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損再損 文 / 血蝠

    第五百三十六章一損再損

    出於禮節,宴會時武金斯卡婭被安排坐在林俊身邊,林俊另一側就是斯大林。因為別爾津的消息,在那遙遠的馬來半島上正在進行的戰役也成了宴會上的話題:不管怎麼說英國人現在也是盟友,而且馬來半島的戰略價值對於整個戰爭都至關重要。

    「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半個月前吉爾告訴美國人,那座島嶼堡壘可以經受住日軍六個月的包圍。你認為他們最多只能堅守半個月?」

    對面的沙波什尼科夫剛才聽到了林俊關於不看好新加坡形式的那句話,當時他略微深思了一下:在戰爭中用點閒暇時間參考一下別人的戰局也算是種不錯的放鬆方式。如果腦子永遠在手頭的事情中打轉,反而不會十全十美了——大概這也算能讓視野和思維更開闊的方式之一吧。

    「是的,鮑裡斯-米哈伊洛維奇。大英帝國已經在新加坡經營多年,那裡的章宜海軍基地更是規模不凡。不過自從二戰開戰後,英國已無餘力顧及那塊屬地了,在新加坡的部署也已經降到了最低的程度。雖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英國人開始向馬來亞增兵,但根據英國人的說法和我現在的猜想,英國人部署在新加坡的部隊最多三到四個師,其中還有很多是從馬來半島潰敗下來的殘兵敗將。」

    自從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西渡海峽入侵英國本土的可能性基本將為零,換過勁來的英國這才向馬來半島投送了有限的駐守部隊。

    「英軍司令帕西瓦爾中將手中可以使用的兵力可能會有個**萬人,但士氣與戰鬥力完全不能同一路高歌猛進的日軍相比。而且新加坡部隊組成繁雜,不僅僅有英軍,應該還有澳大利亞部隊,當然少不了戰鬥力可以直接忽略不計的印度部隊。想有效指揮那樣一個大雜燴,帕西瓦爾沒有那個能力。而且他並不是一個出色地指揮員,不犯錯誤就是上帝保佑了。」

    帕西瓦爾會犯錯誤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不僅僅是一個!連最重要的敵軍主攻方向都沒搞清楚,把自己的主力部署在錯誤的地方,還不聽下面將領正確的意見,一意孤行。

    林俊放下了湯勺:「我們都知道馬來半島做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線,稱為「遠東直布羅陀」的新加坡更是扼守著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地出入口,對於英美而言是阻擋日軍奪取荷屬東印度石油的天然屏障。日軍必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奪取!一旦日軍開始進攻新加坡,那一定會是最猛烈的進攻!」

    紅軍大腦與副統帥討論太平洋上正在進行的戰爭,這讓宴會廳裡所有人停下了自己的話題,注意力都集中過來。

    一邊的武金斯卡婭知道,今天的宴會又會變成個軍事討論會,只不過是邊吃邊談。

    「大家繼續吃飯,就當我講故事了,呵呵。」林俊一看這情形。輕鬆地同大家說。不過連斯大林和加裡寧都停下了手中的用餐大計,顯然「這邊吃邊談」也得緩緩。

    「對日本人而言,發動太平洋戰爭日軍地實際戰略目標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群島,襲擊珍珠港從實際目的而言只是戰略支援任務。而要取得荷屬東印度,必需要經過英屬的馬來半島。前期戰役中日軍對馬來半島的進攻兵分兩路:一是陸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已經進佔印支南部地近衛師團,從陸上進入泰國,佔領曼谷後,沿馬來半島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那個胖子率領的第5和第18師團。分批從海上登陸,得到南遣馬來艦隊的掩護。而這會,山下奉文手裡最多能投入總共三個師團的兵力進攻新加坡。」

    既然開始話題,那林俊就得好好發揮一下自己地「戰略天才」,讓在座的這一大群軍事專家們聽聽自己的論點。

    「新加坡意見變成一座孤島,渾身長刺的孤島。如果換成是我們紅軍守衛新加坡,目前的情況下堅守半年也許是很難完成的任務,但三個月應該能夠堅持。但英國人……」林俊停頓了一下,「大英帝國的老爺紳士部隊打打順風仗還行,如果是一次沒有勝利希望的戰役,投降對於他們而言大概是教科書式地選擇。」

