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傲視三國

第十卷 天下經略 第四十章 周公瑾設計荊湘 寇子德北巡遼東 文 / 小柯

    第四十章周公瑾設計荊湘寇子德北巡遼東

    此時的荊楚大地生機勃勃,田野裡的莊稼吸收著雨露和陽光茁壯生長,天空中蔚藍的底色上飄散著無數白雲,鳥兒縱情翱翔。地上的青草也散發出陣陣大自然的氣味,混合著許多不知名、卻漂亮艷麗的野花香。

    劉琦駐馬襄陽郊外,依依不捨地看著襄陽城。劉琦貴為劉表長子,但是因為不得勢,出鎮江夏居然沒有人來送行,只有十名隨行的親兵,可謂世態炎涼甚。劉琦想到種種往事和自己的處境,無奈之下只能含淚向襄陽城拜了三拜,「父親保重~~孩兒此一去,恐是永別~~」

    劉琦出鎮江夏的消息迅速傳到了寇邵那裡,寇邵找來周瑜商議,「公瑾啊,你的計劃已經邁進了一步了,接下來,我們是不是要設法煽動劉琦去討伐蔡瑁呢?」寇邵急於出成果,畢竟近二十萬大軍屯駐在這裡,每天的開銷是一筆天文數字。

    周瑜笑了,「主公誤會了,以劉琦的性格,他怎麼會去做背叛他父親的事情呢?即使是討伐蔡瑁~~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被劉琦取代了江夏太守位置的黃祖啊~~」

    「黃祖?」寇邵有些意外,「不是說扶植劉琦通過爭位給我們進入荊州製造借口嗎?」

    「如果黃祖不反,劉琦就沒有機會招兵買馬去鎮壓叛亂。如果劉琦沒有平叛成功,他怎麼會有信心和決心去與蔡瑁一干人等爭風?」周瑜笑道,「如果他劉琦不敢去爭,我們扶植他又有何用呢?」

    寇邵輕轉受傷的玉扳指,說道:「公瑾說的有道理,但是似乎時間太長了一點,而且我二十萬大軍駐紮在此,耗費巨大,等不得啊~~」

    周瑜說道:「主公只消給我五萬兵馬,周瑜自有安排,其餘諸軍盡可遣散。而且主公也需要花時間去等袁紹勢力的內亂,不是嗎?」

    寇邵心想周瑜的能力還是可以依靠的,另外,既然同樣是等,自己還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好,於是就答應了周瑜的請求。這一年末,寇邵率領大軍返回鄴城。同時,使漢帝改元中興。任命周瑜為豫州都督府都督,加轄廬江、九江二郡;張遼為徐州都督府都督。南方的戰事稍微停歇,寇邵把目光轉向了遼東。

    其實寇邵矚目遼東也很久了,遼寧礦產豐富,有煤有鐵有金礦,民風剽悍勇猛(東北大漢嘛~~),在沓氏(金縣)還出產金州馬。金州馬是中國著名的馬種,產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的金縣,集中分佈於大連市所屬各縣,遼寧省的其他市、縣也有分佈。金州馬體質乾燥結實,性情溫馴,結構勻稱,體型優美。挽力較大,速度快,持久力強,耐粗飼,是遼寧省南部農區的優良役用馬種,也是我國開展馬術運動的重要品種之一。

    遼東一帶有遼東郡、玄菟郡、遼東屬國和樂浪郡,可別小看了這四郡:遼東郡有十一城,戶六萬四千一百五十八,口八萬一千七百一十四;玄菟郡有六城,戶一萬五百九十四,口四萬三千一百六十三;樂浪郡有十八城,戶六萬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萬七千五十;遼東屬國有六城,戶口不下於玄菟郡。這四郡加起來戶十四萬餘戶,口不下五十萬。當年公孫度就以遼東一代成事,如今公孫度鎮守幽州多年,寇邵也覺得是時候去觀察他一下了。

    中興元年十二月,寇邵北巡幽州,在公孫度的陪同下到達遼東郡視察。公孫度迅速召集當地官員前來迎接,寇邵在襄平城內設下行轅。前來迎接的遼東一代地方官員有現任玄菟郡太守耿臨、遼東太守陽忠、護烏桓校尉公綦稠。

    「相國~~」耿臨首先起身說道:「遼東三面受敵,西有烏桓、北有鮮卑、東有高句麗。」耿臨頓了頓,笑道:「卑職不明白相國為什麼要離開富庶的中原來到這個邊地。不知道相國此行所為何事?」

    寇邵笑笑,「本相此行專為高句麗與三韓之事而來,這兩股勢力不平,遼東難安~~」

    與寇邵隨行的趙雲拱手行禮道:「我等久居中原,對烏桓、鮮卑還知道一些,可對高句麗一無所知。耿太守一直在邊郡衛戍,不知道高句麗人如何打仗?」

    耿臨笑道:「高句麗原本只是玄菟郡下一個部族,由五族組成,分別是消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本消奴部為王,稍微弱,後桂婁部代之。其置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大加、主簿、優台、使者、帛衣先人。其地在遼東之東千里,南與朝鮮、濊貊,東與沃沮,北與夫余接。地方二千里,多大山深谷,人隨而為居。所以國內田地少,所得根本不足以自給自足,所以其俗崇尚節約飲食,而好修宮室。其人性凶急,有氣力,習戰鬥,好寇鈔,沃沮、東濊都是它的屬國。要說他們的作戰方式麼,主要是步兵和弓騎、甲騎混雜~」

