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三章 希特勒的憤怒和蔑視 文 / 血蝠

    第二百六十三章希特勒的憤怒和蔑視

    1940年6月15日夜,比利時與法國邊境附近的法國小鎮布呂利—德佩奇,希特勒新的大本營「狼峽」。

    希特勒還在為墨索里尼趁火打劫、不顧自己的意志向法國宣戰發火:去年秋天德國原本非常需要意大利宣戰,但這次意大利顯然是來撿便宜的。

    你說撿便宜就撿便宜吧,至少德國還能指望這個「紙糊的盟友」能給英國地中海艦隊製造些麻煩,但顯然意大利人沒有希特勒指望的那樣堅強——幾天來在意法邊界輸得一塌糊塗,法國人在這邊丟盔棄甲,但收拾收拾進入法國邊境地區的意大利軍隊還綽綽有餘!

    剛打了三天,意大利人就選擇了消極避戰,真的很難讓人搞清楚先宣戰進攻的到底是哪一邊?

    「消極也好,這樣至少能約束墨索里尼對法國的胃口。」

    指揮部裡的凱特爾、約德爾、鮑曼和黑韋爾表示同意。

    這時希特勒的私人副官奧托-京捨走進了會議室:在希特勒召見他人時,必要時能不經過通報就直接進入他的會議室或辦公室的只有京捨和他的管家海因茨-林格。

    「我的元首,請允許我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身材高大、長相英俊的京捨一臉激動:「法國政府在馬德里的代辦同我們駐西班牙大使馮-斯托勒爾取得了聯繫,法國政府要求停戰談判。」

    「我的元首,祝賀您帶領德意志民族取得了最偉大的勝利!」

    會議室裡所有人都向希特勒表示祝賀,這一刻希特勒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之王!

    法國要求停戰的消息閃電般的傳遍了整個大本營,所有人都在相互祝賀,大家都在重複一句相同的話、那是希特勒在得到京捨報告後說出的一句:「我們1918年請求停火地貢比涅森林裡的車廂,如今將成為德國勝利的地方!」

    國防軍司令部立即起草了一份同法國的停戰協定。基本思想是要求法國徹底投降,計劃佔領整個法國,解除法軍武裝,逮捕士兵和軍官,將法軍的全部裝備作為戰利品交給德國。

    希特勒的政治敏感性和超越常人的政治素養不是凱特爾等人能夠比擬的,他看地更遠,而不是單純的軍事勝利——他否決了那份協定。

    在希特勒的直接指示下,凱特爾和約德爾重新起草了一份同法國的停火的條件草案。希特勒做了這樣的意見:英國會設法阻撓法國政府締結停火協定。動員法國繼續作戰。

    如果按照第一個方案,那正好符合了胖子丘吉爾的建議:英法在廣泛的法律聯合地基礎上建立一個英法同盟。所以對德國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英法之間打入一個楔子,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和佔領它全部的國土無法達到這個目的。

    那樣是非常危險的,法國政府有可能拒絕簽訂停火協定,逃往北非殖民地同英國一起將戰爭繼續下去。

    給法國政府個台階下,好讓法國人能承認停火條件。

    這樣做地全部目的只有一個:將法國和它的殖民地引出戰爭——孤立英國。

    給法國政府一塊未佔領區,在法國的南部和東南部。表面上法國人可以自由治理。這不僅可以從地理上和行政上分裂法國,還可以使法國流亡政府難以成立,如果不是不可能地話;並且可以打消在波爾多的政治家們想把政府遷往北非的任何計劃。

