。要求伊萬諾夫和手下的設計師們在盡量短地時間內設計一種大威力的臼炮。伊萬諾夫憑借豐富的設計經驗和大膽的構思,將現有的br-4型203毫米改進型履帶式榴彈炮炮架和280毫米臼炮炮身結合,成為一種機動能力可以的新式重型臼炮。

    通過伊萬諾夫介紹,林俊得知這種臼炮的機動能力與現有的br-4型相同,用「『共產』國際」或「伏羅希諾夫戰士」履帶式牽引車牽引都可以有效機動,如果沒有這兩種專用牽引車,用現有地大功率農用拖拉機也能湊合,只是這樣牽引效率不高(事實上紅軍常這麼干)。

    現有的280毫米臼炮和一戰時的那些臼炮也有些不同。因為身管長度已經和榴彈炮差不多,炮口初速356米/秒,最大射程只有10650米。發射的混凝土破壞彈重達246公斤,威力驚人,如果是60度的射角近距離發射,能穿透2米地鋼筋混凝土。該炮的水平射界為左右8度,高低射界為0到60度,戰鬥重量預計將超過18噸。在運輸時能夠拆卸成3部分,如果是短距離機動,直接掛上牽引車就可以機動。

    「伊萬諾夫同志,什麼時候能夠有樣炮?」

    速度也是林俊所關心的。

    「如果立刻進行實驗,最晚兩個月就能拿出樣炮。」

    39歲的設計師十分自信。這就是蘇維埃地速度。

    林俊拿出試制命令書,刷刷幾筆就簽署了試制三門樣炮的命令,後面還附帶:如果性能滿足要求,在年底前再生產9門。全部裝備列寧格勒軍區的軍區直屬重炮一師。

    林俊記得蘇聯歷史上就有1939年式280毫米臼炮,現在不過是將時間提前了一年而已,如果預計不錯,這10幾門臼炮將在明年的蘇芬戰爭中發揮不小的作用。

    280毫米臼炮用來對付法國佬的「馬奇諾防線「還嫌威力不足,如果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最堅固的『馬克西姆-高爾基1號『要塞,這280毫米的炮彈簡直就是毛毛雨,但對付芬蘭人地大部分工事應該已經足夠了。

    伊萬諾夫拿來的設計還不止這280毫米臼炮一種,為了有效的對付芬蘭人的工事。國防委員會還要求他實驗更大口徑的榴彈炮和遠射程的大口徑加農炮。

    br-17式210毫米加農炮,採用了和b-4同樣的炮架和履帶,射程預計接近30公里,炮彈將重量達133公斤,炮口初速800米/秒,威力強大。最大牽引速度25-30公里/小時,採用組合式炮管,在必要時能夠將內部炮管拆卸。

    如果這210毫米的傢伙威力「一般「。那br-18式305毫米榴彈炮將是紅軍除列車炮炮兵最具威懾力地武器。炮彈重達330公斤,能在1000米距離以60度角射角擊穿2.5米厚地鋼筋混凝土。估計戰鬥重量將達到35噸,行軍重量將超過50噸,運輸時拆卸成3部分,炮管、炮架上部分和炮架下部分。該炮同樣採用組合式炮管,由於該炮的笨重,所以從行軍狀態轉至戰鬥狀態估計需要將近3小時地時間。

    「放手去試驗,爭取早日試製成功樣炮。」

    紅軍現在需要這些「量身定做」的重炮,雖然不需要太大的數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