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四百八十三章 極致2——偶得利器! 文 / 血蝠

    第四百八十三章極致2——偶得利器!

    蘇聯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員一樣,似乎都喜歡大口徑航炮,眼前這幾架雅克顯然就是這種思維的產物——它們的航程不高,因為設計指標中就不需要它進行長時間的反覆纏鬥和巡航式尋找戰機作戰,標準的前線戰鬥機。

    前段時間部分一線空戰暴露出一個問題,也是一個常常出現的問題——很多戰鬥機一升空就參戰,但常常還沒打完彈藥空戰就已經結束,這讓一線部隊希望得到一擊斃敵的裝備!

    林俊瞭解蘇式航炮佈置的缺陷,抗美援朝空戰就體現出蘇式和美式思維的各自優缺點——一邊常常幾輪射擊就打光彈藥,火力持續時間過短,但一旦擊中對手,對方幾乎就是九死一生;一邊6挺大口徑機槍火力持續性超群,但有時候不擊中要害,對方有時候會帶著幾十、甚至上百個彈孔返回機場!

    眼前的雅克上那門巨大的37毫米機炮一定是對手的噩夢,德國戰鬥機只要被擊中一發就「非死即殘」,更不用說加上機翼上的兩門20毫米航炮。

    37毫米hc-37航炮的炮管長2300毫米,槳轂式炮重達到171千克,射速240發-260發/分,威力恐怖!

    hc-37航炮的炮彈有曳光穿甲燃燒彈和曳光殺傷燃燒彈。曳光殺傷燃燒彈彈丸重732克,裝有34克a-ix-2炸藥,初速865米/秒:當曳光殺傷燃燒彈擊中1-1.5毫米厚的硬鋁蒙皮時,形成入口直徑0.46米,出口0.78米的大洞!

    曳光穿甲燃燒彈彈丸重770克,初速810米/秒。曳光穿甲燃燒彈在200米距離上可擊穿50毫米厚的裝甲,而帶45度角時能擊穿30毫米厚的裝甲;在400米距離能擊穿45毫米厚的裝甲,而帶30度角時能擊穿40毫米厚的裝甲。

    只要命中一發。戰鬥機基本報銷,如果是像容克88那樣地轟炸機,兩三發也基本玩完了。

    林俊寧可用它去對付轟炸機,而蘇式機炮思維將來也正適合同西方世界的龐大四發轟炸機編隊對抗思維,沒什麼不對的地方——如果用美式的「標準12.7毫米機槍」配置對付b29、b17、b24機群,效果一定好不到哪裡去,更不用說巨大的b52!

    這會林俊有點奇怪,因為這裡實在太安靜了:外面兩道哨卡防衛嚴密。但這座新建的簡易機場雖然並不大,但還是有完整的機庫、修理所、營房,但林俊這會只看到停機坪邊上的兩個哨兵,簡易塔台上還有一個。

    大概機庫和營房裡還會有人,但這樣一個雖然有些冷,不過是大晴天地日子,這絕不符合任何一個軍用機場的正常現象。

    「哨兵!」林俊對著遠處正在巡邏的哨兵喊了一聲。

    值班哨兵立刻快步跑過來,距離林俊兩米時立正敬禮。

    「怎麼回事。其他人呢?」

    年輕的哨兵立刻明白元帥為什麼這麼問,「報告元帥同志,技術員和這裡的警衛人員大部分按照學院命令到一號機場去了。就是原來的機場,這裡是二號機場。具體什麼原因沒有向我們留下的人交代。」

    「嗯,回去吧。」

    「大概阿爾希波夫那裡又有什麼機密新裝備。走,去看看。」林俊轉了個身,對妻子說:「要不你先回家,我去那邊先看看。」

    「嗯。」武金斯卡婭上了三號車。司機先送她回別墅。

    另外兩輛車駛往三公里外的二號機場,接近機場時看到有哨兵在樹林裡巡邏,顯然學院內也是戒備森嚴(大家可能發現茹科夫學院佔地面積巨大:它是非常大,不然也安不下兩座機場。這就像我們個別佔地面積巨大地大學——據說個別大學大到學校裡要開通公交車。)。

    一穿過樹林,巨大的一號機場就展現在眼前,這裡不僅僅有大片現在覆蓋在積雪下可作飛機起降的草坪,還有一條長度達到2200米、寬達35米的鋼筋混泥土主跑道和一條與其用銜接道相連、長度1200米的滑行道,而滑行道也就是二號跑道。

    單從機場硬件來說。茹科夫學院地這座戰前新翻建的機場設施一流,縱觀世界各國的大型機場,它的條件也屬於一流配備!

