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三百五十四章 北冰洋的驚濤1 文 / 血蝠

    第三百五十四章北冰洋的驚濤1

    我的整個生命和紅海軍緊密聯繫著,我年輕時做了這個選擇,而且永不後悔!——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

    浩瀚的北冰洋一望無際,南方的盛夏到了這裡只剩下冰冷刺骨的寒風,季節只是趕走了那些淡藍色的浮冰而已。

    洶湧的波濤中一支艦隊正駛出白海海口,航向西北偏西。旗艦艦橋右側的對海瞭望哨上,海軍中士薩拉托夫和上等水兵(相當於陸軍的上等兵,紅海軍軍銜。)安東裹著厚厚的水兵艙面作業服,正全神貫注的注視著海面的情況。

    瞭望員的責任是提防可能出現的冰山,在這個季節隨時會有北冰洋冰原溶化崩裂形成的冰山隨著洋流飄向南方,這是艦隊的大敵之一。有些冰山遠處看上去很小,小到都會被雷達忽略,能見度不好時很容易撞上去,而冰山只是露出一點,水下的體積差不多是水面部分的十倍!

    全艦隊一級戒備,薩拉托夫雖然臉凍得夠嗆,但就是已經快兩個小時的值班也沒讓他感覺一絲疲勞,因為他和全艦隊所有人一樣心情激昂——紅海軍還從來沒有派出過如此規模的龐大艦隊,而且可能面對的對手也是一支強大的艦隊,雙方有可能爆發一場日德蘭海戰後最大規模的海上大戰!

    薩拉托夫所在的這艘戰艦就是光榮的紅海軍旗艦——強大的「蘇聯」號!「紅色烏克蘭」號戰列艦就在左翼兩海里之外,「馬克西姆-高爾基「號、」莫洛托夫」號新式重型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圍繞在兩艘龐大戰艦的四周。

    自從昨天(6月10日)接到紅海軍司令奧爾洛夫海軍元帥的出擊命令後,開戰幾天來一直停泊在阿爾漢格爾斯港的北方艦隊主力起錨駛向摩爾曼斯克。

    「紅色俄羅斯」號、「基洛夫」號航空母艦,「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組成的航母編隊就在自己身後10海里處:北方艦隊戰前就派駐在挪威沿海巡邏的潛艇,昨天凌晨在挪威外海發現德國艦隊正在向科拉半島方向運動,因為雙方地速度差原因潛艇無法對德軍編隊發動攻擊,只得將情況報給艦隊司令部。

    北方艦隊司令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立刻將情況通報給莫斯科最高統帥部。在聽取了德軍艦隊的規模和動向報告後,奧爾洛夫和斯大林是同一個意見——進行一次海上決戰,摧毀德國艦隊!

    斯大林一直將手裡大型水面艦艇實力最強的北方艦隊當作寶貝,所有新式戰列艦和航母都在那,因為北方艦隊的活動海域裡相對安全,基本都在德軍航空兵俯衝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外——但這一仗似乎不得不打:一旦德國艦隊加入對摩爾曼斯克的圍攻,蘇聯很可能失去這個最重要的北方港口,到時候白海出海口就有整個被封鎖的危險!而且斯大林還有另一個擔憂:那就是德軍艦隊對北方航線將會造成地嚴重威脅。

    林俊參加了海軍行動的協商。因為要他進行己方在北部地區空軍力量的評估,這將是一次比較靠近雙方陸上空軍基地的海上會戰,而蘇聯一方不僅僅將只有紅海軍航空兵(包括艦隊航空兵和路基航空兵。)參戰,空軍也將全力保證紅海軍編隊不遭受德國禿鷹們的威脅:這完全是拿紅軍的家底去冒險,但又不得不冒!——在林俊看來這個世界全亂套了:上個月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竟然和剛剛具備戰鬥力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一道,在一艘巡洋艦地護航下從波蘭的格丁尼亞港出發駛向大西洋,企圖破壞英國的海上生命線。

    5月18日德軍開始「萊茵演習行動」,目地是破壞英國的補給線。因為德國海軍另外的主力軍艦: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因機械故障或戰損而不能參加這次行動行動。雷德爾用上了俾斯麥號地姊妹艦提爾皮茨號:它已經完成了海上測試,德國海軍就這樣有了一支一戰後最強大的戰列艦編隊。

    艦隊由剛瑟-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指揮,目標是:盡量襲擾盟軍的船舶以使英軍暫緩派出護航運輸隊,令雙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勢力暫時平均;轉移地中海地英國皇家海軍力量令隆美爾及其部隊由克里特島入侵利比亞的計劃風險減低。

    英國海軍部早已懷疑德軍會突破大西洋,而德軍編隊已經出發的消息也被英國情報機關解密證實。並且瑞典巡洋艦「哥得蘭」號已發現了俾斯麥號的行蹤。

    5月21日,德國艦隊在接近卑爾根的挪威格裡姆斯塔峽灣下錨時被噴火式偵察機發現並拍下了照片——但是英國人並不知道有兩艘戰列艦,因為「提爾皮茨」號這會正在會和的路上!

