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三百一十章 將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文 / 血蝠

    第三百一十章將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由於紅軍總情報部目前實際上已經被亞歷山大控制,因為他這個工農紅軍總政委一手抓著整個蘇聯的情報機構,因而楊-卡爾洛維奇-別爾津上將也就成了紅軍情報部和內務部情報局的實際最高領導者。

    關起門來議事,別爾津這次有另幾項情報需要匯報——斯大林等人已經瞭解那些從柏林發回的信息,林俊還不知道——這只是亞歷山大的認為,林俊也不能說穿:他瞭解希特勒。

    聽完別爾津的匯報,林俊對臉色嚴肅的亞歷山大說:「總政委同志,你現在可是希特勒最優先的消滅目標,可要保護好自己。」

    亞歷山大微笑了一下,他根本不在乎希特勒的威脅:希特勒要求在對蘇聯的戰爭中徹底消滅紅軍中的政工人員,亞歷山大就成了除斯大林之外的「最高目標」。

    這條命令是上個月初希特勒在柏林制定的,當時他召集了第三帝國三軍首腦和重要的陸軍戰地指揮官,定下了這個規定:「由於對俄國的戰爭的實際情況,不戰爭能以騎士的方式進行,這場鬥爭是一場意識形態和種族差別的鬥爭,必須以空前的、殘酷無情的嚴厲方式進行。所有的軍官必須拋棄過時的思想!」

    希特勒知道,用這種辦法進行戰爭的必要性是他手下的很多將軍所不能理解的,但是,希特勒絕對堅持:他的將軍們必須毫無違抗地執行他的命令!蘇維埃俄國的政治委員是跟國家社會主義背道而馳的意識形態的傳播者,因此要消滅紅軍中的政治委員。

    希特勒下令:對於破壞了國際法地德國士兵,軍隊要給予寬恕,因為俄國沒有參加海牙公約,因此它不能根據這個公約而享受任何權利。

    海牙公約,在希特勒的眼裡一文不值,在對西線的作戰中他也沒怎麼尊重那份公約。對蘇聯問題上他根本就沒打算實行什麼人道主義:用德國的大炮為德國的犁爭取土地,東歐的沃土是最好的選擇。在波蘭納粹的人口滅絕計劃已經開始實行,現在要更大規模地用到蘇聯身上,而工農紅軍的政工人員將是第一批目標。

    希特勒為此秘密發佈了所謂《政治委員命令》。德國將領們究竟是應當服從元首要他們犯戰爭罪行的命令呢,還是應當按照他們自己的良知行事?

    有些將領們對這道命令大為憤怒,他們就向他們的總司令勃勞希契提出抗議。但那個沒有骨氣的陸軍元帥答應,他將「反對所發佈的那種形式的命令」。但顯然,勃勞希契無權直接取消這道命令。」

    戰爭還沒開始。德國就為它歷史上最大地一次征服擬定了一個詳盡的計劃:首先,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將劃分成一些所謂帝國專區,原來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將成為一個叫做奧斯特蘭的德國保護國,烏克蘭成為「一個同德國聯盟地獨立國」,盛產石油的高加索將由一個德國「全權代表」統治,3個波羅的海國家和白俄羅斯將構成一個德國保護國,準備直接併入大德意志帝國。

    用「歷史和種族條件」來進行不同的統治,:把在種族上可以同化地波羅的海人德國化。並「把不良分子放逐出境」。在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進行大規模的放逐,而那些被驅逐出境的人將由德國人、最好是由退伍軍人來代替——波羅的海必須成為德國的內海!

    情報的第二部分是對蘇聯平民的「處理計劃」:希特勒認為,對於養活德國人民這項工作,在德國對東方地要求的清單上居於首位。俄國南部領土必須為養活德國人民而服務!

    希特勒認為絕對沒有理由說明德國有義務也用這個富饒地區的產品來養活俄國人民,俄國人今後的年頭將是非常難過的,德國人蓄意策劃要把數以百萬計的俄國人餓死!

    在上個月,管理著第三帝國經濟大權的胖子戈林也做出了計劃。比希特勒的方案要詳細地多:他地東方經濟工作處發出指令,決不可把俄國南部黑土地帶的剩餘糧食運給工業地區地蘇聯人民,反正那裡的工業是要破壞的。這些地區的工人及其家屬就只能等著餓死——或者,如果他們能夠的活,就移居到西伯利亞去,必須把俄國生產的大量糧食運給德國人民!