    希待勒明白,目前在波爾多控制法國政府的這批人(貝當、魏剛、賴伐爾及其支持者。)是法蘭西所謂民主的敵人,可以期望這些人與他合作。幫助他在歐洲建立納粹新秩序。

    6月18日,希特勒返回德國,抵達慕尼黑,這裡有個胃口太大的盟友需要他去解決。

    希特勒同墨索里尼的會談很快就結束。會談一結束希特勒就送墨索里尼前往火車站,後者動身返回意大利。

    希特勒也沒在慕尼黑多浪費一點時間,當晚起程返回大本營。

    意大利獅子大開口,要求將法國的撒伏伊、尼斯周圍地區、科西嘉島和突尼斯讓給他們,想以此保障意大利在地中海地優勢。

    「力沒出多少,利益倒想要不少!」

    希特勒當然不能同意盟友的要求,會談中成功的挫敗了墨索里尼的銳氣,讓墨索里尼作出合理的讓步。

    6月19日中午。希特勒抵達在布呂利—德佩奇的大本營,他立即想凱特爾下達命令:在貢比涅森林為即將同法國舉行的談判佈置「停火地點」。

    凱特爾的部下很好地貫徹了希特勒地命令——德國工兵正在拆毀還保存著福煦元帥的舊臥車地博物館牆,1918年的停戰條約就是在那個車廂裡簽訂的。

    希特勒將在那裡、那個22年前德國被迫承認投降的同一地點締結新的停火協定,從而公開宣佈1918年的行為無效。

    第二天停火協定起草完畢,希特勒親自為協定口述了前言。

    希特勒的「前言」裡對法國的「勇敢」和「英勇戰鬥」表示了極大的尊敬,這是要讓法國人從心裡上贊同接受德國的條件。

    希特勒還在前言裡解釋了德國同英國作戰的必要性,因此條約針對的不是法國,而是英國。

    睜眼說瞎話?大概這就是政治的藝術之一。

    當晚京捨和林格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兩人都將參加貢比涅森林的談判:管家海因茨-林格(注意。這個管家的角色就像林俊身邊的列昂諾夫,是優秀的軍官。而不是那種英國式的管家。)將被安排在進行談判的車廂入口。而副官奧托-京捨將負責希特勒的個人安全。

    希特勒要京捨到時站在將車廂隔成兩部分的玻璃牆的門旁邊,要所有人從各個方向上都能看到他近兩米高的全身,而京捨也能清楚的看到所有人的一舉一動。

    最核心的命令是:如果法國代表團的成員中有誰膽敢對希特勒舉止失禮,他就立即開槍。

    6月21日下午,陽光暖洋洋地照著壯麗的樹木——榆樹、橡樹、絲柏和松樹,把一片令人神爽的陰影投在通往小小的圓形空地的林蔭道上。

    1918年德國失敗之後在裡面同法國人簽署停火協定的車廂,已經被放置在它1918年11月所在的位置——車站中央的軌道上。

    只不過有一點和18年不同——當年德國代表們的車廂所在的軌道是空著的。

    下午3點15分,希特勒乘著汽車抵達,同行的有戈林、勃勞希契、凱特爾、雷德爾、裡賓特洛甫和赫斯,而胖子戈林手裡還拿著他的陸軍元帥節杖。

    所有人在離空地大約1百多米的阿爾薩斯—洛林的雕像前走下汽車,雕像用德**旗覆蓋著,為的是不讓希特勒看到那把大劍:那是一把1918年獲得勝利的盟國的大劍,插在一隻有氣無力的鷹身上,這鷹代表霍亨佐侖王朝的德意志帝國。

    希特勒瞥了雕像一眼,繼續大踏步地走。

    希特勒的臉嚴肅、莊重而充滿了復仇的神情,一副勝利的征服者、世界的挑戰者的神態。還有傲然的內心快樂,這是因為他目睹命運起了地覆天翻的變化——這種變化又是他親自創造出來的!

    希特勒走到這塊小小的林間空地以後,空地中央升起了他的最高統帥旗。希特勒的注意力這時給一大塊一米高的花崗石碑吸引住了。

    希特勒和戈林讀著碑上的文字:「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在此屈膝投降——被它企圖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擊敗。」

    所有人一片沉靜。

    希特勒的臉上燃燒的是蔑視、憤怒、仇恨、報復和勝利。希特勒沒有用自己的普魯士高筒靴去踩踏那塊紀念碑,這樣的舉動完全沒有必要!雖然希特勒對這現在這個地方極端蔑視,這是對這個地方在目擊德意志帝國受辱以來的22年中所代表的一切的極端蔑視。

    22年前聯軍在這裡對德國做的一切,希特勒將連本帶利的還給他們!今天他是勝利者!

    一支德國工兵的營地就在附近,等談判結束,工兵們將會將所有一切代表屈辱的標誌徹底抹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