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四百五十九章 解不開的死結 文 / 血蝠

    第四百五十九章解不開的死結

    梅利尼克命令自己的部隊不接受法西斯俘虜,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在托馬紹夫卡的遭遇,還有其它原因!

    蘇聯對待德國戰俘就沒有手軟過,因為德國對待信仰『共產』主義的的紅軍戰俘和蘇聯平民,所採取的方式要殘忍不知多少倍!

    戰爭使人瘋狂,仇恨更能讓人拋棄一切所謂的道德準則!因為對待野獸,甚至是比野獸還要殘忍千百倍的法西斯,53師的哥薩克們的舉動已經能算是非常仁慈的!

    10月時,在波蘭東部的臨時集中營,上千名蘇聯戰俘同時衝破了集中營圍牆的電網,逃了出去——如果不逃跑,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痛苦的死亡!大部分戰俘在剛逃出集中營後就被德軍射殺,但仍有部分戰俘,根據原來制定的逃亡路線,成功逃離。

    有幾名戰俘靠著樹皮和苔蘚,徒步向東,在森林中艱難的走向大沼澤,因為他們知道那裡也許會有紅軍的游擊隊活動。他們成功了,53師從他們那裡知道了法西斯是如何對待蘇聯戰俘的!

    戰俘們知道的只是自己所看到、經歷的一切,他們不知道的還有很多:早在1941年5月,在希特勒的大本營擬就了一份文件,文件特別對蘇軍高級政工人員提出了處理意見:

    規定要消滅蘇聯政治軍官這類人員,至於某一個戰俘是否屬於被消滅的範圍,這個問題的決定由軍官負責——文件申明,這是指「擁有紀律處分權的軍官。」

    這樣,每個德軍下級軍官,不論其職位和軍階如何,對任何被俘的紅軍官兵都執有生殺大權。

    文件中的第三點說:「不承認軍隊中的政治領導人為戰俘,最遲應在臨時戰俘營中把他幹掉。不得遣送後方……

    德軍14-802/42號命令地公告中標明:

    1.蘇聯戰俘均應做特殊的、永久性的標記。

    2.標記由一個開放式45度左右的銳角構成,兩邊邊長各一厘米,角尖向上,位於左『臀』部離股溝約一掌寬處。可用各部隊都有的手術刀來做,並可用墨汁作為染色劑….

    所有這些做法都表明了蘇聯俘虜自戰爭一開始就注定要成為德軍解氣和樹立自信心的最佳對像——德**隊的所作所為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那些手無寸鐵、毫無抵抗力地戰俘垮下來,倒地斃命!

    政工人員沒有戰俘資格,有「戰俘資格」的其他紅軍俘虜得到的待遇是怎麼樣的呢?

    在1941年冬季漫天大雪的天氣裡。氣溫降低到零下時,紅軍戰俘根本沒有安生之所,許多戰俘在飢寒交迫中死去。德國東方佔領區事務布部長羅森堡在給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元帥的一封長信中,曾經對俄國戰俘所受到的待遇提出抗議:

    在德國的蘇聯戰俘遭到極為悲慘地命運,許多人不是餓死,就是由於折磨而死。這種情況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德國有足夠的糧食供他們食用,而寧可讓他們餓死。甚至在戰俘被押送到戰俘營途中。也不許老百姓給他們東西吃。許多戰俘在途中由於飢餓勞累,跟不上隊伍,被就地槍決。槍殺戰俘是當著飽受驚嚇的老百姓的面進行地,屍體就拋棄在原地。戰俘營根本沒有住的房子,颳風下雨。戰俘也睡在露天裡……最後還得提一下槍決戰俘的事情,他們這樣做根本不從政治角度考慮問題……

    這大概就是少數「普通德國人」與法西斯的不同,還有那麼一點政治考慮和人道精神在裡面,不過這樣地德國官員很少。出發點也是政治。

    那些集中營的長官們常常抱怨:預定要被處決的蘇聯人在尚未到達集中營時,已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人死亡或瀕於死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往集中營的途中,比如從火車站走向集中營的途中,就有相當多的戰俘由於疲憊不堪倒在路上,有死了地,也有半死的,因此護送時後邊不得不跟上一輛卡車裝運這些人——所以要想不讓德國人看到這種場面是不可能的!

    不過納粹官員的態度是:「這些戰俘死得越多。對我們來說就越好。」

    人道主義是不存在的,無論是一線德軍還是後方的集中營管理者,甚至集中營對前方部隊的殘忍做法還有意見!

    很可笑,殘忍的法西斯對另一些法西斯有意見,而原因說出來更是說是令人髮指!——集中營和戰俘營地劊子手們會感到些許遺憾:因為每死一個戰浮,他們就少一個行刑地對象!

    為了不讓普通德國人看到戰俘倒斃途中的種種慘象,海因裡希-繆勒(蓋世太保負責人之一,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兼警察中將)於1941年11月9日下令:「自即日起。俄國戰俘凡顯然無活命希望或連短途旅程也不能堅持者。無需運送到集中營處死。」

    就近處理,方面快捷。

    不過國防軍地違反戰爭法規。不給予戰俘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的做法同黨衛軍的暴行相比應該算得上是德國法西斯對待蘇聯戰俘最慈祥的做法了:德國黨衛軍的特別行動隊在勞教營和戰俘營對紅軍戰俘所犯下的罪行比其耍凶殘一千倍!

