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二百二十三章 頂點 文 / 血蝠

    第二百二十三章頂點

    解決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問題,按照林俊計劃的下一個目標就該是波羅的海四國,顯然斯大林已經有些等不及,現在就急於解決波羅的海問題。

    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英法已經宣戰,德國人自顧不暇,東邊的情況根據協議正好下手、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現在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全境正在組織人民會議民主選舉,兩地正式加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只是時間問題。林俊可以放心的離開西部邊界,有亞歷山大和朱可夫在此壓陣,一切都能夠按照計劃好的順利進行。而朱可夫根據克里姆林宮的命令暫時成為「解放進軍代總指揮」,但林俊的「總指揮」頭銜並沒有被去掉,朱可夫就是個協調人,他還沒有重要到能夠命令兩個大軍區司令的地步。

    解放進軍算是基本圓滿的落下帷幕,但有很多問題是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恢復的原有邊境沿線需要動工修築新的防線,把防禦德國入侵的壁壘推移到遠離經濟中心的西部。關於西部壁壘重建計劃林俊早就有建議書遞交給了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給重建計劃提供了部分建議,而德波戰爭的實際情況很好的體現了林俊建議的實際有效性。

    林俊的三架專機在明斯特進行了短暫的停留,在聽取了白俄羅斯方面軍對於「解放進軍」的初步報告之後,乘機返回了莫斯科。

    天生勞碌命的人總是沒得閒,趕往克里姆林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中央政治局和國防委員會的委員們匯報此次進軍的總結和「德波戰爭」裡體現出來的世界新軍事動向。

    「同志們,我認為可以從六個方面來總結在不到一個月內德國速勝、波蘭潰敗地原因:

    第一,德國在總體戰準備、綜合國力、軍事力量上遠遠超過波蘭。

    第二,德國整體作戰能力、戰略指導思想先進,空地配合。穿插、包圍、迂迴地運動,以攻為守戰術運用的恰到好處,軍隊建制、單兵素質明顯優於波軍。德**人能吃苦、守紀、訓練到位,這同德國在近六年來集中發展軍事有很大關係。可以說閃擊戰首開世界戰爭歷的先河,以進攻代替防禦,立體作戰的方式都是全新的。戰爭中的德軍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這將是世界戰爭新的發展方向。

    第三,波蘭不重視國防建設。缺乏有效地防禦力量和新式武器;長久推行綏靖政策,政府長期堅持反蘇親德的外交政策,政治上軟弱無能,對社會缺乏強有力的控制力,沒有強有力的政治領導人,力量渙散,沒有領導核心。

    第四,防禦策略上的失誤導致了波蘭的迅速滅亡。波軍的兵力配置上是明顯失誤的。而且兵力以步兵為主,根本無力對抗德地立體進攻,波蘭戰略思想也已經落伍。在現代機械化部隊作戰的情況下,輕視飛機和坦克聯合作戰的作用。在戰術上,絕大部分兵力採用環形一線平均配置的方式。不放棄一城一池,使遼闊的波蘭平原成為德軍機械化部隊暢通無阻地進攻通道,成為德軍機械化快速突擊機群進行分割包圍作戰的最佳試驗田。在戰爭爆發後不能迅速集中主力阻止德軍在主攻方向上的進攻,沒有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無法起到重點地區築壘地域遲滯敵軍、拖延時間地作用。

    第五,波蘭的政策失誤。在進行防禦時沒有發動群眾,只是單純依靠軍事力量,沒有形成全民作戰的態勢。過分相信英法的諾言,缺乏對德國的戰爭意圖、進攻方向,戰爭進程的瞭解,指揮部戰略部署不當,指揮部遠離一線。無法進行有效的總體指揮。

    第六點,英法背信棄義沒有能夠在西線配合波蘭作戰,從而使德國法西斯能夠專心進攻波蘭。」

    會議室裡所有人都在認真的聽取林俊一氣呵成地六大原因,但林俊還沒說完。

    「波蘭正確的防禦方式應該是重點地域的重點機動防禦,梯次延緩德軍的推進速度,使每一個防禦戰役爭取時間,堅持到西線英法聯軍進攻的那一刻,而不是平均式的兵力部署。這樣至少能讓德軍損失更大些。還能贏得時間。只不過這些都是空話,因為英法靠不住、波蘭政府的腦子都長在屁股上了。換成同志們去指揮波蘭軍隊波蘭也得完蛋。」