    這會林俊看到跑道另一頭邊地機庫外面聚集了很多人和車輛,而武裝巡邏的士兵分散在機場各處。

    當汽車駛近,林俊看到了一個怪物!

    「我的老天!」

    林俊不自覺的叫了一聲,因為他看到的那個被人群包圍的物體是一架「縮小版b-2隱形轟炸機」!

    一下車,都沒看人,快步直奔那架無尾翼飛行器——它翼展大概在16至18米之間。長度大概有8米。高度三米不到,就像一隻展開了翅膀的超級大蝙蝠!

    一架飛翼、一架顯然是噴氣式動力的飛翼、一架跨時代地噴氣式隱形飛機出現在41年末的蘇聯莫斯科茹科夫學院。林俊腦子裡甚至出現是不是有哪位幾十年後飛機設計師像自己一樣「穿越」,或是「飛機穿越」!

    隨員們看到首長完全沒有和其他人打招呼的打算,快速跟上,一下子把其他人都擠到了一遍。

    敲了敲翼面,再低頭看了一眼起落架,看到機頭位置放著梯子,兩步就登上舷梯:「出來!」對著單人座艙裡的一個機械師衣著的人說。

    那個上尉被林俊嚇了一跳,因為他正低頭在檢查,突然聽到一句語氣極其嚴厲的話,一抬頭看到是副統帥。

    連忙爬出座艙,搭著梯子一角落到地面。

    林俊把腦袋探到座艙裡,東看看西看看,忽然他後面的蘭德斯科奇似乎聽到他在自言自語:「哪個天才搞出來的?這都行!」

    林俊已經確定這不是什麼「穿越飛機」。因為機翼是木質結構,應該是膠合板做地,而起落架和機艙內部儀表、操縱設施都是現在地技術。不過,想出這個外形地人一定是個天才——林俊知道二戰中德國地雷瑪-霍頓和瓦爾特-霍頓兄弟設計建造過無尾翼飛翼式樣的ho-229戰鬥轟炸機(也有稱為go-229的),但從來沒有聽說這會的蘇聯也有無尾翼飛翼機。

    機艙裡的那些儀表都是俄文標識,這也說明不是說你納粹提前研製出ho-229戰鬥轟炸機而被己方繳獲,那到底是怎麼回事?

    林俊顯然是被這架超越時代的飛翼震驚了一下,這會才想到問問機場裡的人——這飛機哪個天才設計地?哪家製造廠造的?為什麼空軍沒向自己報告?

    「元帥。」

    林俊還沒從梯子上轉身。就聽到身後有熟人招呼。

    一轉頭:「波裡卡爾波夫,阿爾希波夫,怎麼回事?」

    林俊是劈頭蓋腦就問,幾步下了梯子:「誰設計的?我怎麼不知道?」

    大哥阿爾希波夫一指身邊的老牌設計師,「他。」

    「蘇維埃戰鬥機設計之王」設計出飛翼,這太有點匪夷所思!

    「他不是在設計噴氣式戰鬥機嗎?」林俊一直在注意噴氣式戰鬥機的設計進度,但蘇維埃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似乎並沒這麼容易誕生——採用活塞式發動機的原型試驗機(主要用來測試氣動性能,發動機裝在預留給機炮空間的機頭。)已經進行試飛。但還需要大概的修改,連安裝噴氣式發動機地原型機都還沒出來。

    波裡卡爾波夫設計的噴氣式戰鬥機外形經過修改後同梅塞斯米特262半斤對八兩,這點林俊從不斷送來的報告裡清清楚楚,不然他都要懷疑身邊的這架就是「噴氣式戰鬥機」?!

