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五百三十八章 超前構思 文 / 血蝠

    第五百三十八章超前構思

    其實林俊的記憶還是有些出入的,原因大概是西方世界把那些搞不明白的蘇聯地效飛行器都稱之為「裡海怪物」了。

    如果從嚴格的意義上而言,「裡海怪物」的稱謂給羅斯基斯拉夫-葉夫根尼耶維奇-阿列克謝耶夫設計的km地效飛行器更為合適。不過單從「怪物」這個概念上說,羅伯特-奧羅斯迪-巴爾蒂尼設計的水上反潛vva-14中型垂直起降水陸兩用飛機更「怪物」!

    為什麼更像怪物呢?一是性能:既可在陸地上使用,又可在水上和雪地上使用,甚至可在海上航行。,而且有個最重要的設計指標還能夠垂直起降!

    第二個原因是它的外形:奇怪到很難形容的地步,不像飛機不像船,倒像科幻小說中的產物或小孩子畫出來的「超級飛行器」!如果硬要形容它像什麼,vva-14外形可以稱之為飛機與雙體船的結合體!整一個能飛的超級怪物!

    「裡海怪物」的稱謂是給地效飛行器的,不過從嚴格意義上講vva-14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地效飛行器:蘇聯原來的初衷要的是一種用於水上反潛的重型垂直起降水陸兩用飛機,採用組合式機翼,可以在陸地、雪地和水上起降,甚至可以在水上航行,是一種革命性的飛行器。

    但由於負責提供發動機的廠家一直拿不出符合標準的產品,巴爾蒂尼被迫將它改為水上飛機,於1972年首飛。但就像設計師的大部分作品一樣,由於沒能得到蘇聯海軍的支持,計劃中途流產。

    但無論從那個方面說,vva-14絕對算得上「怪物」之名,有沒有在裡海上出現過就不得而知了。

    這次林俊毫不猶豫的「槍斃」了設計師有點理想化的液體火箭動力殲擊機設計方案。看似有點無情,但從世界航空地實際變遷而言應該是正確的——噴氣式動力才是將來至少一個世紀時間內殲擊機動力的正確發展方向,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不符合航空技術與工藝的發展。

    幾個航空大國基本上都搞過液體火箭動力飛機設計,但不是二戰後期德國那樣的「應急」設計,就是技術驗證機或純粹為了速度而搞的試驗機:液體火箭發動機有一個始終不可能解決的缺陷,那就是續航時間!

    用液體火箭為動力的早期飛航式反艦導彈射程都有限,結果被噴氣式動力取代,更不用說殲擊機——成功地殲擊機不是「起飛架躍升、一次攻擊後脫離返回機場」的「矮腳虎」。

    作戰半徑很重要。而液體火箭動力不僅僅危險,這「作戰半徑」絕對是實際使用中難以容忍的短:液體火箭動力,還是留給戰爭之後的技術驗證機吧,至少也要度過最殘酷的時期再說!

    不過巴爾蒂尼這樣的人才不能浪費了,茹科夫原有的技術力量再加上高爾基「轉場」的技術人員,對於「幽靈」讓他演技術力量還是有些薄弱。

    「幽靈」雖然處在可飛狀態,但要形成戰鬥力就要進行多方面修改,單單增加一名成員地設計就夠尼古拉-特裡特爾耶維奇-蓋達爾等人在實際操作中絞盡腦汁!

    能力還是有所不足。設計經驗有所缺陷,「幽靈」的設計成員們不是新手就是學院的學術研究員,巴爾蒂尼這位實際設計經驗豐富(雖然沒什麼量產的)的設計師正好率領一群膽子夠大地設計師完善「幽靈」。

    按下辦公桌上的電鈴,古謝夫很快就走了進來。走到林俊辦公桌前立正樹立,並沒有說話。

    一抬頭。拿起那份文件夾往前一遞:「這個馬上轉給航空委員會,讓他們立刻去辦。」

    「是,元帥。」

    接過文件夾,古謝夫轉身離開。

    林俊又拿起電話機。「給我接茹科夫學院的阿爾希波夫院長。」

    說完就擱下了聽筒,繼續翻閱文件,總機房接通會打過來的。

    克里姆林宮電話總機房立刻快速行動起來,接通了茹科夫學院機房;那邊先是接院長辦公室,在得知將軍同志去了機場後,又接通機場值班電話。

    阿爾希波夫一聽是克里姆林宮來地電話,馬上拋下手頭的事去接。

    這邊克里姆林宮總機房一聽人已經找到,再次接通副統帥辦公室。林俊面前的電話鈴聲響起。

    這打電話需要人工轉接,這麼多年來林俊還是有些不習慣:似乎回到了很小的時候,那會打電話就要人工轉接。習慣了數字型號手機的方便,回到這人工轉接電話的時代,這最先進的通訊方式在自己眼裡是那樣彆扭!

