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二卷 帝都雒陽 第一章 人心險惡世道難 平定黃巾入雒陽 文 / 小柯

    第一章人心險惡世道難平定黃巾入雒陽()

    須臾,四人就來到寇邵近前。這走近一看,那三個年輕人其實並不年輕,大約都是三十來歲的年紀。皇甫堅壽舉鞭遙指寇邵,向一個面目和善,方口大耳的說道:「此人就是我方才提到的寇邵寇子德了。」然後又指了指方口大耳者,「子德,此乃涿郡劉備。方才就是他率領鄉勇助我擒殺張梁的。」

    寇邵先是一愣,接著就是大罵羅貫中誤人子弟不淺。這劉備的耳朵是大,可也沒大到可以垂到肩膀那麼誇張啊,就算豬八戒的招風耳朵也到這程度。手臂確實也很細長,但是也沒到可以垂手過膝的程度。雖然說古人相信「非常人有非常相」,但是也總得長成個人樣吧∼如果此人是劉備,那他右邊兩鬢長髯的自然就是關羽了,可也不是紅臉,只是面相看上去有些凶,恐怕會嚇到小朋友,而且神色中還透著一股傲氣。他手裡的兵器也和別人的不同,是一把長長的斬馬刀,當時還沒有青龍偃月刀這類長柄刀,在他胯下的棗紅馬胸前的鑾鈴處就繫著一顆首級。

    在劉備左手邊的就應該是張飛了。同樣的,他也不是黑臉,非但不黑,而且看上去比關羽要白淨、斯文多了。張飛手裡拈著一枝長槊,演義中說張飛使用丈八射矛,按照當時的標準,矛長丈八者即為槊。所以關張二人使用的兵器完全是演義杜撰,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還有人考證得出結論,說張飛的書法和繪畫造詣很不錯,擅於畫仕女圖,不過正史《三國誌》中依然有他脾氣暴躁的說法。也難怪,能文能武本事大,這本事大的人多半脾氣也大,沒脾氣的多是庸才。

    就在寇邵梳理腦海中關於這三個人線索的時候,劉備首先下馬向寇邵作揖。「中山靖王之後涿郡劉備,見過校尉大人。」劉備用他招牌式的開場白介紹自己。寇邵也只得弔書袋子來敷衍,幾句久仰佩服之後,諸人一起返回清河邊的漢軍營地。

    當夜,寇邵就被皇甫嵩傳喚了。在中軍大帳裡之後皇甫嵩、皇甫堅壽和皇甫酈以及寇邵四人。皇甫嵩一臉的擔心,「子德,此事沒有什麼差池吧?風聲不會走漏吧?」

    寇邵低頭拱手稟報道:「此事上小人與三位將軍大人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誰也蹦不掉。難道大人擔心小人是大嘴巴?」寇邵說完一抬頭,猛然發現原來站在自己左側的皇甫酈不見了。說時遲那時快,寇邵趕緊向左側退過一步。果然,皇甫酈趁自己低頭回話的時候已經悄悄的繞到了自己背後。

    皇甫堅壽斥道:「大膽,父帥問話的時候你怎麼可以這麼放肆的走來走去?」雖說皇甫堅壽說的冠冕堂皇,不過寇邵依然在他眼中捕捉到一絲殺意。「媽的,沒一個是好東西!」寇邵暗罵,「我幫了你多大的忙,要不是我,你皇甫一家恐怕早玩完了,現在卻想殺我滅口?好在我有護身符。」

    寇邵定了定神,忽然猛地跪倒,大聲說道:「卑將死罪,百密一疏,請大人責罰。」這話一出口皇甫嵩父子叔侄三人也是嚇了一跳,殺意隨即被恐懼所取代。寇邵看著他們一驚一詫的樣子暗好笑,「卒伯宋力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寇邵含含糊糊的說道。

    「如此這般∼」皇甫嵩鬆了一口氣,就在這時,皇甫酈又朝帳門口挪了幾步堵住了寇邵的退路,皇甫堅壽的右手也垂到了刀把上。氣氛壓抑的讓人窒息,寇邵可以感覺到後背的汗珠正沿著脊樑滑向腰間。