    在會和之後,德國艦隊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平安無事地穿過挪威海,向格陵蘭方向前進,駛向冰島與格陵蘭之間的丹麥海峽(大西洋入口)。由於艦隊的航線距離北極圈很近,因此英國航空偵察沒有發現德國人。由於德國人地主要目標是運輸隊,呂特晏斯希望能在濃霧的幫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德軍被配備有雷達的英國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發現,當時兩艘英國巡洋艦正在丹麥海峽巡邏。期待德軍的突破。

    雙方艦隻在短暫交火後,英軍巡洋艦自知不是對手,被迫釋放煙霧並退往德軍的射程範圍外,以雷達尾隨德軍。俾斯麥號主炮射擊產生的巨大震動導致桅桿上的凝結冰脫落砸壞其雷達,迫使呂特晏斯命令歐根親王號行駛至艦隊前方,為艦隊提供前方的雷達搜索。該決定在之後使英軍分不清德軍艦隻,因為這三艘德艦各自地輪廓十分相似、差別不大,艦身噴塗地偽裝也一樣——英國人再次犯了個錯誤。他們還以為是一艘戰列艦和兩艘巡洋艦。因為「提爾皮茨」號根本就沒有開火。加上英國情報顯示這會「提爾皮茨」號應該還在海試階段。

    5月24日。星期日,凌晨5時,德軍艦隊準備離開丹麥海峽,「歐根親王」號的雷達探測到在左舷處有2艘未判明艦隻。

    德艦立即做好了戰鬥準備:那是英國攔截艦隊——剛完工地「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也加入了戰艦編隊,由蘭德洛思-霍蘭海軍中將指揮。英國編隊由「胡德」號打頭陣,「威爾士親王」號在後面。巡洋艦編隊在左翼——「胡德」號被視為皇家海軍的驕傲。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巡洋艦,在皇家海軍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霍蘭中將命令己方艦首對準德艦,試圖盡快縮短雙方距離:因為他知道「胡德」號的甲板裝甲很薄弱,如果炮戰中雙方距離超過10000碼,德國的炮彈就很可能會落到己方軍艦的甲板上,反之則會落到垂直裝甲帶上。

    5時49分,霍蘭命令向德軍領頭艦——「歐根親王」號開火,因為淡淡的霧氣中英國人誤將「歐根親王」號當成了「俾斯麥」號。能見度一般。雷達不可靠,三艘德艦反射影像在屏幕上一樣大,理所當然將領頭地那艘當做了最強大的。

    「胡德」號在5時52分主炮搶先開火,「威爾士親王」號隨後也向「歐根親王」號開火。直到打了2輪齊射後霍蘭才發現攻擊的目標是錯誤的——這時英國人才發現後面那兩艘竟然都是戰列艦!而這會雙方編隊距離10.9海里!

    見敵即站——納爾遜式的勇敢讓英國人選擇了繼續交戰!

    5時55分,德國編隊開火還擊。三艦集中火力攻擊「胡德」號。由於英艦的錯誤判斷,所以一開始炮擊時並未命中德艦,德艦就沒有犯這種錯誤——炮彈不斷準確地向英艦射去。儘管雙方火力差別不大,因為英國艦隊已經會和了重巡洋艦「薩福克」號及「諾福克」號。但戰場形勢對呂特晏斯有利——由於英國戰艦艦首正對德艦,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分別只能使用四門和六門前主炮,而德**艦卻能使用全部火力向英國人還擊——光381毫米巨炮就16門。

    俾斯麥號發射的第三輪齊射炮彈命中胡德號中部,造成救生艇甲板產生火災,並迅速蔓延。霍蘭中將此時意識到己方處於不利地位,於是命令左舵二十度,以發揮全部火力。

    6時整,「胡德」號剛完成轉向。俾斯麥號進行第五輪齊射,一發381毫米穿甲彈炮彈呼嘯著貫穿了「胡德』號薄弱的甲板裝甲,引爆了主彈藥庫。在驚天動地地爆炸聲中,英德雙方看到了能讓自己終身難忘的一幕——」胡德「號瞬間折成兩半,迅速沉入海中!

    德艦立刻將炮火指向「威爾士親王「號,它完全招架不住。該艦艦橋遭一發15英吋炮彈擊中,除艦長與一信號兵外所有艦橋人員陣亡。另外各處在短時間內遭4發15英吋炮彈和4發8英吋炮彈擊中,艦體受重創。數門主炮因故障、戰損而無法發射——這還沒完。「提爾皮茨」號因為陣位在「俾斯麥」號身後,比姐妹艦稍後才進行自己的第五輪齊射。兩發381毫米炮彈直接命中目標,「威爾士親王」號輪機艙受創,成了德艦的活靶子。

    在16門381毫米巨炮的第6輪齊射後,「威爾士親王」號開始下沉,德國編隊將炮口對準了全速撤退地英國巡洋艦——落在後面的「薩福克」號挨了一輪齊射就發生彈藥庫爆炸!

