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百一十九章 第33集團軍 文 / 血蝠
第四百一十九章第33集團軍
西行的列車一路被風雪包圍,列車上裝備的遠程電台不斷接到加密的部隊調動信息,為的就是車上的林俊能隨時掌握情況。而在考站加水時,接到的消息是更高級別的內容,不方便無線電聯絡的那部分。
離開莫斯科10個小時後,列車正行駛在斯摩稜斯克州轄區,黑夜中列車已經將速度降至每小時30公里左右。
有幾次林俊透過車窗看到鐵道兩側正在頂風冒雪工作的鐵路工人,風雪沒有一絲要減弱的跡象……
這300多公里72號裝甲列車至少超越了10趟以上的軍列,沿線所有列車都為副統帥的專列讓行——鐵路大動脈正在經受有史以來最大的考驗。
看著車窗外隱約中緩慢移動的景物,林俊不由得有些煩躁。這倒不是涵養不好,坐長途車、特別是趕時間時人人都會這樣,又根本不想去睡覺。
這會幾個小時來一直在指揮車廂關注電文的古謝夫出現在公務車廂,伴隨他進來的還有寒風一陣和飄進來的幾片雪花。
「元帥,前面20公里外鐵道出現積雪封道,就在葉利尼亞和格林卡中間,前方已經組織人員進行進行疏通,估計幾個小時內就能搶通。我們將在葉利尼亞站暫時停車。」說著古謝夫在會議桌上攤開的鐵路示意圖上指出了位置。
「第33集團軍司令部這會還在葉利尼亞吧?」
林俊看著地圖上這個距離斯摩稜斯克也就80幾公里的站點,有點無可奈何。一個小時前在帕夫利諾卡列車加水時,車站送抵的報告中有預備隊方面軍所屬33集團軍指揮部正在葉利尼亞的消息,這會應該還沒來得及開拔。
「應該還在,他們的速度不會那麼快。」
林俊示意古謝夫可以走了,自己站起身活動活動了筋骨——在列車上呆了這麼久,能下車歇會也好。
20分鐘後。車窗外出現一座城市的輪廓,這應該就是葉利尼亞城,俄羅斯作曲家米哈依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的家鄉。
列車緩緩駛進站台,車站裡到處都是忙碌地軍人身影——已經有人在等待林俊的專列:一隊軍官正站在站台上,那是第33集團軍指揮部的人員。
林俊最後還是沒有下車,因為外面現在非常忙碌——附近集結的部隊都需要從葉利尼亞轉乘火車,因為這裡是四條主要公路的交叉點。自己的突然到來已經給車站添亂,再下車只會更麻煩!
第33集團軍司令部所在的軍列就停在旁邊鐵軌。集團軍司令員請求覲見副統帥。
兩分鐘後,林俊在公務車廂見到了留著一撇小鬍子、細眼睛粗脖子的集團軍司令員米哈伊爾-格裡戈裡耶維奇-葉夫列莫夫中將。
這會集團軍指揮部也是一片繁忙,林俊讓其他指揮員該幹嘛就幹嘛去,而蘭德斯科奇按照林俊地意思,下車和少數幾個留在站台的集團軍軍官聊天去了。
很有意思,葉夫列莫夫這會是個不折不扣的「民兵集團軍司令員」,因為他手下的五個主力步兵師都還頂著「民兵師」的頭銜。
民兵師只是番號,第1、第5、第9、第17、第21民兵師都是滿員師。人員和裝備也不是什麼「民兵」——組建都快半年,由於部隊番號極具增加,民兵師的番號沒動。布瓊尼也沒什麼辦法,只是一個勁的想辦法給這些新組建的部隊添人手加裝備。
一半左右地人員是幾年內的退伍軍人,還有部分是新徵召的新兵。加上部分常備部隊;指揮員有一半是從其他部隊抽調、軍事院校提前畢業的學員,另一半是專業的軍官——人員相對複雜,但經過至少三個月地集成訓練磨合,第33集團軍的作戰能力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就待實戰的考驗了。
它地司令員現在就坐在林俊面前——形象就是那種作風彪悍的指揮員,今年四十四歲,最早畢業於沙皇的准尉學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時參加赤衛軍,參加了莫斯科河南岸赤衛軍第一支隊,參加過莫斯科十月武裝起義。19年入黨,28年畢業於高級首長進修班,30年在政治學院學習。33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葉夫列莫夫在國內戰爭時,先後在南方面軍和高加索方面軍任連長、營長、鐵道團團長、步兵旅旅長和師長,20年解放巴庫時,指揮裝甲列車隊,戰功卓著!27年在中國擔任軍事顧問,37年5月起擔任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今年初曾被任命為工農紅軍步兵第一副總監。
林俊對葉夫列莫夫本人熟悉程度一般。但對他的生平非常瞭解。也瞭解他的作戰風格——這次圍殲明斯克之敵,第33集團軍將擔任右翼穿插的重任!
歷史上的1942年4月。第33集團軍在維亞濟馬地區陷入重圍,葉夫列莫夫率部堅決突圍,浴血奮戰,集團軍所屬很多部隊突出重圍,但葉夫列莫夫不幸受重傷陣亡(也有資料說是受傷後無法行動,為避免被俘開槍『自殺』。)。不管是哪一種,這樣地指揮員是林俊喜歡使用的——經驗豐富、意志堅定,也許並不是最好的扭轉危局之名將,但絕對是一員衝鋒陷陣的勇將!
在副統帥面前,葉夫列莫夫並不拘謹,而且能侃侃而談——他是在裝甲列車上,而他是不折不扣的裝甲列車作戰專家,這裡讓他感覺自在。
別克裡耶夫也按照林俊的吩咐陪坐在邊上,因為列車長的偶像兼前輩在這,也不擔心車長知道太多的高級軍事機密會有什麼問題——72號裝甲列車已然是副統帥專列,它地車長當然是靠得住地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