    「同志們,我聽說過一個笑話。說英國士兵在戰壕裡只剩下一顆子彈了,而遠處是黑壓壓衝上來的敵軍,他們的選擇是什麼呢?」

    林俊說的有點戲虐,這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知道年輕的副統帥又要損人了!「把槍放下。然後拿出口袋裡最後一根雪茄點上,美美抽著。接著很紳士的投降。當然,投降後還要申明一下自己作為戰俘的權利,少不了日內日瓦公約等等。英國士兵應該都接受過投降訓練,並要在投降後向對手宣稱:在沒有希望地戰鬥中投降,是文明地大英帝國軍隊唯一而正確的選擇。」

    這個黑色幽默一樣地笑話引來近乎所有人的一陣大笑,想想還真貼切。

    「他們不能承受失敗,不會理解什麼是為祖國血戰到底的含義,寧可去做戰俘也不會去想什麼是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對國家和對手意味著什麼。不過話說回來,英**官就是成了戰俘後也不會參加勞動的,在戰俘營裡消耗日本人的糧食也可能拖垮日本帝國的糧食供應體系,對於戰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林俊的表情很有意思,衣服地球人都知道的樣子:「大家都知道,小日本缺糧。」

    這下連加裡寧也笑出了聲,林俊的話實在夠損!

    大家笑夠了,林俊的語氣又回到嚴肅狀態:「在馬來半島上英國人打得有些慘,失敗的陰影會像瘟疫一樣在英軍中蔓延,馬來亞的撤退一旦開始就會變得無法控制!英軍的裝備也會落在日軍手中,日本空軍可以在英國的機場裝上英國地燃料往英國的陣地上投英國的炸彈;日本步兵會騎著馬來亞的自行車緊緊追趕撤退的英聯軍,估計是又說又笑。好像是去看足球比賽。」

    林俊說的輕鬆,就像親眼看到的一樣。其他人知道這是副統帥的猜測而已,但事實也距離不遠吧,再說馬來亞地自行車是不少。

    「這會炸開的海峽堤道南面十四英里的新加坡城應該正在遭到頻繁的空襲,記得海峽北邊有個柔佛蘇丹宮城樓,英軍撤退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拆掉上頭豎起的那座高高的瞭望塔。不然這會山下奉文和他的參謀人員大概正站在那座瞭望塔上,從風景窗口用高倍野戰望遠鏡窺視海峽對岸。高高地地勢讓日本人可以給大炮指示目標,新加坡整個的防禦在那一覽無遺。」

    沒人問林俊怎麼連個瞭望台的事都知道。這不必要問,副統帥該知道的都會知道。

    「帕西瓦爾中將雖然擁有**萬的兵力固守陣地,但他估計會犯和菲律賓地麥克阿瑟同樣的錯誤:他會把他的全部力量集中在海峽岸邊。」

    「還有,新加坡的平民也估計會在某種程度上幫日本人地忙,阻礙英國人的戰備活動。根據他們那裡的習慣和傳統,平民們會堅決要求軍隊出具主管當局允許在高爾大球場上挖壕溝或砍伐棕擱樹的書面許可書。可悲,可憐。」

    林俊說得似乎就像別人在獅城一般,「至於英國人苦心經營上百年的炮台。就是一群擺設,不知道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大炮無法有效地轉向後方!」

    新加坡的平民不能理解戰爭的殘酷,而英國人似乎也不懂什麼叫軍管,單單搞個什麼「書面許可「就夠他們忙的,這在蘇聯簡直不可思議!

