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德國的難題 文 / 血蝠

    第三百七十四章德國的難題

    在明斯克的林俊和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在等待德軍的進攻——自己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在目前並不合適,至少要等到入冬將秋雨過後的大地凍實以後再說。蘇聯的軍隊適應寒冷,那會才是紅軍發動幾個大型戰役的合適實際:現在秋雨都還要兩個月才來,有效的防守是關鍵。

    但這會德軍不僅僅要制定有效的新作戰計劃,兵力和裝備的調派也是個天文數字般的工作,而對於希特勒來說除了軍事問題,還有一件事是他頭疼的!

    德國在蘇聯的間諜網在「肅反」中徹底瓦解,連個小蝦米都沒留下(「肅反」中為數不多的良好後果之一。),但他們在美國有龐大且相對完整的潛伏情報體系:現在讓希特勒頭疼的問題就來自美國,還不是間諜獲得的,因為「紐約時報」上就有!

    美國將向蘇聯實行「租借法案」,提供各種戰略援助,這讓希特勒非常頭疼!

    希特勒對美國的政策從一開始就存在著一個基本的矛盾,雖然他根本瞧不起美國的軍事力量,但在戰爭的頭兩年中,卻仍然盡力使美國不捲入戰爭——使美國不捲入戰爭,是德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的主要任務。

    德國駐華盛頓的大使館用盡一切手段,包括賄賂美國國會議員、試圖「津貼」作家和資助「美國第一委員會」,來支持美國孤立主義者,使美國在戰爭中不參加到德國的敵人方面。希特勒很明白:只要美國由羅斯福總統領導一天,希特勒征服世界、與意大利和日本瓜分地球的狂妄計劃就一天無法實現。

    「早晚要對付美國,要狠狠地對付!」但是一次只能對付一個國家——這是希特勒的戰略到41年入夏前得到成功的秘訣之一。對付美國的時候一定會到來,但只有在打敗英國和蘇聯之後才能這麼做:到那時候,他將在日本和意大利的幫助之下,對付暴發戶美國人。勝利了地軸心國家將輕而易舉地使孤立無援的美國人屈服。

    希特勒盡力想在對美國下手的準備工作就緒之前,保證美國不捲入戰爭;要做到這一點,日本是關鍵所在。

    早在40年初,裡賓特洛甫曾對墨索里尼指出:日本擁有牽制美國的力量,它可以阻止美國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出兵歐洲對德國作戰。

    德國是如何看待美國的呢?:美國只有在認識到他們面對的是堅定不移的決心以後才會後退,美國的人民是不願意犧牲自己地子弟的,因此是反對參戰的。

    對於和日本的關係,希特勒很明白那個東方島國還得靠他:在太平洋地區。日本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已經很難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如果歐洲的德國出現問題,用不著多久日本就將發現它自己已經處在全世界的圍攻之中。所以德國和日本坐地是一條船:德國的失敗也就是日本帝國的理想的告終。

    同英國的一年多較量讓希特勒感覺有點無可奈何,為什麼會這樣?他明白、毫無疑問地:若不是羅斯福總是給丘吉爾打氣,英國早就不會打下去了!

    這「打氣」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還有那些數量巨大的戰略援助,英國人在島上可以說是靠著美國的援助在堅持:德國必須用盡一切辦法阻止美國參加到戰爭中來,並且阻止它過於有效地援助英國!

    在四個月前,希特勒和裡賓特洛夫在同日本外交官地會談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為的就是讓日本放心地向南進攻新加坡,而不必擔心俄國的牽制,為此甚至默認日本可以同蘇聯簽訂一份「互不侵犯條約」。

    希特勒希望迅速打敗蘇維埃俄國——特別是如果日本在東方採取行動的話,就足以說服美國使其相信:跟完全孤立的英國站在一邊、與世界上最強大的聯盟(德意大利、日本。)相對抗,是徒勞無益的。

    希特勒希望日本參戰越早越好。德日兩國地最佳目標當然是在冬季到來之前,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會師——可惜這樣一個令人頭暈目眩的大好前景並沒有能打動日本政府,哈桑湖和諾門汗給了它們足夠的教訓。兩個月的戰爭從表面看德國已經佔領了廣大的蘇聯國土,但戰線目前不過是只推進至39年之前的蘇聯西部邊境附近。蘇聯的軍事力量和國家體系遭受的打擊並不大。