    噴氣式戰鬥機問世這急不來,全新的課題。就是有了發動機也不行,更不用說這dp-1渦輪噴氣式發動機還在不斷修改之中,力圖增加可靠性。

    看到副統帥急於瞭解情況,波裡卡爾波夫連忙解釋:「這架飛機並沒有影響新動力戰鬥機地研製進程。是我的設計組利用剩餘材料製造的。」

    「誰的構思?」

    「這倒是我,但內部結構是幾個剛從設計院畢業調到我那地年輕人一起設計的。半年前我在高爾基看到有個父親在機場工作的中學生,在家屬生活區用硬板紙糊了個飛翼在玩,從三樓扔下平穩滑行了一大段。就想到如果飛機機身、尾翼取消,只保留翼身融合的主翼,這樣有可能減少飛機在空中遇到的空氣阻力,還有可能提高速度。」

    「因為任務緊,我就讓幾個並不負責主要研製工作的年輕人去琢磨。結果小伙子們很快就用我問那個中學生借來的模型做了一整套研究,還用廢舊材料造了架全尺寸無動力飛翼。」

    設計師同志一口氣說了一大段,林俊聽的一愣一愣:「這都行?!真是就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波裡卡爾波夫為了設計噴氣式戰鬥機工作地保密,把設計組都搬到了高爾基市,這飛翼的構思竟然出自一個腦子靈活、甚至有點另類,愛好航空模型的7年紀學生!

    誰能想到呢?一個小小的誘因,加上幾個敢於大膽創新、沒有負擔又有導師支持的年輕人。這破時代的飛翼原型就那樣誕生了!

    剛從設計院畢業的年輕人自己敲敲打打。加上幾位鈑金師傅和木匠師傅的業餘時間幫忙,短時間內把無動力全比例飛翼都造了出來——這沒裝發動機地無動力飛機竟然還內置了起落架和具有完整地機艙。都是從廢品場裡淘出來的,小伙子們為了盡量縮短時間,一步到位:不過起落架被固定在機體內,座艙離地操縱系統倒是能控制各個氣動翼面。

    接下來用一架舊的sb-2轟炸機做了拖曳試驗,一個膽大包天的設計師背著降落傘鑽進機艙,在草坪上滑行被拖著升空——一架手工製造、只用了7個各種尺寸模型模擬驗證、全部由廢品原材料組裝的飛翼竟然飛行品質完全滿足飛行要求!

    接下來發生的更神奇!這事小小轟動了波裡卡爾波夫的設計組,結果年輕人們不僅僅沒有因為自己的冒險而受到呵斥(試飛是瞞著波裡卡爾波夫進行的),反而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

    這下小伙子們可以不用再到廢品堆裡去淘寶,幾個木匠、鉗工、鈑金工和電器技術員正式派給他們這個獨立研究小組,被容許使用一批寶貴的原材料製造一架安裝動力設備的試驗機。

    敲敲打打,邊製造邊改動,在波裡卡爾波夫的指導下,把原本支撐用的鋼樑結構換成了寶貴的大強度鋁合金支撐管,用成品厚度17毫米航空用杉木壓制多層膠合板做主要蒙皮,在居中、靠前的座艙兩側各安裝了一台dp-1-2型噴氣式發動機。

    小伙子們沒有使用鋁合金為主要的蒙皮材料,這是因為配給部門說調配困難,加上因為誰都沒底,不能背上「浪費國家資源」罪名的風險,就用數量充足的膠合板代替,這樣就不需要上報,波裡卡爾波夫設計組自己就有小數量調配的權利。

    但就是材料似乎並不完美,小伙子們還是給飛機裝了增壓座艙,用的是彼-2的技術;因為機身扁平,沒有地方安裝大型油箱,結果油箱給設計到了整架飛翼的承力結構裡,載油量容積係數無意間創造歷史新高!

    第一次試飛,還是那個膽大包天的年輕人擔任飛行員——試飛員們顯然對它沒信心,設計師自己上:自己參與設計的飛機自己最清楚。

    滑跑距離超長,讓人看著膽顫心驚,但飛行品質平穩。因為是第一次試飛,兜了兩個圈子就降落——降落滑跑距離近的多。

    第二天繼續試飛,飛行員靈感一來,飛行高度越來越高,最後最高標記12000米的高度表到頂——飛行員再不敢爬升!

    速度呢?

    800公里!機艙裡的設計師簡直難以執行!——油門推桿還沒到底!

    第二次試飛就發生在前天,這才將這架計劃外的「怪物」上報,林俊才會不知道。

    為什麼來茹科夫?因為要是想繼續做試驗,非在茹科夫不行,這裡有高爾基研究基地所沒有的東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