    不過又有什麼辦法呢?在電子計算機技術相對成熟前,別說手機,連程控電話交換機都不可能出現,更不用說這會連什麼是電子計算機都還沒人知道:世界上第一部程控電話交換機要到1965年才會出現——美國薩加桑納開通了2000門空分程控電話交換機。

    「瓦西裡-阿法耶維奇。幽靈的試飛進展如何?」

    「安德烈。原型機一切順利,我們已經測出其各項參數。第二架原型機也已經組裝完畢。但雙座改裝工作碰到些困難。加上我們不能同兄弟單位相互通氣尋求技術支援,碰到些困難。但會克服地,技術員們很有幹勁,也非常努力。」

    因為「幽靈」的保密級別夠高,高到想找其他設計局的設計師來參謀一下都不行,茹科夫只能相對獨立完成改裝和測試,最多也就是同高爾基方面取得以下聯繫。

    但那邊伊—20的試飛工作正緊鑼密鼓,能給茹科夫的幫助實在有限。

    「是這樣,我給你們找了名優秀的飛機設計師作為技術增援。對於雙座型的改動,就讓他全權負責,你看那幾位年輕人會不會有思想上的波動。」

    「不會有問題。安德烈,目前工作中蓋達爾幾個就非常謙虛,很多方面都會像我這裡地技術員請教。」

    「這樣就好,我已經簽署了調令。羅伯特-奧羅斯迪-巴爾蒂尼這人你有印象嗎?」

    「是地,鋼-6殲擊機的設計師,有才華地同志。」

    「他應該最近幾天就會到你那,你安排一下。」

    「好的,安德烈。」電話停頓了一下。「你什麼時候能回來趟,兩個小傢伙老想你。」

    「呵呵,盡快吧。」

    說完林俊就掛下電話,繼續拿起一份壓底的文件繼續看起來。

    這一堆文件大部分是關於部隊調動和後方生產情況的,剛才等電話的時候林俊翻看到最後一份,結果和第三份一樣都屬於新式武器研製生產的,只不過不像巴爾蒂尼搞得研究屬於什麼「高精尖」科技。

    雖然不是液體火箭發動機動力殲擊機那樣先進,但創意也夠獨特:兩種武器地研製。真正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報告是由原來的莫斯科罐頭包裝廠,現在的莫斯科手榴彈、地雷製造廠打給裝備部,他們的技術人員根據部隊實戰需要,研製了兩種新式武器。

    裝備部由副統帥直接負責。但那兩樣新研製的武器報告照理不會出現在林俊的辦公桌子上,大概是因為自己的辦公室主任覺得那兩種新式武器副統帥會喜歡,就放在了最後。

    林俊喜歡搞點小發明是整個蘇聯高層都知道,而那兩樣新發明真是很有特色!

    戰爭是新式武器研製的催化器。不過又有多少人知道很多有創意地研究都會在戰爭中消失——如果「一如既往」的出現莫斯科保衛戰,這兩項設計也許就不會出現了,因為不會給設計者那個考慮的時間,光盡量多生產原有產品就會搾乾人的所有精力!

    「蘭德斯科奇,準備去莫斯科地雷廠。」

    通話器裡傳來衛隊長的回答:「是,元帥。」

    不過哥薩克還有點事:「元帥,中餐已經準備好了,您看?」

    「那就晚半小時。讓大家先吃飯。」

    這下同志們拿出了戰壕裡狼吞虎嚥地本事,總體來說副統帥還是非常人性化的,對部下很不錯。

    就在地雷廠工人們吃飯的時候,林俊的車隊抵達。

    對於副統帥地造訪,工人同志們是生產熱情高漲:林俊看到工廠中午根本就沒休息,很多同志都只是在機器邊給自己搞了塊麵包,喝點食堂手推車送來的熱湯解決吃飯問題。

    對於林俊的突然造訪,廠長同志倒沒有普通工人那樣的良好心理素質。差不多算是嚇了一大跳!特別是他得到消息趕到2號手榴彈組裝車間後。看到副統帥正在和工人交談時。

    雖然保證吃飯絕對不會干擾生產,但在車間裡吃中飯就是違反基本的工廠安全生產條例的!廠裡是為了最大可能增產才私下裡決定在車間裡解決吃飯問題。但如果副統帥不高興怎麼辦?!