    耿臨忽然想起了什麼,說道:「我聽說玄菟郡徐榮就在相國麾下,此人相當瞭解高句麗的情形,如果要定高句麗,相國大人盡可調此人前來。」

    寇邵撫掌大笑,說道:「徐卿家為大漢建功頗多,這次來遼東,本相讓他告假七天會老家省親去了。不日便來襄平城~~」

    耿臨笑道:「那就最好不過了~~」

    幾天之後,徐榮受召來襄平城見寇邵。

    徐榮一見寇邵,立刻下拜行禮,「末將徐榮,拜見相國~」

    寇邵趕緊扶起徐榮,說道:徐卿家久居玄菟郡為武官,和高句麗人有交戰過吧?」

    徐榮拱手答道:「那高句麗人幾乎年年都有小規模的入寇,但是只要徐榮還有一口氣在,就不容它猖狂。」

    「嗯~~我泱泱大漢,豈容小種蠻夷覬覦?」說著寇邵示意徐榮坐下,又說道:「既然徐卿家熟悉高句麗人的情形,那認為要根除高句麗的禍患,有什麼好辦法嗎?」

    徐榮答道:「高句麗苦寒之地,一到冬天滴水成冰,如果大軍攻入高句麗,必須在冬天之前消滅敵軍,否則後果堪虞。然高句麗腹地深厚,敵軍迴旋餘地很大,此法實為下策。」

    寇邵點了點頭,「那有沒有什麼上上之策?」

    徐榮拱手說道:「如末將方纔所言,高句麗苦寒之地,耕地少而不足以自給自足。所以,我軍只要在春耕之時派出大軍騷擾,誤其農時。彼備左而我攻右,彼防東則我攻西。幾年下來~~高句麗比不戰自亂,那時候相國再揮大軍討伐,必可一戰而定。」

    寇邵點頭道:「此計很合我意,此事就全權交給徐卿家處理,另外,本相還要再給徐卿家的計策上加點佐料。」

    徐榮問道:「什麼佐料?」

    寇邵說道:「本相聽說高句麗境內有貂皮、人參等特產,所以本相會派出大批商人去高句麗高價購買這些物產,然後以低價銷售糧食。如此一來,高句麗的百姓肯定會人人尋找貂皮、人參為生財之道,就更加沒人種田了。等我大軍將行之時,就切斷糧食供應,那高句麗人縱有天大的本領也不能變出糧食來~~」

    徐榮笑道:「相國這招真是殺人不見血啊~~」

    「嗯?」寇邵佯怒

    徐榮趕緊笑著謝罪,「相國~~贖罪」

    就在寇邵忙著算計高句麗之時,樂浪太守送來兩道上疏,一道是樂浪郡的一處金礦發生礦難,死了好幾十個礦工,請示如何撫恤。另一道是說樂浪郡南部的百濟國自恃國力強盛,屢次寇邊,擄走百姓牲口,請示如何處置……原來百濟又稱南扶余,是高句麗創始者**的第三個兒子溫祚王於公元前18年在漢江南岸(今韓國河南市)創建。百濟的鼎盛時期疆土涵括西朝鮮(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絕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濟是海上的強國,通過海路與中國和日本進行政治和貿易往來。百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利條件優越,農業較發達。養蠶、紡織等手工業也有發展。公元10年前後,百濟併吞了馬韓。現在是公元一八六年,百濟王乃是肖古王公元(166~214年在位),百濟第五代王,為第四代王蓋婁王之子。

    「tmd,又是高句麗~~」寇邵一邊罵,這個肖古王即位之初,因其父蓋婁王收留了新羅的叛國者吉宣,從而與新羅征戰不休。肖古王於公元167年7月攻打新羅西部邊境奪兩城,翌年8月新羅國王阿達羅尼師今自漢水親征奪回二城。不過新羅國王阿達羅尼師今去世,現在的新羅國王是伐休尼師今王昔伐林,傳說伐休尼師今王昔伐林能佔風雲,預知水旱及年之豐儉,又知人邪正,所以國民謂之聖,謚號『之聖王』。

    這兩道上疏啟發了寇邵,就算是時至今日,安全防護措施比古代強了那麼多,煤礦鐵礦還時有礦難發生,更何況古代?自己帶來的百姓是日後自己打天下的基礎,是很寶貴的。如今百濟主動挑釁,正好借此機會興師問罪,討滅百濟,然後把百濟人用來開礦挖煤。而且百濟還是和高句麗人穿同一條褲子的,滅了百濟還能剪除高句麗的羽翼,為日後攻打高句麗免除後顧之憂。除此之外,討伐百濟還能順帶練練自己的新兵,給他們增加實戰經驗,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