    工業戰略區如果企圖從黑土地帶輸送剩餘糧食來使那裡的居民免於餓死,那就會使歐洲的供應受到影響,就會削弱德國在戰爭中的持久力。破壞德國和歐洲的抵抗封鎖的力量。

    戈林要求將來的東歐統治機構必須清楚而完全地瞭解這一點:整個東歐只需要為優秀的德國人服務,劣等民族需要從地球上消滅。

    是否有什麼德國人、即使是一個德國人,曾經抗議過這個計劃中的殘酷行動,這個經過深思熟慮的、要把成百萬人餓死的計劃?

    沒有什麼人反對——連一些將領反對《政治委員命令》那樣的事情也沒有發生。

    「這個計劃不僅僅是像希特勒、戈林、希姆萊和羅森堡之流的神志錯亂的瘋子的狂妄、邪惡的空想,德國官員忙著把一些數字加起來,撰寫備忘錄,冷酷計劃對幾百萬人的屠殺。這一次是用餓死的方法來消滅俄羅斯民族,將來還會有更快、更厲害的辦法屠殺幾百上千萬人的計劃!」

    林俊以前一貫認為自己只會對敵人的軍隊產生足夠的仇恨。但這幾年的鬥爭已經讓那個觀念開始發生轉變:戰爭。不是軍事友好訪問團!只將目標放在一定的範圍內顯然不現實,全面戰爭需要消滅的就是對手的一切。不僅僅是軍隊,還有對手意識形態和軍隊的基礎——人口!

    希特勒顯然要將那種極端的思維發揮到極致,那自己需要如何面對呢?

    亞歷山大和別爾津也不是省油的燈,這些強力措施不需要林俊這樣的軍事統帥去費心思——到時那些納粹官員就別想活著了,既然他們想著如何消滅別人,進行種族滅絕,那就要有戰爭失敗後自己也被處理的意識。既然他們認為蘇聯沒有參加《海牙公約》,德國就可以肆意而為,那就該讓德國人明白「不講人道主義」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下午三點,林俊先期離開內務部,回家換身衣服。過會他就要前往克里姆林宮,一場盛大的慶功宴正在等著他。

    克里姆林宮宴會廳,中央政治局常委們都已經抵達,蘇維埃在莫斯科的所有高級將領也基本在——林俊一手策劃的空襲行動對蘇聯戰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讓蘇聯與德國的博弈中佔據了一個很有利的位置。

    「幹得好,安德烈!」斯大林像父親一般輕吻林俊的臉頰,並要林俊坐到自己邊上。

    一番例行的發言後,授勳儀式正式開始,加裡寧親自交給林俊裝有列寧勳章的盒子。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同志一臉笑容,蘇維埃的領導們都站在邊上鼓掌祝賀。

    合影時林俊坐在斯大林的左側,自己另一側是伏羅希諾夫——這張照片也透露出就要組成的最高統帥部的實際排位:林俊的權力將要大於國防人民委員。

    蘇維埃最近的幾次大動作,林俊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紅軍第一元帥」伏羅希諾夫顯然更像後勤部長,這點是全蘇高層都心知肚明的事。伏羅西諾夫和布瓊尼的權威以大不如前,雖然沒有歷史上那樣的失勢,但林俊在紅軍中的威望已經蓋過了兩人。

    從年齡上來說,伏羅希諾夫、布瓊尼和林俊相比是沒有競爭力的,加上林俊一貫對兩位元帥保持著足夠的尊重,從不主動的進行權力上的爭奪,兩位元帥同志也不和林俊過不去。

    既然是大勢所趨,何不順水推舟。

    伏羅希諾夫在和布瓊尼的私下談論中,曾經討論過安德烈同志:擁有無與倫比的戰略洞察力,只要經過足夠的經驗積累,是將來領導蘇聯的最好人選。

    從不想著去爭權奪利不是一名領導人「需要的素質」,但林俊能用人,一個亞歷山大就能保持足夠的權力平衡。對待自己的敵人從不手軟,這是兩位元帥最看重林俊的——想在將來領導一個龐大的國家,在伏羅希諾夫和布瓊尼看來,這是必須要具有的素質。

    林俊從不想把伏羅希諾夫從國防人民委員的位置上趕下來,這點兩位元帥心中有數——如果林俊想這樣幹,他能夠做得到。現在反而是斯大林有點急於讓自己愛將獲得更大權力,這次剛好借德國的威脅對軍隊的指揮權進行重新調配——「國防部長」仍然是伏羅希諾夫,只是真正的決策權林俊在他之上。

    將來,是屬於年輕人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