    那些茶杯就放在工作台邊上,還有麵包。

    好不容易「驗明正身」被副統帥的衛士放行進入車間,林俊的一段話讓廠長同志放下了心中地大石,「廠長同志是吧,平時我們要做好安全、高效生產的後勤保障工作,保證同志們能夠吃飽、盡量吃好。我已經嘗過你們食堂的熱湯,還算不錯,如果能送到時更熱些就更好,讓食堂的同志在給保溫桶再包層麻袋片試試。」

    「是,副統帥。我們一定做好後勤工作,生產出更多的可靠武器支援前線,狠狠打擊法西斯!「

    其實林俊早就注意到了那些茶杯和各種盛湯的容器,這違反生產規定也知道,不過在看到工人們都非常有責任心的把中飯放在不會影響生產的位置上,也就不挑剔了。

    「聽說你們研製了兩種新式武器,帶我去看看。」

    「是,副統帥。」

    一群人邊走邊說,要去工廠另一邊地試驗小車間,那裡也算地雷廠地科研中心。幾位從原來的地雷和手榴彈生產企業調來地技術員平時除了工廠生產技術指導外,還搞些工藝革新,都是為了節約原材料。

    不過那兩種新式武器的研究並不是專業技術員們的構思,雖然樣品生產技術員們出了力,最原始的構思卻是一名從部隊復原的傷殘軍人。

    伊萬-格裡戈裡耶維奇-拉斯洛夫,原內務部直屬部隊軍械准尉,負責步兵的地雷、手榴彈一類爆炸武器的保管保養。參加過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立過功,戰鬥中負重傷,在野戰醫院和莫斯科的醫院裡整整治療了4個月!

    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在部隊裡服役,准尉無奈的復原。因為是莫斯科人,根據其個人要求和綜合考慮就被安排到了這裡工作。

    拉斯洛夫無法參加一線生產,廠裡原來安排這位戰鬥英雄就在辦公室工作,但他堅持要去做點實際的生產。

    「有技術、有彈藥維護經驗,最後就到了試驗車間。我們也沒給他安排什麼實際性的工作,但准尉同志還是在盡力發揮自己的特長,平時不僅會到裝備車間那裡看看、指導一下新工人,還利用時間搞科研。」

    看來拉斯洛夫還是喜歡別人叫他准尉,而不是其他什麼:人雖然已經離開軍隊,但他的骨子裡還是一名軍人。

    當看到拉斯洛夫時,林俊明白為什麼工廠沒給他安排實際性工作:右手沒了,雖然穿著厚厚的冬裝,但也能看出他左腿膝蓋以下應該裝了假肢,而臉上還有可怕的傷疤!「

    「近距離爆炸傷!」林俊一看就知道准尉同志當時受的傷有多重。

    「元帥同志,原布列斯特要塞內務人民委員會邊防第17總隊軍械准尉、莫斯科地雷廠技術工人伊萬-格裡戈裡耶維奇-拉斯洛夫向您報告。」

    在看到林俊要同他談話時,拉斯洛夫立正、用左手向元帥敬禮。

    「稍息,准尉同志。」

    林俊也是立正,回了個標準的軍禮,並用軍銜稱呼他。

    衛士拿過來幾把凳子,林俊要拉斯洛夫先坐下,然後自己才坐在凳子上。

    准尉同志搞了兩個新設計、領先時代的設計!

    試制車間已經試製出了樣品,當兩樣工藝略顯粗糙的武器送到林俊面前時,自己都覺得時間是不是被加速了?!

    第一樣武器就像根短短的棍子,正確的稱呼是火箭手榴彈!而第二樣武器更有特色,真正的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低速榴彈發射器!

    對於火箭手榴彈自己不熟悉,但榴彈發射器對於步兵意味著什麼林俊心裡是一清二楚!雖然它在坦克、大炮加俯衝轟炸機打大規模縱深突擊戰的蘇德戰場不會成為什麼主戰武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