    最重要地是:按照日本人地看法:德國想在今年冬天之前就打垮蘇聯已經是個笑話——以日本的陸戰經驗分析,這已是個不可能完成地任務!這下德國指望「西部利亞會師」已不可能,就指望日本盡早進攻太平洋。

    日本自己也有烤著的栗子取不出來,它堅決不肯為希特勒從俄國的火中取栗:因此對德國來說,在征服蘇聯以前,不讓美國捲入戰爭就成為最為重要的事情。在六月三日之前,希特勒深信德國可以在冬季到來以前把蘇聯征服。

    為了穩住美國,希特勒甚至做了很大的犧牲:很久以來德國海軍一直不滿意希特勒限制他們的活動——不許他們破壞美國對英國的貨運。對抗美國海軍艦隻在大西洋上對德國潛水艇和海面艦隻越來越厲害的敵對行動。

    納粹的海軍將領比心思局限在陸地上的希特勒看問題看得遠:他們幾乎從一開始便看到美國參戰必不可免,併力勸元首對此要早作準備。早在1940年6月法國戰敗以後,雷德爾在戈林的支持下,就立即敦促希特勒奪取法屬西非,更重要的是佔領大西洋上的冰島、亞速爾群島、加那裡群島等島嶼,以防止美國佔領這些島嶼。

    希特勒表示頗有興趣,但是他要先進攻英國和征服俄國,然後再對付已處於絕望境地的暴發戶——美國人。希特勒在40年那會曾經考慮佔領大西洋諸島的問題。其目的在於日後對美國進行戰爭。

    由此可見。對於美國問題,已不是希特勒想不想對美國進行戰爭。而在於選定什麼時候發動戰爭:在41年,希特勒贊成佔領亞速爾群島,以便遠程轟炸機可以從那裡起飛去轟炸美國,可能在秋天就會有這樣的需要。這就是說:在擊潰蘇聯以後就輪到美國了!

    「大西洋戰役」打得難分難解,德國沒有佔上風:美國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的大批物資源源運到英國,「泛美中立巡邏」使德國潛水艇越來越難以進行有效的活動。雷德爾把這些情況都向希特勒一一指出,但是沒有收到多大效果。到41年春,英國的美國貨船得到美**艦護航,一直到冰島。雷德爾請求授權給他不經警告而攻擊美**艦,採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美國在法屬西非獲得立足點。

    在上個月,羅斯福宣佈美**隊將接替英國對冰島的佔領,柏林反應強烈:「美**隊幫助英國,侵入了我們已正式宣佈為戰區的地方,這本身就是對德國和歐洲的侵略行為!」

    雷德爾要求希特勒對這樣一個問題做出決定:「應該把美國佔領冰島看作是參戰,還是看作是一種應該不予理睬的挑釁行為。」

    在德國海軍看來,美國登陸冰島是一種戰爭行為:海軍還要求有權在必要時可以在護航區內擊沉美國貨船和進攻美**艦。

    希特勒沒有同意。

    「誤會」是不可避免的,在五月份那會就有u艇擊沉了美國貨船,剛進入8月,又有兩艘美國商船遭到魚雷襲擊。在8月7日,羅斯福在一次演說中對德國海軍的攻擊作出反應:宣佈已下令海軍『一發現就開火」!

    羅斯福的言論和舉動把柏林給惹毛了,德國報刊罵羅斯福是「頭號戰爭販子」」!

    美德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而德軍在東線戰場損失慘重,為了在美國完全投入戰爭之前解決蘇聯,希特勒已經不能等進行足夠的部署就發動再次的大規模進攻。8月8日,他在「狼巢」向下屬們叫囂:「已經進入八月!趕在嚴寒到來之前打垮俄國意志的方式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佔領莫斯科!」

    希特勒考慮的還是很有道理,莫斯科在蘇聯的地位是無比神聖,一點莫斯科淪陷,將極大打擊蘇聯抵抗的決心:德國元帥們立刻制定出詳細作戰計劃——戰役第一步,最快速度佔領明斯克!

    為了立刻佔領明斯克,打開通往莫斯科的大門,希特勒甚至削弱了南方集團軍群,抽調部隊北上。

    最近的通往莫斯科的線路,這條直線上有相對完善的道路系統,也許在雨季時也能保證軍隊的活動:林俊和朱可夫這是真正的堵在了德軍進攻的火山口上!將要面對的德軍比兩人預計的還要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