    戰俘們都住在垃圾箱、狗棚、舊烤爐和自己搭的草屋裡,伙食根本不夠充飢。傷病員得到醫療更是天方夜譚,每時每刻都可以看到戰俘在折磨和痛苦中死去……

    對待蘇聯戰俘的標準程序是怎麼樣的呢?逃跑的戰俘讓游擊隊員知道了法西斯的做法,因為其中一個在戰俘集中營裡被迫幹過一段時間的「收屍員」:

    一般情況下,戰俘從車站到俘虜營大約要步行一公里:他們在俘虜營過夜,沒有食物供應,因為這不需要,第二天晚上他們就被帶去處決!

    有卡車不停地把戰俘從戰俘營里拉走,距離刑場還有段距離。不過也就一公里。處決是在一個不久前為此目的而專門建造地棚屋裡進行的,一間屋子是脫衣室,另一間是等候室,各間屋子都有把音量開得相當大的收音機,這樣,俘虜們就無法知道等待他們的是死亡。

    一個個地走出第二間屋子,穿過過道,走進一間隔出來的小屋。小屋的地上鋪著鐵格子網。下面設有排水溝,等把戰俘殺死,就有「收屍員」把屍體拖走,並把鐵格子網上的血沖乾淨。那些「收屍員」是分開關押的,用不了幾天,他們也會是小房間裡地死屍,然後被頂替他們的人拖走。

    小房間的牆上有一個直徑五十厘米的洞,行刑前先讓戰俘後腦靠著洞口站好。安在洞後的槍就朝他射擊。但是實際上這個裝置不好用,加上子彈消耗大——為此特別行動隊發明了個新裝置:戰俘還同原先一樣靠牆站著,然後把一塊鐵板緩慢放下來頂在他的頭上。

    戰俘會以為這是要給他量身高,鐵板上有錐形鐵塊,鬆開掉下來正好砸在俘虜的後腦上。這樣他就倒地死去——經濟又快速!用這個辦法殺死的戰俘被裝在卡車拖車裡地活動焚屍爐裡燒掉,而卡車司機每天得要忙碌十幾二十趟!

    53師的同志在得知法西斯的暴行後,加上自己看到的法西斯對待蘇聯平民的暴行,已經不可能有什麼戰士在俘獲法西斯後還講什麼人道主義。讓騎兵直接砍了腦袋都可以算那個德國人走運!對待德國戰俘最手狠地不是哥薩克,而是原本是平民身份的游擊隊員——因為他們中有很多人的親人就死在法西斯手中,他們要法西斯百倍的償還!

    為了避免仇恨沖昏了頭腦地的游擊隊員一俘獲德軍就虐殺,連不需要俘虜的梅利尼克都不得不以游擊總隊最高指揮員的命令下達過一道嚴令:任何俘虜,必須經過在有翻譯情況下的審訊後再進行處理。

    從俘虜那裡獲取情報對於游擊隊來說很重要,但事實情況是:有幾次小股的游擊隊在戰鬥中俘獲了一兩個德國人,帶回營地用幾個小時的時間慢慢的折磨俘虜,最後處理了。期間根本就沒有進行審訊——他們中間根本沒有懂德語地人,押送到幾處有德語翻譯的大營地要很多天,不現實,同志們也沒那個時間。

    命令是下了,但只對有懂德語的人的游擊隊有效,梅利尼克最終也只能默認那些游擊隊員的做法。在師部營地,曾經出現過幾個德國人:在哥薩克進行審訊後,其他同志都會強烈要求把戰俘交給他們。

    哥薩克不需要用戰刀。也沒槍斃一詞。因為子彈是要用來戰鬥的——繩子嗎?也沒那麼便宜!

    有一個德軍少尉在交代了一堆沒用的消息後,哥薩克們把他交給了穿著平民衣服的游擊隊員。結果俘虜很快就讓一群營地裡婦女和老人截了:他是活活被那些因為仇恨紅了眼地人咬死地,而那些人原本都是樸實的蘇聯農民——上百人生吃了他地肉!

    能夠俘獲俘虜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因為在小規模的伏擊中,被包圍的德軍在最後一刻會想盡辦法『自殺』,而游擊隊員也一樣,絕不想被法西斯俘獲。

    這就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團,當德國人先打結之後,雙方都是毫不猶豫的繼續拚命打結,不死不休!

    「等戰爭結束後,我看我們的隊員會是最好的刑訊專家。」二分隊長伊萬-格裡格耶維奇-扎多夫上校曾經這樣對自己的師長說。

    「不會,他們會變回樸實善良的人。」

    「如果是讓他們管理戰俘營呢?」

    梅利尼克當時看了自己的部下一眼,沒做回答。

    蘇聯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戰後,對待德國戰俘從不手軟,因為俄羅斯人有仇必報!優待戰俘,大概只有中國做得到(朝鮮戰爭那會,我們給「聯合**」戰俘的伙食標準比志願軍戰士自己的都高,更別說對那些天殺的日本鬼子。),其他國家都不行(西方所謂的文明國家也一樣:關塔那摩乾脆就說沒有戰俘資格,越南那會就不用說了,英國人殺義和團和對非洲黑哥們也一樣,高盧雞44年後常常挨個斃德國戰俘……)。

    那個傳令的哥薩克是很可惜的說「沒我份」,因為他很樂意砍法西斯的腦袋,只不過在二分隊,這個任務都是由那位懷裡永遠揣著染血的洋娃娃的士兵執行——那是將軍給他的職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