    林俊的話引起難得地一陣哄笑,選錯了盟友只能是這個結果。

    「德軍地閃擊戰在波蘭平原得到了很好的演示,在平原有效地新戰術我們也能看出它的缺點,比如在山地地形的情況下此種戰術將受到很大制約。我要引起重視的是,從莫斯科到西部邊界基本是平原地形,少數的起伏地區也不過是緩丘陵,如果德國將來也對我們使用這一戰術,我們該如何去防禦和反攻?」

    在場的所有人都能瞭解閃擊戰的威力,這和圖哈切夫斯基創立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如出一則,遼闊的東歐平原就是最理想的施展空間。

    「我估計德國下一個目標就是西部的低地國家和法國,我們很快將能看到閃電戰的再一次演示。西線現在還是靜坐戰爭的形式,但英德雙方已經在爭奪北海和北大西洋的出入權。鑒於一戰時期德國公海艦隊被英國封鎖在波羅的海的教訓,德國海軍一直把下一次大戰中控制北海和大西洋的海岸線作為最優先考慮的戰略目標。所以德軍有可能會進攻中立國挪威,時間甚至會比進攻法國的時間還要提前一段。」

    「你認為德軍會同時在向北和向西兩條戰線同時開戰?」聽到林俊的話斯大林問。

    「是的,斯大林同志。對於德國來說奪取出海口非常非常重要,希特勒會急於控制丹麥和挪威。而挪威的軍事力量對德國來說不值一提,而可能會援助挪威的英法軍隊只要西線進攻一發動就會撤退,法國人最多頂上兩個月,那時英法聯軍就是自顧不暇,管不了挪威死活。」

    法國是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林俊說的「頂不了兩個月「的殺傷力不小,有些同志的眼神表明他們似乎有些不相信。這也難怪,想想一戰的情形就知道法國佬當時有多難對付。

    「兩個月可能還有些保守了,有可能一個半月內就能解決問題。」

    消滅波蘭花了26天,法國只堅持一個半月不算誇張。斯大林瞭解林俊「如何突破法國防線」的那套理論,同意林俊的意思:「同志們不用急,我們需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準備,就等從德軍進攻法國的戰役中吸收些能量,考慮考慮換成我們該如何面對。」

    老爺子發話了,別人還發表什麼意見?林俊繼續往下說:「當某一天我們同德國正面交手,還很難確定先進攻的一方是誰,這要由具體的世界局勢來決定。但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裡有個頂點理論,認為勝利常常、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一個頂點。這個頂點指的就是作戰強度和作戰限度。由於它的存在,發起進攻的強者到達頂點後便會逐漸由強變弱,防禦的弱者若注意積聚力量將可能逐漸由弱變強。我們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和德國人的閃擊戰有些地方是相同的,儘管有突然性和高速度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衝擊力,但畢竟這個衝擊力有個極限,終究有個頂點。戰爭的最終勝負並不是單單取決於衝擊力,還包括許多其他方面的要素,所以這點也是我們需要做思考的。」

    林俊走到牆上的歐洲地圖邊:「我們有寬大的縱深,而德國在佔領了波蘭後也有。」用指示桿指了指南部歐洲部分,「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很有可能會加入德意集團,更不用說德國必將佔領的法國等地,這樣德國的戰略寬度也將及其寬大。」

    「一個小小的波蘭能夠一鼓作氣拿下,但如果對方的戰略縱深足夠、先期防禦得當,因為閃擊戰靠的是速度,如果不能夠一鼓作氣徹底解決問題,那麼,同志們,後果就嚴重了!這迫使我們要從各方面來綜合考慮將來可能爆發的戰爭,做充分的準備。」

    德國進攻蘇聯,那就是要面對小半個歐亞大陸;蘇聯進攻德國,那就是對付半個歐洲。無論是誰等到要真開打的那一刻,條約就是廢紙,但要考慮其中的將是無比龐大因素,有些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戰略原因。

    為什麼歷史上在柏林戰役時,還有那麼多的紅軍指戰員不顧最後的勝利就在眼前,奮不顧身勇敢向前,根本不考慮自己的生命?而德國在防禦階段為何有些部隊士氣渙散?

    用林俊自己對自己嘮叨的話就是:「媽的!難道一定要等著挨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