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奉旨重生

第二集 【026 回家】 文 / 冰川王子

    【026回家】()

    三天兩夜之後,蕭石屹一家出現在了陽平火車站。這時的陽平火車站離城區很遠,而且很破舊。按說陽平火車站是全國一級大站,怎麼著也應該修得更好些更大些,不過蕭逸天知道,如果不出什麼意外,新火車站要到十來年後世紀末才會在離城區較近的上西壩落成。

    出了火車站,擠上唯一的一趟馳往城裡的1路公共汽車,晃當了將近一個小時之後,終於到了。剛一下車就看到薛慕風站在路邊,原來是蕭逸天的外婆知道他們今天回來,所以才讓薛慕風過來接他們。

    說說笑笑的回到家裡,蕭逸天先摟著外婆親暱了好一陣。不光是因為一個多月沒見面,還因為自己現在可以給外婆梳理經脈,回頭找機會再給外公治治,這樣一來,算上燕京的奶奶,三位老人就可以多活些年,說不定真能長命百歲,看到自己將來的成功呢。

    當天休息了一天,然後第二天仨人各自去學校報到。蕭石屹和薛慕雲本以為請假這麼久,上次的調令肯定是作廢了,誰知道不但沒作廢,反而還升級了。蕭石屹被調到商技校擔任副校長,並且被火線入黨,兼任校黨委書記,同時兼任陽平縣商業局黨委副書記。薛慕雲被調到陽平縣嘉陵中學擔任教導主任兼校團委書記。

    在學校混了一整天,應付完那些好奇的小屁孩兒之後,蕭逸天回到家裡才知道這個消息,雖然跟上一世有了不同,但他並沒有什麼擔憂的,因為他知道父母的能力,再加上同樣畢業於陽平師範的他們在教育界關係網也很廣,所以擔任這樣的職務完全沒有問題。

    父母升了職,收入也相應的多了起來,家裡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蕭逸天的零用錢也從過去的每星期五毛錢漲到了每星期一塊五。這個年代的一塊五還是不小的一筆錢,買根冰棍也才三分錢,好一點的奶油冰棍五分。

    不過蕭逸天並沒有把錢拿去買零食,靈魂上早已經是成年人的他對零食並不感興趣,除了當地特產的女皇蒸涼面之外,沒什麼東西能吸引他。而這蒸涼面可是他上一世從小到大一直最鍾情的一種食品,即使在外漂泊多年,回到家第一想吃的也是它。

    說起這女皇蒸涼面還有一段典故,顧名思義,這種小吃跟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大大有些關係。

    根據陽平縣志記載,相傳武則天小時候生活在古稱利州的陽平,由於她喜歡在一家麵館吃麵,麵館老闆非常喜歡這個可愛的小姑娘。但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天吃下熱騰騰的面讓這個小姑娘很煩惱,麵館老闆想出一個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把大米碾碎成漿,然後放入蒸籠去蒸,待蒸熟之後取出放在案板上鋪平,用刀切成細長條狀,再在碗中放入鹽,味精,醬油,醋,辣椒油等作料,與面拌在一起食用即可。

    由於蒸涼面冷熱均可食用,免去了夏天吃熱面的苦楚,深得武則天的喜愛。正是由於該小吃與女皇武則天有關,所以它又名女皇蒸涼面。這道留傳了千年的小吃至今仍為陽平人民所喜愛。更奇特得是這道小吃只能在陽平當地才做得出,在外地人們也有過嘗試做這到小吃,但始終都沒有成功。據說是因為陽平地區的水質鹼性較重,恰好能使涼面蒸出來後最為筋道。由於陽平蒸涼面是用大米製成,所以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用麵粉做成的涼面。

    蒸涼面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大米淘洗乾淨後,用清水浸泡一天,再加1/10的大米飯,然後磨成適度稀漿,放入有炒布的蒸籠蒸熟。蒸熟後倒在抹有香油或菜油的案桌上。晾冷後切成條狀即成。

    這種涼面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內放涼面,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蒜水(蒜泥+清水)等調料,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5味。蜀味十足,是非常受陽平人喜愛的食品。夏天吃細冷的,冬天吃寬熱的!吃起來酸、甜、麻、辣、香兼具,開胃,爽口,味道濃久。

    蒸涼面經常和涼面以及涼皮混淆,事實上它們是各不相同的美食。

    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提到現代對於武則天出生地的爭論,有很多人認為她是在西晉省文水縣出生的,而陽平當地乃至西蜀省的人則堅持認為武則天是在古稱利州的陽平出生長大。蕭逸天對於這一爭論很有些無謂,不過在查看過相關的典籍資料之後,他倒也認同『陽平出生說』,最關鍵的是他還發現當代文豪、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六十年代深入陽平,詳細考察了武則天的出生地,他翻閱了新舊《陽平縣志》,考察了則天壩、皇澤寺,並為皇澤寺題碑,為則天殿寫了對聯,為廣政碑補了殘缺。最後得出了十分肯定的結論。

    他在論證武則天的出生地時,首先引了李商隱的詩《利州江潭作》,在分析了這首詩後寫道:「唐代的利州,即今四川陽平縣,可見離武則天之死(公元705年)僅一百四五十年的李義山是肯定武則天出生於陽平。」「相隔僅一百四五十年,和我們距離洪秀全的年代相差不遠。武則天和洪秀全都是做過皇帝的人,就跟我們知識分子大家知道洪秀全是生於廣東花縣的一樣。唐代的知識分子,像李義山那樣的人,難道還不知道武則天的出生地嗎?」

    郭老還駁斥了那些否認武則天出生於陽平的人。比如,當時有一位叫陳振的同志,寫了一篇題為《也談武則天的出生地和出身》的文章(《光明日報》1961年5月24日)。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武則天出生的那一年——武德七年,她的父親武士擭應在工部尚書判六尚書事,也就是說這時是在京城長安,因此,武則天的出生地,最大可能應是在當時的國都長安,,而不大可能在西蜀的陽平或其它什麼地方。」郭老駁斥這篇文章寫道:「這是完全從假設出發的(請注意文中的兩個「應」字),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就模稜兩可了。所謂『最大可能』或『不大可能」實際上是說,都有可能,都有不可能。像這樣的結論,我看就根本沒有把李義山的說法駁倒。因此,在武則天生於陽平這個問題上,我還是相信距武則天之死僅一百多年的李義山,而不敢輕易相信距武則天之死已有一千多年的同志們。請原諒我的頑固吧。」

    郭沫若乃一代文豪,現代著名歷史學家,他學識淵博,精通歷史,所以蕭逸天更相信他「武則天出生在陽平」的判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