    皇甫嵩幽然問道:「監護不利,致使監軍喪命,這皇上要是追查起來,為之奈何?」

    「其實皇上要的只是勝仗。別看左豐在這裡作威作福,可在皇上眼裡看來只是一個賤如螻蟻的奴才,只要大人能打勝仗,即使再死幾個左豐皇上也不會介意的。」寇邵這話是說給皇甫嵩聽的,但是眼睛卻一直沒離開皇甫酈和皇甫堅壽。

    「那麼張讓要是問起張彪之事又如何對答?」皇甫嵩的語氣緩和了很多。

    「從戎入伍,上陣殺敵本來就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差事。張讓既然讓侄子從軍,就該知道張彪可能戰死。以前大人不肯擢升他是怕荒馳軍務,現在他死了,給他個追封又何妨?」寇邵邊說邊悄悄的觀察皇甫堅壽和皇甫酈,他們二人一直用詢問的眼光看著皇甫嵩。

    皇甫嵩點點頭,皇甫堅壽和皇甫酈又分立左右各子站好,寇邵也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皇甫嵩在案幾上攤開一卷竹簡,「本帥要寫一封奏表為立功的將士們請封,寇邵∼你是第一個。」說罷他揚揚手,示意眾人退下,於是皇甫堅壽、皇甫酈和寇邵應諾而退。

    趟到自己的榻上,寇邵心裡真是五味俱全。連皇甫嵩這樣的人為求自保都會對自己這樣的有功之臣動殺意,真實人心險惡啊。還好自己先殺了宋力,否則可能死的人就是他們兩個。

    《後漢書皇甫嵩傳》:「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悉虜其婦子,係獲甚眾。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屍,傳首京師。」張角病死,張梁戰死,在一連串的沉重打擊下,獨木難支的張寶也隨即在下曲陽被皇甫嵩聯合鉅鹿太守馮翊郭典絞殺。「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同時南陽黃巾也被朱俊鎮壓,震動天下的黃巾起義就這樣被絞殺了。

    東漢末黃巾大起義,經過了十幾年的秘密準備,但起義後僅歷經九個月的時間,主力就遭到徹底失敗。雖然黃巾起義被鎮壓了,但是他的後果是嚴重的。東漢末年的時候本來就自然災害不斷,再加上黃巾起義的戰爭,使得人口銳減,土地大量荒蕪,戶籍冊上登記的戶口「十載一存」。不過大量地主被黃巾軍殺死,使得無主的土地增加,也為後來的屯田提供了物質基礎。

    黃巾既定,大軍當還師雒陽,寇邵自然也跟隨皇甫嵩一起返回雒陽。

    雒陽,原來是叫洛陽的。但是那時候五德始終說很流行,東漢光武帝劉秀認為洛陽的「洛」帶水,會傷害到漢朝的火德,於是「「漢興火德,乃去水加隹成雒」。雒陽是在呂不韋擴大成周城的基礎上建成,漢代又有所擴大。城址在今河南洛陽以東15公里處。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地形北高南低,既有天然屏障,又便於交通。光武帝年間修太廟,建社稷,修南宮殿,築城牆和城門,建明堂、靈台和辟雍。雒陽城的城牆全部由夯土築成,合漢代約31里。雒陽城俯瞰成長9里寬六里故時人又稱之為「六九城」。

    雒陽城門12座,但不是每面3門,東西各3座,南面4座,北面2座。城門皆有亭。城門均有3個門道,中間為御道。南面的平城門最顯赫,直通皇宮,皇帝到郊外祭祀由此門出入。出平城門南下,有明堂、靈台、辟雍。

    雒陽城內有南宮、北宮兩座主要宮殿。西漢時已經存在,東漢又大規模擴展修建。劉秀在這裡主要修建了前殿,南宮是皇帝議政和受群臣朝賀的地方。北宮的正殿叫德陽殿,南北七丈,東西三十七長四尺,殿高二丈。周圍廣場可容萬人。北宮風景秀麗,是皇帝和嬪妃寢居之所。南北二宮之間有一條復道(天橋)連接。

    東漢帝國雖然已經奄奄垂暮,但是雒陽做為這個國家的心臟依然充滿了活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