    「英國人一直在吹噓新加坡岸防炮地無懈可擊。這可算是失策。」葉戈羅夫說,「英國高層的錯誤,低級錯誤。」

    「是的,那些巨炮唯一的安慰功用就是嚇阻日軍艦隊不敢從海面上進攻。日本人從內陸進攻新加坡大概也算是被逼無奈!」

    又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英國人在新加坡的岸防炮部署不可謂不強大,連15英吋(381毫米)巨型岸防炮也有,但不能有效往後轉向,等進攻新加坡的戰鬥打響,大部分時候它們成為擺設是唯一結果。

    大英帝國在新加坡苦心經營百年,早在19世紀30年代,新加坡各地就已經有多處炮台。到了1921年,英國帝國防禦委員會確定在新加坡設立一座海軍基地(總計花費6000萬英鎊、歷經17年的建造)。可以容納一支大型艦隊以對付逐漸增長地日本海軍。

    1927年英國工兵署開始設計並在新加坡配置現代化地炮台,這是頂住了很大干擾的:當時英國三個軍種爭議不斷,空軍主張飛機萬能論,而陸軍與海軍都希望以重抱對付來襲地艦隊。

    1927年2月,由韋伯吉爾曼少將組成的3名軍官小組抵達新加坡,決定炮台的位置、火炮種類與火炮口徑,。炮台佈置地點分別位於:巴西拉巴、波那維斯達、丹絨布列爾、布拉康馬堤島、布拉尼島、樟宜地區以及德光島等地。

    部署的炮台岸防炮可以掩護海軍基地以及新加坡港口,加上英**方高層決定舊有抱台必須予以更新。另加的3門15英吋岸防炮因此得以在1935年完工。

    因此到了現在。新加坡總計有1個大型海軍基地、4座機場:三巴旺機場、實裡達機場、登加機場、加冷機場以及一堆岸防炮台守衛:新加坡島西方的巴西拉巴配置2門6英吋炮,西南邊的波那維斯達配置2門15英吋炮;島南邊的拉柏多配置2門6英吋炮、西羅索也是2門6英吋炮、肯諾則有3門9.2英吋炮、色拉逢與西林辛各配備2門6英吋炮。

    島東北邊的柔佛有3門15英吋巨炮、畢庭庫雪與樟宜地區則各配備2門6英吋炮。離島的烏敏島、德光島上的史畢尼克斯配置2門6英吋炮、德光島則還有3門9.2英吋炮。

    大英帝國是把新加坡建設成了一個真正的島嶼要塞:原來6英吋與9.2英吋火炮是英國制式的岸防抱。不過英國人還不滿足,在1934年又測試了15英吋巨型岸防炮!稱為「怪物大抱」!

    15英吋岸防炮能發射1500磅重炮彈、射程21公里,是當時英國口徑第二大地火炮(在多佛海峽有460毫米巨炮,一戰後期研製的怪物,原本為戰列艦設計。),這些怪物大抱是新加坡29門岸防炮防禦體系的一部分:15英吋巨型岸防炮英軍只在多佛配置2門。令有5門部署在新加坡,可見英國當局對新加坡要塞的重視!

    有炮台還需要有效地指揮系統,英軍在新加坡有兩個岸防炮指揮部:花柏指揮部(第7海岸炮兵團)下轄波那維斯達炮台、肯諾炮台、巴西拉巴炮台、西索羅炮台、拉柏多炮台、色拉達炮台與西林辛炮台,負責掩護南方與西方的接近路線;樟宜指揮部(第9海岸抱兵團)下轄柔佛炮台、德光炮台、德光島上的史畢尼克斯炮台、邊佳蘭炮台、畢庭庫雪炮台與樟宜炮台,負責掩護敵東方接近路線以及海軍基地。

    指揮體系完全,火力兇猛!其中15英吋炮射程369000碼、9.2英吋炮射程316000碼、6英吋炮抱射程17000碼到21700碼,如果能發揮效能,山下奉文的部隊挨這炮擊的滋味絕不會好!

    但那些巨炮射界「指錯了方向」——只能指向海上地方向。大英帝**事委員會對新加坡要塞的建設卓有成效是無庸置疑的。但是他們忘記了傑柯律海軍上將的告誡:「一座要塞要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才可稱之為要塞!」

    但這會新加坡即使有艦隊支援,這支艦隊也必須相當強大並有空中掩護。不過新加坡沒有,也就成了一個標準的「空殼子」要塞!