    「提爾皮茨」號怎麼會和「俾斯麥」號一同行動?這個已經不用林俊去考慮——它們已經在北海和英國人的主力艦編隊「如期相遇」,5月24日在北海爆發的是一場能載入史冊戰列艦大戰,德軍完勝英國皇家海軍,一血一戰地恥辱——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才各自進行了7次齊射!德國艦隊只有「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挨了一發356毫米穿甲彈和兩發中口徑炮彈,還沒被重創,只是失去了幾個無關緊要的艙室。

    德國戰列艦一貫的精確射擊能力和合理的裝甲防護,讓自己在這次較量中成了一邊倒地勝利者。德國艦隊在出港時。「俾斯麥」號艦長恩斯特-林德曼上校就驕傲地聲稱:「英國海軍,沒有一艘軍艦能和我們匹敵,也沒有任何一艘大型軍艦能夠在我們的炮口下倖免!只要『俾斯麥』號一旦出現在大西洋上,英國的運輸就將中斷,英國人將困死在孤島上!」

    恩斯特-林德曼上校的話在德國人看來成了現實,整個德國在為之狂歡——已經被英國皇家海軍壓了多少年了?!這次算是大大出了口惡氣!納粹地宣傳機器全速運轉起來,希特勒欣喜若狂!

    與此同時,在英國倫敦人們也得知了這個消息:「胡德」號的損失對英國人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它是英國艦隊中最大的一艘戰艦,20年來英國海軍界地一代人都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強的軍艦。如今在第一次參戰中,僅僅幾分鐘便葬身在爆炸和烈火中。而「威爾士親王」號的覆滅宣告了英國海軍在幾年前外交、情報、戰略上的愚蠢——該級別戰列艦是各國新造戰列艦中火力最弱地。

    必須殲滅德國編隊,不然皇家海軍地榮譽將不再!

    英國海軍司令部決定集中最大優勢,圍殲德國編隊,不惜一切代價把它們擊沉!在一千五百海里以南直布羅陀海域的海軍中將詹姆士-薩默維爾地h艦隊接到調令,北上追擊「俾斯麥」號;在中大西洋西北部外幾百海里地戰列艦也奉命撤出護航,向西攔截敵艦;距愛爾蘭海岸約五百海里處的戰列艦「羅德尼」號也撤出護航。奉令截擊……海軍司令部總共集結了包括多達8艘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2艘航空母艦的龐大艦隊——這就是皇家海軍約半數的力量。

    英國皇家海軍發狂了,半個海軍死追著德國編隊不放,但「皇家方舟」號的艦載機再沒有「歷史」上地好運氣,發動的魚雷攻擊沒有一發擊中德艦,能保持全艦隊30節最大航速的德國人很快就拉開了與皇家海軍的距離——英國地戰列艦雖然有著巨炮。但卻沒有德國艦隊的速度。由於英國皇家海軍的瘋狂追擊,德國編隊只得往挪威方向脫離,躲在了特隆赫姆。英國人並沒有放棄幹掉這幾艘德國大型水面戰艦,轟炸機是三天兩頭光顧。但效果是一點沒有!

    還沒高興完的希特勒因為自己最強大的戰列艦編隊窩囊了一周而大發雷霆:誰都明白這三艘戰艦這會要突破皇家海軍的封鎖進入大西洋已經不可能,又正好趕上「巴巴羅薩」行動,就命令海軍司令雷德爾讓艦隊改變戰略意圖——襲擊蘇聯北方港口。

    埃裡希-雷德爾一開始並不同意這個計劃,因為那樣的戰略意義並不大,還過於冒險。但來自英國的情報讓德國海軍元帥改變了決定:因為地丘吉爾可能會組織船隊向蘇聯運輸戰略物資,現在打垮蘇聯是第一要務,躲在挪威的德國艦隊正好可以掐斷這條有可能出現的「北方航線「——存在即是威懾,這樣既能獲得初步的戰役效果。還能依托挪威眾多的港口和峽灣作為基地,那裡還有為數不少的海軍輔助設施和艦船配合戰列艦編隊,正好扼守蘇聯的海上命脈。

    為了支援蘇聯、預防強大的德國戰列艦編隊,英國海軍只能派出足夠地大型艦隻應對,這等於綁住了皇家海軍地手腳——這計劃這會看來變得挺明智。

    對於蘇聯海空軍的威脅,戈林是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艦隊在駐挪威德國空軍地作戰半徑之下,艦隊就是安全的!

    就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在斯大林看來兩艘威力僅次於「蘇聯」級的德國戰列艦不去大西洋裡遨遊。反而跑到冰冷北方和自己找茬——這等於懸在自己頭上的一顆定時炸彈。必須要剿滅它!

    德國人不來紅海軍不可能跑到挪威沿岸「叫陣」,但這次是到自己家門口來了。紅海軍要和德國人來一場北冰洋上的大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