    還有要命的是新加坡的炮台缺乏高爆彈!到底新加坡英軍各炮台配備了多少穿甲彈與高爆彈呢?

    波那維斯達炮台地15英吋炮配備250枚穿甲彈但卻沒有配置高爆彈;肯諾炮台的9.2英吋炮配備250枚穿甲彈、30枚高爆彈;巴西拉巴炮台、西索羅炮台、拉柏多炮台、色拉達炮台與西林辛炮台的6英吋炮,每門炮都配備500枚穿甲彈與50枚高爆彈。

    柔佛炮台的15英吋炮配備250枚穿甲彈也沒有配置高爆彈;德光炮台的9.2英吋炮配備250枚穿甲彈、30玫高爆彈;史畢尼克斯炮台、邊佳蘭炮台、畢庭庫雪炮台與樟宜炮台地6英吋炮,每門炮配備600枚穿甲彈與50枚高爆彈。

    不過也有人說那些巨炮是可以轉向後方炮擊的,除了樟宜的一門15英吋炮射界為向海的180度之外,其餘4門15英吋炮都可以大角度轉向:也許炮手們為了獲得更好地射界,會敲掉部份的混凝土掩體。這讓樟宜的其它2門15英吋炮可以轉向290度。不過還是缺乏對付地面目標最重要的高爆彈!

    用穿甲彈雖然能爆炸,但要等鑽進地面夠深之後那些彈底引信才會發揮效能——掀起的泥土會很壯觀,不過實際效果並不怎麼樣。

    不管如何,那巨炮至少阻嚇了日軍艦隊不敢從海面上進攻,「已經發揮了作用的」。

    對於馬來亞的戰略。英國國防部估計如果新加坡遭到攻擊,海軍需要6個月的增援時間,卻沒想到日軍地攻勢是這樣的快速。

    「半個月,最多半個月新加坡就會陷落。新加坡一陷落。馬來半島就徹底在日軍控制之下,通向荷屬東印度的大門也就敞開了一半。另一半就是麥克阿瑟駐守的呂宋島菲律賓,不過也快了。」

    ……

    明天謝爾蓋就要前往高爾基,而闊日杜布與波克雷什金將立刻返回明斯克,林俊是要留在莫斯科。宴會之後與葉戈羅夫簡單交接了白俄羅斯的工作,談論了一些自己對於下一步再白俄羅斯可能出現的機械化大兵團戰役的設想後,就結束了在克里姆林宮的行程。

    斯大林在宴會上多喝了兩口格魯吉亞葡萄酒,早已經去休息。林俊離開會議室時看到武金斯卡婭正在休息室等他。心裡暖暖地。

    「回家,累了。」

    林俊真累了,連續幾個晚上都只睡三四個小時,要不是今天在飛機上靠座椅睡了一會,宴會時也不會談論一段太平洋地局勢,不靠在餐桌上睡著就不錯了。

    一坐進自己的「梅賽德斯-奔馳770k布爾曼」防彈轎車,這瞌睡蟲是擋不住地席捲而來,大概回家讓自己的精神一下子鬆懈下來。

    迷迷糊糊被叫醒。怎麼上樓進自己家都沒注意。倒是沒忘了讓隨員們也去休息,然後稀里糊塗梳洗一下就在臥室床上倒頭大睡。

    蘭德斯科奇問武金斯卡婭。明天首長幾點去克里姆林宮。

    「9點吧。你們也早點去休息,保克爾今天找過我,他說後天開始再給你們安排一下輪換休班。」

    都是有家庭的人,隨員們和副統帥一樣,不是鐵打的機器。

    回到臥室,武金斯卡婭看著床上呼呼大睡的丈夫都不知道說什麼好:她是醫生,知道沒休息好對身體的損害有多大。但他的身份又注定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樣工作,更不用說在戰爭時期——作為妻子有點心疼。

    幫著整理丈夫的東西,忙乎了好一會後才躺在丈夫身邊,安靜的睡著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